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于2015年联合启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截至2017年6月底,进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台账管理的民营企业有3.43万家,精准帮扶3.57万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2.56万个)的538.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投入433.48亿元,公益投入91.2亿元,安置就业41.7万人,技能培训44.2万人。民营企业参与的覆盖面、创新性、实效性超出预期。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好,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俞正声、孙春兰、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行动作出批示指导。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上,汪洋副总理提出推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具体要求。
“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核心是产业扶贫,推动“万企帮万村”行动提质增效首先是推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实现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是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必须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采取系列措施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2004年至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农产品领域的消费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向“吃好”过渡,由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普通农产品市场已经饱和,收益较低;而中高端农产品供不应求,效益较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主线。
脱贫攻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在扶贫过程中,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贫困户送羊羔、送猪崽这种简单的扩大再生产形式帮助贫困户,起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因为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容易出现生产上的盲目性,产品品质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难以抵御猪周期、鸡周期这样的市场波动,帮扶效果不佳。一方面,简单扩大再生产仅增加产量,在市场饱和情况下很难实现价值,从而实现脱贫;另一方面,周期波动还可能造成亏损。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关键是要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开展产业扶贫。通过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中高端产品的供应水平,使贫困地区的丰富资源通过市场方式转变为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实现企业发展升级,帮助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二、实现提质增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包括提质和增效两个方面。所谓提质,就是要使技术水平、组织水平、产品质量更高,对环境更友好;所谓增效,就是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民(贫困户)收入增长率、农民(贫困户)参与率和单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只有坚持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机制创新,才能打破农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的瓶颈,带领贫困群众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拳头产品,推动帮扶项目稳定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一)要做到“三绿”
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包括配方施肥,生物肥,有机肥,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治,可化解地膜等。如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在贫困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建设了1000亩的标准化苹果生产基地,用新苗木建园、用新品种建园、用新技术建园、用有机肥建园、建设了绿色防控系统、建设了节水灌溉系统,使苹果亩均产量达到了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从50%提高到85%,机械化率提高36%,劳动力降低40%,经济效益提高30%。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的高科技企业,公司通过生物质发电这一绿色生产技术,将从贫困户手中收购的农林废弃物加工成高清洁、高品质的电能、热能、燃气、燃油、冷源等绿色能源商品,有效避免农民季节性焚烧农林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零碳排放。
生产绿色产品,主要指取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在湖北省罗田县,返乡创业的刘锦秀先后创办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和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冊了“薄金寨”商标,产品先后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资质认证。 在帮扶过程中,公司为贫困农户提供良种供应、羊舍建设、科技培训、疫病防控、饲养技术、母羊保险、种草养畜、肉羊回收等服务,并统一设计羊舍、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和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高端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带动贫困户实现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建设绿色环境,实现环境优化、美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重庆琥珀茶油有限公司与酉阳县吴家村狮岩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成立重庆泥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运营公司从油茶种植、经济林种植、林下种植养殖、农产品生产销售、农业观光旅游多方面实施扶贫。不仅开发和活跃农村经济,提高贫困户收入,还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发展定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罗田县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实施天然草地改良和林下种草养羊,草地改良当年播种牧草,当年能让荒山变绿岭,不仅起到四季披绿的景观效果,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培植绿色富民产业,引导农民把致富希望建立在绿水青山之上,既富裕了贫困户,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二)要做好“三品”
培育新品种,创新种养技术,引进、培育新品种。四川省布拖县属大凉山彝区,山高路远,生产资源匮乏,经济作物受限。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因地制宜开展帮扶,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在当地进行了系列中药材试种,并最终决定引进高经济附加值作物附子进行种植。公司采取“企业+支部+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推广种植。为了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好医生药业集团还在当地投资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形成了从种植、加工、产品和营销的完整附子产业链。现在,附子产业已成为布拖县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带领贫困户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致富之路。
追求高品质,走绿色环保、高营养、好口味之路。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公司注重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在农业板块,通过与吉林农大和沈阳科园种苗公司合作,自主研发和培育了具有高产、高辣、高色价特性的“吉塔”辣椒品种。在食品板块,通过与大连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合作,成功研发了“辣口不辣胃、健康新口味”的生物活性辣椒食品。通过研发高品质、高营养的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扶贫的带动能力。
