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国务院加快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脚步,卓有成效。把简政放权加入到法治政府建设中去,“放管服”的改革无疑成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任务。本文针对“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改革内容以及如何加强改革的法治保障进行分析,旨在规范政府监管行为,激发社会市场的活力与创造率。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法治政府 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法治是文明大国的标志,法治政府的建设也是法治大国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如何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放管服”改革无疑是首要任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当下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步。
一、“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
(一)“放管服”改革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过去,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的职能管理都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通过发布行政命令以及领导人的指令来对经济进行调控管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习惯按计划、提前审批进行管理,政府责任大,权力也大。在社会主义初期这种经济体制可发挥其能力强优势。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和社会矛盾问题的出现,这种经济体制就会很僵化,出现许多问题,比如“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等问题,行政的管理也会出现越位、错位。本来有市场解决的风险,政府一手包办。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给消费者与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管理中存在万无一失的思维,为了管理上不出现错误,把小事件当成大事件处理。实行从头到尾的监管思路,有事情发生才进行整治,缺乏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政府职能由传统管理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以及维护公平正义方向的转变。十八大二中全会重点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的核心。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放管服”改革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改革。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改变,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的改革之路。
(二)“放管服”改革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任务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带头依法行政,对法治政府的建设有不小的推动作用。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要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在具体的实施中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能权限。2018年8月李克强总理通过电话会议发布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对政府政务进行公开。把职能转变变为首要任务的原因就是明确政府的职能管理定位[1]。随后才是政府怎样依法履行职责,如何承担法律责任。本届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创新性政府以及服务型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提出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方案,从国务院自身做起,自我约束。将政府不该管的权利还给企业,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政府服务。在管理过程中规定文明执法,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大违法行为,让政府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放管服”改革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第一任务,其理念也贯穿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决策,进一步丰富了政府的法治建设内容,也对法治政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法治政府的建设任务依然很艰巨,政府的职能还没转变过来,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比如如何区分公权利与私权利的边界,哪些企业公民的义务责任需要强调,哪些是社会上的事,哪些是政府该管的事以及如何完善政府的监管职责,如何确保政府公共服务的均分化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政府法治建设中不断地深化。
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
“简政放权”,2013年取消国务院部分部门的行政许可,“放管结合”在加大放权的基础上,做到放管结合,放和管同时抓。“优化服务”,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电话会议上提出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互协调推进,三管齐下[2]。
(一)坚持“放”,激发社会的活力
经过各部门不断地努力,2013年以来国务院审批事项取消下放697项,占以前总数的41%。国务院设置的职业资格取消272项,消减了70%以上。2013年以来减轻企业负担2万亿,这一数据是简政放权的根本体现,这一系列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尤其是推动了新动能的发展,新增的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同时城镇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放管服”改革功不可没。
(二)强化“管”,对改革后的监管“真空”现象进行预防
国务院在取消下放事项的同时,要明确提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案,同步跟进落实。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以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审批事项,严格事后监管措施,国务院要求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体制,实行联合监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探索“互联网+监管”的模式,旨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理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能,协同监管,构建社会政府共治的局面,与此同时推进统一市场监管与综合管理的模式,通过“互联网+监管”的平台,实行网上并联审批,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
(三)优化“服”,重点提高行政效能
近年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一直存在,它们事项环节多,消耗的时间较长,乱收取费用,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颁布了条例,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中介工作。经过一定的努力,分三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320项,占原有的70%。中介服务规范后,由原来的申请人出钱让第三方鉴定变为有政府出钱直接交由第三方评估,加强各省市县镇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由以前的传统排队窗口模式向“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自助终端”模式的转变,注重灵活运用网络信息科技技术,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开展政务服务。紧紧围绕材料多,程序多,跑腿多等群众实际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优化办事的流程。