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中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之一。但各方学者对《西游记》中牛精形象及明朝社会农耕状况的研究却屈指可数,即便是有所涉及,也只是针对某个人物形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或者撇开《西游记》直接写明朝社会,能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研究不多。故本文试以《西游记》中几个典型牛精的形象,从农耕文化的视角去揭开明朝社会的一角。
一、数个牛精形象
(一)特处士
话说唐僧离了长安,一路向西天取经,那时他身边只有两个随从和一匹马。当他刚到唐朝的边界时,唐僧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批妖怪:寅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这个特处士特别贪吃,看见唐僧三人马上说:“可能待客否?”寅将军马上答应,还好熊山君说“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于是唐僧的两个随从都被吃了,天亮之后,太白金星就来了,变作了一个老头,把唐僧给救走了。
(二)大青牛
大青牛又叫独角兕大王,这头大青牛是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比较麻烦的妖怪,这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偷渡”下凡。这头大青牛没什么本领,但是他有个宝贝:金刚琢,孙悟空的金箍棒、如来佛祖的金丹沙、托塔天王的玲珑宝塔、哪吒的一概兵器,甚至水、火、雷、电都能被它套走、挡住。后来还是孙悟空去请太上老君帮忙,才使独角兕现出青牛本相,这才算是彻底降伏了他,平安地过了金兜洞。
(三)如意真仙
这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自然也是一头牛精。唐僧师徒在经过女儿国的时候,唐僧和猪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河水而怀了孕。孙悟空探得消息,便前去聚仙庵求水。每当孙悟空想取水的时候,这如意真仙就来捣乱。孙悟空看在牛魔王的面子上又不好杀了他,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缠住如意真仙,让沙僧取水,这才救了唐僧和猪八戒。
如意真仙是《西游记》中少数未曾被降伏或被打死的妖怪。
(四)牛魔王
牛魔王在书中的战斗力仅次于孙悟空和二郎真君杨戬,在《西游记》所有牛中可以说得上是“牛中豪杰”了。自然,这样的成功“牛士”,也容易招蜂引蝶:积雷山魔云洞的玉面公主是个狐狸精,宁愿倒赔家私,也要将他招赘。老牛就这样被狐狸精迷倒了,直到拜把兄弟孙大圣带着猪悟能打到积雷山,围剿了玉面公主为止。最终老牛同志是被托塔天王父子收服的,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拿出手来作战,虽然最终牛魔王落败,但是牛魔王仍属《西游记》里的第一牛。
(五)犀牛三怪
犀牛三怪又叫作玄英洞三怪,分别是辟寒、辟暑、辟尘,都是修行多年的犀牛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了金平府,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们这里有三个佛身,日夜保护着本地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但是每年的元宵节金平府都要给这三个佛身贡献三缸香油作为孝敬。唐僧听了就想去拜佛,结果被假扮佛身的三个犀牛精给摄走了。
唐僧被抓走之后,孙悟空去天宫请救兵,请来了四木禽星。然后四星宿把三个犀牛精赶入海中,抓住两个活的犀牛精,辟寒当场被井宿咬死,脖子都咬断了。后来两只活的犀牛精也被猪八戒给杀了,剥皮锯角。
二、牛精形象与明朝农耕文化
(一)明朝“一条鞭法”土地制度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在实行这个制度之后,确实效果相当好,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简化了收税成本,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也给正在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到了崇祯初年,面对白银不足,全面紧缩的经济,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就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
1.由于税赋须折成白银,农民必须将出售谷物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税,但此时银价已经上涨,这样使得农民的税赋愈发沉重。
2.农民的税收不上来,各地拖欠严重,朝廷的库银大幅减少,无法支付辽东的军饷,剿灭农民军的军费。
第一个灾难:沉重的税赋让农民活不下去,引起农民暴动;第二个灾难:以农业税折合白银的税收模式,使朝廷的白银储备更加恶化。而关外,满洲八旗正虎视眈眈;中原、关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然,崇祯对于这两个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好,最后只能在这条末路上狂奔,直至吊死煤山。
