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 的信息社会,大学由于具有培养高端人才、进行高新科技创新、开展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成为各国创新主体和社会轴心,是区域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自1985年以来,我国就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相继启动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当前,为实现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合理布局和国际化,国家正着力按照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大学提质增效,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河北省委省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质量,但与国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相比,河北省大学无论在思想、理念、制度、机制,还是在科研、教学、师资、学科设置等方面,均存在不少差距,还处于中国高等教育竞争力版图中的“洼地”。为了抓住我国“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加快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充分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动河北省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支撑“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结合长期理论思考和实践研究,对加快河北省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如下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河北高校在我国和华北地区大学集团中的地位
对大学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是国际惯例。目前,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且连续发布分析报告的大学评鉴机构有20余家,其中对国内高校有较大影响力的有4家,即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教科院、台湾财团法人和广东管理科学院,它们评价大学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三大类:人才培养情况(规模/校友)、科技研发情况(论文数量/质量)和社会声誉评价。
(四)河北高校的最大弱项在于社会影响评分较低。燕山大学社会影响仅5.24分,华北排名前10位大学的社会影响平均分为7.81分,与华北排名第10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相比,社会影响落后1.77分。河北大学(排名28位)与排名22位的首都师范大学相比,人才培养分数高出0.33分,但社会影响却低1.68分。在社会影响评分中,河北高校在校友捐贈、媒体影响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得分较低。
二、准确定位河北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和目标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就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了系列部署,国家教育部2011年12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具体包括: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高水平示范(骨干)高职学校、高水平民办高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综合分析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和方向,结合对我省未来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河北区域高水平大学是办学水平居华北前列、在东北亚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为华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性智力保障及关键性科技支持的综合研究型和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集合体。
(一)办学水平居华北前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定位为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的骨干学校,具备高层次师资、高素质学生、高水平教学质量、高水准科技成果、高层次科研奖项、高额度校友捐赠、高规格科研设备、高自由度学术氛围、高效率治理团队,排名上升1-2位,缩小与天津高校的差距。 (二)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即国际化水平高,招收东北亚地区的留学生规模居于华北前列、拥有国内外知名的东北亚研究机构和专家、与东北亚国家的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1-2家东北亚知名大学在河北设立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在东北亚高校建立2-3家孔子学院或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高校的东北亚排名提升1-2位。
(二)抓改革,着力激发高校内生动力
1. 实施一流学科优先计划。加大对一流学科扶持力度,设立省级一流学科研究基金,提高国家级、省级学科建设扶持。建立以一流学科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实施“高峰学科”、“高原学科”计划,着力打造优势学科群、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势。建立健全学科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建立跨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激发学科之间的共鸣,为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做准备。
2. 实施人才活力激发计划。加大对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持和奖励力度,提高绩效考核中授课数量、精品课程和杰出校友权重。对申请到各类国家级重点科研经费的,给予主申请人相当于申请经费20%-30%的直接奖励。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按不同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实施“燕赵名师”培养计划,严格二级教授评选并切实落实待遇,提升各高校中高级职称比例。增加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指标,加大海外培养力度,让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支持高校专家学者申报“燕赵学者”,鼓励各高校针对讲座教授、讲席教授、青年学者、骨干教师设立“卓越学者”“杰出学者”等奖励。
3. 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以推进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契机,推动大学内部和大学之间建立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协同创新平台,争取1-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认定。鼓励各高校每年出资300-500万元,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
4. 实施教育管理创新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行淘汰制,每年确定一定的比例,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学生试行退学处理,实现名师出高徒向严师出高徒的转变。将燕山大学、河北大学作为精英、特长本科教学试点,优化研究生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大类招生、通识教育、弹性学制(方便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完全学分制。
(三)抓开放,突出面向东北亚的办学特色
1.推动国际合作办学零的突破。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经验,推动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高校与河北高校合作办学,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引入浙江万里教育集团等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引入世界一流大学在我省(曹妃甸区)兴办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
