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成就学业的起点和精神动力。在艺术院校要想教好语文的关键是:如何引导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增强兴趣,提高文化修养达到教学目的。想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中要注重榜样的力量,对比方法的运用,同时还要巧用问字,用疑问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以至达到好问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情商的控制能力,增强智商的丰富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激发兴趣 巧用问字 坚持是金
艺术院校开设语文课,人们总是认为那是配角,可有可无没什么值得重视的理由。但是舞剧《一把酸枣》的成功,却对我院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警示作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曾苦思冥想过,也希望求得捷径。但是经过苦苦思索,仍然在脑子里的,还是语文课的定位问题。教学要突出艺术院校的特色,要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是兴趣。
激发学习的兴趣
要想在艺术院校语文课教学中跟上时代的节拍,首先应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形成教学特色,让创新意识有适易的生存环境和精神土壤。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特色,首要之举是要有敬业乐业的激情,要有爱生如子的胸怀以及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把专业人才成功的事例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如被音乐界推崇的当代钢琴家郎朗、李云迪……由于这批青年人的努力,一直被西方人尊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如今已被称为“中国钢琴”了!他们的成功不都是努力学习文化与专业的结果吗?当代青年舞蹈家武卫峰的成长经历也告诉我们,学好语文课对专业及个人前途的重要性。2003年全国桃李杯比赛之后,我院参赛的女选手打破山西“0”的记录,这几位选手哪一个不是班级里语文学习的优秀者呢?从这些事例中可以证明一点,艺术院校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文的学习。语文学习是通往艺术成功之路的一把金钥匙。
2.对比激励:有了榜样还要针对各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对比激励。舞蹈用肢体语言抒情达意,美术用线条解释世界,而学习音乐凭着五线谱就可以在全世界找到朋友。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只是凭着她们手中的民乐和西方乐器及摇滚的有机结合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新天地,使世上多少人为那天籁之音而疯狂。他们为中国民族乐器走向世界踏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道路。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功,而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所以学好语文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学好语文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艺术,学习艺术,表现艺术,为艺术的繁荣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语文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二者是一棵树上的两朵奇葩。
巧用问字
聪明与愚笨关键在一问,问可以使人茅塞顿开,问可以使人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问可以启发人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巧用问的艺术。
1.贵在疑。如何设疑、生疑、解疑,这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环节。教学时教师不能变成机器手;设疑要因地制宜,适合学情,课情和思情,不搞一刀切;生疑要有理有据,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就拿《大学语文》这本教材来说吧,徐中玉先生从1981年开始受邀编写这本教材,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课本类型已有五种之多,增订本已是第九个本子了。起初课本还不足三十万字,如今我们使用的已是七十万字左右了,这其中又有过多少疑!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教材时,不仅只是学习字、词、句而应该努力使教学成为开创学生智慧的艺术,应该给予学生设疑、生疑的环境和气候。解疑要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发现新疑的兴趣。这恰如一首联唱,要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巧夺天工。
2.巧设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其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要使学生敢于设问。而且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教学指导中去,那么作文的审题、布局、选材、立意都要以设问为主旋律,要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际写作训练,开启学生智慧。设问艺术运用地得心应手,学生由知之步入到好之的境界就容易一些。设问艺术运用的巧妙,便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形式以及事物变化的特点中发现新亮点。事实证明,教师运用好设问艺术,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巨大,而巧用设问不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一种自我挑战。教师把握的关键是:问要从学情出发,问要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问要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知识容量、信息量将大大增强,反过来又促进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强烈愿望,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3.好多问。生疑是兴趣的开始,敢问是自信的表现,好问是不断进取的标志。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能从文化艺术中汲取专业营养,增强生存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把被动的问答变为答问。教师要使用祖国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在接受进德修业、治国爱家、尊老爱幼、爱财取道等传统理念的过程中,能够联系现实辨析取舍,从中享受精神上的熏陶,在陶情养性中产生好问的心理,达到充分吸取文章精华的境地。以至于不断地钻研文化,并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情商的控制能力,增强智商的丰富性。
有了激情作为启智的钥匙,问作主旋律。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还要坚持不断地努力进取,把学生引入更加合理的探求知识,摸索规律,锻炼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坚持是金
有了激情作为钥匙,问作为启智的主旋律,接着还要唱坚持二字。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如此,往往在人们津津乐道谈此之时,彼新已迅速崛起。就拿电视的发展来说吧,电视进入百姓家也只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电视的迅速兴起,随之而来的竟是新的语言词汇的突飞猛长,如“电子辞典”、“掌中宝”等等。当年我儿时向往的口袋图书馆,如今已成现实。教育形式从私塾到公办学堂,从口传身教到集中授课,从面对面授课到网上教育、空中课堂……这些难道不是兴趣给智慧带来的硕果吗?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新生事物降临的促生素,是历史前进的标志,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