总之,明朝的农业水平是极高的,农业改革也是历朝历代少有的频繁。但由于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艰难,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加剧了。
《西游记》中的牛精形象包含了野牛精(特处士)、青牛精(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牛魔王、犀牛三怪,这些牛精大多身强力壮,或贪吃成性,或作威作福、贪图小利,或后台强硬、鱼肉乡里,或忠厚老实不知变通、奴性观念根深蒂固……这一系列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点,还凸显了在当时封建农耕文明背景下普通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而且这些牛精身上往往折射出不同阶层农民的性格特点。
(二)特处士代表目光短浅的下层农民
“特处士”这个牛精就是一个典型的目光短浅的小农形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社会里,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生存最关键的就是要有粮食,所以《西游记》中“特处士”看到唐僧时马上就“笑云:‘可能待客否?’”急迫地想吃掉唐僧以及两个随从。还好后面熊山君说,只吃两个就好了,才保住唐僧的命。在这里,特处士想要吃唐僧肉并不是想要“长生不老”“修为大增”,他也根本不知道唐僧的肉有什么功效,他只是想解决最基本的“果腹”問题,在他眼里唐僧肉和其他野猪、野兔的肉没有区别,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就可以,这种情况也表达了底层劳动人民对于粮食的重视与渴求。
明朝前期,经历了多年战乱和天灾,流民无数,土地荒芜,处在最底层的农民无地可耕,大量农民纷纷外出逃亡奔命,这就使当时的明朝社会失去了大量纳税户,国家财力分散,最终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危机。“苛捐杂税”使人们长期处在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的境况里,民不聊生,人们对于温饱极为渴求。所以“特处士”这一形象反映了明前期下层农民的想法和呼声。 (三)犀牛三怪代表奴性意识最强的下层手工业者
犀牛三怪代表的是奴性意识最强的一类人,犀牛三怪在清风山修行了千年,金平府的祖祖辈辈都供奉着这三个妖精,因为他们都爱吃酥合香油,所以只要老百姓能保证每年上贡三缸酥合香油,他们就能保证县内五谷丰登。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妖精拿了老百姓的钱,为老百姓办了事。光就这一点就令那些食用着百姓香供却不办实事且自以为是的天神菩萨汗颜。那么犀牛精错在哪儿呢?他们错就错在不该假扮菩萨。但是这对佛法也间接地起到了宣传和传播作用,给佛教树立了正面的形象。而且他们这么多年从未伤害一个人,忠厚老实,在抓到唐僧之后也是好生招待。但是后来孙悟空借天庭四员抓住了三只犀牛精以后,他们却落下了被剥皮锯角的悲惨结局。
这三个犀牛精处于下层社会,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十分卑微,做着小本买卖,却因为没有强硬后台,自身资源也有限,所以下场终究悲惨,这正说明了当时下层手工业者的度日艰难。
在明代户籍中,军籍、民籍和匠籍是主要的户口。但匠这一职业是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也就是说工匠是无法跻身于统治管理层面的。在萧国亮教授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明代至清代匠籍制度的演变过程。明代因袭元制,“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轮班匠“定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匠籍制度的阴影始终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制约和影响自由手工业劳动阶层的形成。《西游记》中,这三只犀牛精的经历可以说是当时手工业者们的生动写照了。
(四)牛魔王、大青牛、如意真仙代表骄奢淫逸的地主阶级
最后诸如翠云山芭蕉洞的牛魔王、金兜山金兜洞的独角兕大王(青牛精)以及占着解阳山聚仙庵(破儿洞)落胎泉的如意真仙都属于地主一类,他们均有单独的洞府,前呼后拥的仆从,考究的服饰,一切都显示着其地位的非凡。
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是冥河老祖的徒弟,罗刹国的公主,掌管着火焰山,儿子又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老大,弟弟又掌管女儿国的企业,在外面还养着个小妾,自己则是翠云山、积雷山、八百里号山和解阳山的主人,仅是他掌管的土地就有万里,而且坐骑避水金睛兽还是个龙种,这绝对算是个大地主了。
再看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在《西游记》原著中,女儿国的落胎泉向来属于女儿国的公共财产,突然有一天,如意真仙来到了女儿国,居然就把这落胎泉变成了自己的产业。书中明写“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如意真仙做出如此无耻行径,后面也没有被孙悟空收服。这主要还是由于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有关系、有后台。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有着深厚背景的大青牛,青牛精也称独角兕大王,手上拿着一个金刚琢打遍了孙悟空请来的所有援兵,这个大青牛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太上老君那可是《西游记》公认的最大“BOSS”,连如来都要忌惮三分。原著中如来是这样评价青牛精的,如来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来知道这妖怪是青牛精,却不敢和孙悟空说,理由是:如果被青牛精知道是他告诉孙悟空的,青牛精必将打上灵山,到时候必定会祸害他。可以这么说,青牛精绝对算是取经路上,如来最为害怕的妖怪,因为惹不起,而且最后大青牛被太上老君轻而易举地收服以后,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依然做着从前的工作,和其他妖怪特别是没有伤害过人的犀牛三怪比,真是对比悬殊,这一切都源于大青牛强大的背景和实力。
