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48例,术后病理证实13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起病隐匿,不易诊断,常规检查不易发现,多数仍在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中被发现,应综合使用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方法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诊断率。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具有起病隐匿,无症状的特点,在常规检查中较难发现,容易造成临床上漏诊、误诊[1]。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PIMC的早期诊断符合率,并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因发现颈前部肿块,或颈部不适,或常规体检来院就诊时发现,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男6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42.63±11.24)岁;女58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39.23±10.12)岁;男女之比为1:9.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高频超声、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1.2 诊断方法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较难发现,易造成漏诊、误诊。但是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等在PTMC的诊断中仍是十分重要的,若使用得当,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检出率。
1.2.1 高频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是目前检查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方法,对甲状腺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甚至能观察到直径约2mm的较小结节,对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形态多不规则,回声低,多数无包膜,边缘不清楚。肿块周边或内部动脉血流信号丰富,或伴有微小钙化[2]。
1.2.2 CT扫描 由于CT的扫描层的厚度为5mm,所以其对直径小于5mm的微小乳头癌易漏诊。CT扫描无法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1.2.3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需采用特殊的颈部线圈,在分辨力方面不如超声,而在钙化显示方面不如CT扫描,因此可以用来作为二线释疑的检查方法。
1.2.4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目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方法是肿瘤闪烁显像,其目的是为了检验甲状腺结节的吸碘功能。但因良恶性肿瘤的图像有较大重叠或位于甲状腺内部深处的肿瘤显示困难,使得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有限。
1.2.5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细胞病理学诊断方法,其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相接近。但穿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性能和穿刺的手法。只要手法得当,成功穿刺,并且制片良好,便能准确可靠诊断出乳头状癌[3]。
1.2.6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手术时若发现有微小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应立即送冰冻切片以确定诊断,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过治疗或进行二次手术[4]。
2 结 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 在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48例,术后病理证实13例。
3 讨 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是一种分化程度较高而恶性程度较低的恶性肿瘤。1988年,WHO将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定义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腺癌(PTMC)。PTMC多发于中青年,且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TMC的肿瘤体积小、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使其不易检出,而以往的许多病例是在进行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或者尸检时发现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PTMC的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通过CT和核磁共振可观察到肿瘤的范围、数目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为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但CT、核磁共振及放射性核素现象检查难以检出直径<10mm的病灶,高频超声可以检出直径为2mm-3mm的结节并且具有简单、经济、有效的特点,而成为影像学方面的甲状腺癌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并且有资料显示,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其准确率可达到75%-98%[5]。
总之,甲状腺微小乳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其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具有隐匿性,在临床上很难发现。应不断加深对甲状腺微小乳状癌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贺建业,伍冀湘,李华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2011,6(6):685-687.
[2] 冀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146-147.
[3] 王勇.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诊断与治疗[J].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80-1281.
[4] 佟杰,罗杰,张兵林,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25(6):326-330.
[5] 张焕虎,苏超,周海蒙,等.10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49-51.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诊断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具有起病隐匿,无症状的特点,在常规检查中较难发现,容易造成临床上漏诊、误诊[1]。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PIMC的早期诊断符合率,并及时进行适当的治疗,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因发现颈前部肿块,或颈部不适,或常规体检来院就诊时发现,所有患者都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其中男6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42.63±11.24)岁;女58例,年龄13-76岁,平均年龄(39.23±10.12)岁;男女之比为1:9.7。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了高频超声、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
1.2 诊断方法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较难发现,易造成漏诊、误诊。但是高频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等在PTMC的诊断中仍是十分重要的,若使用得当,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检出率。
1.2.1 高频超声检查 高频超声是目前检查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方法,对甲状腺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甚至能观察到直径约2mm的较小结节,对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形态多不规则,回声低,多数无包膜,边缘不清楚。肿块周边或内部动脉血流信号丰富,或伴有微小钙化[2]。
1.2.2 CT扫描 由于CT的扫描层的厚度为5mm,所以其对直径小于5mm的微小乳头癌易漏诊。CT扫描无法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范围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1.2.3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需采用特殊的颈部线圈,在分辨力方面不如超声,而在钙化显示方面不如CT扫描,因此可以用来作为二线释疑的检查方法。
1.2.4 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 目前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方法是肿瘤闪烁显像,其目的是为了检验甲状腺结节的吸碘功能。但因良恶性肿瘤的图像有较大重叠或位于甲状腺内部深处的肿瘤显示困难,使得放射性核素显像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有限。
1.2.5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甲状腺疾病的主要细胞病理学诊断方法,其检查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相接近。但穿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设备的性能和穿刺的手法。只要手法得当,成功穿刺,并且制片良好,便能准确可靠诊断出乳头状癌[3]。
1.2.6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手术时若发现有微小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应立即送冰冻切片以确定诊断,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从而避免过治疗或进行二次手术[4]。
2 结 果
2.1 术后病理诊断 在6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术前确诊3例,术中冰冻确诊48例,术后病理证实13例。
3 讨 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是一种分化程度较高而恶性程度较低的恶性肿瘤。1988年,WHO将直径≦1.0cm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TC)定义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腺癌(PTMC)。PTMC多发于中青年,且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TMC的肿瘤体积小、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使其不易检出,而以往的许多病例是在进行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或者尸检时发现的。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PTMC的检出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通过CT和核磁共振可观察到肿瘤的范围、数目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为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但CT、核磁共振及放射性核素现象检查难以检出直径<10mm的病灶,高频超声可以检出直径为2mm-3mm的结节并且具有简单、经济、有效的特点,而成为影像学方面的甲状腺癌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并且有资料显示,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其准确率可达到75%-98%[5]。
总之,甲状腺微小乳状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其分化良好,生长缓慢,具有隐匿性,在临床上很难发现。应不断加深对甲状腺微小乳状癌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
参考文献
[1] 贺建业,伍冀湘,李华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2011,6(6):685-687.
[2] 冀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146-147.
[3] 王勇.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诊断与治疗[J].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80-1281.
[4] 佟杰,罗杰,张兵林,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25(6):326-330.
[5] 张焕虎,苏超,周海蒙,等.10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