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历史悠久、造型多样、纹路丰富,艺术底蕴及内涵丰富.通过梳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探索青花瓷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分析已有青花瓷元素在服装中的不足以及对未来青花瓷元素设计的展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花瓷是中国元素时尚的代表,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历史悠久、造型多样、纹路丰富,艺术底蕴及内涵丰富.通过梳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探索青花瓷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分析已有青花瓷元素在服装中的不足以及对未来青花瓷元素设计的展望.
其他文献
中国体育电影女性影像经历了萌芽(1905—1949年)、完善(1949—1966年)、拓展(1978—1999年)和多元(2000年至今)的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征与表达基调.其以时代为镜像,逐渐确立了女性影像在体育电影中的主体地位.
明杨抡《太古遗音·捣衣》解题云“唐人潘廷坚所作”乃系讹谬,严晓星考为元末明初潘庭坚作亦不确,此曲母本应为南宋潘牥(字庭坚)《捣衣曲》诗作.《五音琴谱》纂者当作“朱珵坦”,“德轩”是其号,几部善本书目及《琴曲集成》提要著录有误.《琴书大全》作者蒋克谦之卫籍为北京,北京别称“金台”,故《琴书大全》正文题署“金台蒋克谦”,“金台”非指“成都府金堂县”.
100多年来,中国科幻经历了自觉化、产业化、信息化的进程.科幻电影和相关产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获得发展的.中国科幻对电影具有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国科幻文学是电影创意的泉源,中国科幻艺术是电影繁荣的沃壤,中国科幻评论是电影定位的参照.电影对中国科幻具备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电影工业充当中国科幻引擎,电影作品影响中国科幻舆情,电影教育事关中国科幻未来.
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现代报纸、期刊和印刷的繁盛,产生了大量书法学习、传播、研究的文章和著作.在文言与白话、科学与玄学、实用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争鸣的语境下,这些书法文献显示出与古代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从书法演变史、书法理论、书法家、书法学习、书法与政治等几个主题,梳理这些文献并予以简要点评,管窥这一时期书法文献的概貌.
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师情境设计的实践问题,旨在厘清“真实情境”的内涵,建构高中语文情境设计的理论分析框架.笔者通过分析十二节课例发现,教师情境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真实性和整合性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情境设计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暂时无法调和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矛盾,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由戏剧、小说、绘画等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是一种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媒介在改编过程中会产生表演性的效果.由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蝴蝶君》是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沿袭了戏剧中探讨的性别和族裔身份问题,也涉及了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性表征,保留并展现了原戏剧中的中国戏剧元素.影片中以戏中戏形式呈现的京剧文化、舞台表演及男旦表演,成为电影中突出的跨媒介戏剧形式.从跨媒介表演性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戏剧文化元素在跨媒介改编中的表演性作用,探讨中国文化元素在他者视域中的流变和延展,是跨媒介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南县地花鼓是南县地区的传统舞蹈形式,经过实地调研其传习现状,文章提出“2+1+X”传习策略,以期助力传承,推动地花鼓文化发展.
21世纪以降,随着世界文化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商业化的快速嬗变,韩国政府大力推动韩国电影振兴事业,在确立后民族电影主体性的前提下,积极借鉴好莱坞类型电影成规及欧美国家艺术电影经验,勠力探寻自我表达与观影认同的深广度建构并逐渐形成比较成熟的本土类型(或样式).在颇为宽松的文化语境与较为多元的类型视阈下,韩国“新新电影”成功接续“韩国新电影”的创作大纛,直击大众文化心态与情感需求,以本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表达,一次次赢得本土及境外电影展演、观影市场的高度认同.思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及其艺术美学观的启示,从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