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本文从一道试题中感悟了如何有效的备课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有效性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95-01
1 实遇案例
笔者所在的四川省至去年秋季全面实行新课改,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接手了两个班的数学课为崭新的课改在第一线实践着。(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偏僻的小县城并且按现实的话说学生还属于二类生源,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整体水平要低一些)
在学完了函数一章后的一次测验中,学生们对一道实际的函数应用问题的答案更让我对我所面对的学生,如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加新的思想。
题目:目前,广元市B档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路程2km以内(含2km)按起步价8元收取,超过2km后的路程按1.9元/km收取,但超过10km后的路程需加收50%的返空费(即单价为1.9×(1+50%)=2.85元/km)。
(现实中要计等待时间且最终付费取整数,本题在计算时都不予考虑)。
(1)将乘客搭乘一次B档出租车的费用f(x)(元)表示为行程x(0 (2)某乘客行程为16km,他准备先乘一辆B档出租车行驶8km,然后再换乘另一辆B档出租车完成余下行程,请问:他这样做是否比只乘一辆B档出租车完成全部行程更省钱?
在我对试卷进行批改过程中让我看到这样的结果:全班60多人,有将近50人左右把第二问做了正确的解答,而把整道题做对的就只有二十几个人了,“奇怪”的现象发生在对第二问的解答,平日在班上成绩靠后面的同学都做了正确的解答。带着疑问我调查了几个同学是否是靠别人完成的,但他们轻松且自信的回答:“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啊”,听到这样的答案我顿时知道了原因,并开玩笑的说到:“你们对关于钱的问题算的很清楚呵!”
为此我明白了学生为什么平日对我的每周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感兴趣,而为什么对书本中那些基础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了。经过感触这道题过后,在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上我又增添了一分。
2 有效性思想及其内涵
众所周知,有效性就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检测某个物体的有效性指的是测量仪器不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约束程度。但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是什么?有这样一则关于有效性的故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归结起来就是常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这三方面在做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 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 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 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3 由实例感悟有效性备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标准如何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就上例对教学中备课的有效性谈几点感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所以才会有名师说“对于一节课来说,我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对于一堂课来说,则只用了15分钟。”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要备好课需做到: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路明灯。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2)备好教材。体会“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本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依托,把课本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改造课本,最终突破课本,即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树立“用课本教”的课本观。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要把课本看得过于神圣。
(3)备好教学的对象。正所谓“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
(4)备好教师自身。教师除了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结合到自己的特长,使在教学中能展示其个性的一面。
(5)备好角色。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树立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的意识。
(6)备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 当今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有效的课堂,我们显然无法回避“有效生成”的问题。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古语道:“亲其师,传其道。”那是因为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在教学中体现师生之间的亲切感,而不要那些枯燥的东西让彼此产生厌恶感。
4 结语
数学是美的:一方面是其中的思维之美,内在的逻辑和运用逻辑的机智,外在的形式,莫不充满着思维之美;另一方面则是它的作用,在它方方面面的应用。叶圣陶先生曾所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新课改的实施,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余兴华.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EB/OL].全国继续教育网,2010.
[3] 高中优秀教案[M].南方出版社,2010.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有效性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95-01
1 实遇案例
笔者所在的四川省至去年秋季全面实行新课改,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接手了两个班的数学课为崭新的课改在第一线实践着。(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偏僻的小县城并且按现实的话说学生还属于二类生源,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整体水平要低一些)
在学完了函数一章后的一次测验中,学生们对一道实际的函数应用问题的答案更让我对我所面对的学生,如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加新的思想。
题目:目前,广元市B档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路程2km以内(含2km)按起步价8元收取,超过2km后的路程按1.9元/km收取,但超过10km后的路程需加收50%的返空费(即单价为1.9×(1+50%)=2.85元/km)。
(现实中要计等待时间且最终付费取整数,本题在计算时都不予考虑)。
(1)将乘客搭乘一次B档出租车的费用f(x)(元)表示为行程x(0
在我对试卷进行批改过程中让我看到这样的结果:全班60多人,有将近50人左右把第二问做了正确的解答,而把整道题做对的就只有二十几个人了,“奇怪”的现象发生在对第二问的解答,平日在班上成绩靠后面的同学都做了正确的解答。带着疑问我调查了几个同学是否是靠别人完成的,但他们轻松且自信的回答:“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啊”,听到这样的答案我顿时知道了原因,并开玩笑的说到:“你们对关于钱的问题算的很清楚呵!”
为此我明白了学生为什么平日对我的每周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感兴趣,而为什么对书本中那些基础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了。经过感触这道题过后,在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上我又增添了一分。
2 有效性思想及其内涵
众所周知,有效性就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检测某个物体的有效性指的是测量仪器不受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约束程度。但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是什么?有这样一则关于有效性的故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
第一要比谁穿越得快;
第二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掰玉米,看最后谁掰的多;
第三是比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
归结起来就是常说的速度、收益和安全。这三方面在做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要全面考虑,必须要整体考虑。
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 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 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 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
3 由实例感悟有效性备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些标准如何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想就上例对教学中备课的有效性谈几点感悟。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所以才会有名师说“对于一节课来说,我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准备,对于一堂课来说,则只用了15分钟。”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要备好课需做到:
(1)备好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路明灯。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
(2)备好教材。体会“用课本教,而非教课本。”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课本仅仅是教学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为依托,把课本当作指导教学的素材和蓝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改造课本,最终突破课本,即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树立“用课本教”的课本观。同时也要提醒学生,不要把课本看得过于神圣。
(3)备好教学的对象。正所谓“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
(4)备好教师自身。教师除了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数学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结合到自己的特长,使在教学中能展示其个性的一面。
(5)备好角色。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树立教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的意识。
(6)备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 当今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和焦点话题。有效的课堂,我们显然无法回避“有效生成”的问题。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补充一种算法,或是提出一种疑惑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才会有一个基本的保障,我们也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古语道:“亲其师,传其道。”那是因为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在教学中体现师生之间的亲切感,而不要那些枯燥的东西让彼此产生厌恶感。
4 结语
数学是美的:一方面是其中的思维之美,内在的逻辑和运用逻辑的机智,外在的形式,莫不充满着思维之美;另一方面则是它的作用,在它方方面面的应用。叶圣陶先生曾所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新课改的实施,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余兴华.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性[EB/OL].全国继续教育网,2010.
[3] 高中优秀教案[M].南方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