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月内,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央视播放四次,这在央视历史上非常罕见。
该剧描写的题材并不新鲜:1948年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的故事。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仅近期就有《战北平》、《北平往事》、《北平1949》……但这部叫做《北平战与和》的电视剧却与众不同。
什么是“符合历史真实”
《北平战与和》最为观者称道的一点是,人物塑造符合历史真实。剧中无论国共两党的高层领袖,还是贩夫走卒,言谈举止都出自个人立场逻辑。
吊诡的是,长期以来,“符合历史真实”这一基本要求,却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杜高说,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里,“敌方永远是愚蠢冒进的,战争的结果则往往是彻底实现了我方的战略意图”,但此剧“绝不让历史服从于鲜艳的政治主题,国民党没有被妖魔化,共产党也没被刻意美化。”
“创作是否动人,要看你对剧中人物有多少深度的理解,情感上是否与这段历史产生共鸣。”该剧编剧李汀说。他用三年时间创作此剧,三次采访傅作义之女傅冬菊。
李汀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在这个央视最大的制作单位担任电视剧制作、审查工作十几年,他对历史分寸感已有很好的把握。但他更关注如何追求重大历史题材剧的创新,更有深度和艺术化地表现历史真实。
转换了审视历史的视角
与诸多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相比,((北平战与和》第一次选取敌方阵营的高级将领为主人公,共产党高层领袖、地下党员成为配角。
“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自信。只要客观忠实地将历史的复杂性表现出来,就不会出问题。”李汀说,剧本送到“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后,专家讨论后认同傅作义作为男一号,只是提出要强化某些方面,比如共产党的作用。
转换了审视历史的视角,令观众们品出不同的滋味。以往将北平和平解放简单理解为傅作义畏于解放军强大攻势的人们发现,原来历史的复杂远非想象那样简单。
“以前只知道傅作义要打西柏坡,毛泽东唱了一出空城计,还把敌人的作战计划通过电台广播出来。现在看了电视剧才知道,这里面有地下党情报人员的功劳。”杜高举例道。
在真实的历史中,在傅作义集团周围,有来自中共各个系统的工作人员,包括他的大女儿傅冬菊,以及其最信任的新闻处长、机要秘书阎又文。傅作义控制的《平明日报》中,先后曾有20多位中共地下党员工作过。
谈判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最初傅作义有和谈倾向,通过地下党向中共发电报,但毛泽东等认为要看清楚他是否有诚意,于是一面打,一面谈和。
毕业于历史专业的李汀,对于历史进程及结论的复杂性尤为着迷。“近些年没人重大题材的创作,深入阅读和研究大量资料,你会发现历史并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概念的、缺乏感人细节的东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献礼”纪念”的名义纷纷亮相。
所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也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样式。最初起源于“文革”后的话剧。上世纪80年代起,此类影视作品慢慢出现,如今已成为主流之一,包括曾带来近两亿元广告收益的《长征》。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说,如何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成为这类题材的重要问题。
李汀认为,用唯物史观去把握历史很重要。在他的剧本中,他坦然地让林彪与罗荣桓等中共高级将领一同意气风发地出现,让江青在西柏坡的出场十分自然,这都被看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突破。
李汀觉得,外人看我们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束缚多,以为是带着镣铐跳舞,事实上这里面空间不小,审查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关键还是看自己下多少功夫。
他说,目前建党初期的一些领袖还没有好的剧目表现过,“实际上这里面精彩的故事有多少啊!”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是无止境的,今后的突破方向应该是往深度上去,真正刻画领袖人物的人格和内心世界。”李准说。
该剧描写的题材并不新鲜:1948年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北平和平解放前后的故事。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仅近期就有《战北平》、《北平往事》、《北平1949》……但这部叫做《北平战与和》的电视剧却与众不同。
什么是“符合历史真实”
《北平战与和》最为观者称道的一点是,人物塑造符合历史真实。剧中无论国共两党的高层领袖,还是贩夫走卒,言谈举止都出自个人立场逻辑。
吊诡的是,长期以来,“符合历史真实”这一基本要求,却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难以突破的瓶颈。
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杜高说,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里,“敌方永远是愚蠢冒进的,战争的结果则往往是彻底实现了我方的战略意图”,但此剧“绝不让历史服从于鲜艳的政治主题,国民党没有被妖魔化,共产党也没被刻意美化。”
“创作是否动人,要看你对剧中人物有多少深度的理解,情感上是否与这段历史产生共鸣。”该剧编剧李汀说。他用三年时间创作此剧,三次采访傅作义之女傅冬菊。
李汀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在这个央视最大的制作单位担任电视剧制作、审查工作十几年,他对历史分寸感已有很好的把握。但他更关注如何追求重大历史题材剧的创新,更有深度和艺术化地表现历史真实。
转换了审视历史的视角
与诸多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相比,((北平战与和》第一次选取敌方阵营的高级将领为主人公,共产党高层领袖、地下党员成为配角。
“在这一点上我比较自信。只要客观忠实地将历史的复杂性表现出来,就不会出问题。”李汀说,剧本送到“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后,专家讨论后认同傅作义作为男一号,只是提出要强化某些方面,比如共产党的作用。
转换了审视历史的视角,令观众们品出不同的滋味。以往将北平和平解放简单理解为傅作义畏于解放军强大攻势的人们发现,原来历史的复杂远非想象那样简单。
“以前只知道傅作义要打西柏坡,毛泽东唱了一出空城计,还把敌人的作战计划通过电台广播出来。现在看了电视剧才知道,这里面有地下党情报人员的功劳。”杜高举例道。
在真实的历史中,在傅作义集团周围,有来自中共各个系统的工作人员,包括他的大女儿傅冬菊,以及其最信任的新闻处长、机要秘书阎又文。傅作义控制的《平明日报》中,先后曾有20多位中共地下党员工作过。
谈判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最初傅作义有和谈倾向,通过地下党向中共发电报,但毛泽东等认为要看清楚他是否有诚意,于是一面打,一面谈和。
毕业于历史专业的李汀,对于历史进程及结论的复杂性尤为着迷。“近些年没人重大题材的创作,深入阅读和研究大量资料,你会发现历史并不是你以为的那种概念的、缺乏感人细节的东西。”重大革命历史题材30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种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以“献礼”纪念”的名义纷纷亮相。
所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专有名词,也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样式。最初起源于“文革”后的话剧。上世纪80年代起,此类影视作品慢慢出现,如今已成为主流之一,包括曾带来近两亿元广告收益的《长征》。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准说,如何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成为这类题材的重要问题。
李汀认为,用唯物史观去把握历史很重要。在他的剧本中,他坦然地让林彪与罗荣桓等中共高级将领一同意气风发地出现,让江青在西柏坡的出场十分自然,这都被看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突破。
李汀觉得,外人看我们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束缚多,以为是带着镣铐跳舞,事实上这里面空间不小,审查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关键还是看自己下多少功夫。
他说,目前建党初期的一些领袖还没有好的剧目表现过,“实际上这里面精彩的故事有多少啊!”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新是无止境的,今后的突破方向应该是往深度上去,真正刻画领袖人物的人格和内心世界。”李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