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屡次出现“得意扬扬”一词,与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推荐使用的规范字形“得意洋洋”不同。“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都表示得意的样子,“扬”的本义是“飞举”,“洋”的本义是“水”,在表示“得意、自得”意义上,“扬扬”早于“洋洋”出现。通过对语料库大量语料的分析,发现 “得意洋洋”的使用频率高于 “得意扬扬”的使用频率,使用者倾向于使用“得意洋洋”,但是根据“扬”“洋”产生的时间和本义,“得意扬扬”才是最规范的写法。
关键词:得意扬扬;得意洋洋;语料库;字形规范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这句话中用了“得意扬扬”一词,但是笔者使用电脑输入法时出现的只有“得意洋洋”,而在2004年发布的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得意洋洋”则作为规范字形被推荐使用。既然“得意洋洋”是规范字形,那么2006年7月第1版的此教科书为什么使用“得意扬扬”?到底是“得意扬扬”还是“得意洋洋”?
一、使用情况
一般认为,“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都是形容得意的样子,二者的使用条件相同,可以互换。下面是笔者通过厦门大学史晓东教授的语料库统计的二者的使用状况。
为了更好地说明二者的使用状况,且“洋洋得意”“扬扬得意”的字形与二者情况相同,因此笔者加入了“洋洋得意”和“扬扬得意”。
根据上表的封闭统计,单就“得意洋洋——得意扬扬”而言,“得意洋洋”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得意扬扬”,由此可见教育部在进行第二批异体字整理时将“得意洋洋”作为规范字体来推荐使用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翻阅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扬”字头(第1575页)有词语“扬扬”,意为“得意的样子”,其后举例“扬扬自得”,“也作洋洋”;而“洋”字头(第1578页)“洋洋”则解释为“1、形容众多或丰盛:洋洋万言/洋洋大观。2、同‘扬扬’”。我们知道,“也作”后的词形不是推荐使用的,而“同”后的词是推荐词形。笔者查阅“得”字,找“得意”词条,可见“得意扬扬”。 2004年发布的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推荐使用“得意洋洋”作为规范字形,而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则把“得意扬扬”作为规范字形,二者产生了冲突。“得意洋洋”和“得意扬扬”共同使用同时出现的情况很多,如在《官场现形记》中有:
“等到随凤占出来之后,他那些同班的人接着,一齐赶上前来拿他围住了,问他:‘太尊传见什么事情?’随凤占得意洋洋的还不肯说真话,只说:‘有两个差使,太尊叫我去,我不高兴去。’”
“此时戴大理一面孔的得意扬扬之色。”
再如在《丰乳肥臀》中有:
“司马库得意洋洋地在桥上站着,“啪啪”地拍着巴掌,双眼放金光,满脸都是笑容。”
“司马库带着他的队员们来村里休整,司马亭用尽了全中国的脏话咒骂他们,但他们的耳朵全部失聪,还以为司马亭在赞颂他们呢,因为司马亭骂人时脸上带着得意扬扬的神情。”
“得意洋洋”和“得意扬扬”意义、用法同,在同一篇(部)文学作品中同时出现不足为怪,但在读者看来却比较混乱,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初真正表示“得意”的字形?
