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讲述马内特医生一家和德发日夫妇之间的恩怨情仇,将巴黎、伦敦两个城市紧紧联系起来。小说中处处充斥着时代的罪恶和人性的丑陋,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时代,也有善良的人在用爱包容、宽恕和保护着身边的人。
关键词:爱?宽恕?保护
《双城记》所描述的时期,是一个兼具智慧和愚蠢、充满信仰和怀疑、既有光明又有黑暗的时期。人们在希望和失望中起伏,没有谁能预料将来。在那个最好抑或最坏的年代,人人都在担心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那样的时代可能会使部分人的性格扭曲,但是经得住考验的都是心中有爱的人。本文试对《双城记》中正面人物的心中之爱进行解读。
一、马内特之爱
马内特先生心有大爱。作为一个医生,他除了专业技术之外,还有刚正不阿之气。他对社会底层人的同情和爱怜,使得他不能在目睹了農妇及其弟在侯爵兄弟的淫威欺凌下,而违背良心接受贿赂。他写信告发,也因此入狱受折磨。他是一个勇敢无畏维护正义的战士,而他的这种勇敢来自于内心深处对穷苦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受苦受难的人的博爱。
马内特先生对于自己的女儿露西的深深父爱则更让人动容。他目睹了达尔奈的侯爵父亲和叔叔的残暴凶狠。他的牢狱之苦也是拜这两位压榨欺辱底层人民的贵族所赐。但在女儿爱上侯爵的儿子达尔奈之后,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得不做出妥协。因为他爱女儿露西,与她的幸福相比,他对达尔奈父辈的痛恨根本不算什么。他对女儿的爱,超越了对两个残暴贵族的仇恨。
二、达尔奈之爱
达尔奈出生于侯爵家庭,他本可爵位加身,永享荣华富贵,但他因原生家庭的罪恶而无比愧疚。他拒绝贵族身份,放弃在法国巨额的财产和尊贵的权力,反而到英国以教书为生。他之所以企图脱离原来的侯爵府邸,是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因父辈的过错而背负的良心巨债。
达尔奈之所以如此逃避贵族身份,是因为他心中永不被腐化的对广大底层人民的爱。这份爱让他有了思想负担,有了深深的罪恶感。
三、卡尔顿之爱
如果说马内特先生的爱让人动容,那么卡尔顿之爱足以让人潸然泪下。他的爱集中体现在对露西的爱慕上。他心中爱情的神圣和无私让人感动和震撼。
卡尔顿从一开始便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出现。他虽才华横溢,高傲不羁,但对这个不堪的时代和罪恶的社会充满了厌恶。他企图反抗,但又无力反抗。卡尔顿在不断的挣扎中失去了希望,陷入了失望,因而变得颓废、冷漠。然而露西的出现,让他又重新找回生活的光彩。他渴望并享受着偶尔一见露西。他小心谨慎地掩饰着自己的爱,生怕打扰了露西平静的生活,让露西难过。他的爱明明很深,但他不愿让自己这份爱外露。在露西与达尔奈结婚后,他失望难过,十分羡慕达尔奈,但他依然真诚祝愿他们。因为他的爱从不会自私狭隘,他爱的广度足以让他包容情敌。
卡尔顿单恋的结果,是以保护情敌达尔奈而自愿赴死为终。他从一开始就准备着为自己心爱之人以及心爱之人所爱去做任何牺牲。他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从来都不求自己的爱能够得到回报。卡尔顿为了没有结果的爱情,甘愿放弃生的机会,去成全所爱之人的幸福。对他而言,这或许也是最好的归宿。
卡尔顿的爱让人慨叹。他有着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虽然他以自暴自弃的形象示人,但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勇敢的心。因为有爱,因为对爱的向往,卡尔顿的勇敢最终转化为伟大和无私。
四、露西之爱
露西是小说里许多人爱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露西本身亦是爱的主体和爱的传播者。露西是博爱的象征,她爱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马内特医生,使父亲逐渐恢复了健康;她爱达尔奈,并和达尔奈一起维护着家庭的平安幸福;对于卡尔顿,她的感情止于朋友,但她的博爱和仁爱,使得她对卡尔顿同样非常关心。
五、结语
《双城记》里描述的时代既有黑暗又充满光明,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都处于仇恨的愤怒和报仇的意念中。然而愿意放下仇恨选择宽恕的人,终究会因为心中充满光明的爱,去坦然面对生活的风暴。无论是对世人的博爱还是对身边人的仁爱,抑或是对心之所向的情爱,终于因其巨大的力量变得伟大无畏起来,这种力量保护了太多人,也保护了动荡年代太多不安的心。
参考文献:
[1]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孙法理,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
[2]王爽.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长春大学学报,2003(06).