2.实施东北亚专项招生计划。采取给予留学生指标倾斜、加大对教师双语教育的培训和补贴力度、补助高校开展海外招生宣传、设立河北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等方式,扶持省内医科院校、农林院校,扩大面向东北亚的招生规模。将开展农林院校、医药院校的合作交流作为我省与东北亚区域政府合作的重要内容,争取更多的政府补贴留学生计划由我省执行。积极开展海外交换生项目,为我省学子创造更多的海外顶尖大学合作培养和攻读双学位机会。 3. 实施河北高校抱团“走出去”战略。定期组织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境外招生热门学校赴东北亚开展联合招生推介活动。设立专门资金,扩大河北高校教师赴东北亚的进修培训、合作交流指标,增加公派到周边国家学习深造名额。整合河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争取在东北亚国家兴建分校。
(四)抓服务,提升高校带动地方发展能力
1.健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对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不少于5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鼓励高校整合各类科研经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
2.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华北创客中心。整合高校科技园、创业园、创客中心等资源,推动河北高校在加大协同创新基础上,合作开展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和华北创客中心建设(石家庄),并设立曹妃甸分园。
3.实施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业杯”等各类国内外竞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扩大校内实验室开放度,建立一批校外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强化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要求和考核。设立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四方协同创业天使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4. 畅通社会参与高校办学渠道。邀请成功人士、杰出校友,参与教学科研、创业辅导。邀请国内外成功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或就业导师,实行就业帮扶早期介入。落实国家教育捐赠免税政策,加大对社会资金办学的奖励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捐赠高校。
(五)抓合作,凝聚各方发展资源
1.争取河北大学升格成为教育部直属院校。为树立国家形象,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建议积极向教育部申请,争取将河北大学由省部共建升级为教育部直属院校。
2. 打造新唐山交通大学。借鉴江苏省宿迁大学经验,争取教育部支持,加大与中科院、中国铁科院、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北京科大、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大、中国矿大、河海大学等原唐山交大血脉校的多样性合作,采取“部省共建、院校联建”的新型办学体制、模式和机制,在河北唐山建设新唐山交大。新唐山交大的本科专业均为上述联建院校的优势学科,使用联建高校的计划招生,按公办标准收费,颁发与联建高校毕业生同样的毕业文凭与学位证书。新唐山交通大学也可以引进海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走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
3.积极推广多渠道联合办学。鼓励各高校推行“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等模式,扩大校企合作力度。支持各大学加大与地方采取委托培养、联合科研、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扩大合作。鼓励高校间开展课程互选、师资互聘和设施互用,推进高校本科时期的高校学分互认,开展交换生与暑期学习项目,逐步实施网上选课,扩大省内高校校际合作。鼓励高校加大与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
(六)抓声誉,提升河北高校社会认可度
1.重视校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鼓励高校建立专门机构和网络平台,配备专门人员推进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组建校本部、全国各省市校友分会乃至海外校友分会。制定校友捐赠鼓励和支持办法,建立校友与校友会之间的信息互换、资金互助、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保持并扩大与唐山交大校友的联系,并积极向他们汇报,推荐合作项目,争取唐山交大校友支持河北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
2.引导高校重视并扩大舆论宣传。在高校建立舆情监控应对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交流,组织发布正面新闻报道,做好相关负面新闻的说明、化解工作。加强与驻京中央级媒体和北京市媒体的沟通、合作,提升河北高校的媒体影响力。
3. 扩大面向优质生源、高价生源的宣传。强化对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生源的吸引,制定《河北省接收外国学生暂行办法》,发挥河北高等教育体系完备、教育成本相对较低、气候条件宜人等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吸引更多的东北亚国家的优秀生源到河北高校发展、深造,优化高校人才及生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冯用军,赵德国.中國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5)[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肖偲偲,王 瀚]
一、河北高校在我国和华北地区大学集团中的地位
对大学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是国际惯例。目前,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且连续发布分析报告的大学评鉴机构有20余家,其中对国内高校有较大影响力的有4家,即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教科院、台湾财团法人和广东管理科学院,它们评价大学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三大类:人才培养情况(规模/校友)、科技研发情况(论文数量/质量)和社会声誉评价。
(四)河北高校的最大弱项在于社会影响评分较低。燕山大学社会影响仅5.24分,华北排名前10位大学的社会影响平均分为7.81分,与华北排名第10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相比,社会影响落后1.77分。河北大学(排名28位)与排名22位的首都师范大学相比,人才培养分数高出0.33分,但社会影响却低1.68分。在社会影响评分中,河北高校在校友捐贈、媒体影响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得分较低。
二、准确定位河北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内涵和目标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就高水平大学建设作出了系列部署,国家教育部2011年12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具体包括: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高水平示范(骨干)高职学校、高水平民办高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综合分析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和方向,结合对我省未来建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河北区域高水平大学是办学水平居华北前列、在东北亚具有一定影响力,能够为华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性智力保障及关键性科技支持的综合研究型和行业特色型高水平大学集合体。
(一)办学水平居华北前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定位为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的骨干学校,具备高层次师资、高素质学生、高水平教学质量、高水准科技成果、高层次科研奖项、高额度校友捐赠、高规格科研设备、高自由度学术氛围、高效率治理团队,排名上升1-2位,缩小与天津高校的差距。 (二)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即国际化水平高,招收东北亚地区的留学生规模居于华北前列、拥有国内外知名的东北亚研究机构和专家、与东北亚国家的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吸引1-2家东北亚知名大学在河北设立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在东北亚高校建立2-3家孔子学院或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主要高校的东北亚排名提升1-2位。
(二)抓改革,着力激发高校内生动力
