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交流轮岗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措施。教师交流政策的提出,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又是维护教育公平的保障。为了推动教师有序、正向流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实施既需要刚性的政府干预,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对交流教师的人文关怀。
一、完善政策导向——关注外在的规定与激励
1.完善相关法规。要使教师流动制度顺利实行,除了制度内容本身要科学合理外,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及法律保障。与教师交流轮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配套措施,需要对教师流动的义务性和定期性、流动区域、流动对象、流动程序、相关待遇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保障教师流动过程合理规范、公开透明,教师利益也具有有力的法律保障。教师要明确轮岗交流是规章制度,是一种常态化管理,而非短期行为,条件范围内,人人必须参加轮岗。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制定教师交流轮岗相关政策的目标是将教师流动规范化,构建稳定的流动机制并不断健全细化管理方式。
2.建立适应教师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教师交流轮岗,要考虑教师的居住地等因素,如果流动到离家较远的学校,要考虑如何给予更合理的社会保障。努力搭建教育人事制度与社会保障机制接轨的桥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流动教师的后顾之忧。我们不可规避在市场经济下教师作为“经济人”的身份。在工资制度上,可以适当地运用“市场手段”,打破单一的工资序列,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提供其他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落后地区和学校任教。具体来说,可以学校的位置、交通、医疗、工作环境等工作条件确定若干类别,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津贴。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应该注意引入多方监督,监督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社会力量也是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监督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轮岗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轮岗前、轮岗中和轮岗后都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在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起到重要的纠偏作用。国外的一些地区,教师轮岗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瞩目的成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实施过程的规范,监督机制的健全。例如,日本会公开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指南,包括轮岗的地区、原则、方式等具体要求,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参加轮岗的教师则要填写调查表,确定其流动意向,而后,由校长在经过与教师的商讨之后宣布最终人选,同时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并公示。日本的教师轮岗制度非常完整并且公开化,整个过程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二、刚柔并济——行政管理过程需要以人为本
教师流动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应当循序渐进。在实施流动政策时,要尊重教师个人的流动意愿,交流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还要注意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评价制度。
1.着力进行价值引领,促进教师理解交流的深层意义。针对这样一项涉及重大人事变更的改革,政策实施者应该最大限度地让教师们领悟改革的深层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实施教师流动政策时,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流动意愿。若不能充分尊重教师本人的意愿,就不可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据了解,我国目前参与流动的教师好多都是被动的,有的甚至是抽签决定的,因此抵触情绪严重,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更难以把“心”留在所流动的学校。在安排教师流动过程时,可以先征集教师个人的流动意向。如,在一所学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后,需要流动的教师按照要求填写一张包含流动意向的调查表,然后由校长或者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教师流动的学校。这样,让教师在流动中充分享有话语权,尽可能满足教师的流动意愿,不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此外,需要对不宜流动的教师范围进行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学校及有关部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2.交流形式多样化。交流轮岗尽量采取“就近原则”。从流动的方向看,实行教师双向流动,既有优质校教师向一般校流动,也有一般校教师向优质校流动,且流动的数量要大致趋于均衡。教师交流方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鼓励城区优质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学校”等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教师流动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的评价考核制度,也是激励教师参与流动、确保教师资源均衡的重要举措。交流轮岗如要有效推进,必须将轮岗教师的绩效工资、业务考核真正交由轮岗后的学校进行管理。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参与流动的教师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对有特殊贡献的流动教师予以重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流动、待遇提高、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在教师晋级评优中也可以适当向流动教师倾斜,或给以适当升职加分。
三、关注轮岗教师的专业提升,实现轮岗教师与流入学校的共同发展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在从外部激励、约束轮岗教师。若想充分发挥交流轮岗的作用,需要重视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
