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现高素质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地位极其重要。但长期以来传统英语教学养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本文将对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改革 传统英语 问题 探讨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外语基础教育改革,我国也不例外。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地位极其重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养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师素质偏低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达成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态度的改变、适应性的增强有必然联系。从一些地区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英语任课教师几乎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绝大部分乡镇英语教师的第一学历为大专,有些教师是中专毕业,或是专科非英语专业毕业。再有,在调查中发现,因学校编制已满,近两年很少有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原有的教师团体,他们当中很多人也不愿意投身农村教育,因而,青年教师的后续力量不足,未能为学校注入新活力。因此,教师队伍水平提高缓慢,突出表现在学历合格率与教师实际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成正比,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2.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课本也不可能为学生或教师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因此,农村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但往往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资源开发无从谈起。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仅仅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管理者热衷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理念,完全听命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指示,对新课程改革的教研、教法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抵制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突出表现便是广大教师仍持传统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师生观,教师的职责是忠实地传递课本知识,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这些思想与新英语课改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地影响了课程活动的开展。
3.英语教师培训不足
培训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培训的结果和培训的质量不受重视,造成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实践分离,知识与能力脱节。在贫困的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农村初中教师的培训经费要由教师个人承担很大一部分,过重的培训费用教师几乎无法承受,致使学校不敢派人参加培训,教师也不肯外出接受培训,最终导致教师受培训的机会不足。
4.中学与小学的英语未能实现有效的衔接
在许多偏僻的农村,英语教学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不能正常开设。即使开设英语教学,因不是初考科目,走形式的居多,随意性较强。并且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岗前未经过培训,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少,英语教学的动机不强等,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英语的正常教学。并且当在初中开设英语时,初一年级学生对英语有新鲜感,兴趣较浓,学习内容简单,学生成绩普遍比较好。到了初二,课程逐渐增多,英语难度增加,部分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精力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但在小学开设英语后,这一现象提前至小学阶段,从而影响其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内容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这种现象应予以重视,为初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解决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
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好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和精湛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英语教师唯有运用自己的知识,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才能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2.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巨大作用,但它只是工具性的,教师还要从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多挖掘本地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英语教学要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提高利用率,降低闲置率,使课程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整合。
3.加强学校领导的建设
学校领导要着力领导和组织建设学习型学校。通过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能力。全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坚持学习,并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教学与研究互动提高的良性机制。学校领导要建设一种合作的文化理念,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而新课程实施中的矛盾与困惑,只有在相互切磋、探讨与合作中解决,才能不断获得和积累经验。
4.联系实际,深化培训,实现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融合
结合实际,为农村英语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培训机会,有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融合。面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为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相应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国家对课程改革必需资源的供给和宏观调控力度,不能让农村的孩子输在新课程改革的起跑线上。培训机构或教育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时获得反馈结果,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建立激励和竞赛机制,把结果评价与教师的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明确培训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帮助教师获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以达到评职称的功利性目的,而是使教师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专业水平。
5.加强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开设英语,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对一个人的英语学习、终身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的衔接,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通过全体英语教师的努力,初中学生英语教学将有很大的改善。
三、结论
新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一条基本途径。课程实施涉及的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并非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是简单而理所当然的。任何一个新课程计划的实施,都将涉及到目标、内容、组织结构、方法、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的变革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J].教育导刊.2001(23)
2.唐丽芳,马云鹏.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孙瑞林.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科研[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4.刘道义.英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5.梁红京.教师胜任感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教育.2002(12)