打造好品牌,大力培育和推廣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价格水平。瑞丽市户瓦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社员160余户64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69人。合作社以“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统一鸡苗供养,统一饲料赊销,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收购营销,统一打造品牌”,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生态养鸡,打造了瑞丽“村官鸡”品牌,在瑞丽、陇川、芒市等区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区域性、专业性品牌;在互联网上拓展新市场,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带动养殖户年户均增收9000余元。
(三)要做好“三新”
找准新市场,不能简单停留在种养殖,要一二三产业同时发展。如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在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畜促果;建设有机肥生产基地,为果农生产有机苹果提供肥源;延伸苹果产业链,建设果品深加工基地,生产苹果膨化食品、苹果酒等,正在研发苹果白兰地、苹果麦丽素、苹果糖、苹果粉等产品。公司以苹果三产融合为切入点,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打造了“七位一体”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对贫困户脱贫起到显著的带动效果。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打造特色种植、乡村旅游、高端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地域乡村经济转型示范农场,主要经营农林种植、畜牧、水产品养殖、园林绿化、农家乐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依托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广阔市场,公司在结对帮扶贫困村燕窝垸村探索建立了“五结合、六个一、七联建”的扶贫工作模式,取得显著的帮扶成效。
利用新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细培、温室,无土栽培等。如广西空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依托贫困群众现有的农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探索和应用推广“空店+政府+第一书记+贫困户+城市居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模式。“空店模式”采用新技术手段鼓励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战,在城市社区和贫困乡村之间架设了一个“空中农贸市场”,专收贫困户农特产品,首创城镇居民“用嘴扶贫”概念,打造出了乡村空店与城市社区空店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新模式。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运营服务商,在宁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探索“设施大棚创业”帮扶方式,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具有“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的特点,与传统的通过建设光伏电站电量收益补助贫困户的模式相比,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还能有效扩大贫困户增收途径。
建立新机制。用市场化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在组织过程中形成新的利益链,以“企业+基地+贫困户”为基本形式,形成新的资金流、收益流。黄冈市探索实施了“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并实施了“33111”工程;石柱县创新股权收益、基金收益、信贷收益、旅游收益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起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样的新机制具有造血功能,能够实现双赢、双受益。所谓双赢,就是企业要盈利、要发展,贫困户能增收、能脱贫。企业的盈利和发展是实施帮扶的根本。如果企业不发展,农民得到的收益都是短期的,只有企业盈利才能实现可持续。所谓双受益,对企业来讲,在帮扶过程中不仅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接受了更加深刻的国情教育。湖南青年企业家商会有同志表示,通过到贫困村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才了解近在咫尺依然有这么贫困的群众,是一种震撼,觉得不为村里做点事心里都过意不去。恒大集团派驻大方县的扶贫团队中也有同志讲,在大方参与扶贫的一年比过去很多年成长的都要快。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的是因病、因学,有的则可能是因为懒惰,民营企业要在帮扶过程中拉一把、带一把,让贫困户参与生产,教给他们技能,树立脱贫信心。同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还可以促进城乡交流、阶层融合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提质增效必须抓实关键环节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不断面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工作方法,从关键环节破题,推动行动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是要用“绣花”的功夫抓好落实,在精准上继续加大力度。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也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户精准化扶持,努力探索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脱贫之路。对有劳力、缺技术的要通过技能培训,引导其参与到发展生产和劳动就业中来;对有能力、缺资金的,要通过金融支持等方式帮助解决资金难题;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要通过股权分红、产业收益、公益捐赠等方式增加收入。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从项目选定到项目实施再到取得帮扶实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有细心、耐心和信心才能完成。要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时时刻刻要精心,每个环节要精准。
二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项目。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的源泉,其首要精神是创新。当前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难度很大。要注重激发企业家精神,尤其是要发挥企业家创新才能,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特殊资源禀赋,创新方式、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和合作模式,为推进脱贫攻坚在思路上提供有益借鉴。再一个就是担当精神,勇敢承担起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参与精准扶贫上,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与贫困群众联股、联利、联心,想方设法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能力。民营企业实施的帮扶项目成功与否,事关贫困群众的脱贫成效,事关对社会的承诺,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把项目做好做成功。“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地方政府应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必要的帮助,促进项目落实、落细、落好。
三是培养当地能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培养当地能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是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扶贫效果的长远性。许多贫困群众想富不会富,要富没门路。激活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于要有能人来带动。要引导企业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的合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项目推进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小微企业经营者是农村能人最为集中的群体,熟悉本地乡土民情,经受过市场经济的历练,是精准扶贫必须依靠的关键力量。通过当地能人带动、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引领,能够示范和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形成一个“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的良性循环,确保帮扶实效。
