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常州市2015—2016年PM2.5浓度值资料统计分析,基本掌握了常州市PM2.5浓度值的基本态势,总结出常州市PM2.5浓度年、季、月、日、时基本变化规律。为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数据支持。
关键词:PM2.5;气候统计
中图分类号:Q938.1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7
引 言
常州地处江南腹地,苏南城市群核心区域,工业制造业发达,企业园区林立,耗能型企业较多,经济富庶、人口稠密。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常州全市常住人口为470余万,汽车保有量138余万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而自然环境尤其是雾霾天气却相对恶化,公众对PM2.5的关注更加密切。2014年起,常州市气象局开展了PM2.5的监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积累,PM2.5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具备了研究的基础。并参照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常州市PM2.5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表2)。
1 资料来源
以常州市气象观测站PM2.5观测数据为基础,提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2年间观测的PM2.5资料为研究对象,探索常州地区PM2.5的年、季、月、日变化规律,以及与风、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间的关联。并根据现行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统计常州市空气质量等级情况,掌握常州市PM2.5基本状况。
2 PM2.5浓度值统计分析
2.1 PM2.5的年变化
2015年PM2.5年平均值为67.6ug/m3,2016年该值为62.1 ug/m3,年际均值为64.9 ug/m3,日最高出现为2016年6月1日的373.0 ug/m3,日最低为1.0 ug/m3,出现了27次,参照《空气质量分指数及PM2.5浓度限值》标准,常州市近2a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为100,质量级别为2级,属良好状态。2016年年平均值低于2015年,降低8.1%,说明常州市空气质量处于上升状态。
2.2 PM2.5的季度统计
统計的各季度中,冬季以89.7 ug/m3为各季最高,超出年平均值38.2%,其次是春季72.4 ug/m3为次高值,超出年平均值11.6%,夏季的43.4 ug/m3为各季最低值,仅占平均值的66.9%,且不足冬季的50%,秋季平均值也低于年平均值,为54.1为ug/m3,年平均值的83.4%。
2.3 PM2.5的月统计
PM2.5统计的各月中,以冬季12月的101.1 ug/m3為峰值,如图1,超出年平均值55.8%,其次为春季的3月91.6 ug/m3,超出年平均值41.1%,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8月,为36.3 ug/m3,比年平均值偏少44.1%,次低值为秋季的9月,为41.7 ug/m3,比年平均值偏少35.7%。
2.4 PM2.5的日统计
根据统计,日均值在35 ug/m3及以下总计182d,日均值在36~75 ug/m3为309d,而日均值为76~115 ug/m3为156d,统计的2a中日均值为116~150ug/m3为65d,日均值151~250ug/m3为19d,这说明常州市年均有9.5d为重度污染。
统计的2a间,空气质量优良的年均天数为245.5d,年占比67.2%,污染年均总天数为120d,年占比32.8%,
这警示着常州市空气质量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2.5 PM2.5的逐时统计
利用2a连续观测的PM2.5资料,通过计算得知PM2.5的日变化呈现为两高两低趋势,如图2。日峰值出现在早晨8:00,之后PM2.5值持续下降,降至下午的15:00,为日最低值出现时间; 6:00之后PM2.5值再次上升,至夜间的22:00次峰值出现,22:00后PM2.5值2次下降,至凌晨3:00出现次低值。
3 结论
2015—2016年PM2.5年平均值分别为67.6ug/m3、62.1ug/m3,年际均值为64.9ug/m3,日最高为373.0ug/m3,日最低为1.0ug/m3,年均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为100,质量级别为二级,属良好状态。
PM2.5冬季浓度最高,其次是春季;夏季浓度最低值,其次是秋季。12月PM2.5浓度平均值为峰值,其次为3月,最低值出现在8月,次低值为9月。2a内空气质量指数1~5级的天数分别有182d、309d、156d、65d、19d。PM2.5的日变化呈现为两高两低趋势,日峰值出现在早晨8:00,15:00为日最低值出现时间;夜间的22:00次峰值出现,至凌晨3:00出现次低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运行管理暂行规定[Z].2014.
[2]王占山. 2013年北京市PM2.5的时空分布[J].地理学报 2015(01).
[3]徐伟嘉. 珠三角区域PM2.5时空变异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2014(09).
[4]郑晓霞.降雨过程后北京城区PM2.5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4(05).