6.郭云英,杨伟东,刘进.试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应对措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三十三中
关键词:课程改革 传统英语 问题 探讨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外语基础教育改革,我国也不例外。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地位极其重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基础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养成的重知识、轻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1.英语教师素质偏低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是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达成与教师素质的提高、态度的改变、适应性的增强有必然联系。从一些地区的调查中发现,农村初中英语任课教师几乎没有第一学历为本科的,绝大部分乡镇英语教师的第一学历为大专,有些教师是中专毕业,或是专科非英语专业毕业。再有,在调查中发现,因学校编制已满,近两年很少有英语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原有的教师团体,他们当中很多人也不愿意投身农村教育,因而,青年教师的后续力量不足,未能为学校注入新活力。因此,教师队伍水平提高缓慢,突出表现在学历合格率与教师实际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成正比,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2.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仅仅依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课本也不可能为学生或教师提供所需要的一切。因此,农村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尤为重要,但往往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资源开发无从谈起。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仅仅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管理者热衷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理念,完全听命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指示,对新课程改革的教研、教法不够重视,有的学校甚至抵制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突出表现便是广大教师仍持传统的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师生观,教师的职责是忠实地传递课本知识,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这些思想与新英语课改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地影响了课程活动的开展。
3.英语教师培训不足
培训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培训的结果和培训的质量不受重视,造成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培训与实践分离,知识与能力脱节。在贫困的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政策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地方政府财政紧张,农村初中教师的培训经费要由教师个人承担很大一部分,过重的培训费用教师几乎无法承受,致使学校不敢派人参加培训,教师也不肯外出接受培训,最终导致教师受培训的机会不足。
4.中学与小学的英语未能实现有效的衔接
在许多偏僻的农村,英语教学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不能正常开设。即使开设英语教学,因不是初考科目,走形式的居多,随意性较强。并且没有专业英语教师,岗前未经过培训,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少,英语教学的动机不强等,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英语的正常教学。并且当在初中开设英语时,初一年级学生对英语有新鲜感,兴趣较浓,学习内容简单,学生成绩普遍比较好。到了初二,课程逐渐增多,英语难度增加,部分学生的兴趣发生转移,精力受到限制,影响了他们的英语学习。但在小学开设英语后,这一现象提前至小学阶段,从而影响其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内容缺乏有效的衔接。因此,这种现象应予以重视,为初中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解决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
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好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和精湛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不是一个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英语教师唯有运用自己的知识,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才能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2.充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巨大作用,但它只是工具性的,教师还要从自身条件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多挖掘本地现有资源,充分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英语教学要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周围的课程资源,提高利用率,降低闲置率,使课程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整合。
3.加强学校领导的建设
学校领导要着力领导和组织建设学习型学校。通过弥漫于整个学校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创造能力。全校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坚持学习,并形成一种制度,一种教学与研究互动提高的良性机制。学校领导要建设一种合作的文化理念,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而新课程实施中的矛盾与困惑,只有在相互切磋、探讨与合作中解决,才能不断获得和积累经验。
4.联系实际,深化培训,实现教学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融合
结合实际,为农村英语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培训机会,有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的有效融合。面对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为真正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相应的责任,进一步强化国家对课程改革必需资源的供给和宏观调控力度,不能让农村的孩子输在新课程改革的起跑线上。培训机构或教育部门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时获得反馈结果,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建立激励和竞赛机制,把结果评价与教师的工作任务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明确培训目的不单纯是为了帮助教师获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以达到评职称的功利性目的,而是使教师能够学以致用,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升专业水平。
5.加强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开设英语,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对一个人的英语学习、终身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的衔接,是目前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通过全体英语教师的努力,初中学生英语教学将有很大的改善。
三、结论
新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实现预期目标的一条基本途径。课程实施涉及的问题是广泛而复杂的,并非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是简单而理所当然的。任何一个新课程计划的实施,都将涉及到目标、内容、组织结构、方法、评价以及教学环境等一系列的变革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J].教育导刊.2001(23)
2.唐丽芳,马云鹏.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3.孙瑞林.课程改革呼唤教育科研[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4.刘道义.英语:新课程所引起的教材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9)
5.梁红京.教师胜任感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江苏教育.2002(12)
6.郭云英,杨伟东,刘进.试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应对措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三十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