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新生导航课分类建设的探索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44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升学目标的实现,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借鉴国内外大学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经验,结合大连大学不同学科师资及生源状况,组织建设了新生导航课程,包括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认识专业、适应社会、把握未来。经过5年建设,我校形成了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新生导航课程群,得到了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关键词:新生导航课;分类建设;教学设计;质量保障
  新生适应是大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高校均开设了新生教育类课程。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研究型大学纷纷开设了新生研讨课,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些教学型大学则以开设专业导论课为主,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顺利过渡[1]。大连大学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学开设新生教育类课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师资、生源等状况,组织建设了新生导航课程,包括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认识专业、适应社会、把握未来。从教学质量跟踪反馈情况来看,符合校情、教情、学情的新生导航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尊重师资状况进行分类建设
  2010年,从针对在校生的学习满意度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年级学生普遍认为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多,感觉迷茫。这引起了我们对“90后”大学新生学习状况的关注。他们中的多数幼儿阶段即开始以考级、竞赛等技能培训为目标,直到中考、高考,基本以应试教育为主,这种“捆绑式”的教育使学生缺乏确立人生目标的思想能力,“功利性”的学习导致学生的思维模式单一、局限,“填鸭式”的教育使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2]。笔者在长期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随着升学目标的实现,许多大学生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迷茫、没有方向。为此,学校决定组织建设新生研讨课程。但是,作为一所年轻的综合性大学,涵盖10大学科门类的50余个本科专业,师资状况差异不齐,约40%的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一些有责任心、有意愿为新生导航的教授认为自己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不够,担心难以驾驭研讨课;也有教师认为新生问题意识欠缺,研讨难操作,导航更切合实际。经访谈、观摩试点课程、教师研讨会等前期研究论证,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我们听取不同学科教师的意见,将“新生研讨课”更名为“新生导航课”,各专业可以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师资、生源等状况,选择新生研讨课、学科导论课或学业指导课进行建设。
  在2010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实质推进,开设了32门课程。其中新生研讨课占34%,主要面向人文、理学、医学等生师比较低的学科专业学生开设,如“哲学与人生”“史学之美——感受克利奥”“统计与真理”“今日化学”“医学与哲学”等课程,班型为20~30
  人,通过问题导向的师生平等研讨的研究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整体、辩证的思维和创新意识[3];学科导论课占56%,面向社科、工学等学科专业学生开设,如“走近法学殿堂”“管理世界的奥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探索”“机械工程导论”“化学工业与工程师职责”等课程,班型60人左右,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热爱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塑造专业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学业指导课占10%,主要针对生师比较高、学生学业指导力量相对薄弱的专业,如“建工学业”“音乐专业学习方法导论”和“日语专业学习计划与人生规划”等课程,班型在100人以上,教学内容以学习方法和学业指导为重点,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管理好自己的学业,完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任课教师以教授个人或组建课程组的形式授课,总计参与授课的教师达90余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等6位校领导均以教授的身份为新生开课,以实际行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新生导航课建立起一种教授与新生沟通的渠道,使学生在大学一年級这个特殊而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期,能够有机会聆听教授的治学之道,亲身感受他们的魅力风范。在教师座谈会上,任课教师普遍认为该类课程的开设非常必要,新生刚入学比较迷茫,但又对大学生活有新鲜感,尽早教育能对学生的人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而研讨类课程能够让长期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想说话、敢说话,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历史、数学专业的教师还尝试着选择“克娄巴特拉之死——用数学方法解历史迷案”等选题组织历史和数学专业的学生共同研讨,促进不同学科文化的碰撞,努力为学生种下文理交融的种子。教授们一致认为,在新生导航课的课堂上体会到了非同一般的教学经历,自己的学术思想、学术智慧和人格魅力可能改变一群人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这是一种高尚的付出,将成为自己值得骄傲和珍惜的人生经历。
  至2015年,学校已开设新生导航课61门。随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的加大、专业负责人制度的建立,新生研讨课的比例不断增加,已达60%左右。
  二、根据学生特点做好教学设计
  大连大学本科人才定位为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提出了专业建设的“2242理念”,具体描述为关注两个前提,即“尊重学科文化、遵循教育规律”;突出两个重点,即“科学定位、分类建设”;做到四个回归,即“教师向导师、教材向参考书、考生向学生、管理者向服务者”回归;实现两个同步,即“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步,符合社会需求与培养合格公民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生源情况,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做到教书与育人结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
  鉴于大连大学招生以本科二批次为主,我们建议教师教学内容要“规定与自选相结合”。“规定”内容为大学学习方法、学业指导、相关学科前沿动态等,而“自选”内容可根据学科特点、科研方向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设计,以实现新生导航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方面,新生研讨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外学习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回避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存在的断裂问题,如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指定文献阅读不够、课堂发言不主动导致讨论课没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等,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工作。主讲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善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自主学习,在理解不同的知识、观点的基础上,能够产生疑问、学会分析并勇于表达,养成认真倾听老师和其他同学发言的习惯,为建立基于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奠定基础,推动以知识传授为主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科导论课和学业指导课则主要以大班授课为主,并适当穿插案例教学及师生交流、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其中前者注重科研促进教学、渗透学科文化,着重介绍学科前沿动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等;后者则侧重让学生明确学校的有关教学规范、课程选择依据、学习进度掌控等方面,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与基础教育完全不同的教学与教学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充实而高效地度过大学学习生活[4]。