兴趣的培养,这不仅需要有激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掌握学情,提高自身素养,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他是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是人类谋求自我完善,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关键词]激发兴趣 巧用问字 坚持是金
艺术院校开设语文课,人们总是认为那是配角,可有可无没什么值得重视的理由。但是舞剧《一把酸枣》的成功,却对我院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警示作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也曾苦思冥想过,也希望求得捷径。但是经过苦苦思索,仍然在脑子里的,还是语文课的定位问题。教学要突出艺术院校的特色,要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是兴趣。
激发学习的兴趣
要想在艺术院校语文课教学中跟上时代的节拍,首先应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之形成教学特色,让创新意识有适易的生存环境和精神土壤。因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形成特色,首要之举是要有敬业乐业的激情,要有爱生如子的胸怀以及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使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把专业人才成功的事例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如被音乐界推崇的当代钢琴家郎朗、李云迪……由于这批青年人的努力,一直被西方人尊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如今已被称为“中国钢琴”了!他们的成功不都是努力学习文化与专业的结果吗?当代青年舞蹈家武卫峰的成长经历也告诉我们,学好语文课对专业及个人前途的重要性。2003年全国桃李杯比赛之后,我院参赛的女选手打破山西“0”的记录,这几位选手哪一个不是班级里语文学习的优秀者呢?从这些事例中可以证明一点,艺术院校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文的学习。语文学习是通往艺术成功之路的一把金钥匙。
2.对比激励:有了榜样还要针对各专业的学生特点进行对比激励。舞蹈用肢体语言抒情达意,美术用线条解释世界,而学习音乐凭着五线谱就可以在全世界找到朋友。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只是凭着她们手中的民乐和西方乐器及摇滚的有机结合就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新天地,使世上多少人为那天籁之音而疯狂。他们为中国民族乐器走向世界踏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道路。这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功,而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所以学好语文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学好语文才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艺术,学习艺术,表现艺术,为艺术的繁荣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语文学习是专业学习的基础,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部分。二者是一棵树上的两朵奇葩。
巧用问字
聪明与愚笨关键在一问,问可以使人茅塞顿开,问可以使人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问可以启发人的创新意识。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巧用问的艺术。
1.贵在疑。如何设疑、生疑、解疑,这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重要环节。教学时教师不能变成机器手;设疑要因地制宜,适合学情,课情和思情,不搞一刀切;生疑要有理有据,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就拿《大学语文》这本教材来说吧,徐中玉先生从1981年开始受邀编写这本教材,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课本类型已有五种之多,增订本已是第九个本子了。起初课本还不足三十万字,如今我们使用的已是七十万字左右了,这其中又有过多少疑!我们在课堂上使用教材时,不仅只是学习字、词、句而应该努力使教学成为开创学生智慧的艺术,应该给予学生设疑、生疑的环境和气候。解疑要能进一步激起学生发现新疑的兴趣。这恰如一首联唱,要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巧夺天工。
2.巧设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其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要使学生敢于设问。而且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作文教学指导中去,那么作文的审题、布局、选材、立意都要以设问为主旋律,要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实际写作训练,开启学生智慧。设问艺术运用地得心应手,学生由知之步入到好之的境界就容易一些。设问艺术运用的巧妙,便于艺术院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形式以及事物变化的特点中发现新亮点。事实证明,教师运用好设问艺术,对学生的启发作用巨大,而巧用设问不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一种自我挑战。教师把握的关键是:问要从学情出发,问要能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问要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知识容量、信息量将大大增强,反过来又促进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强烈愿望,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教学互长的作用。
3.好多问。生疑是兴趣的开始,敢问是自信的表现,好问是不断进取的标志。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通过教学唤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并能从文化艺术中汲取专业营养,增强生存能力,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使学生把被动的问答变为答问。教师要使用祖国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使他们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在接受进德修业、治国爱家、尊老爱幼、爱财取道等传统理念的过程中,能够联系现实辨析取舍,从中享受精神上的熏陶,在陶情养性中产生好问的心理,达到充分吸取文章精华的境地。以至于不断地钻研文化,并运用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情商的控制能力,增强智商的丰富性。
有了激情作为启智的钥匙,问作主旋律。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还要坚持不断地努力进取,把学生引入更加合理的探求知识,摸索规律,锻炼能力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掌握自己的命运。
坚持是金
有了激情作为钥匙,问作为启智的主旋律,接着还要唱坚持二字。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如此,任何事物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如此,往往在人们津津乐道谈此之时,彼新已迅速崛起。就拿电视的发展来说吧,电视进入百姓家也只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电视的迅速兴起,随之而来的竟是新的语言词汇的突飞猛长,如“电子辞典”、“掌中宝”等等。当年我儿时向往的口袋图书馆,如今已成现实。教育形式从私塾到公办学堂,从口传身教到集中授课,从面对面授课到网上教育、空中课堂……这些难道不是兴趣给智慧带来的硕果吗?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新生事物降临的促生素,是历史前进的标志,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
兴趣的培养,这不仅需要有激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掌握学情,提高自身素养,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因为他是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主旋律,是人类谋求自我完善,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作者单位:山西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