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通过对造反和招安两种形式的相互对立、冲突,逐步展现出了其中的江湖文化与庙堂文化之间的渗透与排斥。从文化的视角来对水泊梁山的内在矛盾冲突进行重点阐述,对深入了解《水浒传》的历史文化与其中的道理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水浒传》江湖文化?庙堂文化?文化研究
从《水浒传》中可以看出,江湖文化是相对于占据主流统治阶级层面的庙堂文化而言的边缘文化。所谓的江湖文化,有着极其悠久的一段历史,也在整个文学艺术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知道,在文学艺术中,这类小说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因素,使其在这一时段内逐渐发展并且走向成熟。《水浒传》在这其中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作品中歌颂的一些英雄事迹,在当时那种缺乏法律和公正的年代中总能代表着正义和信念。那些大侠都有着高深莫测的武功,惩恶扬善,充当着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的角色。例如那种不畏强权、敢于反抗、锄强扶弱,以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反叛心理,兄弟情、杀富济贫、豪放一世的精神和心理,都构成了这种文化独特的精神气息。水泊梁山的那些英雄好汉,例如李逵、鲁智深、武松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所谓的江湖文化,是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以及精神心态的弘扬,也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產生强烈的影响。《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恰恰代表了在封建阶级统治下,广大劳苦人民对于自由和平等的那种向往和追求。与之相反,则是一直处于社会上层,代表着统治者意志和追求的思想,这其中就以儒家为主要代表。它所提倡的是忠孝仁义,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绝对强烈的统治欲望,是让民众服从统治者的统治,要绝对服从。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其主要代表。
《水浒传》中江湖文化和庙堂文化之间的主要矛盾就在于水浒起义军内部的想被招安和反对招安的两种不同派系,它们也是贯穿整个著作的主线和主要冲突的爆发点。这样的冲突经历着一个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故事的转变,就是江湖与庙堂之间逐渐走向对立的转变。此后,庙堂文化则占据了主要的统治地位。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和探究的是,这两种文化虽然是处于对立面,但是当它们都同处于封建社会文化中,他们之间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和矛盾了。其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庙堂文化必然会对边缘文化进行冲刷、改造和扭曲。同样,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和融合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彰显的极其复杂的一些要素。《水浒传》中,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这种复杂的现象上。
“替天行道”一直是梁山起义的一面旗帜,是他们的共同理念,这同样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这里所指的“天”,就是永恒的,指的是“天的意志”。而在这里,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主要的矛盾。其中以宋江为首者指出,所谓的“天”还是当朝在位的皇帝;而以李逵为首的认为,所谓的“天”,指的是正义,拨乱反正,这也是他们内部的矛盾所在,并在后期逐渐被放大、激化。
接受招安之后的宋江,将所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都和梁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最后的悲惨结局。这其中,江湖文化一个最为核心的体现就是“义”字,首先要做到维护正义,反对暴政和压迫。另一个含义就是要讲究江湖道义,是对兄弟情的一种重视。而在庙堂文化当中,所谓的“义”就是“道义”,是对封建迷信的过度推崇。这两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具有本质上的差别的,但是又都是出自于同样的“道”,所以在当代就容易被混淆。
这种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不同观点,在梁山的英雄排位座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决定是否接受招安时,宋江公布了自己对招安的看法,选择了被招安,然后遭了李逵等人的大力反对,李逵甚至大骂其“招甚鸟安”,随后一气之下将桌子踢翻在地。这个时候宋江因为震怒,已经要让人将李逵抓住,这也是他们在意识形态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主要分歧,但是最终仍旧不排除对皇帝的忠诚。宋江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而李逵等人只是忠心于宋江、梁山。其实不管如何区分对忠诚的定义,他们的本质都是不变的。假如说,宋江最后真的当了皇帝,那么李逵对于宋江的忠也是不会改变的。而宋江在听到这番话之后,说要严惩他的时候,李逵仍旧没有丝毫怨言,无怨无悔,并口斥宋江,大声反驳。这也是以李逵为首的反对招安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当宋江真的不顾反对,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哪怕是奉朝廷之命去征讨其他反贼,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李逵也始终都在他身边,誓死效忠。这是愚忠的一种体现,也是最后导致他们悲惨结局发生的具体原因之一。宋江接受招安最后并没有遭到梁山内部众人的实质性反对,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虽然梁山内部在后期被分成了两个派系,但实则他们在对于忠和义的理解上是有着共同点的,要不然也不会聚集在一起走到最后。
