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能不能发现他们,善待他们,是检验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
——[德]尼采
不要因为自己持独特的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的看法。
——[英]罗素
读了以上两位先哲的话,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审题指导 ●
此题的命制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时代、关注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磅礴而方正的人格品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最佳立意应结合两句哲人名言。这两句话有同质性,材料一中“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的人与材料二中“持独特的看法”的人,或行为举止突破常规、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或对世界有新的诠释,或有颠覆性的认知,或大胆进取,或创新求变,或不拘一格,或个性率真。他们常被视作“异端”“痴人”“白日梦者”“理想主义者”……远到苏格拉底、竹林七贤、李贽、布鲁诺、戊戌六君子,近到顾准、李文亮等。这些人是时代的先行者,稀少而珍贵。同时两句名言角度迥异:尼采站在社会文明的高度阐释——能够识别、善待、容忍这些人的民族与时代,也必定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生机勃勃的;罗素侧重于表达对个体的期许——当许多人用与众人“同化”的方式获取安全感时,那些“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的人应有清明的理性与洞穿历史规律的眼光,明白自身的价值,保持人格的独立,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与被边缘化的恐惧。
次佳立意是选择其中一方面深入阐述。
命题: 台州市第一中学 林卫飞
“坏公民”的灵魂之光
[文] 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2)班 陶姿伊
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当然,胡塞尔是用仰视的视角看他所谓的“坏公民”,他们并非社会的蛀虫,而是有力的批判者、前卫的斗争者,他们灵魂的火焰,才是于混沌处见光明的希望。
如果是大合唱,我们总以为“异口同声”就是好的;如果是团体操,我们总以为“整齐划一”就是好的。那些不和谐的音符、不整齐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被视为“异端”而严加改造。缺乏对“不同”的包容度,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越来越缺乏批判力的原因。而往往一部分真理,就躲在少部分“叛逆者”的阴影之后。
拥有独特的看法,是一个人不至于流于庸俗的最后武器。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能力,而不在于生存。”为了迎合群体,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思想是别人的意见,生活是对别人的模仿,情感是对别人的引述。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中说:“鲁迅之为鲁迅,乃因他天生是个异端。”异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调,不是出偏锋,不是走极端,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当然,三缄其口是明哲保身的捷径,但真正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的人不会抛弃每一个看似“出格”的想法,他们明白:凡是伟大的,多少都带有叛逆的成分。
进一步讲,不妨将郁达夫的话稍做改动:“有了独特前卫的思想,而不知拥护、爱戴和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李银河的性研究工作在她的年代至少超前50年,即使在今日依然有许多人表示难以接受。但毋庸置疑的是,她是这一领域的先锋,为中国的两性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篇章。没有这些远远地走在前面的人,我们将何去何从?虽然有些时候,超前的、与众不同的未必代表了正确的方向,但至少他们为我们指明了更多的前路,也提供了更多探索的可能。而只有时间,才是检验这些“叛逆者”的唯一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叛逆”不等同于“刻意求异”,单纯地为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就会成为哗众取宠的幼稚行为。如果你是一位具有独特想法或走在时代之前的先锋,当你的观点与主流并非一致,不妨用温和的方式与这个时代沟通,多些耐心,给它成长的机会,同时坚守自己的立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愿胡塞尔所说的“坏公民”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被善待,“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点评:这篇文章气象宏大,旨趣高远。