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26-0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动手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为学生思维形成架起了桥梁
課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问题情景进行的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小学生以操作为主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它是形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特别是低年级运用较为普遍。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发现“一般分”与“平均分”的区别,进而理解概念“平均分”;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也是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1.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加之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长度单位”、“认识时间”和“量一量,比一比”等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要准确理解这些知识点,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感受理解。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化抽象为直观,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可让学生观察直尺、三角尺上“一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用手比划示范“一厘米”的长度,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厘米”;在教学单位“米”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米尺,感受“一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伸开手臂示范“一米”的长度,进一步深切感知“米”这个长度单位,不但突破教学的难点及重点,而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尝到应用本领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校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易错的题型。
小学数学中有些题型混淆难懂,特别容易出错。教学时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才能较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课内、校内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生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和测量型。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估测教室、操场、校园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让学生估计教室、教学楼等的体积,这些属于测量型实践活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园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精心组织课堂、校园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126-0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从广义上讲,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要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在“实践活动”中就自然蕴涵“综合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动手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为学生思维形成架起了桥梁
課堂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问题情景进行的一系列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小学生以操作为主要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它是形成思维工具的镜子”。操作型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活动,它在小学数学课堂,特别是低年级运用较为普遍。如教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时”,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发现“一般分”与“平均分”的区别,进而理解概念“平均分”;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也是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对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数学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1.通过课堂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加之有些概念是比较抽象难懂的,如二年级数学上册的“长度单位”、“认识时间”和“量一量,比一比”等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要准确理解这些知识点,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才能感受理解。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化抽象为直观,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教学长度单位“厘米”时,可让学生观察直尺、三角尺上“一厘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用手比划示范“一厘米”的长度,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厘米”;在教学单位“米”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米尺,感受“一米”的长度,然后让学生伸开手臂示范“一米”的长度,进一步深切感知“米”这个长度单位,不但突破教学的难点及重点,而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尝到应用本领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校园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易错的题型。
小学数学中有些题型混淆难懂,特别容易出错。教学时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才能较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课内、校内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生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和测量型。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在学习面积单位之后,让学生测量自家客厅、卧室的面积,估测教室、操场、校园的占地面积。学习体积单位后,让学生估计教室、教学楼等的体积,这些属于测量型实践活动。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需要学生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开展这些实践活动,既可以使数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园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精心组织课堂、校园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活动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