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化学实验;特殊做法;燃烧;颜色反应;氧化;银镜反应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64—0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用砂纸擦亮一段细的铁丝,并将其一端以螺旋状缠绕在一根火柴上。操作时先点燃火柴,等火柴临近烧完时,再将其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此时将看到“火星四溅,放出耀眼的光”的美妙景象。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选取的铁丝越细越好;二是铁丝的一端应以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
通常以下情况将导致实验观察不到预期的效果:选取较粗的铁丝;没将细铁丝擦光亮;燃烧的一端未绕成螺旋状;该端未系火柴;刚点燃火柴就插入;等火柴燃完后再插入等等。
另外做该实验时还应注意装氧气的集气瓶底应留有一少部分水或沙子(以一钱厚为宜),避免飞溅落下的火星(铁水)直落瓶底使其因骤热而炸裂;燃着的火柴或红热的铁丝不能触及瓶口或瓶内侧部位,否则会使瓶口或瓶身因骤热而炸裂。
●碘的颜色反应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看到所谓的“特殊蓝色”。若把握好下列两条,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是碘水的浓度不能太小。一般配得的碘水,由于碘的溶解度很小,看到的“蓝色”太浅。要想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就必须做特殊的处理,即将研细的碘粉放到饱和碘化钾溶液中充分振荡后备用。用这样的碘水不宜太多,以1~2滴为宜,否则将出现紫黑色或黑褐色。二是配制淀粉溶液时要用热水,并充分振荡,若用米汤上层较清的部分效果会更好。不可用久置的淀粉溶液,否则因“变性”而沉淀的淀粉溶液将会出现紫黑色溶液甚至紫黑色沉淀。
●氯水氧化氢硫酸
这个实验要求用新制得的氯水和饱和氢硫酸作用,可是随时制备这两种溶液却很不方便,且对操作者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我曾经用稀硫酸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来代替这个反应,发现这样也能达到同样的视觉效果,看到所谓的“乳白色浑浊”,因为这两个反应的结果都是生成单质的硫。这样“做”将更为便捷、安全。
Na2S2O3+H2SO4(稀)=Na2SO4+S↓+SO2+H2O
H2S+Cl2=2HCl+S↓
(可通過调节溶液的浓度来控制出现浑浊的快慢)
●苯酚与溴反应
做好这个实验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苯酚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小,取饱和苯酚溶液稀释四倍为宜;二是要用浓的溴水,但溴水不能过量,以1~2滴为宜。
以下两种情况都将造成看不到所谓“大量的白色沉淀”:据有关文献介绍,生成的三溴苯酚沉淀在大量苯酚存在的介质中会因反应生成复杂的物质而溶解。所以如看不到沉淀,或只得到几丝沉淀,未等看清,就消失了,这就是因为苯酚溶液的浓度太大造成的;其次如果得到大量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浓溴水,沉淀将转变成一种黄色物质四溴环己二烯酮。
●乙醛的银镜反应
做好这个实验除需选用内壁干净的试管,配好银氨溶液,不能直接加热等因素外,处理乙醛溶液也是个关键问题。
试管应取新的,或旧的用洗涤剂洗后,再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润洗两遍,以保证内壁没有油污或其他杂物。配制银氨溶液应避免加入过量的氨水,否则将出现黑色浑浊。可先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1~2滴氢氧化钠溶液,待明显生成土褐色沉淀后,再小心滴加氨水并不断振荡,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水浴加热要把握好水不能沸腾,不能使试管抖动。
这里重点说一下乙醛溶液的处理。乙醛溶液久置后会生成三聚或四聚的产物,其聚合物虽微溶于水,但不发生银镜反应。解聚的方法是加浓硫酸蒸馏,馏出物用水吸收即可。这样做显然是相当麻烦的,而且条件不具备的实验室也难以做到。
我曾经用葡萄糖溶液代替乙醛溶液做银镜反应,这样不仅容易,而且做出来的银镜更丰厚、光洁、明亮、好看,学生反映的效果也更为良好。