作者简介:周天雄(1976-),男,从事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和气象服务。
关键词:PM2.5;气候统计
中图分类号:Q938.1 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7
引 言
常州地处江南腹地,苏南城市群核心区域,工业制造业发达,企业园区林立,耗能型企业较多,经济富庶、人口稠密。据相关部门统计,2015年常州全市常住人口为470余万,汽车保有量138余万辆。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而自然环境尤其是雾霾天气却相对恶化,公众对PM2.5的关注更加密切。2014年起,常州市气象局开展了PM2.5的监测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积累,PM2.5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具备了研究的基础。并参照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常州市PM2.5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表2)。
1 资料来源
以常州市气象观测站PM2.5观测数据为基础,提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2年间观测的PM2.5资料为研究对象,探索常州地区PM2.5的年、季、月、日变化规律,以及与风、温度、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间的关联。并根据现行我国空气质量标准,统计常州市空气质量等级情况,掌握常州市PM2.5基本状况。
2 PM2.5浓度值统计分析
2.1 PM2.5的年变化
2015年PM2.5年平均值为67.6ug/m3,2016年该值为62.1 ug/m3,年际均值为64.9 ug/m3,日最高出现为2016年6月1日的373.0 ug/m3,日最低为1.0 ug/m3,出现了27次,参照《空气质量分指数及PM2.5浓度限值》标准,常州市近2a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为100,质量级别为2级,属良好状态。2016年年平均值低于2015年,降低8.1%,说明常州市空气质量处于上升状态。
2.2 PM2.5的季度统计
统計的各季度中,冬季以89.7 ug/m3为各季最高,超出年平均值38.2%,其次是春季72.4 ug/m3为次高值,超出年平均值11.6%,夏季的43.4 ug/m3为各季最低值,仅占平均值的66.9%,且不足冬季的50%,秋季平均值也低于年平均值,为54.1为ug/m3,年平均值的83.4%。
2.3 PM2.5的月统计
PM2.5统计的各月中,以冬季12月的101.1 ug/m3為峰值,如图1,超出年平均值55.8%,其次为春季的3月91.6 ug/m3,超出年平均值41.1%,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8月,为36.3 ug/m3,比年平均值偏少44.1%,次低值为秋季的9月,为41.7 ug/m3,比年平均值偏少35.7%。
2.4 PM2.5的日统计
根据统计,日均值在35 ug/m3及以下总计182d,日均值在36~75 ug/m3为309d,而日均值为76~115 ug/m3为156d,统计的2a中日均值为116~150ug/m3为65d,日均值151~250ug/m3为19d,这说明常州市年均有9.5d为重度污染。
统计的2a间,空气质量优良的年均天数为245.5d,年占比67.2%,污染年均总天数为120d,年占比32.8%,
这警示着常州市空气质量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
2.5 PM2.5的逐时统计
利用2a连续观测的PM2.5资料,通过计算得知PM2.5的日变化呈现为两高两低趋势,如图2。日峰值出现在早晨8:00,之后PM2.5值持续下降,降至下午的15:00,为日最低值出现时间; 6:00之后PM2.5值再次上升,至夜间的22:00次峰值出现,22:00后PM2.5值2次下降,至凌晨3:00出现次低值。
3 结论
2015—2016年PM2.5年平均值分别为67.6ug/m3、62.1ug/m3,年际均值为64.9ug/m3,日最高为373.0ug/m3,日最低为1.0ug/m3,年均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为100,质量级别为二级,属良好状态。
PM2.5冬季浓度最高,其次是春季;夏季浓度最低值,其次是秋季。12月PM2.5浓度平均值为峰值,其次为3月,最低值出现在8月,次低值为9月。2a内空气质量指数1~5级的天数分别有182d、309d、156d、65d、19d。PM2.5的日变化呈现为两高两低趋势,日峰值出现在早晨8:00,15:00为日最低值出现时间;夜间的22:00次峰值出现,至凌晨3:00出现次低值。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业务运行管理暂行规定[Z].2014.
[2]王占山. 2013年北京市PM2.5的时空分布[J].地理学报 2015(01).
[3]徐伟嘉. 珠三角区域PM2.5时空变异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2014(09).
[4]郑晓霞.降雨过程后北京城区PM2.5时空变化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4(05).
作者简介:周天雄(1976-),男,从事气象观测、环境监测和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