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源于生活,学生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作文中就失掉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丧失了自我的想像和创造。本文从班级、家庭和社会三个场景中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作文,用真切的感受和真实的情感写生活中的作文,以求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学生;生活;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写作教学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中学生的写作成为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要求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使学生在写作中培养使用文字述说情感的良好习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笔者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所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力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结合班级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班级就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天天在班级里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在班级中度过,在班级中有过很多开心、也会有难过的经历。写作教学要促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并思考班级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写作,学生就能体会到作文的真正含义。比如教室里散落了许多粉笔,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粉笔散落的原因,举出可能出现的种种原因,并讨论为消除这种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和善的态度给扔粉笔的学生写下一篇劝告作文。
学生的集体生活还能和课本上的写作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文字。比如教材中的书信写作,建议学生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封信,向其介绍自己的家乡。出题的想法很好,学生能够通过写信练习把握书信写作的要求,可是在写作实践中,题目的可行性比较低:学生有没有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他们是不是对学生的家乡真正的了解,学生写好信后能不能寄到他们那里等等。笔者对七年级六班进行了解,50名学生中,在外地有亲人、朋友的只占了 30%,亲人、朋友对学生家乡不甚了解的占所有学生的20%,学生写好信后能寄到亲人、朋友那里的仅为5%。即使写下这样的作文,也是学生为应付作业而堆砌的文字。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形成了写假文章的做法,不愿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笔者在安排学生写作时,摒弃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高岩脑炎住院,引导学生举行了“用一封信表达我们的爱”的写信活动。引导学生把对高岩的关爱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由老师带给高岩,然后教师把高岩看到信后的反应和想法告诉学生,让学生产生再写一封信的想法,一封封热情、爱心的书信不断地传递给高岩,消除他躺在病床上的寂寞,高岩也很快地恢复了健康。学生也在作文中,懂得了书信的写作要求,知道了写信的要意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结合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家是每一个学生感觉最温暖、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有疼己爱己的父母,有兄妹情深的同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家中的人和事,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这样做,既能引发学生对家人的爱与思考,增加学生与家人沟通的想法,又能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写作,从而感触到作文的真正意义。
笔者进行了一次搜寻、体味母爱的写作安排。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半个月观察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特别观察母亲对待自己的态度,关注一些细节。作文课上,学生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细节,大多是述说母爱的细腻、温柔、直接,不像父爱那样严肃、刚强、深沉,表示母爱同父爱一样伟大,只是对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讨论逐渐深入,学生被这细腻、温柔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心中的情感涌动不已,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两件事写成作文,写出母亲对自己的爱,写出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作文,成了学生抒写真情的载体。
三、结合社会生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学校和家庭生活比较起来,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惊奇与赞叹。带领学生把目光转向纷繁的社会,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增加情感体验,对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见闻感受起到更大的帮助。
比如秋日的一天,窗外大雾弥漫,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起雾来,看着学生那股兴奋的模样,我感觉到这是一次进入自然探索、体验、观察的大好时机。因此,我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校园,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弥漫的大雾,说说自己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走向局部,说说眼前的的景物和平时有何不同之处,接下来,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拓宽视角,来观察近景远景的异同。然后带着学生漫步于操场,体味身处雾中的感觉。等到太阳出来时,安排学生观察大雾逐渐消退时周围景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有学生写道:“雾好大啊,感觉像是处在漆黑的夜晚,只是颜色不同罢了,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有学生写道:“雾中漫步,脸上凉滋滋的,身边的同学,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白发……”还有学生写道:“雾使整个校园成了一个朦胧的世界,……雾在太阳的驱赶下慢慢地消散,一丝一缕的雾从我眼前飘过,倏的一下不见了……”
总而言之,作文源于生活,学生没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作文中就失掉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丧失了自我的想像和创造。所以教师要从家庭生活、班级生活、社会生活入手,激起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通过有效地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2]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3]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4]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一百条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中学)