显然作者与材料进行过深层次的对话。论述文的写作关乎作者的思想广度与逻辑密度,这是一篇个人情感充沛、精神触角敏锐、充满力量的文章,印证了那句话——好文章从胸襟中来。文运连着国运,高考作文除了有選拔意义之外,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代青少年的人文视野、志向担当、精神面貌。因此在关注学生布局段落、遣词造句、经营修辞之余,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作为独特个体展现出的灵魂之美、思想之美。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十七岁少女的健朗与宏阔。文章涵盖两条语录的内容——从个人角度看,“拥有独特的看法,是一个人不至于流于庸俗的最后武器”;从时代、国家角度看,“有了独特前卫的思想,而不知拥护、爱戴和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正如作者所言,“超前的、与众不同的未必代表了正确的方向”,但会衍生出真正的人格与价值观,“为我们指明了更多的前路,也提供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在这两段中,作者将抽象的价值观用实例加以说明,鲁迅与李银河的例子用得十分妥帖。在这两层铺展的基础上,作者紧接着用勉励的口吻对“具有独特想法的人”或“先锋”发出呼吁——“坚守自己的立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超乎年龄的理性与平和提出建议——“不妨用温和的方式与这个时代沟通,多些耐心,给它成长的机会”。整篇文章文质兼美,诚恳稳重。
(指导老师: 林卫飞)
出走的娜拉
[文] 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2)班 李 远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这是诗僧寒山面对世人冷眼不渝其志的挺拔风骨。“我首先是人,和你一样的人。”这是娜拉挣脱道德牢笼,自我觉醒后的精神出走。他们的“特立独行”无不启示着我们:不要害怕特立,一个人个体的独立意志是最重要的,当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不要过于在乎外界的评价。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特立的出现乃是一种必然。而且很多时候,个体的特立恰恰折射出一个人不凡的才能与先进的眼光。作为极少数白话诗人之一,寒山曾一度被世人冷落,他对诗与哲理的独到见解使他成为诗人中的异类。最后,寒山为了保存那份特立,遁入空门隐居天台山。而时光终究没有淹没他的才华,在近代的进步思潮里,寒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美国“垮掉一代”甚至追其为东方的精神偶像。揆诸古今,也正是那些特立于时代的人物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布鲁诺于烈火中呐喊,点燃科学革命的火种;但丁高吟《神曲》,举起文艺复兴的旗帜;戊戌六君子勇赴菜市口,为信仰献祭……正因为一个个先锋无畏地走在人群之前,发出“来吾道夫先路”的号召,世界才不断走向光明与希望。对特立的认可,不仅是对其必然性与先见性的确认,更是对每个平等个体意志的尊重。正如那出走的娜拉一样,她的特立是为了摆脱外界对个人的桎梏,从而实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接受个体的特立,意味着社会要尊重个体的权利,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粗暴地审视与定义每一个人。
保持个体的特立,不能仅靠着个体坚守己见的决心和敢于对抗“共识”的孤勇,因为没有一棵大树能在荒野里独立生长,它还需要宽容的社会土壤。孤芳自赏的寒山虽保持着挺拔的风骨,却还是在失意与受挫中无奈归隐;出走的娜拉虽实现了人格的觉醒,但如鲁迅所说的,“要么回来,要么堕落”,最终还是无路可走。可悲的是,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一些无路可走的困境,困囿着人们的精神自由,压弯人们特立的枝干。比如,在有着守旧思想的文明里,人们依旧缺乏对于特立独行的包容;在只重视群体利益、讲求整齐划一的社会中,人们依旧忽视个体的权利与价值。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和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同样的,有那些特立于人群的个体,以及有那些领先于时代的先锋,而没有肚量去理解和包容的社会,只会走向颓圮与了无生机。
人人都敢做那出走的娜拉,無畏于世,特立于世;社会能提供包容的土壤,让每一个出走的娜拉能找到生命的栖息。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点评:发现自己只是家庭的玩偶、坚定摔门而出的娜拉是时代中“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的那一个。全文从娜拉始,至娜拉终,首尾圆合。材料中有两条语录,作者更侧重于第一条——个体的特立需要社会土壤。文章层次清晰,表述有序,彰显逻辑之美。先阐述独特个体的意义;再发出呼告——接受个体的独特;继而提出保持独特的个体需要社会、环境的土壤。全文一线串珠,有条不紊,语言表达稳重理性。
