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视域下的河南暴雨救援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媒介技术与社会的深度融入,我国步入媒介化社会,媒介成为一种关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以河南暴雨救援为研究对象,发现媒介化社会呈现出应对自然灾害的独特优势,即通过对应急机制的重组,让传统社会里被忽视的“旁观的大多数”通过社交媒体汇聚,以发布者、跟进者、动员者和支撑者的身份参与到救援全程之中.同时,要注意在数字鸿沟由发展问题扩展至生存问题的媒介化社会里,应对媒介欠发达地区予以支持,避免使其沦为被“遮蔽”的对象.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归因理论解析病毒政治化行为,追溯政治病毒生成的社会心理源头,认为美国政客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东方主义下非常规性、跨情境一贯性和非特异性的他者化行为,构筑了病毒政治化的社会心理基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及成功抗疫的情境刺激了美国政客,威胁论、阴谋论成为主流媒体和威权主义分子攻击中国的口实.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数据驱动新闻”已经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运用现代图式理论对数据新闻生产全过程进行深度剖析.新闻图式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仅依赖新闻采编人员的道德水准和专业能力,更依赖数据新闻生产流程的公开化.
短视频新闻不仅意味着意识形态上的整合与发展,更是生产逻辑的革新与延展.本研究介绍了短视频新闻生产革新的几个面向,深入剖析现存问题,并对新闻的价值重塑提供建议.
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舆论纸币”的基本内涵,提出作为其表象的“流通属性”与作为其实质的“价值属性”之间存在认知盲点.结合互联网环境下的舆论形成、扩散与反馈过程,提出“舆论纸币”在当下面临着舆论商品化的挑战,从这一视角出发应当高度重视当下网络舆论生态治理.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大型日报和机关报,早期几经停刊、复刊并在多地辗转出版,在中共新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报刊媒体广泛运用军事隐喻来重述《新华日报》的历史,并通过隐喻表达来勾连中国新闻业的过去与当下,在回溯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职业精神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党报传统的重塑与巩固,以及对新闻权威的塑造.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历史叙事的载体,积极探索建构媒介记忆的创新路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抗美援朝战争纪念话语,呈现抗美援朝精神在我国主流话语空间中的基本面貌.
突发公共事件中,社交媒体短视频成为人们传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些短视频数量庞大、认同度高、碎片化严重且真伪难辨.主流媒体要重视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应用,通过甄别真伪、二次加工、梳理整合、综合利用等路径,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宣传舆论主阵地赢得主动.
在当今国际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日渐加深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跨国企业既是中国发展的参与者、获益者,也是中国故事的见证者、亲历者,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宝贵资源.只要基于互利互惠,找准合作交流的契合点,借助跨国企业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大有可为.
本文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三季“四川名片”项目为案例,从“融与变”两个方向分析新时代如何做好媒体融合宣传,做好媒体创新转变;如何做强项目宣传,做好政府经济宣传的舆论引导工作.
本文从程序化户外广告数据源和收集方式出发,梳理欧盟、美国和中国在个人数据保护上的实践,以期从国内外数据保护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上找到程序化户外广告数据法规、行业标准的制定方向,并从行业标准、数据权利、义务主体和技术管控四个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