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来自1950年代初期海宁农村的启迪

来源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浙江省海宁县1950年代初期的生产自救与生产建设为例,描述了海宁县新政权如何通过“德行”赢得民心,通过“德治”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通过道德批判树立起贫苦农民们的主体性意识与“劳动创造世界”观念以及通过大生产运动组织农村干部开展农田水利、防病除虫等等,揭示了道德重建在贫困治理中的作用,给当下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启迪。
其他文献
【摘 要】阐述产业化发展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分析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化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存在的差距,探索产业化发展战略机遇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产业化 运动康复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63-04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中西并重、特色鲜明的康复医学学
公民有知情权,这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当今之世,如果有谁公然否定公民的知情权,宣扬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那就难免因“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是由于我国宪法有以下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条第一款)“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二条第三款)知情权当然是“一切权力
从近代科学诞生至今,人们大体上一直沿袭的是经典科学时代的科学观,即经典科学观或传统科学观。经典科学观质而言之是知识科学观:它只看到科学的一个维度,即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而无视或轻视充满情感和价值的作为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科学;即使在所看到的知识体系维度内,它也把着眼点放在刻意追求科学知识上——甚至更为狭隘地只特意追求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即实用知识——而对科学知识中蕴涵的思想精髓、精神价值和人文意义视而
人员异动处于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文章从权变理论的内涵特点入手,剖析其在人员异动管理中应用的依据,提出权变理论可以在环境诊断及适应、管理者权变素质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太湖蓝藻爆发引发的无锡市水危机,再一次敲响了中国生态恶化的警钟。尽管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恶化,在我国广大乡村和许多城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由于无锡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又以风景秀丽的太湖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享誉世界,因此当太湖的水质污染影响到无锡几百万居民的生活用水,由此必然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就不再是一个偶然的环保事故,也不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天灾,而是触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建设模
建设高校和谐德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德育载体应实现普适性规范与多元价值并存的和谐,必须理性审视新时期德育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要求,重视德育载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