1.“留人更要留心”——帮助轮岗教师快速适应环境。轮岗教师与流入学校的相互适应非常重要。教师的定期调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有些轮岗教师在进入新环境后,或许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力,而且由于环境的不适应,他们或许成为过客,保持事不关己的心态。如果轮岗教师能够得到新同伴的支持,获取教学方面的改革等信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定期调动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安慰和鼓励。为此,流入学校要注意帮助教师尽快地适应新学校的工作环境,快速地融入到新学校的教学团队中。轮岗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之于学校的价值,学校更要培育开放的学校文化,给外来力量施展手脚的空间。
2.关注轮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仅仅是让教师定期进行岗位流动,还希望教师在各个学校流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专业发展。从有关教师轮岗政策的配套措施中,虽然偶有谈及帮助教师超越专业发展瓶颈,但并没有真正将以流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这个目标给予同样的重视,更多是资源均衡化目标的副产品。未来在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过程中,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到学校文化建设层面,通过强化对轮岗教师的专业信任,促进所有教师的赋权增能,进而帮助他们明确专业责任,重塑专业信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学校间的深层交流。教师交流不仅是简单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重要的是通过“智力支持”将优质教育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经验辐射到其他中小学去。轮岗教师的流入,有助于打破学校的封闭状态,为学校办学增添活力。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专业共同体的特性,加强轮岗教师与学校原有教师的专业合作,共同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乃至学校管理改革的可能路径。只有这样,包括轮岗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校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从而实现轮岗交流政策的最终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流入学校与流出学校之间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建立互动学校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其他教育公共信息。教师、学生都可以适时调用,以进行备课、教学和学习,实现网络交流与书面交流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打破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壁垒,增强教师资源的共享。
四、交流教师需要提升自我关怀
教师的自我关怀,是指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关注与关心,包括对自己作为“人”的关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关注以及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心。自我关怀需要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专业自觉意识,追求健康快乐、对自己负责、有反思与创造的职业生涯。轮岗教师应该认识到流动是教师职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流动中,教师不仅把自己原学校所获得的经验向流向学校展示、交流,也要习得流入学校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交流学习中,教师的职业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增长着。教师应该把流动作为增强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契机,从而享受由此带来的工作上的欢乐,并促进自我发展,达到自我价值实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完善政策导向——关注外在的规定与激励
1.完善相关法规。要使教师流动制度顺利实行,除了制度内容本身要科学合理外,还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及法律保障。与教师交流轮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配套措施,需要对教师流动的义务性和定期性、流动区域、流动对象、流动程序、相关待遇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保障教师流动过程合理规范、公开透明,教师利益也具有有力的法律保障。教师要明确轮岗交流是规章制度,是一种常态化管理,而非短期行为,条件范围内,人人必须参加轮岗。就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制定教师交流轮岗相关政策的目标是将教师流动规范化,构建稳定的流动机制并不断健全细化管理方式。
2.建立适应教师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教师交流轮岗,要考虑教师的居住地等因素,如果流动到离家较远的学校,要考虑如何给予更合理的社会保障。努力搭建教育人事制度与社会保障机制接轨的桥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流动教师的后顾之忧。我们不可规避在市场经济下教师作为“经济人”的身份。在工资制度上,可以适当地运用“市场手段”,打破单一的工资序列,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物质待遇和提供其他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落后地区和学校任教。具体来说,可以学校的位置、交通、医疗、工作环境等工作条件确定若干类别,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和薄弱学校教师津贴。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应该注意引入多方监督,监督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社会力量也是监督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监督主体多元化有利于轮岗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轮岗前、轮岗中和轮岗后都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这样可以避免在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起到重要的纠偏作用。国外的一些地区,教师轮岗制度之所以能够取得瞩目的成绩,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实施过程的规范,监督机制的健全。例如,日本会公开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指南,包括轮岗的地区、原则、方式等具体要求,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参加轮岗的教师则要填写调查表,确定其流动意向,而后,由校长在经过与教师的商讨之后宣布最终人选,同时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并公示。日本的教师轮岗制度非常完整并且公开化,整个过程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二、刚柔并济——行政管理过程需要以人为本
