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教学 观念决定结果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vo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笔者时常听到有语文老师这样说,在教改的大潮中,固然不乏弄潮儿,但也让许多行事态度从众、平庸的教师,每每发出跟不上变革步伐的感叹。确实,一次次的课改,变大纲,变教材,变教法,使教师眼花缭乱;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将充满人性的教育,变成一个个量化的数字,在“素质”的口号下,进行着“应试”的运作,使教师纠结不已。如何在夹缝中求得自适就摆在了当今高中语文教师的面前,笔者觉得要改变教学效果,要做到三点:改变封闭的语文教育观念,改变务虚的形式主义,改变僵硬的教条主义。
  一、改变封闭的教育观念
  高中语文不仅是支撑着高考总分数,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支柱,换言之,高中语文的作用已不再单一,它在教改理论的指导下和人们的现实追求中具备了双重性,既要符合理论上的素质要求,又要符合生活中的现实需求,而这两者事实上并不矛盾,能够既钻研理论,又重视实践的科研型老师会发现,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是互补互辅的,是辩证统一的,因为即使仍旧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但考试的标准和内容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试卷上的题目检测的多是能力,也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打破语文教学仅教语文的封闭式观念非常重要,教学必须建立在课本内容基础上,与社会、现实和其他文本等内容紧密结合,能够使学生学有所用,举一反三地将知识进行正迁移。
  在课改后的教学环节上,常以问题探讨、延伸拓展、课堂延伸等方式出现。如教《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用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作比较阅读训练,这是引导学生在写作方式、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推进和展示,用“套子”或“别里科夫”的现实意义做延伸点,引入社会分析,是对学生进行正确面对社会现象的思想教育,是培养他们用独立思想分析社会的能力。如设计《我有一个梦想》的教案,最后一个环节在总结演讲的基本要素和特点之后,指导水平高的学生针对现实进行演讲,是培养学生表达真情的能力,巩固写作的能力,指导水平低的学生模拟课文排比句做仿句练习,是锻炼学生表达强烈情感的一种方式。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高中语文教学是在学生接受了小学、初中的语文教育之后,进一步强化基础的过程,它的思维抽象化趋势更强,与社会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二、改变务虚的形式主义
  在教学中的务虚形式,多表现为人云亦云,从师资培训中学到了几个教改新名词便时时挂在嘴上,在学习中看到了几种教学形式就照搬到自己的课堂里,不去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新名词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种教学形式的依据又是什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常常会导致用了并无效果,教了而无成绩,教师貌似很“潮”,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绣花枕头”。杜绝这种形式主义的最好方法,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学习的过程中彻底弄明白教改新名词的深刻含义,明确别人这样做的目的等,追求清楚前因及后果,再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久之,即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学成为一件令自己舒服高兴的事——过程开心,结果愉快。同时,也能使学生接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思维。
  如教改之后在中学课堂非常流行一种教学模式,其中主要有导入、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精读课文、拓展延伸、总结全文等几个环节。如果不清楚这些环节各自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只生搬硬套的话,那么课文教学的过程就会僵硬而不连贯,教学结果也会因不切合学生实际而不理想。如《纪念刘和珍君》的生字词比较多,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章主题非常重要,因此一般老师都会将掌握字词设计为知识目标之一,在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的班级,老师会让学生诵读文章,根据诵读结果提出读音有误的字,并请学生自己提出意思不明的词语,以此作为解决生字词问题的依据,但是如果不明就里,在语文基础不好的班级也照搬这种方式教学,在诵读阶段就可能出现学生读文章时一句话停顿两三次的情形,连文章都读不下去,更不用说理解句子和文章意思了,因此在这样的班级中,还不如直接采用旧式的生字词教学法——集中识词,将预设中学生不懂的字词逐一提出并注上拼音,再由学生补充其他不懂的字词。
  此外,热闹的合作学习,多媒体的大量运用等,如果没有质的学习内容存在,也都是形式主义的泛滥。所以教改并不是盲目淘汰过去的一切,也不是所有的新方式都是最好的,教师对语文教改的认识,也应当跟挑选商品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适合教材的就是最好的。
  三、改变僵化的教条主义
  僵化的教条主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重难返,我们接受教改的新名词是最快的,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一直是收效甚微。古诗、文言文表达含蓄、言简意赅,文中甚少言辞犀利地提及完整而深层的写作缘由,因此在进行教学时,一般都要有一个时代背景的交代,否则学生就容易对课文产生误解或不解,而这种习惯在现代文中也得到了继承,更兼古人的“文以载道”的观念深入语文教师之心,教师每拿到一篇具有一定思想性的文章,就会看到浓墨重彩的政治意味,自觉不自觉地想到:作者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写作的?它必然与文章中心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几乎成为了一种定向思维,《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是这样,《奥德赛(节选)》是这样,《想北平》也是这样,当然,有一些作品确实需要如此,但并非所有文章都一定有此局限,《寂寞》、《江南的冬景》就可以不这样,它们之所以流芳千古,在于放在任何时代都会赢得共鸣,置于任何国度都能产生同感,因此,有的时候撇开一切束缚,就更能感受到文章的真谛。《寂寞》表现的是人独居时的寂寞的美,《江南的冬景》表现的是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如果教这类的文章时,把它们看做是注视自然的纯美,则无论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受自然美的能力,还是在让学生用心体会文章的“气”上,都是高出一筹的。
  当一些文章独立出时代的约束之后,其中展现的人类的共同而纯粹的情感,就会流露出别样的文学魅力。所以文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丽,需要由教师个性化的理解,与对学生教育整体设计时的需要来决定。高中语文旨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素质培养、个性发展和审美引导。怎么教育学生,一切都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个性的理解和教法在灵动的学生之前,在多面的教材之前,都是可以商榷的,也是应该鼓励的。
  在夹缝生存的高中语文老师处境微妙,但如果能够正视现实,正视高考的现实和教改的现实,那么从两者之间获得融洽,是一件并不困难的事,改变封闭的语文观念,改变务虚的形式主义,改变僵硬的教条主义——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并落实到教学上,二者合一是可以的,也是必然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中学(221011)
其他文献
初中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它起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和接受传统美学熏陶。但文言文也是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改学生的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就特别需要摆正“扶”和“放”的关系。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环节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做法。    一、诵读环节   
提出了在同一电路中观察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用DISLab软件显示电流和电压变化规律的全程一体化教学,教学更加流畅,学生更好理解.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普通高中的语文新课标,都把重视学生体验提到了极高的地位。如果稍加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二是引导学生在多层次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和引导人们从思想和意志方面去探索深奥的东西,直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的语言教学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语言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最活跃的状态下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导良好的学习动机,那么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一、激发兴趣是当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体现  当代教育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
期刊
2006年10月-2007年4月,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治疗9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微量蛋白尿的效果。方法 160例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病人,给予奥美沙坦酯20mg/d,2周后监测血压。将血压未达标病人122例随机分
语文是什么呢?语文是以现代汉语为表述形式,选取文学库里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境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传承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