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写作 待商榷的写作方式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真实是传记之本。政治人物的传记,一般采用客观公正的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撰写,更忌虚构。然而,埃德蒙•莫里斯的《荷兰人——里根传》,却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地采用虚构的人物,并以虚构的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撰写,最后将虚构的人物与作者本人合二为一,这种写作方式,的的确确让读者大迭眼球。然而,就是有强烈争议的写作方式,却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成功。在作品出版后的51天之内,销量便升到了《出版家周刊》书榜的第二名。其写作方式很值得探讨和借鉴。
  【关键词】传记 真实 虚构 写作
  【中图分类号】I0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9-0024-03
  
  作为叙述视角,一般不外乎两种: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而作为传记作品的写作视角,也不外乎第一和第三人称两种。在第一人称传记作品中,一般限于“自传”,在为他人所作的传记中,几乎不可能存在。然而,美国人埃德蒙•莫里斯所著的《荷兰人——里根传》,则别具一格,作者偏偏以第一人称为里根作传,这种写作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的传记里,还是第一次出现。正因为其新奇与独特,所以作品出版后51天之内便升到了《出版家周刊》畅销书榜的第二名。作为本书的中译本作者,见到网上对此书的某些说词,颇有感慨,于是在此书中译出版之后,很想谈谈《荷兰人——里根传》的传记写作艺术。
  
  一、伟大的人物
  
  书中的主人翁罗纳德•里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他是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1975年),第40任总统(1981~1989年)。在踏入政坛前,他出身贫寒,曾当过救生员、橄榄球运动员、电台播音员、电影演员、报社专栏作家和励志讲师,直至走上州长、总统的宝座。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里根的一生,可谓辉辉煌煌。他在1980年的选战中击败了现任的吉米•卡特,同时共和党在那年选举中也赢得了26年来首次在参议院过半数的席次。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以暂时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排除了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1982年的急剧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在国内议题上,里根并没有成功的解决如社会福利和堕胎等问题,但他也经由最高法院及其他联邦法院的法官任命而转移了联邦的司法权。他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保持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他在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他的支持者盛赞他振奋了美国人在1980年面临的低昂士气和挫折感,并且让积极不干预的资本主义体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对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扩张军备,对苏联的政策则由原本的围堵改为直接的对抗。里根在政治意识形态上贯彻了反共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
  里根任内也经历了数次严重的政治丑闻——并导致不少官员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过这些危机。
  许多的观察家,尤其是美国的保守派,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主要功臣。历史学家对此还没有形成共识,一些人认为里根是使苏联于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一些人则认为苏联于他任内开始的转变,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
  他也是唯一一个遭到刺客以子弹击中(1981年3月30日)而得以存活的美国总统。1989年退休后里根定居于加州,在罹换阿兹海默症的10年后,于2004年死于肺炎,享年93岁,并获得了隆重的国葬。
  在里根两届任期结束后,同党的乔治•H•W•布什于1988年的选战中大获全胜,从而为共和党60年来首次成功接任的总统。
  而里根的总统任期,影响了美国1980年代的文化,80年代常被称为“里根时代”。他主政美国的时代是一个世界发生着剧烈变动的时代,里根通过他的表演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重的一笔。
  