在当时的封建文化中,江湖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梁山大多数人是贫苦出身,基本是农民、市井之人。由于其本身视野狭小和见识短浅,往往就会被人利用。例如从《水浒传》第28、29回可以看出,施恩为武松高超的武功和豪放不羁的气魄所震慑,最后为了所谓的义气和报恩,而成为对方手中的打手和杀人利器。李逵在扬州劫法场的时候,也曾经为了救人而狂性大发,不顾及他人性命滥杀无辜。为了报答宋江对他的小恩小惠,最后竟然背离了他们原本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理念和信义。他们口中的义,往往到了最后会过度虚化、变质。也正是由于他们本身对于所谓义气的理解偏差,才最终导致他们走向了灭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的结果。在梁山以宋江为首的一些人的身上,虽然江湖文化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却也实际存在着,这样才使得他们一百零八条好汉彼此之间紧密联系,才能有那么强的凝聚力。
总之,《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化著作中的瑰宝,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历史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影响。这也是由于作者是站在江湖文化的立场上来着重进行描写的。可以说,《水浒传》基本上就是一部以反映农民疾苦、以反抗压迫为主的英雄题材的著作。通过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事迹从辉煌到悲惨的重点刻画,这其中所有人物的心理辩护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都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借鉴。与此同时,从文化的视角着重去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也是为了对《水浒传》中江湖文化和庙堂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能有一种更好的理解和表述。
参考文献:
[1]余丹.水浒传的中国古代侠文化的阐述[J].淮北煤矿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沈金浩.江湖与中国的雅文化[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菏泽学院2017年度科研基金项目“《水浒传》庙堂江湖文化研究”(项目编号:XY17SK01)。
(作者简介:王洪涛,男,硕士研究生,菏泽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美学、文学理论、民俗学、水浒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水浒传》江湖文化?庙堂文化?文化研究
从《水浒传》中可以看出,江湖文化是相对于占据主流统治阶级层面的庙堂文化而言的边缘文化。所谓的江湖文化,有着极其悠久的一段历史,也在整个文学艺术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要知道,在文学艺术中,这类小说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因素,使其在这一时段内逐渐发展并且走向成熟。《水浒传》在这其中可以说是集大成者。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作品中歌颂的一些英雄事迹,在当时那种缺乏法律和公正的年代中总能代表着正义和信念。那些大侠都有着高深莫测的武功,惩恶扬善,充当着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的角色。例如那种不畏强权、敢于反抗、锄强扶弱,以及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反叛心理,兄弟情、杀富济贫、豪放一世的精神和心理,都构成了这种文化独特的精神气息。水泊梁山的那些英雄好汉,例如李逵、鲁智深、武松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所谓的江湖文化,是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以及精神心态的弘扬,也对中国封建社会统治下的知识分子產生强烈的影响。《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恰恰代表了在封建阶级统治下,广大劳苦人民对于自由和平等的那种向往和追求。与之相反,则是一直处于社会上层,代表着统治者意志和追求的思想,这其中就以儒家为主要代表。它所提倡的是忠孝仁义,它所追求的是一种绝对强烈的统治欲望,是让民众服从统治者的统治,要绝对服从。而《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其主要代表。
《水浒传》中江湖文化和庙堂文化之间的主要矛盾就在于水浒起义军内部的想被招安和反对招安的两种不同派系,它们也是贯穿整个著作的主线和主要冲突的爆发点。这样的冲突经历着一个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故事的转变,就是江湖与庙堂之间逐渐走向对立的转变。此后,庙堂文化则占据了主要的统治地位。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和探究的是,这两种文化虽然是处于对立面,但是当它们都同处于封建社会文化中,他们之间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立和矛盾了。其中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庙堂文化必然会对边缘文化进行冲刷、改造和扭曲。同样,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和融合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彰显的极其复杂的一些要素。《水浒传》中,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这种复杂的现象上。
