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期档揭开,多达56部电影亮相。正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大庆日,《1921》《革命者》上映,7月9日,《中国医生》上映,这三部片,赶在大庆节点,堪称献礼片“三部曲”。后续还有《长津湖》《狙击手》《红船》等,但集约式的规模庆典效应,可以预料难以和“三部曲”相比。
“三部曲”我都看了,必须的。首先作为一名有25年党龄的党员,其次作为一名电影观察者。迄今的票房,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国医生》《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晚上映却领先,并不奇怪。题材新近,像《中国机长》一样,以纪录片的速度出品剧情片。广东刚刚经过一轮疫情,再度拉近心理距离。还有《中国机长》原班演职人员的号召力。
《1921》票房领先《革命者》,而且领先幅度较大(截止到7月15日,有3个亿的差距),就有点出乎意料了。两片的豆瓣评分,《1921》6.7分,《革命者》7.5分,口碑与票房倒挂。其实《中国医生》豆瓣评分也不过6.9分。这一现象,再次证明“绝对民主”的平台评分制,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并不能完全反映电影质量。
看完了“三部曲”,再来评价它们的票房排名,完全符合逻辑:”烟火气“的指数,成为胜负手。同时,“烟火气”是主旋律大片新的艺术追求和共情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旋律大片,经过了《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等人物传记片,《巍巍昆仑》《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史实剧情片,到《大决战》三部曲,達到电影市场化之前的巅峰。此后,黄建新的“三建”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辟了主旋律商业大片新模式,“数星星”比看故事重要。
“三建”收官的《建军大业》,票房被同期的《战狼2》远远甩开。“小鲜肉”饱受诟病,“数星星”失灵,表明这一模式已到尽头。到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又以“三部曲”的姿态登场。《祖国》大胜,开辟了“喜剧式重大主旋律片”的新模式,进而在2020年,以《我和我的家乡》延续辉煌。
《中国医生》当然是《中国机长》的延续。场景的还原度、真实性,故事的纪实性、紧张感,人物的层次感,表演的自然,专业领域的考究,都一脉相承。相比之下,《中国医生》的视效刺激弱,基本是在医院,对讲好故事的要求更高。烟火气更胜一筹,催泪效果更显著。
都是平民英雄,医生显然比机长离众生更近。我们可能一辈子见不到机长,但肯定能见到医生,见到医院院长也是大概率。张竞宇的原型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口直爽的武汉话,话风直接了当,急了还爆出国骂粗口。“我最看不上那些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害怕了的,可以走,走了就永远不要回来!”“老子医院的能力没有问题!”“我不管你是什么专家,发表了多少论文,要能解决问题,才算有真本事!”有担当、接地气的实干家,立即呈现。
张竞宇患有渐冻症,腿脚不方便,从楼梯摔下,隔着屏幕都觉得痛。有清洁大姐路过,他立即像没事人一样。有踏空楼梯的人都知道,要掩饰那种痛,得有多大的忍耐力。张涵予为演好这出戏,生生地摔了十几次,不扶楼梯的那种。
袁泉扮演的女医生文婷,分明是向《人到中年》的主角医生陆文婷致敬。为数不多的武汉话,总是点睛之笔。面对病人抢病床的混乱,她手持喇叭大声说:“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如果你弄伤我的医护,我会救你,我也可以找你算账。”一下稳住了场面。新冠孕妇产子,她力主生下来,“疫情总会过去,日子还要下去,我就想让他们回到原来的生活。”这是作为医生和母亲的良心本能。
快递小哥年轻夫妇染病、住院、生子,是作为病人的故事线索,也是最大的泪点担当。“疫情来了,什么都得停,生孩子这事不能停”,张竞宇协调院内院外力量,让孩子顺利出生。疫情中草根一族的生活状态,正是我们自己和身边无数普通人的写照。
《革命者》的艺术水准毋庸质疑:结构新颖,行刑倒计时和“播火”历程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后者又以李大钊与名人的交集为切入点,故事性强。作为新型的伟人传记片,非常优秀。叙事风格也决定了有观影门槛,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都需要知识储备。
《革命者》的细节感人,如李大钊教妻子唱《国际歌》,“三·一八”惨案时感叹“他们有枪,我们没枪”,和蒋介石打赌,雪天赶马车送陈独秀出京,刑前在囚室大笑,毛泽东洗冷水浴。但是烟火气不足,片子的取向也不在此,而在树立李大钊的“完人”形象,精神力量崇高,感人泪下。李大钊和毛泽东模仿店小二腔调“谢您内,谢谢您内”,这些镜头太少。
《1921》则不然,定位为“2021年的《1921》,正青春”,要吸引年轻人。难度极大,建党的历程,已有《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珠玉在前,今年更有《觉醒年代》大火,《光荣与梦想》也惊鸿一瞥。黄建新还得突破自己的“三建”三部曲。事实证明,《1921》做到了。
