味觉产生在大脑的定位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五味酸甜苦辣咸,感知味觉是每一个健康人都拥有的功能,味觉是亲密的知觉.感知觉是人类最初级的心理过程,其他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获得的基础上产生.感觉按照刺激的来源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味觉感官接受外部的刺激,直接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给予咽部味觉刺激,可促使咽部在皮质相应面积增加.一些脑卒中患者长期留置鼻饲管,这类患者往往缺乏来自经口味觉刺激.由于味觉的相应缺失,患者可能产生较严重的脑功能障碍.本文针对味觉感应、传递、产生及味觉在大脑认知功能的定位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高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心律失常、神经肌肉无力,甚至危及生命.慢性肾脏病是高钾血症最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降钾治疗主要包括稳定细胞膜电位、促进细胞外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降低体内总钾离子含量等,但目前治疗均未满足持续控钾的临床需求.环硅酸锆钠是中国首个上市的新型钾离子结合剂,能精准捕获钾离子,快速持久控制血钾,且总体耐受性好,满足急性纠正期和慢性维持期的治疗需求,为高钾血症管理带来创新性方案.本文总结慢性肾脏病合并高钾血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环硅酸锆钠的疗效和安全性.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肠动力障碍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功能性便秘发生后会引起肠道菌群的紊乱,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减少和肠杆菌、肠球菌等致病菌的增多,肠道菌群在调节肠动力障碍导致的功能性便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和免疫器官,近年来肠道菌群通过肠内分泌细胞、肠相关淋巴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肠动力进行调节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此探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对功能性便秘与肠道菌群之间相关性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优选黄芩饮片产地炮制加工关键技术.方法 以外观性状、浸出物含量、黄芩苷含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黄芩饮片的产地炮制加工关键技术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的黄芩产地炮制加工一体化工艺为:取黄芩鲜药材,洗净,物料厚度为4 cm,100℃烘制15 min,60℃烘制5h,40℃烘制24 h,取出切薄片,60℃干燥,筛去碎屑.结论 确定的黄芩饮片产地炮制加工关键技术规范科学合理、参数明确,适合规模化产地加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依靠“思政课程”这个主渠道,新时期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各个专业课程中,将德育渗透、贯穿所有的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本文就我校五年制临床本科各专业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初步探讨,将专业知识点、融入的思政案例和提炼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初步对高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使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
慢性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病因复杂,只可控制,无法治愈.慢性病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过程中,常感到忧虑甚至恐惧,这种对疾病进展的恐惧已成为慢性病患者的重要压力源之一.本文介绍了恐惧疾病进展(FOP)的定义,分析了影响慢性病患者产生疾病恐惧感的相关因素,以及探究恐惧疾病进展相关量表在慢性病人群中的干预研究现状,帮助慢性病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以期全面了解慢性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为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现就国内外慢性病患者疾病恐惧进展的概念、相关量表及影响因素等做出综述,为我国慢性
学位
学位
目的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组,25例对照组进行浮针疗法,25例观察组进行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浮针疗法治疗,对比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以及腰椎功能.结果 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和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UC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中药对UC有确切疗效,表现在缓解症状、控制肠道炎症的蔓延和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本病病机常表现为脾虚兼大肠湿热,肠络瘀滞,临床治疗以健脾清化祛瘀为基本治法,健脾加减运用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的中药,在临床中获得较好疗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