二、词源考察
“扬扬”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中:“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绩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杨倞注:“扬扬,得意之貌。”“扬扬自得”的说法来自西汉《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后来又说成“扬扬得意”。
“洋洋”最早出现在《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中:“洋洋丞相,势谲师旅。”章樵注:“洋洋,得意貌。”“洋洋得意”最早见于宋代朱淑真的词作《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从时间上看,在表示得意、自得这个意义上,“扬扬”比“洋洋”早出现。
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扬”的本义是“飞举”,“洋”的本义是“水,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定”,并且其发音是“xiang(阳平)”。由“洋”的本义引申出“丰富、盛大”义,如:《诗·大雅》“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地宽广貌),《诗·卫风》“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水盛大貌),三国魏徐幹《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云盛多貌)。由“扬”的本义引申出向上义(扬场)、传播义(发扬光大)、称赞义(表扬),“扬”的意义趋向是向上的,人在得意的时候表情、心情也是向上的,由此用重叠的“扬扬”形容得意的样子,是再恰当不过了。“洋洋”本身没有这个意义,是因为“扬扬”“转为洋洋韵同”。
从“扬”“洋”二者的本义看,表示得意、自得的意义是从“扬”引申出来的,而后才因为“韵同”的原因写成“洋洋”。
三、产生原因
笔者认为,“得意扬扬”与“得意洋洋”意义相同且同时使用的原因有二:
(一)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同音字、同音词特别多,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常用汉字多达五六千,如果每个汉字都冠以不同的发音,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人类实际能发出的可以区别意义的音节却是有限的,而且数量不多,所以,汉语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同音词。从古至今,同音替代的现象一直存在。同音替代是指在汉语书面语里用一个汉字去表示另一个同音字的字义②,用“洋洋”表示“扬扬”具有的“得意、自得”之意正是因为二者“韵同”,所以“扬扬”“转为洋洋”。
(二)“得意扬扬”和“得意扬扬”二者本身有一点不同,即,“得意扬扬”之“扬扬”是形容得意时的一种状态,描述一个人得意、自得时眉眼上扬的神情,而“得意洋洋”则是表达得意时的一种程度,表现一个人得意、自得到如水般盛大、广阔。所以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使用,不受对方干扰,并能被使用者同时接受。
四、规范使用
虽然“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都能为人们所理解,但是,意义相同、字形不同还是会带来问题,比如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据笔者了解,不止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与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推荐使用的“得意洋洋”字形不同的“得意扬扬”,其他的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出现了“得意扬扬”一词。
通过以上对“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的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词语产生的历史,还是“扬”“洋”的本义引申,在表示“得意、自得”意义的时候,“得意扬扬”才是规范的书写形式。但是由于官方的推荐以及人们的习惯使用,“得意洋洋”在日常使用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以至于有人看到“得意扬扬”,竟认为是错误的写法。
五、结语
类似“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的现象很多,比如“当作”和“当做”,“执着”和“执著”等。由汉语同音字、同音词所造成的同音异形词的现象十分复杂,给初学语文的小学生以及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带来困惑,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哪些同音异形词到底该采用哪一个作为规范使用的字词。我们在确定同音异形词的规范字形时,不仅要看人们使用哪种字形的频率高,更要考查其本义,以作出最为准确的决定。
参考文献:
[1]曹先擢.关于同音替代[M].语文研究,1981,(6):102.
[2]联绵字典.中华书局出版社[M].1983,(1).
[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
[4]汉语大词典(全新版)[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03,(10).
[5]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5,(3).
[6]许慎.说文解字[N].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得意扬扬;得意洋洋;语料库;字形规范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2
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这句话中用了“得意扬扬”一词,但是笔者使用电脑输入法时出现的只有“得意洋洋”,而在2004年发布的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中,“得意洋洋”则作为规范字形被推荐使用。既然“得意洋洋”是规范字形,那么2006年7月第1版的此教科书为什么使用“得意扬扬”?到底是“得意扬扬”还是“得意洋洋”?
一、使用情况
一般认为,“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都是形容得意的样子,二者的使用条件相同,可以互换。下面是笔者通过厦门大学史晓东教授的语料库统计的二者的使用状况。
为了更好地说明二者的使用状况,且“洋洋得意”“扬扬得意”的字形与二者情况相同,因此笔者加入了“洋洋得意”和“扬扬得意”。
根据上表的封闭统计,单就“得意洋洋——得意扬扬”而言,“得意洋洋”的使用率远远高于“得意扬扬”,由此可见教育部在进行第二批异体字整理时将“得意洋洋”作为规范字体来推荐使用是有一定根据的。但是翻阅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扬”字头(第1575页)有词语“扬扬”,意为“得意的样子”,其后举例“扬扬自得”,“也作洋洋”;而“洋”字头(第1578页)“洋洋”则解释为“1、形容众多或丰盛:洋洋万言/洋洋大观。2、同‘扬扬’”。我们知道,“也作”后的词形不是推荐使用的,而“同”后的词是推荐词形。笔者查阅“得”字,找“得意”词条,可见“得意扬扬”。 2004年发布的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推荐使用“得意洋洋”作为规范字形,而200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则把“得意扬扬”作为规范字形,二者产生了冲突。“得意洋洋”和“得意扬扬”共同使用同时出现的情况很多,如在《官场现形记》中有:
“等到随凤占出来之后,他那些同班的人接着,一齐赶上前来拿他围住了,问他:‘太尊传见什么事情?’随凤占得意洋洋的还不肯说真话,只说:‘有两个差使,太尊叫我去,我不高兴去。’”
“此时戴大理一面孔的得意扬扬之色。”
再如在《丰乳肥臀》中有:
“司马库得意洋洋地在桥上站着,“啪啪”地拍着巴掌,双眼放金光,满脸都是笑容。”
“司马库带着他的队员们来村里休整,司马亭用尽了全中国的脏话咒骂他们,但他们的耳朵全部失聪,还以为司马亭在赞颂他们呢,因为司马亭骂人时脸上带着得意扬扬的神情。”
“得意洋洋”和“得意扬扬”意义、用法同,在同一篇(部)文学作品中同时出现不足为怪,但在读者看来却比较混乱,到底哪一个才是最初真正表示“得意”的字形?