牛魔王、大青牛、如意真仙这三头牛表现了当时地主阶级的权势和富贵,也表现了他们唯利是图、欺压百姓、自私自利的狭隘性格。
三、牛精形象背后的农耕文化
明朝的封建土地所有形式是呈现多样化的,是以私有制为特征的,包括皇室在内,因为皇室之所以能够剥削农民,榨取地租,也是靠着占有土地而取得的。封建时代有一句谚语:“没有土地没有领主。”明代的地主阶级和地主经济,是建立在这个极其残酷的对于土地垄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尽管它的土地所有形式多种多样。他们扩大土地的方式,有钦赐、奏讨、乞请、纳献、夺卖诸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都是通过巧取豪夺得到的。
地主俨然是当地的土皇帝,其兼并土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把经济强制和经济外强制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们可以“跑马占山”,也可以用“鸣锣听声”的圈地办法广占土地,体现了中国地主经济的面貌。明朝社会混乱,常有富者坐拥千亩而贫者无地可耕的现象,书中牛魔王、独角兕大王一类是那个时代地主阶级的真实写照。
明朝的制度,决定了它的死亡方式。它的财政能力太弱,遇到战事只有对农民加税这一个办法,陷入恶性循环。明朝以农为本的制度,属于历史倒退,但在稳定性上超过汉唐。在张居正改革之前,它已存续200年之久,国家仍然比较平静,战乱和起义相对明显减少。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它可以存续更长的时间。但民间的经济活力和思想火花被牢牢束缚住了,中国在一棵枯树下昏睡500年。
文学作为时代的传声筒,反映了时代的现象和问题。《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包罗萬象,对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均有映射,本文就书中的“牛精”这一类形象对明代农业状况和农耕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联系和分析:明朝前期的农业生产遭到战火贻害而一蹶不振,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明朝的农业发展是极快的、水平是极高的,在一系列“扶农”政策下,农事改革也是历朝历代少有的频繁。但在表面的“繁荣”下,官员、地主利欲熏心,鱼肉乡民、官商勾结的事屡见不鲜,导致底层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存陷入了困境,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局面。
一、数个牛精形象
(一)特处士
话说唐僧离了长安,一路向西天取经,那时他身边只有两个随从和一匹马。当他刚到唐朝的边界时,唐僧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批妖怪:寅将军、熊山君和特处士。这个特处士特别贪吃,看见唐僧三人马上说:“可能待客否?”寅将军马上答应,还好熊山君说“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于是唐僧的两个随从都被吃了,天亮之后,太白金星就来了,变作了一个老头,把唐僧给救走了。
(二)大青牛
大青牛又叫独角兕大王,这头大青牛是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比较麻烦的妖怪,这个妖怪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偷渡”下凡。这头大青牛没什么本领,但是他有个宝贝:金刚琢,孙悟空的金箍棒、如来佛祖的金丹沙、托塔天王的玲珑宝塔、哪吒的一概兵器,甚至水、火、雷、电都能被它套走、挡住。后来还是孙悟空去请太上老君帮忙,才使独角兕现出青牛本相,这才算是彻底降伏了他,平安地过了金兜洞。
(三)如意真仙
这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自然也是一头牛精。唐僧师徒在经过女儿国的时候,唐僧和猪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河水而怀了孕。孙悟空探得消息,便前去聚仙庵求水。每当孙悟空想取水的时候,这如意真仙就来捣乱。孙悟空看在牛魔王的面子上又不好杀了他,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缠住如意真仙,让沙僧取水,这才救了唐僧和猪八戒。
如意真仙是《西游记》中少数未曾被降伏或被打死的妖怪。
(四)牛魔王
牛魔王在书中的战斗力仅次于孙悟空和二郎真君杨戬,在《西游记》所有牛中可以说得上是“牛中豪杰”了。自然,这样的成功“牛士”,也容易招蜂引蝶:积雷山魔云洞的玉面公主是个狐狸精,宁愿倒赔家私,也要将他招赘。老牛就这样被狐狸精迷倒了,直到拜把兄弟孙大圣带着猪悟能打到积雷山,围剿了玉面公主为止。最终老牛同志是被托塔天王父子收服的,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宝贝”可以拿出手来作战,虽然最终牛魔王落败,但是牛魔王仍属《西游记》里的第一牛。