[3]张乃丹.浅析《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4).
[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马逸超,女,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爱?宽恕?保护
《双城记》所描述的时期,是一个兼具智慧和愚蠢、充满信仰和怀疑、既有光明又有黑暗的时期。人们在希望和失望中起伏,没有谁能预料将来。在那个最好抑或最坏的年代,人人都在担心自己的命运和前途。那样的时代可能会使部分人的性格扭曲,但是经得住考验的都是心中有爱的人。本文试对《双城记》中正面人物的心中之爱进行解读。
一、马内特之爱
马内特先生心有大爱。作为一个医生,他除了专业技术之外,还有刚正不阿之气。他对社会底层人的同情和爱怜,使得他不能在目睹了農妇及其弟在侯爵兄弟的淫威欺凌下,而违背良心接受贿赂。他写信告发,也因此入狱受折磨。他是一个勇敢无畏维护正义的战士,而他的这种勇敢来自于内心深处对穷苦劳动者的同情和对受苦受难的人的博爱。
马内特先生对于自己的女儿露西的深深父爱则更让人动容。他目睹了达尔奈的侯爵父亲和叔叔的残暴凶狠。他的牢狱之苦也是拜这两位压榨欺辱底层人民的贵族所赐。但在女儿爱上侯爵的儿子达尔奈之后,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不得不做出妥协。因为他爱女儿露西,与她的幸福相比,他对达尔奈父辈的痛恨根本不算什么。他对女儿的爱,超越了对两个残暴贵族的仇恨。
二、达尔奈之爱
达尔奈出生于侯爵家庭,他本可爵位加身,永享荣华富贵,但他因原生家庭的罪恶而无比愧疚。他拒绝贵族身份,放弃在法国巨额的财产和尊贵的权力,反而到英国以教书为生。他之所以企图脱离原来的侯爵府邸,是因为他无法忍受自己因父辈的过错而背负的良心巨债。
达尔奈之所以如此逃避贵族身份,是因为他心中永不被腐化的对广大底层人民的爱。这份爱让他有了思想负担,有了深深的罪恶感。
三、卡尔顿之爱
如果说马内特先生的爱让人动容,那么卡尔顿之爱足以让人潸然泪下。他的爱集中体现在对露西的爱慕上。他心中爱情的神圣和无私让人感动和震撼。
卡尔顿从一开始便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出现。他虽才华横溢,高傲不羁,但对这个不堪的时代和罪恶的社会充满了厌恶。他企图反抗,但又无力反抗。卡尔顿在不断的挣扎中失去了希望,陷入了失望,因而变得颓废、冷漠。然而露西的出现,让他又重新找回生活的光彩。他渴望并享受着偶尔一见露西。他小心谨慎地掩饰着自己的爱,生怕打扰了露西平静的生活,让露西难过。他的爱明明很深,但他不愿让自己这份爱外露。在露西与达尔奈结婚后,他失望难过,十分羡慕达尔奈,但他依然真诚祝愿他们。因为他的爱从不会自私狭隘,他爱的广度足以让他包容情敌。
卡尔顿单恋的结果,是以保护情敌达尔奈而自愿赴死为终。他从一开始就准备着为自己心爱之人以及心爱之人所爱去做任何牺牲。他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他从来都不求自己的爱能够得到回报。卡尔顿为了没有结果的爱情,甘愿放弃生的机会,去成全所爱之人的幸福。对他而言,这或许也是最好的归宿。
卡尔顿的爱让人慨叹。他有着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虽然他以自暴自弃的形象示人,但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勇敢的心。因为有爱,因为对爱的向往,卡尔顿的勇敢最终转化为伟大和无私。
四、露西之爱
露西是小说里许多人爱的出发点和归宿,而露西本身亦是爱的主体和爱的传播者。露西是博爱的象征,她爱她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父亲马内特医生,使父亲逐渐恢复了健康;她爱达尔奈,并和达尔奈一起维护着家庭的平安幸福;对于卡尔顿,她的感情止于朋友,但她的博爱和仁爱,使得她对卡尔顿同样非常关心。
五、结语
《双城记》里描述的时代既有黑暗又充满光明,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人都处于仇恨的愤怒和报仇的意念中。然而愿意放下仇恨选择宽恕的人,终究会因为心中充满光明的爱,去坦然面对生活的风暴。无论是对世人的博爱还是对身边人的仁爱,抑或是对心之所向的情爱,终于因其巨大的力量变得伟大无畏起来,这种力量保护了太多人,也保护了动荡年代太多不安的心。
参考文献:
[1]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M].孙法理,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
[2]王爽.谈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J].长春大学学报,2003(06).
[3]张乃丹.浅析《双城记》的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意义[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4).
[4]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马逸超,女,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