  二、聪明的作者
  
  为这么一个知名的公众人物作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作者埃德蒙•莫里斯自1985年受命为里根作传,到1999年书稿付梓,里根时代并未远去,人们对他主政时代的种种事情知道得很清楚,作者没有多少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次,里根和他身边的人,大都健在。传记对他们的评论,势必引来反馈,有时会招致不满。
  第三,最重要的是,关于里根的传记已经出了不少:如美国赫德里克•史密斯、亚当•克莱默等著的《里根和里根总统》;美国坎农著的《从明星到总统——罗纳德•里根》;美国鲍雅斯基著的《隆纳德•雷根》;美国乔治•萨利文著的《里根傳》;美国爱德华兹著的《罗纳德•里根传——从演员到总统》;美国哈根著的《里根传》等,甚至连罗纳德•里根本人也出版了《里根自传》。
  在这种情况下,埃德蒙•莫里斯要想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水准的作品来,确实不易。
  埃德蒙•莫里斯1940年出生于肯尼亚的内罗毕,1964~1968年在伦敦成为自由撰稿人,后来移居纽约,仍然以撰稿为生。1980年,埃德蒙以其传记作品《西奥多•罗斯福的崛起》一举成名,赢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大奖以及美国国家图书奖。至此,埃德蒙已跃身于美国当代最著名作家之列。1985年,在任的美国总统里根及第一夫人南希力主埃德蒙为里根传记的指定作者,并给予埃德蒙“不受限制”地出入白宫的权利。为了使这位总统的传记更具历史价值和真实性,总统还特别授权埃德蒙可以随总统参加会议,甚至可以“不受限制”地查阅总统的书信、日记。这便使得埃德蒙有机会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书的史料价值与可读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至于本书书名“荷兰人”的渊源,恐怕还得追溯到里根的出生。据作者称,里根出生时体态丰腴,哭声甚是响亮,因此老里根便给这个婴儿取了个诨名“荷兰人”,从此这个绰号便与里根形影相随数十年。
  本书记录了里根的一生,时间跨度长达80年。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繁多,加之主人公的一生经历复杂,涉足之事颇多,这便决定了本书必然触及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物事。可以说,本书记载了20世纪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演变过程。
  自1985年受命到1999年付梓,本书的创作历时14年,数易其稿,足见作者之严谨。此间作者收集、整理、阅读了里根总统大量的书信、日记和相关材料。可谓工夫不负苦心人,本书于1999年10月出版时,当月攀上全美最畅销书排行榜。
  那么,作者埃德蒙•莫里斯是怎么克服种种困难,达到成功的呢?
  
