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要强化成本管理职责、构建成本控制系统、完善成本管理考核、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等措施。
【关键词】 企业 财务 成本管理 问题 措施
1. 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1.2 管理内容僵化、方法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1.3 不能满足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1.4 成本信息的扭曲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1.5 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1.6 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 强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企业应成立财务系统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織、督导、协调和考核工作。公司应充实成本管理岗位,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丰富的业务骨干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岗位设置到工作安排、从成本核算到参与管理,都要突出成本管理职能,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2.2 构建成本控制系统
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又称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内部责任预算、核算内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内部责任单位经营业绩三个部分,其功能是计量、传送、报告成本控制所需的信息。研究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衔接的企业内部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主体下移,以强化成本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反馈。
2.3 完善成本管理考核
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预算与考核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效果的两大要素。预算是考核的基础,只有预算编制得科学合理,才能使考核顺利进行。各单位认真做好各项成本要素的计划测算工作,通过建立成本测算模型、采用零基预算等方法,补充完善现有的预算测算方式,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合理性。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财务预算与各单位逐级分解的经营预算进行衔接,对年初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首先将企业成本项目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把各自控制的指标进行二次分解,指标分解到区科。在生产过程中,掌控各部门、区科各项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预算顺利完成。
2.4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完善财务人员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 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等财务会计制度、财政政策及各类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夯实财务工作基础。要根据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新政策不断出台、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实际,注重分析研判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学习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充实财务人员经济知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战英.现代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11).
(作者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分公司审计部)
【关键词】 企业 财务 成本管理 问题 措施
1. 企业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高效率,但未必就是高效益。我国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种做法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1.2 管理内容僵化、方法老化
许多企业只注意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管理;只注意投产后的成本管理,忽视投产前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一些企业的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可有可无;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因此,造成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至于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成本信息提供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而手工操作是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的。
1.3 不能满足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
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使得成本管理陷于单纯的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怪圈,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以及各个环节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有时甚至出现连编制成本报表的人也难以解释自己的“产品”成本构成的尴尬局面,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管理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
1.4 成本信息的扭曲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成本的核算过程过分简装化。在过去高度劳动密集型企业里,对核算所作的这种简单假定(即以直接人工小时数或产量为依据来分配间接费用),通常不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但在现代化的制造环境下,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再使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会产生不合理现象: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成本去分配占有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分配越来越多与工时不相关的作业费用;忽略不同批量产品实际耗费的差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使企业错误地选择产品经营方向。
1.5 短期行为
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他们对企业的承包期短,使企业行为明显出现阶段性,为突出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他们很少关心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计提等方面,出现了该提的不提,该摊的不摊,人为地调整成本等现象,这样便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只得继续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
1.6 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
企业不能严格执行成本管理制度,而且缺乏应有的成本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管理者可以任意接触修改成本资料粉饰会计报表,这种做法不仅使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成本资料进行管理,而且会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对成本管理较好、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的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去调动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 强化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措施
2.1 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企业应成立财务系统成本管理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负责成本管理的组織、督导、协调和考核工作。公司应充实成本管理岗位,由理论知识扎实、实践丰富的业务骨干负责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从岗位设置到工作安排、从成本核算到参与管理,都要突出成本管理职能,强化成本管理职责。
2.2 构建成本控制系统
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又称责任会计系统,主要包括编制内部责任预算、核算内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内部责任单位经营业绩三个部分,其功能是计量、传送、报告成本控制所需的信息。研究建立与财务会计核算相衔接的企业内部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主体下移,以强化成本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反馈。
2.3 完善成本管理考核
将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完善成本管理考核体系。预算与考核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成本管理效果的两大要素。预算是考核的基础,只有预算编制得科学合理,才能使考核顺利进行。各单位认真做好各项成本要素的计划测算工作,通过建立成本测算模型、采用零基预算等方法,补充完善现有的预算测算方式,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合理性。逐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财务预算与各单位逐级分解的经营预算进行衔接,对年初下达的财务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首先将企业成本项目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又把各自控制的指标进行二次分解,指标分解到区科。在生产过程中,掌控各部门、区科各项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确保预算顺利完成。
2.4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完善财务人员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 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等财务会计制度、财政政策及各类税收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夯实财务工作基础。要根据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新政策不断出台、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实际,注重分析研判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学习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充实财务人员经济知识,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魏战英.现代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探析[J].当代经理人,2006(11).
(作者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七台河分公司审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