  新生导航课的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课程论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按比例折算并记录成绩,倡導非标准答案考试,引导教师把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标准从记住了多少,转变为理解了多少、思考了多少,真正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5]。
  三、及时跟踪反馈保证教学质量
  大连大学新生导航课从建设初始至今,除每学期例行的学生评教工作外,还定期召开任课教师交流研讨会,认真分析师生提出的问题并及时采纳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分析近5年的评教数据我们发现,评教参与率均为100%,平均分在90分以上,学生90%以上的留言均对课程给予肯定。学生对一些老师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感叹该类课程学时数太少,希望能更多地聆听教诲。如“上了这门课,感觉对大学不再迷茫,很受益”“新生研讨课,开放交流,很好”“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史学吸引人的东西,老师给了我震撼”等。从学生对新生导航课程的评价可以看出他们对优质课程资源的神往、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优秀教师的喜爱。所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课堂的重任仍在教师。
  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吸引了一批治学严谨、视野开阔、敏于求新、人格高尚的教师负责新生导航课程建设,而通过定期研讨,搭建了不同学科专业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使之能够尊重不同学科文化,不仅提高了师生的个人修养,而且促进了年轻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生态和谐。老师们能够引导学生以多样、客观的视角和包容、理性的思维对待个人、集体和社会,这也是一个公平、开放的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素质。
  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生命就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在于情感的投入[5]。我们相信通过新生导航课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客观、辩证、整体的思维习惯,学会以科学的逻辑、理性的视角、宽容的态度去认识和处理事物,从而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事业、社会、人类和自然。
  参考文献:
  [1] 陈方泉,杨辉. 新生研讨课建设的困难与破解之策——基于上海大学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6).
  [2] 李清. 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情商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3] 田宏杰,刘植萌.新生研讨课人大模式与研究性教学的践行[J]. 中国大学教学,2016(2).
  [4] 罗晓翔,王涛等.国外著名大学历史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经验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5] 谢和平.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正> 养生之道是庄子哲学、美学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石。在庄子的整个思想中,古代人体生命科学的认识与实践占有突出的地位。它贯穿于哲学、审美、
《中国大学教学》是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编辑的综合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刊物。
<正> 十九世纪一位名叫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的美国作家,他写了一生的杂文,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其中一句是这样的:“推动世界前进的最大动力是利己的、讨价还价的贸易。”我们且不论其观点如何。
<正> 作为文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艺术家心理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艺术家心理学”(psgchology of Artist)顾名思义是以艺术家为研究的对象。但是它与创作心理学不同,创作心理学主要研究具体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特点,研究创作过程中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功能及心理机制。苏联文艺心理学家科瓦廖夫在《关于创作过程的认识的两种派别的斗争
<正> 解释学可以宽泛地界定为关于意义解释的理论或哲学。人类的表达是某种有意义的组合,主体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置入他的意义和价值体系,这导致了“解释学问题”:这种过程如何可能?如何说明主观意图意义客体为解释者本身的主观性所中介的事实?正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当代解释学包含着明显的理论冲突。
近年来,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资产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密资产,特别是基于分布式账簿技术的加密资产,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跨境交易和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也在不
<正> 林元同志于四月二日下午与我们长辞而去了。在他住院期间,我们多次看望过他,知道他的病情不好,并为之忧虑,但每次见他泰然而顽强地与病魔抗争,又总认为经过一段治疗是会好转的。没有想到他的病情后来急速恶化,竟这样快地飘然羽化了。因此对于他的去世,我们感到突然,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林元同志的晚年是伴随着《文艺研究》一起度过的。《文艺研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筹备创办的,当时年逾花甲的林元同志是主要筹谋者之一,以后并长期主持了
<正> 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日益密切的互相交叉和渗透,是时代的潮流。最近几年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以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关注,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高度连续对我国哲学、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作了多次报告和讲话,这些报告和讲话的发表给我国文艺理论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在文艺界引起了广泛而又强烈的反响。无疑,钱学森同志的一系列有关意见和构想
<正> 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是一个眼前的文艺现象,无论对此是忧是喜,抑或喜中有忧,忧中有喜,它已是事实。美学首先要接受这个事实,然后予以思考。然而,如果说现代主义堀起是个事实的话,那末审美理想在其中的沉落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本文所要考
【正】 对事物的知觉直接影响着我们,因为我们实际上无法抵御将目睹或耳闻的东西转变成自己正活跃着的体验。打些普通的比方,当我们目睹某人在汲吮一个柠檬时,自己很可能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