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生产者,而且更需要培养懂经营、精管理的现代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加速新农村建设,正确认识并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构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协调机制,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
1.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与贡献
1.1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概念,它不仅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经济信息及经济管理等,而且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协调机制。只有当产业内部各种要素达到最佳水平、产业之间实现最优组合时,农村生产力系统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以市场为导向,农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市场运作、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能立足于农村区域、资源等自身优势和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和运用,统筹各种因素,兼顾各个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提高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1.2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建设新农村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有胆魄、有远见的人来领导,产业化的正确发展无疑为农民指明了一条道路。同时,成功的产业对农民发展自己的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农民可参考成功案例,从中获取经验,结合自己的产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能真正面向市场,敏锐把握市场形势,迅速捕捉市场信息,精心策划市场战略,用全球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进一步重组和提升自身优势,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全面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1.3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协助解决好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严峻形势,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把销售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中心环节来抓。目前,作为单个农户,由于其力量所限,难以与一个力量强大的利益集团相抗衡,决定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农户的流通能力难以适应商品农业的客观需要。新农村建设将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向相对集约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需要思想品行好、懂专业、善经营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敏锐把握市场形势,迅速捕捉市场信息,精心策划市场战略,用全球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积极应对农产品进口对国内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通过他们的宣传和影响,可以培养和强化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最终全面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新农村建設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的环境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的空间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是一种商品化的、产业化的农业,其发展结果是要将生产力转化为物质财富,转化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而农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农民掌握现代信息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和技能,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不断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度与附加值,实现农民的增收、创收。因此,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农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更大程度地转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2.2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推进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
首先,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既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同时让他们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要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就需要事先调查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决策;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要充分运用管理知识和技能合理组织和协调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狠抓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所有这些环节工作的完成,都是对经营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成功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就会增加。农村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让人们会加深对职业教育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作用的认识,从而增加对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投资。
3.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建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深得人心的历史性系统工程,完成此项战略任务,关键性问题是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急需的实用性人才。要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人才,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从解决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各种各类人才入手,从培养和供应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抓起,解决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人才的培养和用人机制问题,就可以同时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二者双优共建的理想模型。
建立和健全农村人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观念守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才机制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粗放,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环境差,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选拔任用缺乏有效竞争和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灵活多样的、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制度,依然执行传统的分配制度为主,不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在人才配置上,还没有突破身份、地域等壁垒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处于无序状态,人才素质得不到提升。只有健全人才机制,才能吸引专业人才,有利于高素质的人才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献策献力。
【参考文献】
[1]鲁可荣,朱启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J].未来与发展,2006(09).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
1.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支持与贡献
1.1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集合概念,它不仅包括同一产业内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经济信息及经济管理等,而且还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组合方式和协调机制。只有当产业内部各种要素达到最佳水平、产业之间实现最优组合时,农村生产力系统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以市场为导向,农村和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熟悉市场运作、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能立足于农村区域、资源等自身优势和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和运用,统筹各种因素,兼顾各个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实力的增强,提高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1.2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建设新农村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有胆魄、有远见的人来领导,产业化的正确发展无疑为农民指明了一条道路。同时,成功的产业对农民发展自己的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农民可参考成功案例,从中获取经验,结合自己的产业向新的方向发展。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带头人,能真正面向市场,敏锐把握市场形势,迅速捕捉市场信息,精心策划市场战略,用全球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进一步重组和提升自身优势,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全面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1.3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协助解决好农民与市场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面临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严峻形势,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牢固树立农产品就是商品的观念,把销售作为农产品生产的中心环节来抓。目前,作为单个农户,由于其力量所限,难以与一个力量强大的利益集团相抗衡,决定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不利地位,农户的流通能力难以适应商品农业的客观需要。新农村建设将推进农业产业化走向相对集约化。农业集约化经营需要思想品行好、懂专业、善经营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敏锐把握市场形势,迅速捕捉市场信息,精心策划市场战略,用全球战略眼光,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大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经营;积极应对农产品进口对国内的冲击,扩大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通过他们的宣传和影响,可以培养和强化广大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最终全面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新农村建設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的环境
2.1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的空间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是一种商品化的、产业化的农业,其发展结果是要将生产力转化为物质财富,转化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而农民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农民掌握现代信息知识、市场知识、营销知识和技能,以市场为导向来组织生产,不断创新,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度与附加值,实现农民的增收、创收。因此,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大程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农业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农村生产力才能更大程度地转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一号文件还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2.2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推进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物质保障
首先,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在这个过程中,既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又同时让他们得到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要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就需要事先调查了解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决策;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要充分运用管理知识和技能合理组织和协调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狠抓销售环节,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所有这些环节工作的完成,都是对经营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成功的新农村建设活动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就会增加。农村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让人们会加深对职业教育和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作用的认识,从而增加对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投资。
3.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建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深得人心的历史性系统工程,完成此项战略任务,关键性问题是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与社会管理急需的实用性人才。要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人才,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从解决建设新农村所需要的各种各类人才入手,从培养和供应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抓起,解决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人才的培养和用人机制问题,就可以同时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形成二者双优共建的理想模型。
建立和健全农村人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观念守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人才机制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粗放,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环境差,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选拔任用缺乏有效竞争和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灵活多样的、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制度,依然执行传统的分配制度为主,不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在人才配置上,还没有突破身份、地域等壁垒的限制,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处于无序状态,人才素质得不到提升。只有健全人才机制,才能吸引专业人才,有利于高素质的人才投身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去,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献策献力。
【参考文献】
[1]鲁可荣,朱启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J].未来与发展,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