  三、开创性的传记写作方法
  
  作者埃德蒙•莫里斯成功,主要体现在前不见古人的传记写作方法上,他推陈出新,开创了传记写作的新方法、新思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叙述方式。
  1.采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传记
  这种写作方式,确系传记作品中的大胆首创。一般传记写作,都是采用客观公正的第三人称视角写作,做到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在《荷兰人——里根传》中,作者一反过去的写作方式,以“埃德蒙•莫里斯”的所见所感所得,叙述里根的故事。从1911年里根出生,直到20 世纪90 年代,这位“埃德蒙•莫里斯”一直追随着里根的生活轨迹,代入感很强,有力地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首先,第一人称的真实感,来自于对主角的细致描述,其中包括了语言、动作、心理,因为“主视角”就是我,我对自己的了解自然比旁人来的深刻,至少我明白每时每刻我的想法,甚至知道自己下一刻将要付诸的行动。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曾经有过或者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的读者,他们在看了这些描写后,或认同,或不认同。对于不认同的读者——尤其是里根以及他身边的人,作者自然也有个台阶可下。这是我的观点,允许你们不认同,可以为作者本人避免了不少的麻烦和不满。这是作者的聪明之一。其次,既然是第一人称来写传记,主视角“我”必须要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我”能看到的地方肯定十分有限,“我”想写哪些事件,就写哪些事件。我对哪些事件的观点不成熟,或者与大家的观点不一致,“我”就可以不写。“我”的不写,在技术手法上,这种处理是合情合理的,旁人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作者的聪明之二。第三,情节的发展,要以“我”的视线所及来推动。在写作的时候,主角到了什么地方?要看到什么?要完成什么事情?得到什么思考?如何保证主角在每一个重要的场景出现,而不感到唐突,这些安排,“我”的主动性就非常强,不必太拘泥于历史事件的先后。这些技术上的处理,为作者写作时争得最大的主动权。
  2.虚拟眼睛看传主
  真实是传记之本。胡适指出:“传记最重要的条件是纪实传真”。[2]哈罗德•尼科尔森(Harold Nicolson)也认为“优秀传记的核心是真实”。[3]传记大家约翰生(Samuel Johnson)说得更为详尽:“每一个故事的价值依赖于它的真实性。一个故事要么是一幅个人的画像,要么是一幅普遍人性的画像。如果它是假的,那么它就分文不值。”[4]
  如果说第一人称写作是该书一个大胆的创新,那么,作者用虚构的一双眼睛来描述里根,那就更让人惊呆了。如果说“第一人称写别人的传记”为作者争得最大主动权,那么“虚拟眼睛看传主”不仅排除了作品面对读者的后顾之忧,而且为作者博来许多好奇的眼球。
  虽然莫里斯本人1940年才出生,但在这部传记里,里根和“埃德蒙•莫里斯”1926年便已相识。接着,就有了书中“埃德蒙•莫里斯”被里根从河里救起、两人一起在大学校园里出没、一起在空军部队服役的故事。
  不仅如此,作者在书中还虚拟了一位好友——保罗,他也和“埃德蒙•莫里斯”一样,关注着里根的一举一动;以及“埃德蒙•莫里斯”的儿子加文,他成长于里根已经崭露头角的时代,而那正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各种社会思潮冲击人们的心灵、街头政治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以一个时代青年的身份关注着世界的变化、关注着里根在这个时代的政治行为。在书中,作者通过虚构的“埃德蒙•莫里斯”与虚构的保罗和虚构的加文的交谈、通信,对里根进行描述和评论,既把作者本人的立场贯穿其中,又把当时人们对里根可能有的看法展现出来,为今人观察里根提供了多侧面的视角。同时,也为执笔者巧妙地避开了讼诽之险。
  3.虚拟与真实叙述视角二合一
  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这个虚拟的叙述角色“埃德蒙•莫里斯”,在1981年里根入住白宫时,变成真正的莫里斯本人,即该书的作者本人。这种虚构比之以往传记写作仅限于虚构部分细节而言,其程度是不可比拟的,它带来的是质的变化。
  这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写作方法,给读者的心理上造成亦真亦幻的巨大冲击。许多评论者指出,作者的写作手法是“用一双‘虚构的眼睛’看待历史”。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叙述的便利。作者虚拟了一个“我”,使得他可以以第一人称叙事,而第一人称是一种最易于把握的叙述角度。在叙写历史时使用第一人称以给人身临其境的当代感。其次是更好地丰富人物形象。里根早年只是一个无名小辈,生活经历相对简单,并没有多少可大书特书之处;那个时代留下的素材也很匮乏,许多事件的踪迹无从寻觅。如果一味客观地描述,难免枯燥、僵硬,人物形象单薄。而通过虚拟人物的介入,里根早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便凸现了出来,他的所作所为也便展现于众目睽睽之下,这无疑将使人物形象显得栩栩如生。其三是增强作品的文学性。政治人物的传记往往因为追求严谨而缺失了可读性,虚拟色彩的化入,可以给作品带来戏剧性的效果,使它如历史小说般生动。
  但是,得之于此也容易失之于此。作为一部具有官方色彩的传记,如果有一个虚构的角色在里头,事实和虚构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分辨不清,这种做法显然不够谨慎,也使传记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正如Keji在网上所说:“我硬着头皮读了70多页,实在读不下去了。与其说这是一本里根总统的传记,不如说是作者的自传,而且本书的文体是散文体。从前70页来看,里根在本书中的角色算是个配角。如果不是因为看到封面,很难将此书与总统传记联系在一起。”[5]
  新浪读书频道,也以《“虚构”的〈里根传〉》[6]为题,对该书进行了严厉而又可爱的点评:
  邪门常常也是对规矩的愤怒,直至出离愤怒?
  尽管爱德蒙德•莫里斯曾荣获普利策奖,但他撰著的《里根传》出版前即引发批评。最尖锐的一个指责称该传记“技术性虚构已远远多于历史真实”,莫里斯“更多地采用了《阿甘正传》式的虚拟再现历史的手法,通常传记作者所必须恪守的严谨求实原则被置之脑后……”。
  莫里斯80年代中期里根任总统期间便已获得写作里根传记的委托权,从那时起,他着手采访、搜集大量资料。在《里根传》里,莫里斯虚构出一位里根的同龄人充当“叙述者”,并以这一视角再现里根生平往事。这位同龄人取名为“爱德蒙德•莫里斯”,他与传主里根一起在足球场上鏖战,在大学校园读书玩乐,并一起参加美国空军电影的摄制……书中的莫里斯与作者莫里斯最大的差别仅在于作者本人比里根晚出生近30年。
  假使莫里斯以如此方式写小说,自然稀松平常,可现在,他说他写的是“传记”……标新立异?传记是传记,小说是小说——这话尽管老套,可是严肃,不是错。不过,假使莫里斯确为试图打破成规之人,那一切就得单说——他最先需要承受的,除了指责、非难,甚至还包括法律纠纷。
  不过,我倒是以为,那个最早的“传记”规矩又是由谁确认的呢?最早的“小说”的规矩又是由谁确认的呢?相对于没有规矩之前的一切,莫里斯之流算不算黑马?至少邪门?
  尽管说“传记”的规矩没人确定,但虚构的手法更适合于文学艺术,或者宽泛一点,容许存在于文学家、艺术家的传记中,因为这类作品常常将文学性作为第一诉求。作为当代有影响政治人物的传记,如果需要为后世的研究留下可资借鉴的东西,历史性应该是它的首选,就像中国“二十四史”一样,真实性是它们流传不朽的根本原因。而且中国的史官,都有宁可杀头,也要秉笔直书的气节,所以,真实性是第一要求,文学性只能兼顾。而埃德蒙•莫里斯所著的《荷兰人——里根传》,其“历史的真实”,确实在“虚拟的眼睛”下部分丧失了,失去了为人立传、品定终生的严肃性,也在以“第一人称写别人的传记”这种为所欲为的主观观照和叙述方式中,土崩瓦解。正如胡远珍所说:“读者从传记中所能体会到的,更多的是作者的感受;读者从书中看到的历史,更多的只具有当下的意味。传记和小说之间曾经清晰的界限这时变得模糊起来,传记文学终于也蒙上了一丝后现代的色彩。”[7]
  “人物可以虚拟,历史却不容虚构。埃德蒙•莫里斯的创作方法尝试会给传记写作乃至历史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许要到若干年后才能看出些眉目。”[7]
  
