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新教材初探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脱离教材、拘泥于教材或者曲解教材的现象,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是一个我们直接面对的难题。教材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很多具体的操作还要由我们一线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灵活处理,才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从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调节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合理替换教学素材,紧扣新课程理念、拓展教材内容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教材合理运用、灵活使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教材;新课程背景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31-02
  
   新课程理念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角色的和谐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善用教材资源,不仅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如何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去教、如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教材里蕴涵的各种教学资源、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教材使用的误区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信息技术教师在对教材的使用上容易出现误区:
  1.完全脱离教材
  现在信息技术的教材种类很多,而信息技术学科又不需要统考,所以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很大的余地。但是,每个地方的发展各有不同,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对本地的教育现状都有一个充分的调查研究,所选用的教材也基本上能够代表本地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而有的教师觉得上级领导部门选用的教材不适合自己的口味,就干脆不用教材,上课天马行空地乱讲一气,想到哪里上到哪里,这样完全偏离教材、脱离教材的行为,必然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不完整或出现偏差。
  2.过分拘泥于教材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完全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使用的教学素材、介绍的相关知识点、布置的练习资料等等和教材上分毫不差,完全不考虑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实际,对于一些教材滞后的知识也不加以筛选,一切以教材为准则。这种现象,正是“教教材”的真实写照。但事实上教材呈现的内容带有普遍性,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灵活运用教材,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有效地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使用教材的措施
  下面,笔者以宁波市市编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合理利用教材:
  1.紧扣教学目标,合理调节教学内容
  宁波市编教材八年级(下),主要介绍的软件是Flash,其中的内容涉及Flash的元件、铅笔、颜料桶等工具的使用,变形的应用,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图层,文字动画,库项目管理等等。内容在广度上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在顺序编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图层和库的内容安排太过滞后,这两个内容被安排在动作、形状补间动画之后,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我们在学习第三课《创建元件》时,就会涉及库的操作,而教材中一直到第十二课才详细介绍“库”的使用,在这中间有九课的内容实际上都要用到“库”的知识。那怎么办呢?教材不讲,我们就不用了吗?或者在用到时、学生问到时含糊过去?这里就需要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如果我们将这一课提到第三课《创建图形元件》之后,就很方便地引入“库”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明明白白地用“库”,必然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概念体系更加有条理。
  图层的概念也是一样的,由于第五课《颜料桶工具的使用》中创建了多个图形元件,那么我们在实际使用教材时就可以在这一课中引入图层,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一个元件占据一个图层的良好习惯,方便后续的创作,而且在讲解后面的动作补间、形状补间时,也能应用更完善的例子。
  2.紧扣学生实际,合理替换教学素材
  (1)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
   比如在宁波市编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八两课,《Word的文档编排》及《查找与替换》,使用的素材都是太阳能热水器,编者的意图是由能源引入环境保护的观念,但是这个素材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都替换掉这一素材。再如第十三课《插入图表与多媒体对象》,教材中使用的素材是太空生命的探索,查找太阳系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的资料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由于这一内容学生已经在科学课中学习过,所以学生对所谓太空中的生命并无神秘感,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笔者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上,上课教师把素材换为“图图历险记”,通过图图的一系列活动贯穿每个知识点,学生非常感兴趣,上课的效果非常好。
  再好的素材,被赋予了再“深刻”的意义,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为学生所接受,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2)教材中的教学素材,最好能贯穿全册,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完整性
  比如在宁波市编教材第八册(下),教材上的素材换来换去,第二课是“史努比”,第三课是画气球、画水滴,第四课、第五课又回到“史努比”,第六课又变成画花瓶,后面更是小球、人类进化等,各种各样的素材纷繁杂乱,每个素材都是为了完成相应的技术任务而设置的,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其实从第二课《初试锋芒》里引入了“史努比”这一素材,后面的每一课都可以延续使用这一素材,第三课画气球可以改为画太阳,第六课同样是画花,但可以画在草地上,第七课可以用画面中太阳的东升西落来讲动作补间,第八课可以用花谢花落来讲形状补间……这样,到这一册内容结束时,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关于“史努比”的动画作品,学生也从这种渐进的教学中形成了完整创作Flash动画的思路,而不是仅仅学到了一堆操作技术。
  3.紧扣新课程理念,拓展教材内容
  在完成教材中教学目标的同时,对教材进行一些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更能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比如七年级上册,在对Word的内容进行了段落间距、页眉页脚、页面设置、项目符号、查找替换、图文混排、表格制作等一系列知识点的学习之后,教材内容是结束了,但是如果我们的Word教学也到此结束的话,信息技术软件的工具性作用根本未体现出来,学生学习了Word有什么用,能运用到什么地方去,什么时候用,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实践任务,来作为学习Word软件之后的一个总结。比如用Word制作电子小报、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等等,尽量把Word中的各个知识点都运用进去,同时综合实践的内容能够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现,一方面理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再如八年级下册,图层这一部分内容,教材上只讲了普通的图层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中,稍微复杂一点的动画基本上都会用到引导层和遮罩层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在第十课《综合运用》之前加入这两个图层的知识,相信对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作品的档次都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材的灵活运用更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实对于教材的使用方法也是如此,它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多些尝试、多些积累,当我们最终能将手中的教材用得实、用得巧,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时,我们便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相信这个时候,我们也必定在实践新课标理念、探索高效教学的路子上迈出了一大步。
  (编辑:王天鹏)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出发,试图探索一种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寻找一条实现高效课堂目标的新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39-02    一般情况下,探索一种比较固定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大大促进我们的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创新运用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能够从根本上促进
摘 要:建构式学习(也有学者称“建构性学习”)是伴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断传播而逐渐生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建构式学习中,学习资源对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式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文章从教学层面对自主建构式学习设计中优化资源支持的策略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有效教学的框架下进行资源设计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建构式学习;学习资源;优化;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
会议
有人作过调查,如果把写人与写事的新闻作品加以比较,读者更喜欢看有关人的作品。但是,也可以说,人又是最难写的,写得非常成功尤其难。不信,问问你自己,迄今为止,真正成功、
摘 要:文章根据CAI技术推广与分层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了计算机辅助分层教学系统需求。同时,给出了基于Web的计算机辅助分层教学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结构,并讨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充分利用CAI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以辅助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为提高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客观性与准确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CAI;辅助教学系统;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摘 要: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三维德育”模式,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文章主要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依托德育专题网站的管理平台、活动平台以及家校通手机短信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维立体的现代信息共享的德育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维德育;专题网站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45-02    随着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