【关键词】学生;生活;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写作教学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中学生的写作成为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要求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使学生在写作中培养使用文字述说情感的良好习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笔者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所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寻找作文与学生生活的融合,力求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结合班级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班级就是社会的缩影,学生天天在班级里学习与生活,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在班级中度过,在班级中有过很多开心、也会有难过的经历。写作教学要促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并思考班级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写作,学生就能体会到作文的真正含义。比如教室里散落了许多粉笔,教师就顺势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粉笔散落的原因,举出可能出现的种种原因,并讨论为消除这种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和善的态度给扔粉笔的学生写下一篇劝告作文。
学生的集体生活还能和课本上的写作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文字。比如教材中的书信写作,建议学生给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写封信,向其介绍自己的家乡。出题的想法很好,学生能够通过写信练习把握书信写作的要求,可是在写作实践中,题目的可行性比较低:学生有没有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他们是不是对学生的家乡真正的了解,学生写好信后能不能寄到他们那里等等。笔者对七年级六班进行了解,50名学生中,在外地有亲人、朋友的只占了 30%,亲人、朋友对学生家乡不甚了解的占所有学生的20%,学生写好信后能寄到亲人、朋友那里的仅为5%。即使写下这样的作文,也是学生为应付作业而堆砌的文字。长期这样下去,学生就形成了写假文章的做法,不愿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笔者在安排学生写作时,摒弃教材中的写作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学生高岩脑炎住院,引导学生举行了“用一封信表达我们的爱”的写信活动。引导学生把对高岩的关爱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出来,由老师带给高岩,然后教师把高岩看到信后的反应和想法告诉学生,让学生产生再写一封信的想法,一封封热情、爱心的书信不断地传递给高岩,消除他躺在病床上的寂寞,高岩也很快地恢复了健康。学生也在作文中,懂得了书信的写作要求,知道了写信的要意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结合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家是每一个学生感觉最温暖、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有疼己爱己的父母,有兄妹情深的同胞。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家中的人和事,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这样做,既能引发学生对家人的爱与思考,增加学生与家人沟通的想法,又能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写作,从而感触到作文的真正意义。
笔者进行了一次搜寻、体味母爱的写作安排。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半个月观察母亲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特别观察母亲对待自己的态度,关注一些细节。作文课上,学生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细节,大多是述说母爱的细腻、温柔、直接,不像父爱那样严肃、刚强、深沉,表示母爱同父爱一样伟大,只是对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讨论逐渐深入,学生被这细腻、温柔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心中的情感涌动不已,在此基础上,笔者顺势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两件事写成作文,写出母亲对自己的爱,写出真情实感。在写作过程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作文,成了学生抒写真情的载体。
三、结合社会生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学校和家庭生活比较起来,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多的惊奇与赞叹。带领学生把目光转向纷繁的社会,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增加情感体验,对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见闻感受起到更大的帮助。
比如秋日的一天,窗外大雾弥漫,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论起雾来,看着学生那股兴奋的模样,我感觉到这是一次进入自然探索、体验、观察的大好时机。因此,我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校园,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弥漫的大雾,说说自己的感觉,然后引导学生走向局部,说说眼前的的景物和平时有何不同之处,接下来,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拓宽视角,来观察近景远景的异同。然后带着学生漫步于操场,体味身处雾中的感觉。等到太阳出来时,安排学生观察大雾逐渐消退时周围景物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所见所想。有学生写道:“雾好大啊,感觉像是处在漆黑的夜晚,只是颜色不同罢了,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有学生写道:“雾中漫步,脸上凉滋滋的,身边的同学,不知什么时候染上了白发……”还有学生写道:“雾使整个校园成了一个朦胧的世界,……雾在太阳的驱赶下慢慢地消散,一丝一缕的雾从我眼前飘过,倏的一下不见了……”
总而言之,作文源于生活,学生没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作文中就失掉了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丧失了自我的想像和创造。所以教师要从家庭生活、班级生活、社会生活入手,激起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并通过有效地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永明主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2]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版
[3]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4]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一百条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寨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