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找失踪的伙伴》,童启富、童豁成著,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年7月出版,定价:16.80元。
  童启富和童豁成是父子俩。《寻找失踪的伙伴》是父亲和孩子共同创作的历险奇遇记。他们希望这部以父亲和儿子为主角的作品能激发小朋友们深入接触自然和了解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父亲陪伴孩子一起长大的时光是最纯粹、最动人的幸福时光。因为爸爸永远是孩子世界里的那个最勇敢、最伟岸且无所不知的“超人”。童老师想要通过这本书与读者分享他和小豁成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
  孩子(即童豁成,小名童谣)还没出生时,我就经常上书店选购育儿的书,孩子出生后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这方面的书籍,直到有一天突然明白——育儿实际上是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便不再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育儿书上,而把精力主要放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体验和设计上。我们父子俩都喜欢看漫画,最喜欢看的大概是《父与子》了。在享受漫画的过程中,我们也萌生了创作以父亲和儿子为主角的作品的想法。中国有句古话,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今读书不难,但在交通日益便捷的情况下,行万里路反而变成了难事,孩子们跟现实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距离越来越远,于是,就想把我们创作的作品定名为《父子行》。我们希望这部以父亲和儿子为主角的作品能激发小朋友们深入接触自然和了解社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这是我们创作《父子行》的最初动因。
  童豁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表达和创造的欲望很强。最初依靠的是语言,紧接着是剪刀、画笔和音符,上小学后文字便成为他创造的最好工具,写作成了他创造欲望最好的表达。在他的书包里、抽屉里和爸妈的电脑里,经常可以读到他简短的作品,有时会让我们赞叹不已,但稚嫩之处也在所难免。我们极力避免用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价那些作品的不足,知道那样极有可能浇灭孩子创作的热情和扼杀孩子的天性,最重要的是保护和激发他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但是也不能任其自然,于是就想何不一起创作一部作品,在写作实践中让孩子自己当然也包括我,去认识不足和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我们创作《父子行》的直接动机。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但是作为父亲,总还是忍不住为孩子们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探索、冒险和创新精神的缺乏及生存能力弱等问题感到担忧。在《父子行》第一集——《寻找失踪的伙伴))这本书中,我们试图通过父子俩和刘小明三人的行为,倡导一种勤思考、爱探究和敢于行动的精神,尤其想通过刘小明的故事表达一种坚强的生存意志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并希望引起父母和孩子们的反思和关注。这是本书的写作目的。
  这本书开始写作于2011年国庆节,其时童豁成刚上三年级,写作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具体写作的任务是由我承担的。但是在情节的构思上、遣词造句上,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上,童豁成都经常提出很有见地的意见,并对全书做了统稿,因此本书无疑也是他的成果。
  这本书2012年暑假交出版社,先后花了近一年时间,父子俩确实付出了一些心血,期间收获也不少。
  双休日的中午,孩子在美美地睡觉,而我则把跟孩子一起商定的情节写出来。孩子醒来后,他会坐在我的腿上,作为第一个读者审视我们的作品,并直接修改文中的错别字和不恰当的表述。这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直到今天,他已经长大了不少,但仍会习惯性地坐在我的膝盖上阅读我的作品。
  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写点东西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每天晚上孩子上床睡觉后,我才能够写上个把小时,单位加班还得除外。但是,一年坚持下来,还是完成了第一集的书稿。日积月累,孩子跟我一起共同体验了持之以恒的魅力,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
  最主要的是,孩子在创作实践中学习了如何构思情节和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文字的方法和过程。2013年初,我们特意给孩子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好让孩子有一个独立的创作空间。令人欣慰的是,当《父子行》第一集即将付印时,孩子独立完成的近4万字的处女作也完成了初稿。虽然我还不了解文稿的具体情况,但我一定会像对待新生婴儿一样去用心呵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孩子的新作是共同创作《寻找失踪的伙伴》的成果。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们俩都会把自己跟书中的父亲和儿子对应起来,我们既是创作者又是剧中人,在创造角色的同时,实际上也在塑造我们自己,我们俩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希望把积极、向上和自强不息的品格传达给读者。
  本书初稿完成后,我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了十几次,反复琢磨推敲,以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对读者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努力尽到父亲的责任,也给孩子作一个认真负责的表率。虽然由于水平所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相信读者一定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父子行》是一部系列作品,是父亲与儿子一起成长的历程的记载。随着孩子的成长, 《父子行》会有新的内容,并伴随孩子一起走向成熟。有一天我老了,童豁成会跟他的孩子一起把《父子行》写下去,让《父子行》把两代人一起体验、一起成长和一起创造的历史延续下去,并伴随广大读者一起成长。
  《父子行》的策划和本书及后续作品的创作和出版,得益于科普出版社杨虚杰副总编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孩子的母亲、我的妻子刘冀瑗副研究员给予了很大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生余丽佳同学为本书精心绘制了插图。
  在此一并致谢!