1. 实施一流学科优先计划。加大对一流学科扶持力度,设立省级一流学科研究基金,提高国家级、省级学科建设扶持。建立以一流学科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实施“高峰学科”、“高原学科”计划,着力打造优势学科群、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优势。建立健全学科和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建立跨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激发学科之间的共鸣,为争创国家一流学科做准备。
2. 实施人才活力激发计划。加大对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持和奖励力度,提高绩效考核中授课数量、精品课程和杰出校友权重。对申请到各类国家级重点科研经费的,给予主申请人相当于申请经费20%-30%的直接奖励。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按不同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实施“燕赵名师”培养计划,严格二级教授评选并切实落实待遇,提升各高校中高级职称比例。增加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指标,加大海外培养力度,让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支持高校专家学者申报“燕赵学者”,鼓励各高校针对讲座教授、讲席教授、青年学者、骨干教师设立“卓越学者”“杰出学者”等奖励。
3. 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以推进国家“2011协同创新计划”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为契机,推动大学内部和大学之间建立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协同创新平台,争取1-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认定。鼓励各高校每年出资300-500万元,设立协同创新专项资金,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基础科研的支持力度。
4. 实施教育管理创新计划。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行淘汰制,每年确定一定的比例,对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学生试行退学处理,实现名师出高徒向严师出高徒的转变。将燕山大学、河北大学作为精英、特长本科教学试点,优化研究生教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大类招生、通识教育、弹性学制(方便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完全学分制。
(三)抓开放,突出面向东北亚的办学特色
1.推动国际合作办学零的突破。借鉴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经验,推动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高校与河北高校合作办学,积极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引入浙江万里教育集团等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引入世界一流大学在我省(曹妃甸区)兴办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
2.实施东北亚专项招生计划。采取给予留学生指标倾斜、加大对教师双语教育的培训和补贴力度、补助高校开展海外招生宣传、设立河北省政府留学生奖学金等方式,扶持省内医科院校、农林院校,扩大面向东北亚的招生规模。将开展农林院校、医药院校的合作交流作为我省与东北亚区域政府合作的重要内容,争取更多的政府补贴留学生计划由我省执行。积极开展海外交换生项目,为我省学子创造更多的海外顶尖大学合作培养和攻读双学位机会。 3. 实施河北高校抱团“走出去”战略。定期组织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境外招生热门学校赴东北亚开展联合招生推介活动。设立专门资金,扩大河北高校教师赴东北亚的进修培训、合作交流指标,增加公派到周边国家学习深造名额。整合河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争取在东北亚国家兴建分校。
(四)抓服务,提升高校带动地方发展能力
1.健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在职创业、离岗创业。对职务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划归参与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可按不少于50%的比例折算为技术股份。鼓励高校整合各类科研经费,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
2.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华北创客中心。整合高校科技园、创业园、创客中心等资源,推动河北高校在加大协同创新基础上,合作开展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和华北创客中心建设(石家庄),并设立曹妃甸分园。
3.实施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引导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创业杯”等各类国内外竞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扩大校内实验室开放度,建立一批校外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强化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要求和考核。设立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四方协同创业天使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4. 畅通社会参与高校办学渠道。邀请成功人士、杰出校友,参与教学科研、创业辅导。邀请国内外成功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或就业导师,实行就业帮扶早期介入。落实国家教育捐赠免税政策,加大对社会资金办学的奖励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捐赠高校。
(五)抓合作,凝聚各方发展资源
1.争取河北大学升格成为教育部直属院校。为树立国家形象,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建议积极向教育部申请,争取将河北大学由省部共建升级为教育部直属院校。
2. 打造新唐山交通大学。借鉴江苏省宿迁大学经验,争取教育部支持,加大与中科院、中国铁科院、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北京科大、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大、中国矿大、河海大学等原唐山交大血脉校的多样性合作,采取“部省共建、院校联建”的新型办学体制、模式和机制,在河北唐山建设新唐山交大。新唐山交大的本科专业均为上述联建院校的优势学科,使用联建高校的计划招生,按公办标准收费,颁发与联建高校毕业生同样的毕业文凭与学位证书。新唐山交通大学也可以引进海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走中外合作的办学道路。
3.积极推广多渠道联合办学。鼓励各高校推行“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等模式,扩大校企合作力度。支持各大学加大与地方采取委托培养、联合科研、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扩大合作。鼓励高校间开展课程互选、师资互聘和设施互用,推进高校本科时期的高校学分互认,开展交换生与暑期学习项目,逐步实施网上选课,扩大省内高校校际合作。鼓励高校加大与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的合作力度。
(六)抓声誉,提升河北高校社会认可度
1.重视校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鼓励高校建立专门机构和网络平台,配备专门人员推进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组建校本部、全国各省市校友分会乃至海外校友分会。制定校友捐赠鼓励和支持办法,建立校友与校友会之间的信息互换、资金互助、资源共享等合作机制。保持并扩大与唐山交大校友的联系,并积极向他们汇报,推荐合作项目,争取唐山交大校友支持河北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
2.引导高校重视并扩大舆论宣传。在高校建立舆情监控应对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交流,组织发布正面新闻报道,做好相关负面新闻的说明、化解工作。加强与驻京中央级媒体和北京市媒体的沟通、合作,提升河北高校的媒体影响力。
3. 扩大面向优质生源、高价生源的宣传。强化对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生源的吸引,制定《河北省接收外国学生暂行办法》,发挥河北高等教育体系完备、教育成本相对较低、气候条件宜人等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吸引更多的东北亚国家的优秀生源到河北高校发展、深造,优化高校人才及生源结构。
[参考文献]
[1]冯用军,赵德国.中國大学评价研究报告(2015)[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肖偲偲,王 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