“替天行道”一直是梁山起义的一面旗帜,是他们的共同理念,这同样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这里所指的“天”,就是永恒的,指的是“天的意志”。而在这里,他们之间就产生了主要的矛盾。其中以宋江为首者指出,所谓的“天”还是当朝在位的皇帝;而以李逵为首的认为,所谓的“天”,指的是正义,拨乱反正,这也是他们内部的矛盾所在,并在后期逐渐被放大、激化。
接受招安之后的宋江,将所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都和梁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最后的悲惨结局。这其中,江湖文化一个最为核心的体现就是“义”字,首先要做到维护正义,反对暴政和压迫。另一个含义就是要讲究江湖道义,是对兄弟情的一种重视。而在庙堂文化当中,所谓的“义”就是“道义”,是对封建迷信的过度推崇。这两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具有本质上的差别的,但是又都是出自于同样的“道”,所以在当代就容易被混淆。
这种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不同观点,在梁山的英雄排位座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决定是否接受招安时,宋江公布了自己对招安的看法,选择了被招安,然后遭了李逵等人的大力反对,李逵甚至大骂其“招甚鸟安”,随后一气之下将桌子踢翻在地。这个时候宋江因为震怒,已经要让人将李逵抓住,这也是他们在意识形态不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主要分歧,但是最终仍旧不排除对皇帝的忠诚。宋江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而李逵等人只是忠心于宋江、梁山。其实不管如何区分对忠诚的定义,他们的本质都是不变的。假如说,宋江最后真的当了皇帝,那么李逵对于宋江的忠也是不会改变的。而宋江在听到这番话之后,说要严惩他的时候,李逵仍旧没有丝毫怨言,无怨无悔,并口斥宋江,大声反驳。这也是以李逵为首的反对招安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而当宋江真的不顾反对,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之后,哪怕是奉朝廷之命去征讨其他反贼,最后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李逵也始终都在他身边,誓死效忠。这是愚忠的一种体现,也是最后导致他们悲惨结局发生的具体原因之一。宋江接受招安最后并没有遭到梁山内部众人的实质性反对,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虽然梁山内部在后期被分成了两个派系,但实则他们在对于忠和义的理解上是有着共同点的,要不然也不会聚集在一起走到最后。
在当时的封建文化中,江湖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梁山大多数人是贫苦出身,基本是农民、市井之人。由于其本身视野狭小和见识短浅,往往就会被人利用。例如从《水浒传》第28、29回可以看出,施恩为武松高超的武功和豪放不羁的气魄所震慑,最后为了所谓的义气和报恩,而成为对方手中的打手和杀人利器。李逵在扬州劫法场的时候,也曾经为了救人而狂性大发,不顾及他人性命滥杀无辜。为了报答宋江对他的小恩小惠,最后竟然背离了他们原本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理念和信义。他们口中的义,往往到了最后会过度虚化、变质。也正是由于他们本身对于所谓义气的理解偏差,才最终导致他们走向了灭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他们咎由自取的结果。在梁山以宋江为首的一些人的身上,虽然江湖文化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却也实际存在着,这样才使得他们一百零八条好汉彼此之间紧密联系,才能有那么强的凝聚力。
总之,《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化著作中的瑰宝,在我国的古典文学历史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影响。这也是由于作者是站在江湖文化的立场上来着重进行描写的。可以说,《水浒传》基本上就是一部以反映农民疾苦、以反抗压迫为主的英雄题材的著作。通过对《水浒传》中的英雄事迹从辉煌到悲惨的重点刻画,这其中所有人物的心理辩护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都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借鉴。与此同时,从文化的视角着重去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也是为了对《水浒传》中江湖文化和庙堂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能有一种更好的理解和表述。
参考文献:
[1]余丹.水浒传的中国古代侠文化的阐述[J].淮北煤矿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沈金浩.江湖与中国的雅文化[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版),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菏泽学院2017年度科研基金项目“《水浒传》庙堂江湖文化研究”(项目编号:XY17SK01)。
(作者简介:王洪涛,男,硕士研究生,菏泽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美学、文学理论、民俗学、水浒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