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当前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现状,本文通过调研,提出要根据毕业生流向的转变和用人企业的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结构,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行“双证”融合培养模式,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对策
近年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生源下降,出现了难以完成招生任务的困境。如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商务英语专业计划招生280人,实际报到人数只有225人;2010年计划招生330人,实际报到人数为247人。笔者同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1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中职学校,发现招生人数都有所下滑。这种生源严重不足的现象会直接导致专业的生存危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自身一定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握市场脉搏,办好中职商务英语专业。
一、明确位置,找准市场
要办好商务英语专业,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市场,要考虑专业的定位:你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通过认真调研分析,才能了解自己的底数,才能准确定位。为了了解上述情况,我们对2005、2006、2007级毕业生和来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本次调查共收回毕业生有效问卷54份;向招聘单位共发出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在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在“你目前所在单位”问题中,调查显示,在个体或私营公司就业的学生占50%,在民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就业的占16.67%,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占3.70%,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9.26%;在被调查的招聘企业中,在回答“您的企业是__”一题中,个体或私营公司占19.44%,民营企业占44.44%,外商独资企业占19.44%,中外合资企业占13.88%,中外合作企业占0%,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2.77%。详细情况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就业单位在个体或私营公司、民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占83.34%,来我校招聘的这三类企业放在一起计算占83.33%,毕业生的流向和用人企业的需求相当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取向上,对单位性质的选择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以往集中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趋势,已自愿转到急需人才的中小型企业或较边远的民营等企业。这说明毕业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能够以比较成熟的心态正视择业的艰难。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在“目前你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是__”的问题中,得知有51.85%毕业生从事外贸文员、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货运代理员、英语翻译等工作;其他占48.15%;在“目前贵公司下述岗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是__”问题中,在被调查的招聘企业中,需要外贸业务员、外贸文员、外贸跟单员、货运代理、英语翻译等与外贸相关工作岗位占61.11%,其他占38.89%。
以上调查显示,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此外,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以及毕业生的去向,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召开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座谈会,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电话访谈,实地访谈,与此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到企业进行调研,先后到广州、深圳、东莞以及汕头等11家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我们确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依据。
二、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结构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种不同性质类型课程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校的培养质量和人才规格,因此,使学校培养人才的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人才结构相对应,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改革和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各类外向型中小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上,提出“宽专业、小方向”的课程设置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使之趋向于更加适应外向型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把专业方向由原来单一的商务英语方向改为国际贸易和外贸会计两个方向,虽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但在课程结构上我们采用了“大专业平台加小方向模块”的组合模式,商务英语专业两个方向共用一个专业基础课平台,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按照两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层次、多元化、应用性、专业性的发展需求。课程结构见表2(“2.5 0.5”课程模式):
在大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上,公共基础模块课程按《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的要求设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学习英语类与商务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凸显“英语与商务”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设置上,设有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拓展模块课程设有适应较宽岗位的相关课程和人文素质课,坚持“专”才教育与“宽”才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做到“在专上拓宽,在宽中求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完全局限于某一专业岗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要求。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一是在课时安排上,提高实践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之比接近1:1,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进行综合性的仿真模拟演习,第五学期安排学生集中进行三周校内模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实训内容以整个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模拟进出口公司之间的一笔业务展开,从撰写建立贸易关系信函至出口核销退税,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旨在通过模拟外贸职业不同岗位的角色,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直接“顶岗上班”,实现学习和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与此同时,建立和不断完善校内实习设施。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有1间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2间标准语音室,2间国际商务制单室,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三是坚持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了加强实习管理和提高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校内模拟实训计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和《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同时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优秀实习生”和“社会实践优秀生”评选制度,同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深圳市利达电子厂、金膜(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假日酒店、广州交易会、广州友谊商店、广州市东洋科技有限公司、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协议,定期和不定期安排学生到上述基地实训或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对社会的感性了解,实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收到较好的效果。
