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是深刻的,获得的经验是切身的,在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上,失败过的人比壁上旁观或隔岸观火的“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更透彻的理解、更富有效率的手段,也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获批。广东省也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金改方案进行细化。
将珠三角金改区与此前批准的温州金改区作比较,可以看出,两个金改区虽然都承担着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方向性的探索使命,但探索的领域、任务和具体目标较为不同。
温州金改就好比看着浙江民间金融这一主要食材做菜,考的是做菜的手艺与功力。
珠三角金改则更需一些想象力,在食材选择上更具自由度。不仅范围涉及广州、深圳、中山等珠三角的9个城市,内容更广涉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等多个层面。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温州金改侧重于解决内部的、紧迫的问题;珠三角金改则重在外向的、长远的探索。两者的经验都非常重要,彼此互补。
在温州金改区之前,北京、上海、天津都将金融改革及创新列为城市发展规划或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都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愿景。珠三角金改区设立后,广东省正式加入金融国家战略及金融中心的角逐之中,提出要“打造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增强广州、深圳两个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广东省对内部的广州、深圳两市提出要“错位发展”,实际上,广东与前述提及的各大金融改革先行地区之间,也应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北京是中央机关所在地,汇聚着中国所有的宏观调控部门、金融决策与监管机构总部,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都出自北京,北京天然就是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决策中心。因此,北京强调“以巩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为核心”。与北京相比,广东金融发展似更应“求变”而非“求稳”,侧重于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上的新探索,从需求方间接拉动金融监管的发展,而不是直接以金融管制为工作特色。
上海致力于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强调开放性和国际性。广东或珠三角金融改革自然也强调开放性和国际性,但相对于上海亦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以强化“深港互补”的特色,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联合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为发挥“一国两制”在金融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优越性探索独特经验。
二是强调“辐射周边”,尤其是针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陆上东盟国家。在东亚传统的制造业分工网络之中,金融要素较为落后,金融需求往往处于压抑状态,而人民币在东南亚的流通规模较大,这些都为广东金融的国际化发展预留了空间。
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在航运金融、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等方面,广东这些方面也应强调自身的特色。例如,广东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占全国三成,具备良好的基础,可以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继续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创新粤港澳人民币业务等等。
归根结底,改革的成败在于人。有人希望上面的金融改革政策“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表述更具体”,似乎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政策优势。对于执行常规管理任务来说也许是这样,对于执行“先行先试”任务而言,内容抽象一点、表述模糊一点并非坏事,无非是在改革中要承担更大责任而已。这个责任的风险,比当年搞深圳特区的“杀头工程”小多了。
也有人说改革不容失败,一些人担心失败了升官无望。其实,只要怀着一颗大公无私之心,勇于任事,失败了更要重用。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是深刻的,获得的经验是切身的,在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上,失败过的人比壁上旁观或隔岸观火的“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更透彻的理解、更富有效率的手段,也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于日前获批。广东省也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金改方案进行细化。
将珠三角金改区与此前批准的温州金改区作比较,可以看出,两个金改区虽然都承担着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方向性的探索使命,但探索的领域、任务和具体目标较为不同。
温州金改就好比看着浙江民间金融这一主要食材做菜,考的是做菜的手艺与功力。
珠三角金改则更需一些想象力,在食材选择上更具自由度。不仅范围涉及广州、深圳、中山等珠三角的9个城市,内容更广涉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等多个层面。
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温州金改侧重于解决内部的、紧迫的问题;珠三角金改则重在外向的、长远的探索。两者的经验都非常重要,彼此互补。
在温州金改区之前,北京、上海、天津都将金融改革及创新列为城市发展规划或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都有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愿景。珠三角金改区设立后,广东省正式加入金融国家战略及金融中心的角逐之中,提出要“打造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增强广州、深圳两个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广东省对内部的广州、深圳两市提出要“错位发展”,实际上,广东与前述提及的各大金融改革先行地区之间,也应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北京是中央机关所在地,汇聚着中国所有的宏观调控部门、金融决策与监管机构总部,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都出自北京,北京天然就是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决策中心。因此,北京强调“以巩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为核心”。与北京相比,广东金融发展似更应“求变”而非“求稳”,侧重于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上的新探索,从需求方间接拉动金融监管的发展,而不是直接以金融管制为工作特色。
上海致力于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强调开放性和国际性。广东或珠三角金融改革自然也强调开放性和国际性,但相对于上海亦有其独特之处。
一是以强化“深港互补”的特色,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可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联合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为发挥“一国两制”在金融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优越性探索独特经验。
二是强调“辐射周边”,尤其是针对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陆上东盟国家。在东亚传统的制造业分工网络之中,金融要素较为落后,金融需求往往处于压抑状态,而人民币在东南亚的流通规模较大,这些都为广东金融的国际化发展预留了空间。
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重点领域在航运金融、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等方面,广东这些方面也应强调自身的特色。例如,广东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占全国三成,具备良好的基础,可以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继续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创新粤港澳人民币业务等等。
归根结底,改革的成败在于人。有人希望上面的金融改革政策“内容更全面、覆盖面更广、表述更具体”,似乎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政策优势。对于执行常规管理任务来说也许是这样,对于执行“先行先试”任务而言,内容抽象一点、表述模糊一点并非坏事,无非是在改革中要承担更大责任而已。这个责任的风险,比当年搞深圳特区的“杀头工程”小多了。
也有人说改革不容失败,一些人担心失败了升官无望。其实,只要怀着一颗大公无私之心,勇于任事,失败了更要重用。从失败中汲取的教训是深刻的,获得的经验是切身的,在最终解决这个问题上,失败过的人比壁上旁观或隔岸观火的“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更透彻的理解、更富有效率的手段,也拥有更大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