(指导老师: 林卫飞)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人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能不能发现他们,善待他们,是检验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尺。
——[德]尼采
不要因为自己持独特的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的看法。
——[英]罗素
读了以上两位先哲的话,你有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 审题指导 ●
此题的命制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意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时代、关注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磅礴而方正的人格品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最佳立意应结合两句哲人名言。这两句话有同质性,材料一中“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的人与材料二中“持独特的看法”的人,或行为举止突破常规、超出人们的心理预期,或对世界有新的诠释,或有颠覆性的认知,或大胆进取,或创新求变,或不拘一格,或个性率真。他们常被视作“异端”“痴人”“白日梦者”“理想主义者”……远到苏格拉底、竹林七贤、李贽、布鲁诺、戊戌六君子,近到顾准、李文亮等。这些人是时代的先行者,稀少而珍贵。同时两句名言角度迥异:尼采站在社会文明的高度阐释——能够识别、善待、容忍这些人的民族与时代,也必定是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生机勃勃的;罗素侧重于表达对个体的期许——当许多人用与众人“同化”的方式获取安全感时,那些“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的人应有清明的理性与洞穿历史规律的眼光,明白自身的价值,保持人格的独立,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与被边缘化的恐惧。
次佳立意是选择其中一方面深入阐述。
命题: 台州市第一中学 林卫飞
“坏公民”的灵魂之光
[文] 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2)班 陶姿伊
按照胡塞尔的定义:“一个好的怀疑主义者是个坏公民。”当然,胡塞尔是用仰视的视角看他所谓的“坏公民”,他们并非社会的蛀虫,而是有力的批判者、前卫的斗争者,他们灵魂的火焰,才是于混沌处见光明的希望。
如果是大合唱,我们总以为“异口同声”就是好的;如果是团体操,我们总以为“整齐划一”就是好的。那些不和谐的音符、不整齐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被视为“异端”而严加改造。缺乏对“不同”的包容度,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越来越缺乏批判力的原因。而往往一部分真理,就躲在少部分“叛逆者”的阴影之后。
拥有独特的看法,是一个人不至于流于庸俗的最后武器。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能力,而不在于生存。”为了迎合群体,太多人活得不像自己,思想是别人的意见,生活是对别人的模仿,情感是对别人的引述。陈丹青在《笑谈大先生》中说:“鲁迅之为鲁迅,乃因他天生是个异端。”异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调,不是出偏锋,不是走极端,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当然,三缄其口是明哲保身的捷径,但真正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灵魂的人不会抛弃每一个看似“出格”的想法,他们明白:凡是伟大的,多少都带有叛逆的成分。
进一步讲,不妨将郁达夫的话稍做改动:“有了独特前卫的思想,而不知拥护、爱戴和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李银河的性研究工作在她的年代至少超前50年,即使在今日依然有许多人表示难以接受。但毋庸置疑的是,她是这一领域的先锋,为中国的两性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篇章。没有这些远远地走在前面的人,我们将何去何从?虽然有些时候,超前的、与众不同的未必代表了正确的方向,但至少他们为我们指明了更多的前路,也提供了更多探索的可能。而只有时间,才是检验这些“叛逆者”的唯一尺度。
