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是一个与“海”有着不解之缘的城市,海纳百川、海派文化都不足以形容它的开怀包容。在这个海边城市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也有着以海为天地,胸怀大海之志的气魄,上海海潮企业董事长杨永清亦是如此。他从海边走来,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没有淹没在海边的滩涂里,反而让他的意志得到了磨砺,开创了他以海励志的创业发展之路。
他说他是海的孩子,背脊是海风吹黑的,骨头是在海边农田里劳作练硬的。就是这种硬朗的作风成就他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海上弄潮儿”……
创业: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
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春风愈益迅猛强劲。上海作为我国最大城市之一,立马深化改革,全面开放。一批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分享了中国经济成长,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这一切,年轻的杨永清都看在眼里,并在那个时代的细细淘洗之下,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
杨永清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奉贤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后,他就随父到乡里建筑队上班当预算员。虽然不过二十出头,但他已经有了其他人中年以后才有的洞察力和控制力。在随建筑队东奔西走的那段时间里,他细心留意各种建筑式样,刻苦学习规划建筑方面的知识,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他还多次到大专院校修学建筑专业。正是这种求学若渴的态度被当时县建造设备安装公司看中,并决定委任杨永清为副经理。
从普通职工到管理骨干,杨永清如鱼得水。就在“最安稳”、“最安于现状”的时候,杨永清嗅到了第一波改革开放的气息,瞬间他生命里一股生意盎然的东西被激发出来——那就是血液中冒险家的基因。“我不想再为别人打工。”就是这样一个闪念彻底改变了杨永清日后的生活轨迹。
1993年,上海育达建筑工程公司成立,杨永清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但由于当时体制的约束,育达只能算是个“挂靠”企业,而杨永清顶多算一个“包工头”。不过,最早期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建筑行业有了很深的人脉关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于是工程项目接踵而至,杨永清的事业有了蒸蒸日上的迹象,第一年产值就达到1500万元。生意越做越大,杨永清自然也有了新的想法。“当时我认为建筑行业是个朝阳产业,一定能做强。而要做强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企业,而不是挂靠。”但是这个新想法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创业一年时间,对杨永清来说这还不算一个谋求变局的最佳时机。直到有一天,站在徐家汇的一个建筑工地上,看着对面耸立着的高楼大厦,杨永清突然开始憧憬着有一天也能按自己的梦想规划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第二次创业冲动释放,1996年,上海海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胸怀大志的杨永清拟定了企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决定以“海”为题,借“海”为景,做好属于海派建筑文化这篇文章。
幸运女神向来青睐有准备的人。杨永清进入房地产行业没多久后,奉贤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海湾地区作为上海的旅游度假区,并要求加快开发建设步伐,这正好对应了他的发展意图。但此时海湾还是个不起眼的移民小镇,尚在开发起步阶段,海边没有几幢建筑,仍较为荒凉。创业是艰苦的,为了在海湾旅游区画出一张美好的蓝图,杨永清与旅游区领导常常脚穿雨鞋,奔波于海湾的海边河旁、设计院所之间。为了确保海湾新家园、海湾艺墅一期工期于2004年、2006年按时完工,杨永清不得不晚上在灯下看规划设计图,寻找修正设计上的遗漏,白天还要在工地一线指挥施工。“在海湾发展的多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也完成了我人生前30年经验、魄力和资本的重新积累。但最重要的是当初下海的决心是正确的,我们企业的发展是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次红利。”
转型:进军工业地产助推产业融合
从建筑行业迈进房地产行业是杨永清在辗转多年探索后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新挑战。而承办旅游区住宅项目是他迈开成功的第一步,此后一个个凝聚着杨永清大量心血且精美别致、气度不凡的楼盘和住宅应运而生,例如上海古华小区、育秀小区、平苑小区、海湾家园、海湾艺墅、平安富邸等……杨永清说:“我们做房地产,在尊重超前规划设计理念的前提下,首先要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丰富适合的产品。”
而就在海潮房地产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时候,杨永清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转型,从当年行情非常火爆的住宅地产转向鲜少人问津的工业地产领域。“当所有人都看好一样东西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注意了,要谨慎了。而当时,我更看好上海的工业地产。”杨永清对于工业地产的信心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先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百年的工业发展历史,在发展工业地产方面,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工业地产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也能充分发挥产业发展载体功能,推进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工业地产能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生命力。”
