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生态生命观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ki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人认为,生命从自然中产生。从现代意义上说,生命具有生态之维。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命关系密切。对人而言,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生命存在及精神状态就是生命的最佳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就是自然。“自然”一指自然界,二指自然界的万物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庄子从自然的这两方面的意义来看待生命,其生命观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生态生命观。从生命的气化机制、生命自然的本质及生命自由的境界可以看出庄子生命观的生态指向。
  关键词:庄子;生态;生命
  在中国人看来,宇宙从根本上说就是生命的流行,因为宇宙中处处充满着蓬勃的生机:百花争艳,好鸟乱鸣;芳草流翠,佳木葱茏;春风有意,流水含情;云行雨施,万物勃兴??古人非常注重探求人自身与宇宙自然的这种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称为“天人关系”。古人认为生命源于自然,生命离不开自然,自然是生命之母。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的自然而然的本真状态。生命具有生态之维,生命离不开生态。庄子认为,生命源于自然之气,生命的本质是自然,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自然中获得自由。这是一种自然生命观,也可以称之为生态生命观。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就是自然。庄子的生态生命观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提升自我的生命境界都有可资借鉴之处[1]。
  一、生命的生态之维
  方东美说:“宇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广大生机,是一个普遍弥漫的生命活力,无一刻不在发育创造,无一处不在流动贯通。”生命充斥着宇宙,并在宇宙中周流不止。中国古人认为,“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庄子·齐物论》以下只注篇名)。宇宙无穷无尽,无始无终,生命在这里自然孕育、发展、衰亡,又产生新的生命,生生不息。人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其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古人非常注重探求人自身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并把这种关系称为“天人关系”(在古人那里,天、天地、宇宙是同义词)。
  现代生态伦理也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万物的共生共存。所以,从现代意义上来说,生命具有生态之维。一方面,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命关系密切,它是影响人类生命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的总和,生态环境的好坏对人的生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2]。另一方面,生态指生命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状态。对人而言,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生命存在及精神状态就是生命的最佳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就是自然。因为自然除了指自然界以外,还可以指自然界的万物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生命与自然的这两方面的含义都息息相关。生命源于自然,自然是生命之母。生命在自然中完成其生长壮老已的过程。
  1、生命源于生态。《周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又曰:“生生之谓易。”“易”就是使生命蕃衍、生长,生生相续。可见,“易”之根本问题就是自然和生命的关系问题,即天人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生”“命”这样的字眼。从这些字的本来意义上看,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生命与生态自然的关系。
  “生”:
  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生”字,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均象征草从地下长出。许慎《说文解字》解釋道:“生,进也。象艸木生出土上。”这是“生”字的本义。由此可见,生命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环境,生命是在自然中孕育的[3]。
  “命”:
  许慎《说文解字》说:“命,使也,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命是由天决定的。《鹖冠子·环流》认为“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命”是指生长于天地之间的各种有生命的物体。自然是生命赖以生存之地。《左传·成公十三年》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百姓得到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这就是所说的生命。生命由自然之气构成。
  由此可见,古人认为,生命在自然中产生,生命的产生离不开各种自然力量的相互配合。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源于生态。
  2、生命合于生态。生命源于自然,在自然中发育成熟;生命离不开自然,要遵循自然,合于自然。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天人合一”就是以天人关系为中心去思考宇宙自然和人生问题,它是一种世界观和宇宙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多地体现在道德伦理层面,如孟子所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道家则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以人合天的“天人合一”关系。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人与天在“道”的特性——自然而然的层面上达到了合一。因此,天和人应该和谐统一,人的生命应该合于天、合于自然、合于生态,这才是生命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状态[4]。
  庄子的生命观也与自然紧密相连。在庄子那里,生命的根本即在于自然,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那种自由自在的本真状态。人们要在万物一体、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使生命融入自然,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在自然中得到提升,以达到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状态。而现代生态伦理也强调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致力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从而使人的生命获得尊严和价值。如此看来,庄子的生命观中内在地包含着现代生态伦理的意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生态生命观。