(2)实行“双证”融合的培养模式,把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教学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通知》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我们将职业岗位资格证考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课” “证”结合,实现毕业证+岗位资格证的“双证”、“多证”制。由于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有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07级商务英语专业共有104名学生报考,有86名学生通过了考试,合格率为87%(全省合格率为62.5%),居全省之冠。2010年我校08级商务英语专业119名学生参加全市LCCI商务英语认证考试,107人合格,合格率为90%(全市合格率为77.17%),被授予“优秀考点”光榮称号。
四、建议
“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学生”,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还有一定难度,而越是在目前的困境下,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的上岗能力、就业和升学渠道等都将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能否渡过难关的决定因素。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实践进修提供平台。中职英语教师大多数缺乏商务类知识和实际的行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一遇到书本之外的实际问题,就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可采取“一送一培一自修”的方法进行:“一送”就是选送教师去进行短期脱产进修,学习专业知识;“一培”就是联合培训,与单位、企业、教研会联合,邀请一些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理或“能工巧匠”来校开办培训班,给商务英语教师进行更新知识培训或专业知识培训。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因为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比,实践活动更重要。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考察、调研,使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提高;“一自修”就是鼓励教师通过自修或旁听商务类专业课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应对专业的变化和发展。
(2)办好“中高职贯通”专业,确保这一“新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我校获准成为2011年“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学校之一,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它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拓宽了途径。因此,学校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内涵,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输送更多优秀中职商务英语毕业生上大学,以圆学生的大学梦,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吸引力。
(3)为使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疏通就业渠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加工每年企业招聘的口试、笔试试题,建立起规范的就业培训题库。与此同时,组成模拟面试评委小组,按照企业的招聘模式对毕业生进行模拟面试,或邀请招聘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应变能力、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通过模拟应聘,使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上岗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对策
近年来,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生源下降,出现了难以完成招生任务的困境。如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商务英语专业计划招生280人,实际报到人数只有225人;2010年计划招生330人,实际报到人数为247人。笔者同时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了10所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中职学校,发现招生人数都有所下滑。这种生源严重不足的现象会直接导致专业的生存危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自身一定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把握市场脉搏,办好中职商务英语专业。
一、明确位置,找准市场
要办好商务英语专业,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市场,要考虑专业的定位:你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只有通过认真调研分析,才能了解自己的底数,才能准确定位。为了了解上述情况,我们对2005、2006、2007级毕业生和来我校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本次调查共收回毕业生有效问卷54份;向招聘单位共发出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在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中,在“你目前所在单位”问题中,调查显示,在个体或私营公司就业的学生占50%,在民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就业的占16.67%,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占3.70%,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9.26%;在被调查的招聘企业中,在回答“您的企业是__”一题中,个体或私营公司占19.44%,民营企业占44.44%,外商独资企业占19.44%,中外合资企业占13.88%,中外合作企业占0%,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占2.77%。详细情况见表1:
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就业单位在个体或私营公司、民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占83.34%,来我校招聘的这三类企业放在一起计算占83.33%,毕业生的流向和用人企业的需求相当一致。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就业取向上,对单位性质的选择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以往集中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的趋势,已自愿转到急需人才的中小型企业或较边远的民营等企业。这说明毕业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就业形势的严峻,能够以比较成熟的心态正视择业的艰难。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在“目前你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是__”的问题中,得知有51.85%毕业生从事外贸文员、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货运代理员、英语翻译等工作;其他占48.15%;在“目前贵公司下述岗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需求量最大的是__”问题中,在被调查的招聘企业中,需要外贸业务员、外贸文员、外贸跟单员、货运代理、英语翻译等与外贸相关工作岗位占61.11%,其他占38.89%。
以上调查显示,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此外,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以及毕业生的去向,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召开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座谈会,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电话访谈,实地访谈,与此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到企业进行调研,先后到广州、深圳、东莞以及汕头等11家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我们确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依据。