“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指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很好,要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俞正声、孙春兰、汪洋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对行动作出批示指导。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上,汪洋副总理提出推动“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具体要求。
“万企帮万村”行动的核心是产业扶贫,推动“万企帮万村”行动提质增效首先是推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如何实现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是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扶贫必须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采取系列措施增强粮食安全持续性和稳定性。2004年至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二连增。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农产品领域的消费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向“吃好”过渡,由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普通农产品市场已经饱和,收益较低;而中高端农产品供不应求,效益较高。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主线。
脱贫攻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在扶贫过程中,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给贫困户送羊羔、送猪崽这种简单的扩大再生产形式帮助贫困户,起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因为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容易出现生产上的盲目性,产品品质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因此难以抵御猪周期、鸡周期这样的市场波动,帮扶效果不佳。一方面,简单扩大再生产仅增加产量,在市场饱和情况下很难实现价值,从而实现脱贫;另一方面,周期波动还可能造成亏损。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关键是要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优势,开展产业扶贫。通过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中高端产品的供应水平,使贫困地区的丰富资源通过市场方式转变为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实现企业发展升级,帮助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二、实现提质增效必须坚持创新驱动
推动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包括提质和增效两个方面。所谓提质,就是要使技术水平、组织水平、产品质量更高,对环境更友好;所谓增效,就是要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民(贫困户)收入增长率、农民(贫困户)参与率和单位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只有坚持技术创新、品牌创新、机制创新,才能打破农产品低端化、同质化的瓶颈,带领贫困群众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拳头产品,推动帮扶项目稳定可持续发展,从而建立脱贫长效机制。
(一)要做到“三绿”
利用绿色生产技术,包括配方施肥,生物肥,有机肥,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防治,可化解地膜等。如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在贫困村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建设了1000亩的标准化苹果生产基地,用新苗木建园、用新品种建园、用新技术建园、用有机肥建园、建设了绿色防控系统、建设了节水灌溉系统,使苹果亩均产量达到了3000公斤以上,优果率从50%提高到85%,机械化率提高36%,劳动力降低40%,经济效益提高30%。凯迪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节能环保和绿色能源的高科技企业,公司通过生物质发电这一绿色生产技术,将从贫困户手中收购的农林废弃物加工成高清洁、高品质的电能、热能、燃气、燃油、冷源等绿色能源商品,有效避免农民季节性焚烧农林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零碳排放。
生产绿色产品,主要指取得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在湖北省罗田县,返乡创业的刘锦秀先后创办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和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冊了“薄金寨”商标,产品先后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资质认证。 在帮扶过程中,公司为贫困农户提供良种供应、羊舍建设、科技培训、疫病防控、饲养技术、母羊保险、种草养畜、肉羊回收等服务,并统一设计羊舍、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防疫和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高端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带动贫困户实现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建设绿色环境,实现环境优化、美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重庆琥珀茶油有限公司与酉阳县吴家村狮岩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成立重庆泥城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项目运营公司从油茶种植、经济林种植、林下种植养殖、农产品生产销售、农业观光旅游多方面实施扶贫。不仅开发和活跃农村经济,提高贫困户收入,还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发展定位,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罗田县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实施天然草地改良和林下种草养羊,草地改良当年播种牧草,当年能让荒山变绿岭,不仅起到四季披绿的景观效果,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通过培植绿色富民产业,引导农民把致富希望建立在绿水青山之上,既富裕了贫困户,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 (二)要做好“三品”
培育新品种,创新种养技术,引进、培育新品种。四川省布拖县属大凉山彝区,山高路远,生产资源匮乏,经济作物受限。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因地制宜开展帮扶,组织公司技术人员在当地进行了系列中药材试种,并最终决定引进高经济附加值作物附子进行种植。公司采取“企业+支部+协会+农户”的组织模式,按照“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推广种植。为了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好医生药业集团还在当地投资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形成了从种植、加工、产品和营销的完整附子产业链。现在,附子产业已成为布拖县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带领贫困户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致富之路。
追求高品质,走绿色环保、高营养、好口味之路。吉林省金塔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公司注重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在农业板块,通过与吉林农大和沈阳科园种苗公司合作,自主研发和培育了具有高产、高辣、高色价特性的“吉塔”辣椒品种。在食品板块,通过与大连民族大学、延边大学合作,成功研发了“辣口不辣胃、健康新口味”的生物活性辣椒食品。通过研发高品质、高营养的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产业扶贫的带动能力。