  二、庄子生态生命观的构成
  生命问题可以说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庄子哲学因此又被称为生命哲学。庄子从生命的机制、生命的本质、生命的境界等方面论述了生命观问题。
  1、生命的机制——气化。“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据日本学者赤冢忠对甲骨卜辞的研究,气的原型是风和土。古人把风看作是天之气——天气。天气回来又被抽象成阳气。土对作物也有决定作用。古人把土看成生命产生的源泉,从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生”字的结构来看,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均象征草从地下长出。土蕴蓄着不竭的生命力。古人把土看作是地之气——地气。地气后来又被抽象成阴气。这时的气都是具体的。《国语》上记载:“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里就把天地之气说成是阴阳之气。从气概念的形成来看,气和生命现象紧密相连。在甲骨卜辞中,还出现了“人气”的概念。《左传》还提到:“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于是乎节宣其气,勿使有所壅闭湫底,以露其体。兹心不爽,而昏乱百度。今无乃壹之,则生疾矣。”人体内的气要适度调节宣泄,不要使之壅堵,这样才不至于使心志迷乱。否则,就要有疾病。可见自然之气对于人的生命的作用[5]。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以下只注章名)这里的“一”指元气,它秉道而生,是混沌未分的统一的状态。元气继而分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和谐,化生万物。万物经由气化而形成。气是生命形成的机制。庄子赞同老子的生命气化论,并进一步进行了论证。庄子认为生命源于道。道作为生命的本体,创造了天地万物。而道和万物的中间环节是“气”。他说,宇宙最初是个混沌的状态,道化为元气,元气流动而生万物。在《至乐》中,庄子通过对妻子这一个体的生命过程的阐释,进一步揭示了人类的生命的过程:人最初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恍惚中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命,然后又变而之死。生来死往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周而复始,无穷无尽。这样看来,人的生命的诞生及消亡,都是气运化的结果。生命就是一种气化现象。《知北游》中说,“通天下一气耳”。宇宙万物均源于气,气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的生命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庚桑楚》以下只注篇名)。生、死就是气的聚、散——气聚形成生命,气散走向死亡。气不停地聚聚散散,生命就不停地生生死死。庄子用气的聚合与离散来解释生命的产生及其死亡的机制。那么,气是怎样聚而成生命的呢?生命形成后又是如何存在的呢?《田子方》中说道:阴阳两种性质不同的气交互作用,平衡和谐,化生万物。“交通成和”是万物形成的关键。万物的生存主要决定于阴阳二气是否和谐。阴阳二气在生命体中和谐流通,生命就健康;否则就会生病,乃至死亡。人死亡后散而成气,再聚而成为新的事物。如此循环往复,生命在气化中生生不息。
  庄子通过生命气化论——气的聚散变化揭示了生命的运行机制。说明生命源于自然,源于生态,生命與生态息息相关。生命在自然中产生,生命的本质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2、生命的本质——自然。自然是老庄哲学的基本精神。在老庄那里,自然指自然而然、本然如此。老子最著名的命题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道作为万物的本源,是天、地、人都要效法的对象。而道遵循的就是任万物之自然。陈鼓应说:“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可见,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指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肯定的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道和德的尊贵之处就在于其与自然相合。老子还提倡自然无为。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无为”就是顺自然,无目的、无意识,不加干预。生命本于道,道法自然,生命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是自然的化育,死也以自然为归宿。“复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第十六章),死亡就是向道的复归,回到生命的根源地。这既是旧的生命的完成,也是新的生命的诞生——“复命”。
  庄子也极力强调生命的自然本质。他认为,源于生态的生命应该在美好的自然生态中生存,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庄子》笔下,自然中的山水、动植物意象俯拾即是:有中于机辟的狸狌、不知春秋的蟪蛄、朝三暮四的猕猴、化为庄周的蝴蝶、怒臂当车的螳螂??据统计,庄子笔下共写到102种动物和68种植物。从中不难发现庄子对美好生态的热爱。
  庄子文中蕴蓄着很多这样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庄子大喊:“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知北游》)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能带给他欢乐。“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刻意》),多么悠闲自在啊!这是庄子给我们展现的生态休闲的场景。庄子还在《齐物论》中描写了自然界中发出的各种神奇的声音:大自然的风声听起来有的宛如急促的流水声,有的好像飞驰的箭镞声,有的如同大声的呵咄声,有的仿佛细微的呼吸声,有的似乎在高声呼喊,有的就像在嚎啕大哭??各种声音和在一起,构成了天籁之音。这是大自然谱写的美妙的乐曲,也是庄子对大自然的激情洋溢的颂歌。正如罗尔斯顿所说;“恢宏的大自然是一部由不同主题构成的交响乐,其中的每一主题都非常迷人,这些主题经常同时奏响,演奏出和谐的美妙乐章。”庄子向往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庄子理想中的“至德之世”就是这种“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马蹄》)的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美好世界。
  总之,庄子认为生命具有生态之维,生命源于生态,又要合于生态。良好的生态既能愉悦身心,使生命得以舒展,又能使“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有实现的可能,从而使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真正得以凸显。庄子的生态生命观对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仍有其价值和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树立生态观念,懂得敬畏生命,热爱自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类自身的精神境界及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慈秀秀.论庄子生命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4):66-67.