于是,杨永清开始朝着更大的发展目标,继续开拓他的创新转型之路。他先后建造了盛隽工业厂房、临港国际大楼和正在建造的临港三期工业厂房、海潮产业园等累计约32万平方米。这一次的转型成功,也让杨永清对“非住宅地产”的理解更上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地产能跟产业结合,让产业形成集约、集成效应,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就能形成双赢,创造商机提高效益。
“从创业至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一些资本的积累,但这只是我人生跨出的第一步,如何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对于一个执着追求的人而言,事业的旅途是没有终点的,杨永清亦是如此。在海潮房地产公司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果断成立上海海潮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主业的带动下,集团旗下的产业已经涉足金融服务、资产经营管理和农业休闲等多个领域。在金融领域,海潮集团投资建立了上海信臻典当公司,参股上海浩屿贸易有限公司和上海奉贤金海小贷公司,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支持。而资产经营管理方面,海潮集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做的有三个物流项目,分别是添琨物流项目、盛隽物流项目、海潮金汇谷物流项目,这些物流仓储通过出租或自营实现资产经营的最大效益。近几年,海潮集团在奉贤四团镇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颇具规模的海潮农庄,随着临港产业园区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给临近临港产业园和自贸区的海潮农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然对杨永清来说海潮集团的未来不只是以战略规划为风向标,在他心里始终有一杆衡量企业好坏的“秤”。他常常强调:商道即人道。企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人,员工才是企业的宝。因此,海潮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培养和发现人才。在海潮有一支技术、管理的精英团队,有10多位中高级工程师、建造师,不管公司发展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是通过精英团队共同努力,不断解决问题,完善方案,确保公司稳妥、安全、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丰富这支队伍和凝聚人心,海潮建立了党支部、工会等组织,公司支持党支部、工会组织开展学习参观等活动。“我们每年组织职工到华东疗养院体检身体,盛夏季节到建筑工地慰问建筑工人,嘱咐工人注意安全,确保施工质量。还组织员工开展专题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当下,企业财富的增值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家的才能,也越来越依赖企业员工的素质,而海潮集团的未来,也维系在杨永清与员工共同成长之间。
责任:把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海潮离不开大海,大海是海潮的归宿。“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家乡在海边,小时候看着海水潮起潮落长大,脊背是被海风吹黑的,骨头是在海边农田里劳作练硬的。”作为一个从海边走出来的企业家,杨永清对养育过他的家乡怀着海一样的博大感情。
随着海潮集团的发展壮大,杨永清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报答社会。2010年海潮集团在江西兴国县和其他几个奉贤企业一起捐资建造了菊官希望学校,并决定资助菊官希望学校的100多位学生完成至初中的学业。2013年向奉贤区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万元。2007年以来,先后向四团镇和五四村等捐资修路、修桥。每年重阳节、敬老节、春节,杨永清还为50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新棉被、羊毛毯等日用品及过节的食品等礼物。多年来海潮集团已累计捐赠社会光彩事业和各种慈善事业资金达670万元。在公益事业上,杨永清不但自己带头捐赠,还带动其他有能力的企业一起参与,共同建立村级“老年福利基金会”,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
杨永清以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去关爱社会各个需要帮助的群体,更以实际行动为爱与责任加上了完美的注解。2004年,他作为工商界代表被推荐担任奉贤区二届政协委员,2007年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选举他担任区政协常委,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选举他继续连任。他还作为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家,担任了区工商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他始终把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服务社会的动力。他关注奉贤的发展,关注民生的改善,积极参加政协活动,认真建言献策,每年都要提交大会提案,为奉贤发展出谋划策。
2012年,面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他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养老模式的提案,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采纳,他的提案因此被评为了区政协2012年度优秀提案。2013年针对上海空气污染问题,他积极了解奉贤空气污染的状况,进而提出了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进行油改气的提案,并将此整理成社情民意送交到市政协办公厅。此建议,引起了出租车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区出租车公司已开始着手进行部分车辆的改装。