再次展现建党,《1921》角度新,主角有两人:李达和马林。李达串起了一大代表,马林则带有谍战色彩。以往的影视,讲述“一大开的是什么会”,《1921》讲述“一大是怎么开起来的”。一大的召开背景极为凶险,共产党的诞生一开始就在血雨腥风中。为什么会场有密探闯入,《1921》作了揭秘。原来马林从欧洲动身来中国,就在各国当局的监视中。
“烟火气”:主旋律大片新动向
“三部曲”我都看了,必须的。首先作为一名有25年党龄的党员,其次作为一名电影观察者。迄今的票房,从高到低依次为《中国医生》《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晚上映却领先,并不奇怪。题材新近,像《中国机长》一样,以纪录片的速度出品剧情片。广东刚刚经过一轮疫情,再度拉近心理距离。还有《中国机长》原班演职人员的号召力。
《1921》票房领先《革命者》,而且领先幅度较大(截止到7月15日,有3个亿的差距),就有点出乎意料了。两片的豆瓣评分,《1921》6.7分,《革命者》7.5分,口碑与票房倒挂。其实《中国医生》豆瓣评分也不过6.9分。这一现象,再次证明“绝对民主”的平台评分制,存在相当程度的随意性,并不能完全反映电影质量。
看完了“三部曲”,再来评价它们的票房排名,完全符合逻辑:”烟火气“的指数,成为胜负手。同时,“烟火气”是主旋律大片新的艺术追求和共情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旋律大片,经过了《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等人物传记片,《巍巍昆仑》《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史实剧情片,到《大决战》三部曲,達到电影市场化之前的巅峰。此后,黄建新的“三建”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开辟了主旋律商业大片新模式,“数星星”比看故事重要。
“三建”收官的《建军大业》,票房被同期的《战狼2》远远甩开。“小鲜肉”饱受诟病,“数星星”失灵,表明这一模式已到尽头。到了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又以“三部曲”的姿态登场。《祖国》大胜,开辟了“喜剧式重大主旋律片”的新模式,进而在2020年,以《我和我的家乡》延续辉煌。
《中国医生》当然是《中国机长》的延续。场景的还原度、真实性,故事的纪实性、紧张感,人物的层次感,表演的自然,专业领域的考究,都一脉相承。相比之下,《中国医生》的视效刺激弱,基本是在医院,对讲好故事的要求更高。烟火气更胜一筹,催泪效果更显著。
都是平民英雄,医生显然比机长离众生更近。我们可能一辈子见不到机长,但肯定能见到医生,见到医院院长也是大概率。张竞宇的原型是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一口直爽的武汉话,话风直接了当,急了还爆出国骂粗口。“我最看不上那些遇到点挫折就丧失斗志、灰头土脸的样子!”“害怕了的,可以走,走了就永远不要回来!”“老子医院的能力没有问题!”“我不管你是什么专家,发表了多少论文,要能解决问题,才算有真本事!”有担当、接地气的实干家,立即呈现。
张竞宇患有渐冻症,腿脚不方便,从楼梯摔下,隔着屏幕都觉得痛。有清洁大姐路过,他立即像没事人一样。有踏空楼梯的人都知道,要掩饰那种痛,得有多大的忍耐力。张涵予为演好这出戏,生生地摔了十几次,不扶楼梯的那种。
袁泉扮演的女医生文婷,分明是向《人到中年》的主角医生陆文婷致敬。为数不多的武汉话,总是点睛之笔。面对病人抢病床的混乱,她手持喇叭大声说:“你们都想活,我们都想救。如果你弄伤我的医护,我会救你,我也可以找你算账。”一下稳住了场面。新冠孕妇产子,她力主生下来,“疫情总会过去,日子还要下去,我就想让他们回到原来的生活。”这是作为医生和母亲的良心本能。
快递小哥年轻夫妇染病、住院、生子,是作为病人的故事线索,也是最大的泪点担当。“疫情来了,什么都得停,生孩子这事不能停”,张竞宇协调院内院外力量,让孩子顺利出生。疫情中草根一族的生活状态,正是我们自己和身边无数普通人的写照。
《革命者》PK《1921》:“好哭”与“好看”
《革命者》的艺术水准毋庸质疑:结构新颖,行刑倒计时和“播火”历程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后者又以李大钊与名人的交集为切入点,故事性强。作为新型的伟人传记片,非常优秀。叙事风格也决定了有观影门槛,众多历史人物和事件,都需要知识储备。
《革命者》的细节感人,如李大钊教妻子唱《国际歌》,“三·一八”惨案时感叹“他们有枪,我们没枪”,和蒋介石打赌,雪天赶马车送陈独秀出京,刑前在囚室大笑,毛泽东洗冷水浴。但是烟火气不足,片子的取向也不在此,而在树立李大钊的“完人”形象,精神力量崇高,感人泪下。李大钊和毛泽东模仿店小二腔调“谢您内,谢谢您内”,这些镜头太少。
《1921》则不然,定位为“2021年的《1921》,正青春”,要吸引年轻人。难度极大,建党的历程,已有《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珠玉在前,今年更有《觉醒年代》大火,《光荣与梦想》也惊鸿一瞥。黄建新还得突破自己的“三建”三部曲。事实证明,《1921》做到了。
再次展现建党,《1921》角度新,主角有两人:李达和马林。李达串起了一大代表,马林则带有谍战色彩。以往的影视,讲述“一大开的是什么会”,《1921》讲述“一大是怎么开起来的”。一大的召开背景极为凶险,共产党的诞生一开始就在血雨腥风中。为什么会场有密探闯入,《1921》作了揭秘。原来马林从欧洲动身来中国,就在各国当局的监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