“放管服”改革既适应了现阶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为今后行政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如何加强“放管服”改革的法治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在法制的轨道上实行“放管服”改革,对“放管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立法与改革相衔接,大的改革要有法可依,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二中全会就指出,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与政府法治建设同步,要发挥法治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规范,既要巩固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的成果,又要废除不合适的法律为政府职能转变扫清障碍。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政府履行职能要依靠法治。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来就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无论履行哪种政府职能,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就是法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管服”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应该定点推广“放管服”改革,要保证试点改革依法推进。出台每项“放管服”措施时,国务院要严把法治关口,确保有关改革措施的合法实行。还要强化复议监督,对在改革中不作为,乱作的现象坚决依法纠正,对阻滞“放管服”改革的要依法处理。近年来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这一重点任务,坚决贯彻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深刻体会“放管服”改革的方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加深,加强法治保障是最重要的,根据现阶段的国情,对如何加强法治保障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法质量的提高,进一步保障制度的供给
做好改革试点的审查工作,对不适合改革的法律及时修改,坚决贯彻党中央“放管服”改革决策的部署,最大能力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搞好,为更深层次解放生产力服务。及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加强与整合执法力量提供制度保障。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社会行为,进行重点整治,设置重处罚则,以起到震慑严重违法行为的效果。
(二)组织做好改革涉及文件的清理工作
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年底前完成文件清理工作。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清理起来比较麻烦,需要动员各级人员力量,加强领导,确保按时完成清理工作,清理完要及时公布清理结果,公布现有的规章和规范性文本目录。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文件的监督,要完善审查机制,防止出现违反行政许可法。加强文件的审查力度,发现与“放管服”改革法律不一致的,坚决纠正,对公民反映规范性文件与“放管服”改革不一致的,坚决纠正处理。
(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进一步做好权责的清单工作,做好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积极推进综合体制改革,推进集中行政许可试点,切实解决重复执法、监管不力等问题,以此提高监管效能。
(五)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
加大对“放管服”区域内不合法行为的监督,推动指导整合行政复议职责,加大查处力度,为“放管服”改革措施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改进执法建议,推动不断规范政府共同行为。同时加强对“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的监管力度,促进行政机关的依法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放管服”改革的不断重视,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政府法制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本质就是改变现有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定位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生态的保护。只有政府的职能法定化,才能有效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也才能真正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作者单位:内蒙古師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姚玫玫.安徽省推进“放管服”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6):83- 85,97.
[2]马怀德.“放管服”改革促进法治政府建设[J].中国司法, 2016,(7).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法治政府 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法治是文明大国的标志,法治政府的建设也是法治大国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对于如何加快法治政府的建设,“放管服”改革无疑是首要任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就是当下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府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放管服”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步。
一、“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
(一)“放管服”改革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过去,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政府的职能管理都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通过发布行政命令以及领导人的指令来对经济进行调控管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习惯按计划、提前审批进行管理,政府责任大,权力也大。在社会主义初期这种经济体制可发挥其能力强优势。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和社会矛盾问题的出现,这种经济体制就会很僵化,出现许多问题,比如“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等问题,行政的管理也会出现越位、错位。本来有市场解决的风险,政府一手包办。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给消费者与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管理中存在万无一失的思维,为了管理上不出现错误,把小事件当成大事件处理。实行从头到尾的监管思路,有事情发生才进行整治,缺乏常态化的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政府职能由传统管理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以及维护公平正义方向的转变。十八大二中全会重点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改革的核心。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放管服”改革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改革。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性改变,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的改革之路。
(二)“放管服”改革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任务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带头依法行政,对法治政府的建设有不小的推动作用。2004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法治政府建设的第一要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在具体的实施中合理划分各部门职能权限。2018年8月李克强总理通过电话会议发布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对政府政务进行公开。把职能转变变为首要任务的原因就是明确政府的职能管理定位[1]。随后才是政府怎样依法履行职责,如何承担法律责任。本届国务院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创新性政府以及服务型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当头炮,提出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方案,从国务院自身做起,自我约束。将政府不该管的权利还给企业,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政府服务。在管理过程中规定文明执法,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大违法行为,让政府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放管服”改革既是法治政府建設的第一任务,其理念也贯穿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通过落实“放管服”改革的决策,进一步丰富了政府的法治建设内容,也对法治政府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法治政府的建设任务依然很艰巨,政府的职能还没转变过来,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比如如何区分公权利与私权利的边界,哪些企业公民的义务责任需要强调,哪些是社会上的事,哪些是政府该管的事以及如何完善政府的监管职责,如何确保政府公共服务的均分化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政府法治建设中不断地深化。