如今,杨永清又多了一个头衔——奉贤区青年创业者联合会会长。他积极鼓励青创联里的年轻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冒险精神;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在企业进入稳定期时,一定要保持企业的良性循环、健康成长,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一直回馈社会。
杨永清说:“我是社会的一员,就好像大海的一滴水,一个浪花,离不大海的胸怀,所以我也离不开我们社会的大家庭,我立志当好一个企业家,而把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他说他是海的孩子,背脊是海风吹黑的,骨头是在海边农田里劳作练硬的。就是这种硬朗的作风成就他成为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海上弄潮儿”……
创业: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红利
20世纪90年代初期,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神州大地,改革开放春风愈益迅猛强劲。上海作为我国最大城市之一,立马深化改革,全面开放。一批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分享了中国经济成长,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这一切,年轻的杨永清都看在眼里,并在那个时代的细细淘洗之下,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
杨永清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奉贤人,从学校步入社会后,他就随父到乡里建筑队上班当预算员。虽然不过二十出头,但他已经有了其他人中年以后才有的洞察力和控制力。在随建筑队东奔西走的那段时间里,他细心留意各种建筑式样,刻苦学习规划建筑方面的知识,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相关知识,他还多次到大专院校修学建筑专业。正是这种求学若渴的态度被当时县建造设备安装公司看中,并决定委任杨永清为副经理。
从普通职工到管理骨干,杨永清如鱼得水。就在“最安稳”、“最安于现状”的时候,杨永清嗅到了第一波改革开放的气息,瞬间他生命里一股生意盎然的东西被激发出来——那就是血液中冒险家的基因。“我不想再为别人打工。”就是这样一个闪念彻底改变了杨永清日后的生活轨迹。
1993年,上海育达建筑工程公司成立,杨永清开始了他的创业路。但由于当时体制的约束,育达只能算是个“挂靠”企业,而杨永清顶多算一个“包工头”。不过,最早期的工作经历让他在建筑行业有了很深的人脉关系,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于是工程项目接踵而至,杨永清的事业有了蒸蒸日上的迹象,第一年产值就达到1500万元。生意越做越大,杨永清自然也有了新的想法。“当时我认为建筑行业是个朝阳产业,一定能做强。而要做强就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企业,而不是挂靠。”但是这个新想法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创业一年时间,对杨永清来说这还不算一个谋求变局的最佳时机。直到有一天,站在徐家汇的一个建筑工地上,看着对面耸立着的高楼大厦,杨永清突然开始憧憬着有一天也能按自己的梦想规划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第二次创业冲动释放,1996年,上海海潮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胸怀大志的杨永清拟定了企业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决定以“海”为题,借“海”为景,做好属于海派建筑文化这篇文章。
幸运女神向来青睐有准备的人。杨永清进入房地产行业没多久后,奉贤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海湾地区作为上海的旅游度假区,并要求加快开发建设步伐,这正好对应了他的发展意图。但此时海湾还是个不起眼的移民小镇,尚在开发起步阶段,海边没有几幢建筑,仍较为荒凉。创业是艰苦的,为了在海湾旅游区画出一张美好的蓝图,杨永清与旅游区领导常常脚穿雨鞋,奔波于海湾的海边河旁、设计院所之间。为了确保海湾新家园、海湾艺墅一期工期于2004年、2006年按时完工,杨永清不得不晚上在灯下看规划设计图,寻找修正设计上的遗漏,白天还要在工地一线指挥施工。“在海湾发展的多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磨砺了我的意志,也完成了我人生前30年经验、魄力和资本的重新积累。但最重要的是当初下海的决心是正确的,我们企业的发展是赚了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次红利。”
转型:进军工业地产助推产业融合
从建筑行业迈进房地产行业是杨永清在辗转多年探索后的一次新尝试也是新挑战。而承办旅游区住宅项目是他迈开成功的第一步,此后一个个凝聚着杨永清大量心血且精美别致、气度不凡的楼盘和住宅应运而生,例如上海古华小区、育秀小区、平苑小区、海湾家园、海湾艺墅、平安富邸等……杨永清说:“我们做房地产,在尊重超前规划设计理念的前提下,首先要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丰富适合的产品。”
而就在海潮房地产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时候,杨永清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转型,从当年行情非常火爆的住宅地产转向鲜少人问津的工业地产领域。“当所有人都看好一样东西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注意了,要谨慎了。而当时,我更看好上海的工业地产。”杨永清对于工业地产的信心来自于很多方面,首先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百年的工业发展历史,在发展工业地产方面,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工业地产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也能充分发挥产业发展载体功能,推进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工业地产能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生命力。”