二、词源考察
“扬扬”最早出现在《荀子·儒效》中:“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绩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杨倞注:“扬扬,得意之貌。”“扬扬自得”的说法来自西汉《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后来又说成“扬扬得意”。
“洋洋”最早出现在《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中:“洋洋丞相,势谲师旅。”章樵注:“洋洋,得意貌。”“洋洋得意”最早见于宋代朱淑真的词作《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从时间上看,在表示得意、自得这个意义上,“扬扬”比“洋洋”早出现。
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扬”的本义是“飞举”,“洋”的本义是“水,出齐临朐高山,东北入钜定”,并且其发音是“xiang(阳平)”。由“洋”的本义引申出“丰富、盛大”义,如:《诗·大雅》“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地宽广貌),《诗·卫风》“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水盛大貌),三国魏徐幹《室思》“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辞”(云盛多貌)。由“扬”的本义引申出向上义(扬场)、传播义(发扬光大)、称赞义(表扬),“扬”的意义趋向是向上的,人在得意的时候表情、心情也是向上的,由此用重叠的“扬扬”形容得意的样子,是再恰当不过了。“洋洋”本身没有这个意义,是因为“扬扬”“转为洋洋韵同”。
从“扬”“洋”二者的本义看,表示得意、自得的意义是从“扬”引申出来的,而后才因为“韵同”的原因写成“洋洋”。
三、产生原因
笔者认为,“得意扬扬”与“得意洋洋”意义相同且同时使用的原因有二:
(一)汉语的一大特点就是同音字、同音词特别多,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常用汉字多达五六千,如果每个汉字都冠以不同的发音,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人类实际能发出的可以区别意义的音节却是有限的,而且数量不多,所以,汉语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同音词。从古至今,同音替代的现象一直存在。同音替代是指在汉语书面语里用一个汉字去表示另一个同音字的字义②,用“洋洋”表示“扬扬”具有的“得意、自得”之意正是因为二者“韵同”,所以“扬扬”“转为洋洋”。
(二)“得意扬扬”和“得意扬扬”二者本身有一点不同,即,“得意扬扬”之“扬扬”是形容得意时的一种状态,描述一个人得意、自得时眉眼上扬的神情,而“得意洋洋”则是表达得意时的一种程度,表现一个人得意、自得到如水般盛大、广阔。所以二者可以同时存在使用,不受对方干扰,并能被使用者同时接受。
四、规范使用
虽然“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都能为人们所理解,但是,意义相同、字形不同还是会带来问题,比如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据笔者了解,不止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出现与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推荐使用的“得意洋洋”字形不同的“得意扬扬”,其他的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也出现了“得意扬扬”一词。
通过以上对“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的分析,笔者认为,无论是词语产生的历史,还是“扬”“洋”的本义引申,在表示“得意、自得”意义的时候,“得意扬扬”才是规范的书写形式。但是由于官方的推荐以及人们的习惯使用,“得意洋洋”在日常使用中占据了极大的优势,以至于有人看到“得意扬扬”,竟认为是错误的写法。
五、结语
类似“得意扬扬”和“得意洋洋”的现象很多,比如“当作”和“当做”,“执着”和“执著”等。由汉语同音字、同音词所造成的同音异形词的现象十分复杂,给初学语文的小学生以及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带来困惑,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哪些同音异形词到底该采用哪一个作为规范使用的字词。我们在确定同音异形词的规范字形时,不仅要看人们使用哪种字形的频率高,更要考查其本义,以作出最为准确的决定。
参考文献:
[1]曹先擢.关于同音替代[M].语文研究,1981,(6):102.
[2]联绵字典.中华书局出版社[M].1983,(1).
[3]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1).
[4]汉语大词典(全新版)[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03,(10).
[5]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05,(3).
[6]许慎.说文解字[N].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