  欢迎广大读者加入《父子行》的写作行列。
  在爸爸写《父子行》第一集时最大的一个助手就是我。在书还没有正式问世前,我是第一个读者。我对这本书内容的看法也许就是出版后读者们的看法,所以我提出的一些建议便是比较宝贵的,爸爸需要把内容改得尽量符合我的意思,这样才可能基本上符合读者的意思。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写作的技巧,而且是构思情节方面的。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时,我一般不会编造,写的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当然也包括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在爸爸写这本书的开头时,我便领会到了一个技巧,千万不要着急延伸情节,要留住悬念,不要一下揭开谜底,让读者有兴趣往下读。
  我很喜欢老家,一放假就想着回老家,但对老家的了解还是不如爸爸。我上幼儿园时,在老家待的时间可以长些,现在我学了小提琴和长号两种乐器,考级都安排在寒暑假,在老家待的时间便很有限。在爸爸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不少我以前不知道、在课堂上和书本里没有学到的知识。
  这本书中的小主人公,年龄跟我一样大,有的地方没有我强,比如说知识方面,我懂得的比他要多,但我的冒险精神却不如他。这便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了解很多知识,但却没有实际经验,而现在我的很多同学,或者很多同龄人都有同样的问题。爸爸写这本书首先是希望我能做到敢于实践,然后通过我、更多地通过这本书倡导一种敢于实践、敢于动手、敢于探索的精神。最近爸爸也在培养我的这种精神,让我多和人交流、多问一问、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希望小朋友们也能这样做。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在每一章当中都隐藏着一点知识,一本书下来,便已经介绍了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基本上由“爸爸”介绍,表现了爸爸知识的渊博,我们也应不断积累,做一个这样的人。
  我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并学习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当我和爸爸看到大家不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时,会非常高兴!
其他文献
叶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华风影视集团高级顾问、世界气象组织北京2008年奥运会预报演示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课题首席科学家。现任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影响中国委员会(CNC-IHDP)副秘书长.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影响计划(IHDP)主任特别顾问,IHDP核心计划综合风险防范计划执行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卫星气候学.气候变
桥梁结构在日照作用下会产生不均匀温度场,出现温度应力,给桥梁的正常使用造成威胁。文中以乌海黄河大桥为研究背号,基于热分析基本理论,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箱梁截面模型,对砼
为了给花岗岩残积土路基边坡水毁数值模拟提供准确的计算参数,以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高速公路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压力板仪测定不同密度条件下重塑土样的土水特
8月,北京又进了“大蒸笼”,中国的各大城市亦是如此。吸了5个工作日的雾霾,去周边的山上避个暑、散个心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带上孩子去认识大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不过,在出发之前一定要做做功课,有些草是千万不能碰的,否则轻则红疹,重则起水疱,甚至还有生命危险。国内最常见的毒草包括豚草、漆树、荨麻、乌头、海芋等,而大豕草虽然主要分布在欧洲与北美,但因为其恐怖的破坏力也入选本门,让我们一个个地认识一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