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课文,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声音高低等,从而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教师要做好范读,起到榜样的作用,利用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朗读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侧重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从而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这一学科。
【关键词】 朗读;小学语文;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用心去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内涵,在朗读中领略每个形象色彩的鲜明对比,在朗读中培养语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才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最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朗讀要突出引导
朗读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在我的课堂上,我总会关注那些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开始上课时,学生兴致不是很高,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课文,我请学生朗读课文,可是没有几个敢举手,甚至有的人把头埋得很低,眼睛都不敢注视我。见到此情此景,我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我来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同学读课文,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在朗读之前,请你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出陶罐和铁罐所说的话。给自己一个机会,出声音大声朗读铁罐说的话,在心里默读陶罐说的话,用心感受一下,两个角色在性格上有哪些不同,自己感悟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最合适,我相信大家都会读得很棒,加油吧!同学们!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做准备。”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纷纷行动起来。我看了看平时最胆小的两个学生,他们心里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手似举非举,既想试试又很胆怯。我知道这就到了关键的时刻,所以表现出来很坚定的样子,我大声地说:“小旭你来读陶罐说的话,小哲你来读铁罐说的话。请同学们做个见证,看看他们两个是不是能读好。”小旭战战兢兢地读第一遍的时候,把“蔑”字读错了,小哲漏读了三个字。我继续鼓励他们说:“不要害怕,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张。不读错字,也不能漏读一字。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去想。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才会生动形象。如读陶罐说的话,语气要平和一些,语调要稍微低一些,表现出陶罐的谦虚有礼。读铁罐说的话声音要大一些,语速要快一些,语调要高一些,语气要强硬一些,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同学们。”读第二遍的时候,他们两个果然读得很好。我带头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而鼓掌,微笑和自信都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二、借助表演,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去演绎,激起学生们的朗读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出各种角色的不同语气效果,读的学生声情并茂,听的学生也能身临其境去感受。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让学生扮演青蛙和小鸟,通过不同形象的塑造进行朗读,让学生产生身在故事中的最真切的感受,进行对话互动。扮演小鸟则读出讲道理的语气和神情,而扮演小青蛙的学生读出无知、慌张的语气,这都有助于学生的朗读理解力。学生们被文中小动物们的话语充分感召,学生们也才会踊跃发言,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
三、朗读要加强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最高要求,也是朗读教学的难点,读出感情,“情”从哪来呢?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时,鼓励学生用心去读,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走进文章所营造的世界,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如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要想读出感情,首先,读文章的时候就是作者,当看到母亲为了子女辛苦工作,满身疲惫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请深深感悟。其次,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疼爱自己,如何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的,请深深感悟。再次,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深沉而细腻的母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的母亲”先后出现三次,层层递进,感情升华。段尾的省略号用得更是恰到好处,意味深长,像在读者的心海投下颗颗石子,谁用心读了这篇文章都会在心底泛起涟漪。伟大的母爱就这样,被体现了出来。学生带着对母亲的感恩,感受着母爱的滋润,心中有爱在燃烧,课文就这样被有感情地朗读了出来,文章的味道也就读出来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理,细腻的情感就流淌在字里行间。有了这样的理解和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
四、体验叙事文章情节,体验有效朗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类的文本覆盖面十分广泛,小学语文的教材在编辑们编制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根据小学生们的心智成长选择合适难度的课文,当然篇幅长度和课文深度也会有所调整。因此,教师们在引导学生们朗读叙事文章时也要根据小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等特点,在不同年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叙事类文章的特点就是描述性语言相对偏度较多,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更加注重学生们在朗读过程中对情感的把握和对教材内涵的理解。低年级的小学生们在自控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较不成熟,因此在选择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选择一些篇幅较为简短、难度较低较为童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大部分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文章能够更好地让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们接受和理解。教师们在指导这一阶段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增加一些小游戏以吸引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深层内涵,教师们在这一阶段可以逐渐加深难度,并对学生们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总之,我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朗读方法。我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取名为:“美每朗读”,寓意同学们读书要读得开心,开心地朗读,每天坚持,做一个健康快乐、有文化素养的小学生。以上是我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与老师们分享。
参考文献:
[1]袁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程长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素质教育论坛,2001.