二、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结构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种不同性质类型课程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着学校的培养质量和人才规格,因此,使学校培养人才的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人才结构相对应,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改革和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将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各类外向型中小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上,提出“宽专业、小方向”的课程设置原则,优化课程结构,使之趋向于更加适应外向型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把专业方向由原来单一的商务英语方向改为国际贸易和外贸会计两个方向,虽然分为两个专业方向,但在课程结构上我们采用了“大专业平台加小方向模块”的组合模式,商务英语专业两个方向共用一个专业基础课平台,以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按照两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层次、多元化、应用性、专业性的发展需求。课程结构见表2(“2.5 0.5”课程模式):
在大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上,公共基础模块课程按《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的要求设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学习英语类与商务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设置凸显“英语与商务”并重的原则,在专业方向模块的课程设置上,设有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拓展模块课程设有适应较宽岗位的相关课程和人文素质课,坚持“专”才教育与“宽”才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做到“在专上拓宽,在宽中求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完全局限于某一专业岗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要求。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一是在课时安排上,提高实践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之比接近1:1,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进行综合性的仿真模拟演习,第五学期安排学生集中进行三周校内模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实训内容以整个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模拟进出口公司之间的一笔业务展开,从撰写建立贸易关系信函至出口核销退税,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旨在通过模拟外贸职业不同岗位的角色,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直接“顶岗上班”,实现学习和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与此同时,建立和不断完善校内实习设施。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有1间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2间标准语音室,2间国际商务制单室,为学生的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三是坚持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了加强实习管理和提高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学校制定了《校内模拟实训计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和《学生顶岗实习计划》。同时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优秀实习生”和“社会实践优秀生”评选制度,同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习基地,学校先后与深圳市利达电子厂、金膜(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假日酒店、广州交易会、广州友谊商店、广州市东洋科技有限公司、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协议,定期和不定期安排学生到上述基地实训或顶岗实习,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对社会的感性了解,实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收到较好的效果。
(2)实行“双证”融合的培养模式,把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教学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通知》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我们将职业岗位资格证考证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课” “证”结合,实现毕业证+岗位资格证的“双证”、“多证”制。由于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有明显提高,2009年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07级商务英语专业共有104名学生报考,有86名学生通过了考试,合格率为87%(全省合格率为62.5%),居全省之冠。2010年我校08级商务英语专业119名学生参加全市LCCI商务英语认证考试,107人合格,合格率为90%(全市合格率为77.17%),被授予“优秀考点”光榮称号。
四、建议
“专业的生命力在于学生”,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还有一定难度,而越是在目前的困境下,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毕业生的上岗能力、就业和升学渠道等都将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能否渡过难关的决定因素。为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实践进修提供平台。中职英语教师大多数缺乏商务类知识和实际的行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一遇到书本之外的实际问题,就难免捉襟见肘。因此,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可采取“一送一培一自修”的方法进行:“一送”就是选送教师去进行短期脱产进修,学习专业知识;“一培”就是联合培训,与单位、企业、教研会联合,邀请一些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理或“能工巧匠”来校开办培训班,给商务英语教师进行更新知识培训或专业知识培训。在“请进来”的同时,也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因为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比,实践活动更重要。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考察、调研,使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提高;“一自修”就是鼓励教师通过自修或旁听商务类专业课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应对专业的变化和发展。
(2)办好“中高职贯通”专业,确保这一“新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我校获准成为2011年“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试点学校之一,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它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拓宽了途径。因此,学校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设置,拓展专业内涵,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输送更多优秀中职商务英语毕业生上大学,以圆学生的大学梦,增强商务英语专业的吸引力。
(3)为使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疏通就业渠道,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加工每年企业招聘的口试、笔试试题,建立起规范的就业培训题库。与此同时,组成模拟面试评委小组,按照企业的招聘模式对毕业生进行模拟面试,或邀请招聘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应变能力、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通过模拟应聘,使学生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上岗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