  〖注 释〗
  1 埃德蒙•莫里斯著、李小平等译.荷兰人——里根传.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
  2 胡 适.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A].胡适文存(三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1521
  3 Nicolson, Harold.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Biography[M]. London: Hogarth Press, 1927. 82
  4 Boswell, James. Life of Samuel Johnson, Vol. I. [M]. London: J. M.Dent &Co, 1906: 609
  5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98597/
  6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0:00 新浪讀书
  7 胡远珍.“虚构的眼睛”与传记的历史性——评《荷兰人———里根传》.当代世界,2002(05)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及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出现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跟不上,成绩也不理想,甚至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更严重的是逃学等现象。学生学习差,究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概括地讲不外乎是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造成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空白点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低下。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转化后进生。这也是教师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期刊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刚刚跨入的21世纪,将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21世纪,既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也为我们带来新的挑战,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取决于教育。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态势对教育的严重挑战,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在迎接这场挑战中的关键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从“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如何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最终使“问题学生”不再成为问题。  【关键词】班主任 应对 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68-01     一些教师认为,“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
期刊
历史在创新中前进,人在创新中成长,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的创新人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在享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它的实施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搞好“创新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期刊
〖9月8日讯〗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由教育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今天在京舉行。论坛以“爱国敬业,教书育人”为主题,深入交流了师德建设的新鲜经验,探讨了当前师德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促进师德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论坛开幕式。部分教育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作了发言。全国优秀中小学教师代表、地方
期刊
【摘 要】微波炉保险被烧坏后,根据其工作原理图分析各主要元件,如整流二极管、高压电容器是否遭到损坏,通过分析,最后确定是磁控管内出现问题。  【关键词】微波炉 高压电容器 高壓变压器 高压二极管 磁控管  【中图分类号】TM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3-0178-01     本人家前几年购买了一台美的(黑金星)KD21B-C微波炉。在放置一段时间后,日前我开机
期刊
〖9月18日讯〗“祝福祖国”全国大型寄语北京校园行活动18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启动,中国传媒大学等50所首都高校将陆续设立“祝福祖国”寄语校园宣传站,莘莘学子可在寄语墙上写下祝福并投放“祝福祖国”明信片,亲笔抒发爱国情怀。   在18日的活动现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许多学生填写了“祝福祖国”明信片,并朗读自己所写的寄语,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据活动承办方北京市邮政公司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是在
期刊
〖9月13日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12日在华中科技大學开幕,来自全国各地65所高校的111件节能减排创新科技成果现场展出。比赛期间,专家委员会将参观参赛作品,并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与上届相比,本次竞赛参赛高校覆盖面更广,水平更高,共收到来自包括西藏、新疆在内的25个省区市159所高校的1
期刊
〖9月22日訊〗“中华诵首都大学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诵读晚会”日前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郝平出席晚会录制现场。  晚会由历史不会忘记、我把青春献给你、我爱我的祖国3个篇章组成,包括独唱《红色的记忆》、合唱《我爱我的祖国》、朗诵《奔跑的青春》以及中华诵活动主题曲——《中华诵》等14个节目。晚会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以大学生诵读等形式,回顾新中国60年发展历程,讴歌社会
期刊
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等活动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是《标准》与传统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的重大区别。对每位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与教育策略的转变和探索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