上述“氯水氧化氢硫酸”和“乙醛的银镜反应”采用了“偷梁换柱”的“蒙蔽”做法。这样的事例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以举出很多,但此种做法还有待跟同行们商榷。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64—01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用砂纸擦亮一段细的铁丝,并将其一端以螺旋状缠绕在一根火柴上。操作时先点燃火柴,等火柴临近烧完时,再将其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此时将看到“火星四溅,放出耀眼的光”的美妙景象。
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选取的铁丝越细越好;二是铁丝的一端应以螺旋状缠绕在火柴上。
通常以下情况将导致实验观察不到预期的效果:选取较粗的铁丝;没将细铁丝擦光亮;燃烧的一端未绕成螺旋状;该端未系火柴;刚点燃火柴就插入;等火柴燃完后再插入等等。
另外做该实验时还应注意装氧气的集气瓶底应留有一少部分水或沙子(以一钱厚为宜),避免飞溅落下的火星(铁水)直落瓶底使其因骤热而炸裂;燃着的火柴或红热的铁丝不能触及瓶口或瓶内侧部位,否则会使瓶口或瓶身因骤热而炸裂。
●碘的颜色反应
这个实验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看到所谓的“特殊蓝色”。若把握好下列两条,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是碘水的浓度不能太小。一般配得的碘水,由于碘的溶解度很小,看到的“蓝色”太浅。要想得到浓度较大的碘水,就必须做特殊的处理,即将研细的碘粉放到饱和碘化钾溶液中充分振荡后备用。用这样的碘水不宜太多,以1~2滴为宜,否则将出现紫黑色或黑褐色。二是配制淀粉溶液时要用热水,并充分振荡,若用米汤上层较清的部分效果会更好。不可用久置的淀粉溶液,否则因“变性”而沉淀的淀粉溶液将会出现紫黑色溶液甚至紫黑色沉淀。
●氯水氧化氢硫酸
这个实验要求用新制得的氯水和饱和氢硫酸作用,可是随时制备这两种溶液却很不方便,且对操作者和环境都有不良影响。我曾经用稀硫酸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来代替这个反应,发现这样也能达到同样的视觉效果,看到所谓的“乳白色浑浊”,因为这两个反应的结果都是生成单质的硫。这样“做”将更为便捷、安全。
Na2S2O3+H2SO4(稀)=Na2SO4+S↓+SO2+H2O
H2S+Cl2=2HCl+S↓
(可通過调节溶液的浓度来控制出现浑浊的快慢)
●苯酚与溴反应
做好这个实验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苯酚溶液的浓度一定要小,取饱和苯酚溶液稀释四倍为宜;二是要用浓的溴水,但溴水不能过量,以1~2滴为宜。
以下两种情况都将造成看不到所谓“大量的白色沉淀”:据有关文献介绍,生成的三溴苯酚沉淀在大量苯酚存在的介质中会因反应生成复杂的物质而溶解。所以如看不到沉淀,或只得到几丝沉淀,未等看清,就消失了,这就是因为苯酚溶液的浓度太大造成的;其次如果得到大量白色沉淀后继续滴加浓溴水,沉淀将转变成一种黄色物质四溴环己二烯酮。
●乙醛的银镜反应
做好这个实验除需选用内壁干净的试管,配好银氨溶液,不能直接加热等因素外,处理乙醛溶液也是个关键问题。
试管应取新的,或旧的用洗涤剂洗后,再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润洗两遍,以保证内壁没有油污或其他杂物。配制银氨溶液应避免加入过量的氨水,否则将出现黑色浑浊。可先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1~2滴氢氧化钠溶液,待明显生成土褐色沉淀后,再小心滴加氨水并不断振荡,直至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水浴加热要把握好水不能沸腾,不能使试管抖动。
这里重点说一下乙醛溶液的处理。乙醛溶液久置后会生成三聚或四聚的产物,其聚合物虽微溶于水,但不发生银镜反应。解聚的方法是加浓硫酸蒸馏,馏出物用水吸收即可。这样做显然是相当麻烦的,而且条件不具备的实验室也难以做到。
我曾经用葡萄糖溶液代替乙醛溶液做银镜反应,这样不仅容易,而且做出来的银镜更丰厚、光洁、明亮、好看,学生反映的效果也更为良好。
上述“氯水氧化氢硫酸”和“乙醛的银镜反应”采用了“偷梁换柱”的“蒙蔽”做法。这样的事例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可以举出很多,但此种做法还有待跟同行们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