于是,杨永清开始朝着更大的发展目标,继续开拓他的创新转型之路。他先后建造了盛隽工业厂房、临港国际大楼和正在建造的临港三期工业厂房、海潮产业园等累计约32万平方米。这一次的转型成功,也让杨永清对“非住宅地产”的理解更上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地产能跟产业结合,让产业形成集约、集成效应,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关的各种配套设施,就能形成双赢,创造商机提高效益。
“从创业至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有了一些资本的积累,但这只是我人生跨出的第一步,如何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站在未来看现在。”对于一个执着追求的人而言,事业的旅途是没有终点的,杨永清亦是如此。在海潮房地产公司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果断成立上海海潮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主业的带动下,集团旗下的产业已经涉足金融服务、资产经营管理和农业休闲等多个领域。在金融领域,海潮集团投资建立了上海信臻典当公司,参股上海浩屿贸易有限公司和上海奉贤金海小贷公司,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支持。而资产经营管理方面,海潮集团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做的有三个物流项目,分别是添琨物流项目、盛隽物流项目、海潮金汇谷物流项目,这些物流仓储通过出租或自营实现资产经营的最大效益。近几年,海潮集团在奉贤四团镇投资数千万元建设了颇具规模的海潮农庄,随着临港产业园区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给临近临港产业园和自贸区的海潮农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然对杨永清来说海潮集团的未来不只是以战略规划为风向标,在他心里始终有一杆衡量企业好坏的“秤”。他常常强调:商道即人道。企业要长远发展,离不开人,员工才是企业的宝。因此,海潮从创立之初就注重培养和发现人才。在海潮有一支技术、管理的精英团队,有10多位中高级工程师、建造师,不管公司发展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是通过精英团队共同努力,不断解决问题,完善方案,确保公司稳妥、安全、健康发展。为了进一步丰富这支队伍和凝聚人心,海潮建立了党支部、工会等组织,公司支持党支部、工会组织开展学习参观等活动。“我们每年组织职工到华东疗养院体检身体,盛夏季节到建筑工地慰问建筑工人,嘱咐工人注意安全,确保施工质量。还组织员工开展专题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当下,企业财富的增值不仅仅取决于企业家的才能,也越来越依赖企业员工的素质,而海潮集团的未来,也维系在杨永清与员工共同成长之间。
责任:把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海潮离不开大海,大海是海潮的归宿。“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的家乡在海边,小时候看着海水潮起潮落长大,脊背是被海风吹黑的,骨头是在海边农田里劳作练硬的。”作为一个从海边走出来的企业家,杨永清对养育过他的家乡怀着海一样的博大感情。
随着海潮集团的发展壮大,杨永清热心参与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报答社会。2010年海潮集团在江西兴国县和其他几个奉贤企业一起捐资建造了菊官希望学校,并决定资助菊官希望学校的100多位学生完成至初中的学业。2013年向奉贤区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万元。2007年以来,先后向四团镇和五四村等捐资修路、修桥。每年重阳节、敬老节、春节,杨永清还为50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新棉被、羊毛毯等日用品及过节的食品等礼物。多年来海潮集团已累计捐赠社会光彩事业和各种慈善事业资金达670万元。在公益事业上,杨永清不但自己带头捐赠,还带动其他有能力的企业一起参与,共同建立村级“老年福利基金会”,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
杨永清以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去关爱社会各个需要帮助的群体,更以实际行动为爱与责任加上了完美的注解。2004年,他作为工商界代表被推荐担任奉贤区二届政协委员,2007年区政协三届一次会议选举他担任区政协常委,区政协四届一次会议选举他继续连任。他还作为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家,担任了区工商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他始终把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服务社会的动力。他关注奉贤的发展,关注民生的改善,积极参加政协活动,认真建言献策,每年都要提交大会提案,为奉贤发展出谋划策。
2012年,面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他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多层次养老模式的提案,得到政府部门的积极采纳,他的提案因此被评为了区政协2012年度优秀提案。2013年针对上海空气污染问题,他积极了解奉贤空气污染的状况,进而提出了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进行油改气的提案,并将此整理成社情民意送交到市政协办公厅。此建议,引起了出租车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区出租车公司已开始着手进行部分车辆的改装。
如今,杨永清又多了一个头衔——奉贤区青年创业者联合会会长。他积极鼓励青创联里的年轻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冒险精神;在企业快速发展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在企业进入稳定期时,一定要保持企业的良性循环、健康成长,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一直回馈社会。
杨永清说:“我是社会的一员,就好像大海的一滴水,一个浪花,离不大海的胸怀,所以我也离不开我们社会的大家庭,我立志当好一个企业家,而把企业做好就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