【关键词】 朗读;小学语文;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朗读在小学各个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用心去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内涵,在朗读中领略每个形象色彩的鲜明对比,在朗读中培养语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才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最终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朗讀要突出引导
朗读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在我的课堂上,我总会关注那些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开始上课时,学生兴致不是很高,为了让学生们理解课文,我请学生朗读课文,可是没有几个敢举手,甚至有的人把头埋得很低,眼睛都不敢注视我。见到此情此景,我面带微笑地对学生说:“我来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同学读课文,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在朗读之前,请你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出陶罐和铁罐所说的话。给自己一个机会,出声音大声朗读铁罐说的话,在心里默读陶罐说的话,用心感受一下,两个角色在性格上有哪些不同,自己感悟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最合适,我相信大家都会读得很棒,加油吧!同学们!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做准备。”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纷纷行动起来。我看了看平时最胆小的两个学生,他们心里正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手似举非举,既想试试又很胆怯。我知道这就到了关键的时刻,所以表现出来很坚定的样子,我大声地说:“小旭你来读陶罐说的话,小哲你来读铁罐说的话。请同学们做个见证,看看他们两个是不是能读好。”小旭战战兢兢地读第一遍的时候,把“蔑”字读错了,小哲漏读了三个字。我继续鼓励他们说:“不要害怕,再读一遍,眼睛看准,不要慌张。不读错字,也不能漏读一字。朗读时的语气、语调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主人公,设身处地地去想。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才会生动形象。如读陶罐说的话,语气要平和一些,语调要稍微低一些,表现出陶罐的谦虚有礼。读铁罐说的话声音要大一些,语速要快一些,语调要高一些,语气要强硬一些,把最好的自己展示给同学们。”读第二遍的时候,他们两个果然读得很好。我带头为他们的精彩表现而鼓掌,微笑和自信都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二、借助表演,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去演绎,激起学生们的朗读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出各种角色的不同语气效果,读的学生声情并茂,听的学生也能身临其境去感受。如教学课文《坐井观天》一课,让学生扮演青蛙和小鸟,通过不同形象的塑造进行朗读,让学生产生身在故事中的最真切的感受,进行对话互动。扮演小鸟则读出讲道理的语气和神情,而扮演小青蛙的学生读出无知、慌张的语气,这都有助于学生的朗读理解力。学生们被文中小动物们的话语充分感召,学生们也才会踊跃发言,争先恐后上来表演朗读。
三、朗读要加强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的最高要求,也是朗读教学的难点,读出感情,“情”从哪来呢?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时,鼓励学生用心去读,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走进文章所营造的世界,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如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要想读出感情,首先,读文章的时候就是作者,当看到母亲为了子女辛苦工作,满身疲惫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请深深感悟。其次,回忆一下,自己的母亲是如何疼爱自己,如何用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的,请深深感悟。再次,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深沉而细腻的母爱,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的母亲”先后出现三次,层层递进,感情升华。段尾的省略号用得更是恰到好处,意味深长,像在读者的心海投下颗颗石子,谁用心读了这篇文章都会在心底泛起涟漪。伟大的母爱就这样,被体现了出来。学生带着对母亲的感恩,感受着母爱的滋润,心中有爱在燃烧,课文就这样被有感情地朗读了出来,文章的味道也就读出来了。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理,细腻的情感就流淌在字里行间。有了这样的理解和感悟,有感情的朗读自然就水到渠成。
四、体验叙事文章情节,体验有效朗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类的文本覆盖面十分广泛,小学语文的教材在编辑们编制的过程中通常都会根据小学生们的心智成长选择合适难度的课文,当然篇幅长度和课文深度也会有所调整。因此,教师们在引导学生们朗读叙事文章时也要根据小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等特点,在不同年龄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叙事类文章的特点就是描述性语言相对偏度较多,因此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更加注重学生们在朗读过程中对情感的把握和对教材内涵的理解。低年级的小学生们在自控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较不成熟,因此在选择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选择一些篇幅较为简短、难度较低较为童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大部分都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这样的文章能够更好地让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们接受和理解。教师们在指导这一阶段的朗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轻松欢乐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增加一些小游戏以吸引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的语言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的情感和深层内涵,教师们在这一阶段可以逐渐加深难度,并对学生们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例如,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总之,我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朗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朗读方法。我把学生的读书活动取名为:“美每朗读”,寓意同学们读书要读得开心,开心地朗读,每天坚持,做一个健康快乐、有文化素养的小学生。以上是我在朗读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希望与老师们分享。
参考文献:
[1]袁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程长城.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素质教育论坛,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