(五)犀牛三怪
犀牛三怪又叫作玄英洞三怪,分别是辟寒、辟暑、辟尘,都是修行多年的犀牛精。《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到了金平府,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告诉他们这里有三个佛身,日夜保护着本地风调雨顺、安居乐业。但是每年的元宵节金平府都要给这三个佛身贡献三缸香油作为孝敬。唐僧听了就想去拜佛,结果被假扮佛身的三个犀牛精给摄走了。
唐僧被抓走之后,孙悟空去天宫请救兵,请来了四木禽星。然后四星宿把三个犀牛精赶入海中,抓住两个活的犀牛精,辟寒当场被井宿咬死,脖子都咬断了。后来两只活的犀牛精也被猪八戒给杀了,剥皮锯角。
二、牛精形象与明朝农耕文化
(一)明朝“一条鞭法”土地制度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在实行这个制度之后,确实效果相当好,不仅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简化了收税成本,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政治危机,也给正在走下坡路的明王朝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到了崇祯初年,面对白银不足,全面紧缩的经济,继续实行“一条鞭法”就产生了两个灾难性后果:
1.由于税赋须折成白银,农民必须将出售谷物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税,但此时银价已经上涨,这样使得农民的税赋愈发沉重。
2.农民的税收不上来,各地拖欠严重,朝廷的库银大幅减少,无法支付辽东的军饷,剿灭农民军的军费。
第一个灾难:沉重的税赋让农民活不下去,引起农民暴动;第二个灾难:以农业税折合白银的税收模式,使朝廷的白银储备更加恶化。而关外,满洲八旗正虎视眈眈;中原、关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然,崇祯对于这两个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好,最后只能在这条末路上狂奔,直至吊死煤山。
总之,明朝的农业水平是极高的,农业改革也是历朝历代少有的频繁。但由于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艰难,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加剧了。
《西游记》中的牛精形象包含了野牛精(特处士)、青牛精(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牛魔王、犀牛三怪,这些牛精大多身强力壮,或贪吃成性,或作威作福、贪图小利,或后台强硬、鱼肉乡里,或忠厚老实不知变通、奴性观念根深蒂固……这一系列的形象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点,还凸显了在当时封建农耕文明背景下普通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而且这些牛精身上往往折射出不同阶层农民的性格特点。
(二)特处士代表目光短浅的下层农民
“特处士”这个牛精就是一个典型的目光短浅的小农形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社会里,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而生存最关键的就是要有粮食,所以《西游记》中“特处士”看到唐僧时马上就“笑云:‘可能待客否?’”急迫地想吃掉唐僧以及两个随从。还好后面熊山君说,只吃两个就好了,才保住唐僧的命。在这里,特处士想要吃唐僧肉并不是想要“长生不老”“修为大增”,他也根本不知道唐僧的肉有什么功效,他只是想解决最基本的“果腹”問题,在他眼里唐僧肉和其他野猪、野兔的肉没有区别,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就可以,这种情况也表达了底层劳动人民对于粮食的重视与渴求。
明朝前期,经历了多年战乱和天灾,流民无数,土地荒芜,处在最底层的农民无地可耕,大量农民纷纷外出逃亡奔命,这就使当时的明朝社会失去了大量纳税户,国家财力分散,最终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危机。“苛捐杂税”使人们长期处在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的境况里,民不聊生,人们对于温饱极为渴求。所以“特处士”这一形象反映了明前期下层农民的想法和呼声。 (三)犀牛三怪代表奴性意识最强的下层手工业者
犀牛三怪代表的是奴性意识最强的一类人,犀牛三怪在清风山修行了千年,金平府的祖祖辈辈都供奉着这三个妖精,因为他们都爱吃酥合香油,所以只要老百姓能保证每年上贡三缸酥合香油,他们就能保证县内五谷丰登。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妖精拿了老百姓的钱,为老百姓办了事。光就这一点就令那些食用着百姓香供却不办实事且自以为是的天神菩萨汗颜。那么犀牛精错在哪儿呢?他们错就错在不该假扮菩萨。但是这对佛法也间接地起到了宣传和传播作用,给佛教树立了正面的形象。而且他们这么多年从未伤害一个人,忠厚老实,在抓到唐僧之后也是好生招待。但是后来孙悟空借天庭四员抓住了三只犀牛精以后,他们却落下了被剥皮锯角的悲惨结局。
这三个犀牛精处于下层社会,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十分卑微,做着小本买卖,却因为没有强硬后台,自身资源也有限,所以下场终究悲惨,这正说明了当时下层手工业者的度日艰难。