打造好品牌,大力培育和推廣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价格水平。瑞丽市户瓦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动社员160余户64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69人。合作社以“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统一鸡苗供养,统一饲料赊销,统一防疫防病,统一收购营销,统一打造品牌”,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生态养鸡,打造了瑞丽“村官鸡”品牌,在瑞丽、陇川、芒市等区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区域性、专业性品牌;在互联网上拓展新市场,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带动养殖户年户均增收9000余元。
(三)要做好“三新”
找准新市场,不能简单停留在种养殖,要一二三产业同时发展。如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在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畜促果;建设有机肥生产基地,为果农生产有机苹果提供肥源;延伸苹果产业链,建设果品深加工基地,生产苹果膨化食品、苹果酒等,正在研发苹果白兰地、苹果麦丽素、苹果糖、苹果粉等产品。公司以苹果三产融合为切入点,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打造了“七位一体”全产业链扶贫模式,对贫困户脱贫起到显著的带动效果。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打造特色种植、乡村旅游、高端养生、养老、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地域乡村经济转型示范农场,主要经营农林种植、畜牧、水产品养殖、园林绿化、农家乐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依托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广阔市场,公司在结对帮扶贫困村燕窝垸村探索建立了“五结合、六个一、七联建”的扶贫工作模式,取得显著的帮扶成效。
利用新技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细培、温室,无土栽培等。如广西空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依托贫困群众现有的农产品,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创新探索和应用推广“空店+政府+第一书记+贫困户+城市居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空店科技精准扶贫模式。“空店模式”采用新技术手段鼓励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战,在城市社区和贫困乡村之间架设了一个“空中农贸市场”,专收贫困户农特产品,首创城镇居民“用嘴扶贫”概念,打造出了乡村空店与城市社区空店一对一结对精准帮扶新模式。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光伏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投资运营服务商,在宁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探索“设施大棚创业”帮扶方式,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具有“棚上光伏发电、棚下生态种养”的特点,与传统的通过建设光伏电站电量收益补助贫困户的模式相比,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还能有效扩大贫困户增收途径。
建立新机制。用市场化的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在组织过程中形成新的利益链,以“企业+基地+贫困户”为基本形式,形成新的资金流、收益流。黄冈市探索实施了“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并实施了“33111”工程;石柱县创新股权收益、基金收益、信贷收益、旅游收益四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起企业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这样的新机制具有造血功能,能够实现双赢、双受益。所谓双赢,就是企业要盈利、要发展,贫困户能增收、能脱贫。企业的盈利和发展是实施帮扶的根本。如果企业不发展,农民得到的收益都是短期的,只有企业盈利才能实现可持续。所谓双受益,对企业来讲,在帮扶过程中不仅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接受了更加深刻的国情教育。湖南青年企业家商会有同志表示,通过到贫困村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才了解近在咫尺依然有这么贫困的群众,是一种震撼,觉得不为村里做点事心里都过意不去。恒大集团派驻大方县的扶贫团队中也有同志讲,在大方参与扶贫的一年比过去很多年成长的都要快。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有的是因病、因学,有的则可能是因为懒惰,民营企业要在帮扶过程中拉一把、带一把,让贫困户参与生产,教给他们技能,树立脱贫信心。同时,“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还可以促进城乡交流、阶层融合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提质增效必须抓实关键环节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不断面临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工作方法,从关键环节破题,推动行动进一步提质增效。
一是要用“绣花”的功夫抓好落实,在精准上继续加大力度。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指出,“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也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扶贫资源精细化配置,对贫困户精准化扶持,努力探索一条把水浇到“穷根”上的精准脱贫之路。对有劳力、缺技术的要通过技能培训,引导其参与到发展生产和劳动就业中来;对有能力、缺资金的,要通过金融支持等方式帮助解决资金难题;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要通过股权分红、产业收益、公益捐赠等方式增加收入。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从项目选定到项目实施再到取得帮扶实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有细心、耐心和信心才能完成。要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时时刻刻要精心,每个环节要精准。
二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项目。企业家精神,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的源泉,其首要精神是创新。当前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脱贫难度很大。要注重激发企业家精神,尤其是要发挥企业家创新才能,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特殊资源禀赋,创新方式、创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和合作模式,为推进脱贫攻坚在思路上提供有益借鉴。再一个就是担当精神,勇敢承担起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参与精准扶贫上,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帮扶,与贫困群众联股、联利、联心,想方设法提高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能力。民营企业实施的帮扶项目成功与否,事关贫困群众的脱贫成效,事关对社会的承诺,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把项目做好做成功。“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地方政府应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必要的帮助,促进项目落实、落细、落好。
三是培养当地能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培养当地能人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是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扶贫效果的长远性。许多贫困群众想富不会富,要富没门路。激活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于要有能人来带动。要引导企业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富能人的合作,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项目推进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创业人员和当地小微企业经营者是农村能人最为集中的群体,熟悉本地乡土民情,经受过市场经济的历练,是精准扶贫必须依靠的关键力量。通过当地能人带动、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引领,能够示范和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所在地的产业发展,形成一个“资金跟着贫困对象走、贫困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贫困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的良性循环,确保帮扶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