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设置相应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促使师生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合理设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心得: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因人而异
设置目标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相应的基础和能力,这是成功设置目标的重要前提。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在远度、高度、时间、次数等方面设置不同程度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例如:安排总量50次的俯卧撑练习,要求力量好、体重较轻的学生用2到3组达成目标,并对其要求较高的动作规格;要求力量中等、体重较轻的学生用4到5组达成目标,并适当强调其动作标准;要求力量小、体重较轻和力量一般、体重较大的学生用6到8组达成目标;其他力量差、体重大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在身体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达成目标。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随着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提高,教学目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和能否达成是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效果上。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关注每一个学生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体现教育机智。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指师生互动面要广、对学生做出的回应要及时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收获。同时,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是否达成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是否对教师的指令能做出正确的回应以及活动中学生是否会积极思考两个方面。学生懂了并不等于会。学生“不会”就意味着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有时,学生只是在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做出回应,结果造成学生只是在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熟练和强化,并没有获取新的知识和得到能力的提高。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思考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进行及时调整,让教学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明确、具体、可测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可测。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具体、可测,就要求其能够用时间、距离、次数和重量等来确定出具体的数字。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由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例如:一名学生目前的百米成绩是15秒,教师可以要求其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后提高至13.5秒,这就是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下次跑快点”“再拼命点跑”,这样的目标就比较模糊,学生也很难判断怎样才算跑得快了。
明确、具体、可测的课堂目标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目前所达到的水平距离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使其明确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对于参与动机和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相反,“下次跑快点”“再拼命点跑”等这些模糊的不可测的目标很难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也不便于学生对自身所处的水平进行自我评价。
四、课堂教学目标要在实施中注意公开和反馈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达到目标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把教学目标对学生公开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篮球一分钟定点投篮练习时,教师先让每位学生报告自己目前的成绩和本次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次数,然后,将技术水平和目标次数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练习,让他们相互鼓励,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
将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就要把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未达到目标的原因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反馈,由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该如何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做出评价,能否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体育学习目标和练习内容的过程中及时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了解自身所达到的学习程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调整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课堂教学目标要在实施中注重归因指导
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学生将成败归因于机体外在的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意象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运用外部归因来解释学生未达到目标的结果,因为它会让学生产生失败感或侥幸心理,使其觉得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结果。对于完成目标的学生,教师要强调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努力是提高技术和达到目标的重要因素,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不断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动机强度,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其不断努力进步。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因人而异
设置目标前,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相应的基础和能力,这是成功设置目标的重要前提。学生群体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从学生现有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出发,在远度、高度、时间、次数等方面设置不同程度的、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例如:安排总量50次的俯卧撑练习,要求力量好、体重较轻的学生用2到3组达成目标,并对其要求较高的动作规格;要求力量中等、体重较轻的学生用4到5组达成目标,并适当强调其动作标准;要求力量小、体重较轻和力量一般、体重较大的学生用6到8组达成目标;其他力量差、体重大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在身体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情况下达成目标。目标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随着学生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的提高,教学目标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和能否达成是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各项任务的完成效果上。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关注每一个学生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体现教育机智。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指师生互动面要广、对学生做出的回应要及时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收获。同时,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是否达成不仅仅体现在学生是否对教师的指令能做出正确的回应以及活动中学生是否会积极思考两个方面。学生懂了并不等于会。学生“不会”就意味着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有时,学生只是在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做出回应,结果造成学生只是在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一步熟练和强化,并没有获取新的知识和得到能力的提高。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思考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进行及时调整,让教学目标得到真正的落实。
三、课堂教学目标设置要明确、具体、可测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可测。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要做到明确、具体、可测,就要求其能够用时间、距离、次数和重量等来确定出具体的数字。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由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例如:一名学生目前的百米成绩是15秒,教师可以要求其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训练后提高至13.5秒,这就是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下次跑快点”“再拼命点跑”,这样的目标就比较模糊,学生也很难判断怎样才算跑得快了。
明确、具体、可测的课堂目标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目前所达到的水平距离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使其明确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对于参与动机和运动水平较低的学生,设置明确具体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相反,“下次跑快点”“再拼命点跑”等这些模糊的不可测的目标很难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也不便于学生对自身所处的水平进行自我评价。
四、课堂教学目标要在实施中注意公开和反馈
学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被评价,以及达到目标之后会有什么收获,教师把教学目标对学生公开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篮球一分钟定点投篮练习时,教师先让每位学生报告自己目前的成绩和本次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次数,然后,将技术水平和目标次数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进行练习,让他们相互鼓励,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
将教学目标进行反馈,就要把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未达到目标的原因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反馈,由此可以让学生了解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该如何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努力程度做出评价,能否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体育学习目标和练习内容的过程中及时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了解自身所达到的学习程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调整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五、课堂教学目标要在实施中注重归因指导
一般而言,如果学生将成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如果学生将成败归因于机体外在的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意象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不应运用外部归因来解释学生未达到目标的结果,因为它会让学生产生失败感或侥幸心理,使其觉得无论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结果。对于完成目标的学生,教师要强调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努力是提高技术和达到目标的重要因素,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不断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动机强度,并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正确、有效的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其不断努力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