  [2] 黄悦.庄子生命观浅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0-212.
  [3] 王富仁.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下)[J].社会科学研究,2009(05):111-116.
  [4] 王富仁.庄子的生命观——庄子《养生主》的哲学阐释(上)[J].社会科学研究,2009(04):122-130.
  [5] 郑治国.庄子之生命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40-42.
其他文献
摘要: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本主义逐渐在教育思想中复兴。我国的新课程该改革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亦是人本主义。在新的课程改革阶段,建设卓越课堂的理论思想亦离不开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因此笔者认为,要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才能实现新阶段的“卓越课堂建设”。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困惑提出的对卓越课堂的看法,希望能给一线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 
期刊
摘要:看图写话是低年级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综合测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主要是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是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画进行写话训练。在教学看图写话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有序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发写作的兴趣;最后指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看图;写话;教学  看图写话有效地锻炼和发展了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
期刊
摘要:语文,不但让人学会能言善辩的本事,也是让人能运用文字,把自己想说的话语,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语文的教育,是在整个的教育时期重要内容,在新的教育课程应用之后,对语文的口语化进行了重要的改变,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在现阶段,语文的口语应用并未受到社会和老师的广泛关注,因此,在标准实施的时候,一些原有的弊端逐渐的显现出来,本文就语文的口语交际的有效实施进行了集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语文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奠定日后数学学习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学实践需将教学思想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主要围绕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展开分析,探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结合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活动  新课标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构建以问题导学的概念课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科学概念课出现的问题,对教师有效调控课堂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努力探寻提高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多角度突破以往的教学研究框架,確立以问题导学为中心的概念课,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字:小学科学;问题导学;策略  新的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确立了我们最终要培养的学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有些小学思品教师致力于探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则要重视学生情商的发展,只有具备健康的情商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与众不同,在提高学生的情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利用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关键词:情商;音乐教学;培养  有研究数据表明,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则主要依靠较高的情商,而智商只能起到15%的作用。因此培养较高的情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摘要:所谓现实精神是以现实主义手法所写的作品中所反映的精神,而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从两汉乐府诗歌,到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到司马迁的《史记》,到唐初陈子昂的诗歌革新运动,到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杜甫,再到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无一不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内容
期刊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国际间经贸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示语作为对外展示的“名片”既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整体的文明程度,又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景点的公示语翻译问题层出不穷,辽宁城市公示语建设缺乏统一规范。作为省会城市的沈阳着眼于建设引领东北振兴发展的中心城市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参与国际竞争,其中旅游景点公示语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并且根据所得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在课堂教学运用策略提出一些建议,以便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词汇学习策略扩大词汇量,从而提高整体英语水平。  关键词:少数名族地区;词汇学习;词汇教学;因对措施  我校是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一所普通的全日制中学,学生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学生,其中以布依族和苗族居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