值得注意的是,“叛逆”不等同于“刻意求异”,单纯地为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就会成为哗众取宠的幼稚行为。如果你是一位具有独特想法或走在时代之前的先锋,当你的观点与主流并非一致,不妨用温和的方式与这个时代沟通,多些耐心,给它成长的机会,同时坚守自己的立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愿胡塞尔所说的“坏公民”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被善待,“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点评:这篇文章气象宏大,旨趣高远。显然作者与材料进行过深层次的对话。论述文的写作关乎作者的思想广度与逻辑密度,这是一篇个人情感充沛、精神触角敏锐、充满力量的文章,印证了那句话——好文章从胸襟中来。文运连着国运,高考作文除了有選拔意义之外,也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代青少年的人文视野、志向担当、精神面貌。因此在关注学生布局段落、遣词造句、经营修辞之余,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作为独特个体展现出的灵魂之美、思想之美。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十七岁少女的健朗与宏阔。文章涵盖两条语录的内容——从个人角度看,“拥有独特的看法,是一个人不至于流于庸俗的最后武器”;从时代、国家角度看,“有了独特前卫的思想,而不知拥护、爱戴和敬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正如作者所言,“超前的、与众不同的未必代表了正确的方向”,但会衍生出真正的人格与价值观,“为我们指明了更多的前路,也提供了更多探索的可能”。在这两段中,作者将抽象的价值观用实例加以说明,鲁迅与李银河的例子用得十分妥帖。在这两层铺展的基础上,作者紧接着用勉励的口吻对“具有独特想法的人”或“先锋”发出呼吁——“坚守自己的立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超乎年龄的理性与平和提出建议——“不妨用温和的方式与这个时代沟通,多些耐心,给它成长的机会”。整篇文章文质兼美,诚恳稳重。
(指导老师: 林卫飞)
出走的娜拉
[文] 台州市第一中学高三(2)班 李 远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这是诗僧寒山面对世人冷眼不渝其志的挺拔风骨。“我首先是人,和你一样的人。”这是娜拉挣脱道德牢笼,自我觉醒后的精神出走。他们的“特立独行”无不启示着我们:不要害怕特立,一个人个体的独立意志是最重要的,当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不要过于在乎外界的评价。 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因此特立的出现乃是一种必然。而且很多时候,个体的特立恰恰折射出一个人不凡的才能与先进的眼光。作为极少数白话诗人之一,寒山曾一度被世人冷落,他对诗与哲理的独到见解使他成为诗人中的异类。最后,寒山为了保存那份特立,遁入空门隐居天台山。而时光终究没有淹没他的才华,在近代的进步思潮里,寒山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美国“垮掉一代”甚至追其为东方的精神偶像。揆诸古今,也正是那些特立于时代的人物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布鲁诺于烈火中呐喊,点燃科学革命的火种;但丁高吟《神曲》,举起文艺复兴的旗帜;戊戌六君子勇赴菜市口,为信仰献祭……正因为一个个先锋无畏地走在人群之前,发出“来吾道夫先路”的号召,世界才不断走向光明与希望。对特立的认可,不仅是对其必然性与先见性的确认,更是对每个平等个体意志的尊重。正如那出走的娜拉一样,她的特立是为了摆脱外界对个人的桎梏,从而实现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接受个体的特立,意味着社会要尊重个体的权利,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粗暴地审视与定义每一个人。
保持个体的特立,不能仅靠着个体坚守己见的决心和敢于对抗“共识”的孤勇,因为没有一棵大树能在荒野里独立生长,它还需要宽容的社会土壤。孤芳自赏的寒山虽保持着挺拔的风骨,却还是在失意与受挫中无奈归隐;出走的娜拉虽实现了人格的觉醒,但如鲁迅所说的,“要么回来,要么堕落”,最终还是无路可走。可悲的是,在当今世界,仍然存在一些无路可走的困境,困囿着人们的精神自由,压弯人们特立的枝干。比如,在有着守旧思想的文明里,人们依旧缺乏对于特立独行的包容;在只重视群体利益、讲求整齐划一的社会中,人们依旧忽视个体的权利与价值。郁达夫说:“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道拥护、爱戴和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同样的,有那些特立于人群的个体,以及有那些领先于时代的先锋,而没有肚量去理解和包容的社会,只会走向颓圮与了无生机。
人人都敢做那出走的娜拉,無畏于世,特立于世;社会能提供包容的土壤,让每一个出走的娜拉能找到生命的栖息。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点评:发现自己只是家庭的玩偶、坚定摔门而出的娜拉是时代中“远远地走在其他人的前面”的那一个。全文从娜拉始,至娜拉终,首尾圆合。材料中有两条语录,作者更侧重于第一条——个体的特立需要社会土壤。文章层次清晰,表述有序,彰显逻辑之美。先阐述独特个体的意义;再发出呼告——接受个体的独特;继而提出保持独特的个体需要社会、环境的土壤。全文一线串珠,有条不紊,语言表达稳重理性。
(指导老师: 林卫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