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一位曾身经百战,带着战场嵌入身体的13块炮弹片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老人,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也在争分夺秒地要把参加革命历程中所打过的硬仗、恶仗进行系统的整理,把昨天战场与强敌“对话”的经历,变成今天更多人的财富,为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奉献出自己的有生之力。于是,2002年5月,在他病逝一周年之际,就有了《十次突击》这部著作的问世。他就是汪洋将军。
有幸担任了《十次突击》的责任编辑,感情上也经历了由惊异到敬意的过程,惊异的是,作者在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之中,竟然能以惊人的毅力写下这么宝贵的战场日记,当我第一次接过在战火中保留下来的沉甸甸的书稿,看到作者在战火中从容记下的上百万字日记手稿和晚年“坐下来、静下心,回忆当年战场的情景和组织指挥的经历,复原战斗过程”,以期把自己指挥作战的经验教训和对战争的理性思考留给后人时,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少小从戎报国心,沙场千里任驰骋”。作为革命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指挥员,作者经历了人民军队初、中、高级指挥员位置的磨练,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和训练部队,敢打硬仗、恶仗,能征善战,打出了所在部队的军威,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培养的优秀指挥员的代表。正如作者所说:“没有这些战斗,就没有我。”由于作者经历了太多的“突击”作战,最初纳入作者计划的,是亲历的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在内的25次突击,后来因为健康原因,相继减为20次、10次突击,遗憾的是就连10次突击的计划,尚有两次未来得及完成。而且,按照作者的性格,就是这8次突击的稿子,也必定要经过多次的修改与加工。幸运的是,作者在病逝前22天,留下了为本书题写的书名。一位81岁的功勋卓著的老军人,生命不息,“突击”不止,为军事科学的殿堂打造了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无疑有着特殊的价值。
精心准备,严密组织临战训练,敢于创新战法,才能出奇制胜。在解放战争的“义县攻坚战”中,作者时任2纵5师参谋长,该师担任攻坚战斗的主攻任务,经反复抵近侦察后,依据战场实际情况,大胆建议纵队首长改变主攻方向,组织部队用掘壕抵近突破的战法,11小时挖成7300余米的交通壕,一举攻克义县。汪洋及时总结了该次作战近迫作业的6条经验,被东北野战军电令参战各纵队推广执行,并呈报中央军委。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的云山作战中,时任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的作者,根据不同国度、不同地形、不同对手的情况,一反国内解放战争中曾经带来成功的传统战法,以2个团在约4公里正面突击的同时,大胆以二梯队团1个营实施穿插,迅速攻入云山,在115师协同下,重创美军骑1师,打出了志愿军初战的声威。
作者在构建《突击》框架时,也独具匠心,每一次突击,大体先介绍战前情况与敌我企图,尔后根据每一次战斗特点不同,或突出决心部署,或突出决策经过,或突出成功经验的介绍,或突出失利教训的总结。既有对全局运筹的雄才大略,也不乏基层指挥员对战斗细节的独特关照。书中善于用第一手资料说话,用活生生的数据说话,用战后对手的评价说话,因而令人信服。
《十次突击》汪洋著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2.3 定价:23.00元(平)27.00元(精)
有幸担任了《十次突击》的责任编辑,感情上也经历了由惊异到敬意的过程,惊异的是,作者在战争年代的戎马倥偬之中,竟然能以惊人的毅力写下这么宝贵的战场日记,当我第一次接过在战火中保留下来的沉甸甸的书稿,看到作者在战火中从容记下的上百万字日记手稿和晚年“坐下来、静下心,回忆当年战场的情景和组织指挥的经历,复原战斗过程”,以期把自己指挥作战的经验教训和对战争的理性思考留给后人时,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少小从戎报国心,沙场千里任驰骋”。作为革命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指挥员,作者经历了人民军队初、中、高级指挥员位置的磨练,在实践中善于总结作战经验和训练部队,敢打硬仗、恶仗,能征善战,打出了所在部队的军威,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可以说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培养的优秀指挥员的代表。正如作者所说:“没有这些战斗,就没有我。”由于作者经历了太多的“突击”作战,最初纳入作者计划的,是亲历的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在内的25次突击,后来因为健康原因,相继减为20次、10次突击,遗憾的是就连10次突击的计划,尚有两次未来得及完成。而且,按照作者的性格,就是这8次突击的稿子,也必定要经过多次的修改与加工。幸运的是,作者在病逝前22天,留下了为本书题写的书名。一位81岁的功勋卓著的老军人,生命不息,“突击”不止,为军事科学的殿堂打造了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无疑有着特殊的价值。
精心准备,严密组织临战训练,敢于创新战法,才能出奇制胜。在解放战争的“义县攻坚战”中,作者时任2纵5师参谋长,该师担任攻坚战斗的主攻任务,经反复抵近侦察后,依据战场实际情况,大胆建议纵队首长改变主攻方向,组织部队用掘壕抵近突破的战法,11小时挖成7300余米的交通壕,一举攻克义县。汪洋及时总结了该次作战近迫作业的6条经验,被东北野战军电令参战各纵队推广执行,并呈报中央军委。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的云山作战中,时任志愿军39军116师师长的作者,根据不同国度、不同地形、不同对手的情况,一反国内解放战争中曾经带来成功的传统战法,以2个团在约4公里正面突击的同时,大胆以二梯队团1个营实施穿插,迅速攻入云山,在115师协同下,重创美军骑1师,打出了志愿军初战的声威。
作者在构建《突击》框架时,也独具匠心,每一次突击,大体先介绍战前情况与敌我企图,尔后根据每一次战斗特点不同,或突出决心部署,或突出决策经过,或突出成功经验的介绍,或突出失利教训的总结。既有对全局运筹的雄才大略,也不乏基层指挥员对战斗细节的独特关照。书中善于用第一手资料说话,用活生生的数据说话,用战后对手的评价说话,因而令人信服。
《十次突击》汪洋著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2.3 定价:23.00元(平)27.00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