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的作用很大,朗读旨在通过让学生对语言文本的朗读并感知,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能力,也为提高他们的语感获知能力提供一条新的途径。教学中的朗读运用为职高学生语言文化的积累与知识技能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朗读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基本能力
语言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靠平时阅读的积累而来的。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语言,是我们应该思索探究的永恒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朗读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明确要求中学生的朗读应达到何种水平,但在现行的语文学科的考试中,却都没有对朗读能力的测验。特别进入职高以来,各门学科的开设再加之所学专业的要求,使得大多数的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大地减弱,甚至是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无所顾及,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会重点抓看似可以立竿见影的词语、背诵、写作等,而忽视朗读这一项。
在职高的教学中,往往专业课的学习占大多数的时间,至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就很少被重视。没有了在初中时的晨读课,语文学科的学习仅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所得,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向多用在课文的理解与疏通上,朗读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
1.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 职业高中学生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他们不知道: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果不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现不出戏剧角色的个性。
2.教师要告戒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
许多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们说:老师,你授课时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又太少了。这样一味地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灌,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的。这是众多家学生的心声。职业高中语文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高中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感经常有一定的欠缺, 朗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语感。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系统的感受能力,是一种心理行为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旦形成较好的语感,那么对语言的学习就会有轻车熟路之感。正因为如此,现代神经语言学家华生指出:“所有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语言学习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件至关重要但也很费心的事。其实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训练,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全面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就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尽可能地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使语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读”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雅俗共赏。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应用“读”这种方式修改作品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海明威。他将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反复读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才付印。海明威就是用“读”的方法,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去刻画形象,用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将作者,形象,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形成了独特的“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职业高中虽然课业紧张,但每写一篇文章务求其精,“文章不厌百回读”,只有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语病,只有通过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言“心语”之语。这样,可能初改文章时费时费力,但从整体写作教学来说,它却是省时省力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边读边改的方法,必可受用无穷。
总之,不难看出朗读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做一个朗读的践行者,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职业高中学生的朗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也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
[关键词]语文朗读 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基本能力
语言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靠平时阅读的积累而来的。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语言,是我们应该思索探究的永恒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朗读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都明确要求中学生的朗读应达到何种水平,但在现行的语文学科的考试中,却都没有对朗读能力的测验。特别进入职高以来,各门学科的开设再加之所学专业的要求,使得大多数的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大大地减弱,甚至是应付了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自然也就无所顾及,为了应付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他们会重点抓看似可以立竿见影的词语、背诵、写作等,而忽视朗读这一项。
在职高的教学中,往往专业课的学习占大多数的时间,至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就很少被重视。没有了在初中时的晨读课,语文学科的学习仅是在课堂上的学习所得,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向多用在课文的理解与疏通上,朗读的时间自然就没有了。
1.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去领会文章神韵,陶冶情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就强调了语言对文章的重要作用。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强调了语言锤炼的艰辛。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经过千锤百炼。诗歌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散文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语言具有含蓄美和音乐美。小说方面,福楼拜认为:“无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要一个词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使对象性质鲜明。”戏剧的语言也有着鲜明的个性化。
总之,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 职业高中学生认为朗读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实,他们不知道:只有读,才能领会文章的神韵,才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才能“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果不读我们就品味不出诗歌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体会不出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再现不出散文的意境美,展现不出戏剧角色的个性。
2.教师要告戒职业高中的学生,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是朗读。古人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仅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所谓的“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朗读通过声音的媒介使文章内容立体化,形象化,朗读通过声音触动心灵,引起心灵的共振,达到理解的目的。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极好的解释。
许多学生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他们说:老师,你授课时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而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又太少了。这样一味地把知识往我们头脑里灌,我们会因“积食”而“消化不良”的。这是众多家学生的心声。职业高中语文课堂上,也应该让学生去朗读,去思考,不然,课本中的精品就会寡然无味了。须知,光靠老师讲,学生思考,是培养不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高中阅读理解得分不多就是明证。我们不要忽视朗读理解文章的作用,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职业高中学生的语感经常有一定的欠缺, 朗读,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语感。语感是指人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系统的感受能力,是一种心理行为能力。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一旦形成较好的语感,那么对语言的学习就会有轻车熟路之感。正因为如此,现代神经语言学家华生指出:“所有的学习在于形成习惯,语言学习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发展和提高,缺少语感就永远谈不上掌握和精通。”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件至关重要但也很费心的事。其实朗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训练,而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中,只有通过多读、熟读方可全面把握。充满感情的朗读就会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尽可能地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从而使语感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提高。语感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
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读”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雅俗共赏。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应用“读”这种方式修改作品成绩最为显著的是海明威。他将著名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反复读了二百余遍,修改了二百余次,最后才付印。海明威就是用“读”的方法,从感觉,视觉,触觉上去刻画形象,用最具表现力的语言将作者,形象,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形成了独特的“海明威风格”。
由此可见,通过“读”来修改文章是行之有效的,职业高中虽然课业紧张,但每写一篇文章务求其精,“文章不厌百回读”,只有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语病,只有通过读,才能迅速地找到言“心语”之语。这样,可能初改文章时费时费力,但从整体写作教学来说,它却是省时省力的。学生一旦掌握了边读边改的方法,必可受用无穷。
总之,不难看出朗读在我们的语言教学中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做一个朗读的践行者,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有效地指导职业高中学生的朗读,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也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更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