教师流动制度的推行与实施应当循序渐进。在实施流动政策时,要尊重教师个人的流动意愿,交流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还要注意建立健全教师交流轮岗评价制度。
1.着力进行价值引领,促进教师理解交流的深层意义。针对这样一项涉及重大人事变更的改革,政策实施者应该最大限度地让教师们领悟改革的深层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在实施教师流动政策时,要充分尊重教师个人的流动意愿。若不能充分尊重教师本人的意愿,就不可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据了解,我国目前参与流动的教师好多都是被动的,有的甚至是抽签决定的,因此抵触情绪严重,很难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更难以把“心”留在所流动的学校。在安排教师流动过程时,可以先征集教师个人的流动意向。如,在一所学校任教达到一定年限后,需要流动的教师按照要求填写一张包含流动意向的调查表,然后由校长或者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教师流动的学校。这样,让教师在流动中充分享有话语权,尽可能满足教师的流动意愿,不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此外,需要对不宜流动的教师范围进行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学校及有关部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2.交流形式多样化。交流轮岗尽量采取“就近原则”。从流动的方向看,实行教师双向流动,既有优质校教师向一般校流动,也有一般校教师向优质校流动,且流动的数量要大致趋于均衡。教师交流方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鼓励城区优质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联盟学校”等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教师流动的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流动的评价考核制度,也是激励教师参与流动、确保教师资源均衡的重要举措。交流轮岗如要有效推进,必须将轮岗教师的绩效工资、业务考核真正交由轮岗后的学校进行管理。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参与流动的教师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对有特殊贡献的流动教师予以重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流动、待遇提高、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在教师晋级评优中也可以适当向流动教师倾斜,或给以适当升职加分。
三、关注轮岗教师的专业提升,实现轮岗教师与流入学校的共同发展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在从外部激励、约束轮岗教师。若想充分发挥交流轮岗的作用,需要重视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
1.“留人更要留心”——帮助轮岗教师快速适应环境。轮岗教师与流入学校的相互适应非常重要。教师的定期调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没有归属感。有些轮岗教师在进入新环境后,或许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力,而且由于环境的不适应,他们或许成为过客,保持事不关己的心态。如果轮岗教师能够得到新同伴的支持,获取教学方面的改革等信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对定期调动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安慰和鼓励。为此,流入学校要注意帮助教师尽快地适应新学校的工作环境,快速地融入到新学校的教学团队中。轮岗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之于学校的价值,学校更要培育开放的学校文化,给外来力量施展手脚的空间。
2.关注轮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仅仅是让教师定期进行岗位流动,还希望教师在各个学校流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专业发展。从有关教师轮岗政策的配套措施中,虽然偶有谈及帮助教师超越专业发展瓶颈,但并没有真正将以流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这个目标给予同样的重视,更多是资源均衡化目标的副产品。未来在实施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过程中,逐渐将工作重点转到学校文化建设层面,通过强化对轮岗教师的专业信任,促进所有教师的赋权增能,进而帮助他们明确专业责任,重塑专业信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学校间的深层交流。教师交流不仅是简单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重要的是通过“智力支持”将优质教育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经验辐射到其他中小学去。轮岗教师的流入,有助于打破学校的封闭状态,为学校办学增添活力。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专业共同体的特性,加强轮岗教师与学校原有教师的专业合作,共同探索课程教学改革,乃至学校管理改革的可能路径。只有这样,包括轮岗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学校也才能获得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从而实现轮岗交流政策的最终目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流入学校与流出学校之间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建立互动学校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其他教育公共信息。教师、学生都可以适时调用,以进行备课、教学和学习,实现网络交流与书面交流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打破校际之间教师资源的壁垒,增强教师资源的共享。
四、交流教师需要提升自我关怀
教师的自我关怀,是指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关注与关心,包括对自己作为“人”的关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关注以及对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关心。自我关怀需要教师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专业自觉意识,追求健康快乐、对自己负责、有反思与创造的职业生涯。轮岗教师应该认识到流动是教师职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流动中,教师不仅把自己原学校所获得的经验向流向学校展示、交流,也要习得流入学校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交流学习中,教师的职业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增长着。教师应该把流动作为增强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契机,从而享受由此带来的工作上的欢乐,并促进自我发展,达到自我价值实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