二、“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
“简政放权”,2013年取消国务院部分部门的行政许可,“放管结合”在加大放权的基础上,做到放管结合,放和管同时抓。“优化服务”,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电话会议上提出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互协调推进,三管齐下[2]。
(一)坚持“放”,激发社会的活力
经过各部门不断地努力,2013年以来国务院审批事项取消下放697项,占以前总数的41%。国务院设置的职业资格取消272项,消减了70%以上。2013年以来减轻企业负担2万亿,这一数据是简政放权的根本体现,这一系列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尤其是推动了新动能的发展,新增的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同时城镇居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放管服”改革功不可没。
(二)强化“管”,对改革后的监管“真空”现象进行预防
国务院在取消下放事项的同时,要明确提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案,同步跟进落实。特别是危害国家安全,以及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审批事项,严格事后监管措施,国务院要求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体制,实行联合监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可以探索“互联网+监管”的模式,旨在营造公平竞争的平台。理清各部门的监管职能,协同监管,构建社会政府共治的局面,与此同时推进统一市场监管与综合管理的模式,通过“互联网+监管”的平台,实行网上并联审批,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
(三)优化“服”,重点提高行政效能
近年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一直存在,它们事项环节多,消耗的时间较长,乱收取费用,还具有较强的垄断性。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颁布了条例,清理规范了行政审批中介工作。经过一定的努力,分三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320项,占原有的70%。中介服务规范后,由原来的申请人出钱让第三方鉴定变为有政府出钱直接交由第三方评估,加强各省市县镇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由以前的传统排队窗口模式向“实体大厅+网上大厅+自助终端”模式的转变,注重灵活运用网络信息科技技术,服务平台手机APP等开展政务服务。紧紧围绕材料多,程序多,跑腿多等群众实际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优化办事的流程。“放管服”改革既适应了现阶段以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了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为今后行政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如何加强“放管服”改革的法治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在法制的轨道上实行“放管服”改革,对“放管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立法与改革相衔接,大的改革要有法可依,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二中全会就指出,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与政府法治建设同步,要发挥法治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规范,既要巩固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的成果,又要废除不合适的法律为政府职能转变扫清障碍。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政府履行职能要依靠法治。政府职能的转变本来就是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无论履行哪种政府职能,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就是法治。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放管服”改革时机还不够成熟,应该定点推广“放管服”改革,要保证试点改革依法推进。出台每项“放管服”措施时,国务院要严把法治关口,确保有关改革措施的合法实行。还要强化复议监督,对在改革中不作为,乱作的现象坚决依法纠正,对阻滞“放管服”改革的要依法处理。近年来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这一重点任务,坚决贯彻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深刻体会“放管服”改革的方向。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加深,加强法治保障是最重要的,根据现阶段的国情,对如何加强法治保障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法质量的提高,进一步保障制度的供给
做好改革试点的审查工作,对不适合改革的法律及时修改,坚决贯彻党中央“放管服”改革决策的部署,最大能力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搞好,为更深层次解放生产力服务。及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加强与整合执法力量提供制度保障。对危害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的社会行为,进行重点整治,设置重处罚则,以起到震慑严重违法行为的效果。
(二)组织做好改革涉及文件的清理工作
国务院要求各级政府年底前完成文件清理工作。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面比较广,清理起来比较麻烦,需要动员各级人员力量,加强领导,确保按时完成清理工作,清理完要及时公布清理结果,公布现有的规章和规范性文本目录。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文件的监督,要完善审查机制,防止出现违反行政许可法。加强文件的审查力度,发现与“放管服”改革法律不一致的,坚决纠正,对公民反映规范性文件与“放管服”改革不一致的,坚决纠正处理。
(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进一步做好权责的清单工作,做好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积极推进综合体制改革,推进集中行政许可试点,切实解决重复执法、监管不力等问题,以此提高监管效能。
(五)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
加大对“放管服”区域内不合法行为的监督,推动指导整合行政复议职责,加大查处力度,为“放管服”改革措施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提出完善立法体制,改进执法建议,推动不断规范政府共同行为。同时加强对“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实的监管力度,促进行政机关的依法改革。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放管服”改革的不断重视,政府的职能也在不断转变,政府法制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本质就是改变现有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定位于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以及生态的保护。只有政府的职能法定化,才能有效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也才能真正促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作者单位:内蒙古師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姚玫玫.安徽省推进“放管服”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6):83- 85,97.
[2]马怀德.“放管服”改革促进法治政府建设[J].中国司法, 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