在明代户籍中,军籍、民籍和匠籍是主要的户口。但匠这一职业是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也就是说工匠是无法跻身于统治管理层面的。在萧国亮教授的书中,详细介绍了明代至清代匠籍制度的演变过程。明代因袭元制,“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轮班匠“定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匠籍制度的阴影始终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制约和影响自由手工业劳动阶层的形成。《西游记》中,这三只犀牛精的经历可以说是当时手工业者们的生动写照了。
(四)牛魔王、大青牛、如意真仙代表骄奢淫逸的地主阶级
最后诸如翠云山芭蕉洞的牛魔王、金兜山金兜洞的独角兕大王(青牛精)以及占着解阳山聚仙庵(破儿洞)落胎泉的如意真仙都属于地主一类,他们均有单独的洞府,前呼后拥的仆从,考究的服饰,一切都显示着其地位的非凡。
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是冥河老祖的徒弟,罗刹国的公主,掌管着火焰山,儿子又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老大,弟弟又掌管女儿国的企业,在外面还养着个小妾,自己则是翠云山、积雷山、八百里号山和解阳山的主人,仅是他掌管的土地就有万里,而且坐骑避水金睛兽还是个龙种,这绝对算是个大地主了。
再看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在《西游记》原著中,女儿国的落胎泉向来属于女儿国的公共财产,突然有一天,如意真仙来到了女儿国,居然就把这落胎泉变成了自己的产业。书中明写“欲求水者,须要花红表礼,羊酒果盘,志诚奉献”。如意真仙做出如此无耻行径,后面也没有被孙悟空收服。这主要还是由于如意真仙是牛魔王的弟弟,有关系、有后台。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有着深厚背景的大青牛,青牛精也称独角兕大王,手上拿着一个金刚琢打遍了孙悟空请来的所有援兵,这个大青牛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太上老君那可是《西游记》公认的最大“BOSS”,连如来都要忌惮三分。原著中如来是这样评价青牛精的,如来说:“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来知道这妖怪是青牛精,却不敢和孙悟空说,理由是:如果被青牛精知道是他告诉孙悟空的,青牛精必将打上灵山,到时候必定会祸害他。可以这么说,青牛精绝对算是取经路上,如来最为害怕的妖怪,因为惹不起,而且最后大青牛被太上老君轻而易举地收服以后,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依然做着从前的工作,和其他妖怪特别是没有伤害过人的犀牛三怪比,真是对比悬殊,这一切都源于大青牛强大的背景和实力。
牛魔王、大青牛、如意真仙这三头牛表现了当时地主阶级的权势和富贵,也表现了他们唯利是图、欺压百姓、自私自利的狭隘性格。
三、牛精形象背后的农耕文化
明朝的封建土地所有形式是呈现多样化的,是以私有制为特征的,包括皇室在内,因为皇室之所以能够剥削农民,榨取地租,也是靠着占有土地而取得的。封建时代有一句谚语:“没有土地没有领主。”明代的地主阶级和地主经济,是建立在这个极其残酷的对于土地垄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尽管它的土地所有形式多种多样。他们扩大土地的方式,有钦赐、奏讨、乞请、纳献、夺卖诸种,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都是通过巧取豪夺得到的。
地主俨然是当地的土皇帝,其兼并土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把经济强制和经济外强制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他们可以“跑马占山”,也可以用“鸣锣听声”的圈地办法广占土地,体现了中国地主经济的面貌。明朝社会混乱,常有富者坐拥千亩而贫者无地可耕的现象,书中牛魔王、独角兕大王一类是那个时代地主阶级的真实写照。
明朝的制度,决定了它的死亡方式。它的财政能力太弱,遇到战事只有对农民加税这一个办法,陷入恶性循环。明朝以农为本的制度,属于历史倒退,但在稳定性上超过汉唐。在张居正改革之前,它已存续200年之久,国家仍然比较平静,战乱和起义相对明显减少。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它可以存续更长的时间。但民间的经济活力和思想火花被牢牢束缚住了,中国在一棵枯树下昏睡500年。
文学作为时代的传声筒,反映了时代的现象和问题。《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其内容包罗萬象,对明朝社会的方方面面均有映射,本文就书中的“牛精”这一类形象对明代农业状况和农耕文化进行了简单的联系和分析:明朝前期的农业生产遭到战火贻害而一蹶不振,由于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明朝的农业发展是极快的、水平是极高的,在一系列“扶农”政策下,农事改革也是历朝历代少有的频繁。但在表面的“繁荣”下,官员、地主利欲熏心,鱼肉乡民、官商勾结的事屡见不鲜,导致底层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存陷入了困境,出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