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重视课外阅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断提高阅读品位。”下面我以苏教版教材的配套读本《语文课外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为例,谈谈我这些年的做法。
一、知晓——掌握言语建构材料
现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一些速读的方法,以培养他们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对于单纯性为了拓宽知识面的一些文章,如《读本》中“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科学家的魅力”等单元里的文章,我都建议学生略读,对内容稍稍了解,或者收集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即可。既省时间,读书的效率又高。
这样的速读训练还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本》里很多文章内容跟课文都有交集。我常会把这类文章作为课文辅助读物纳入课内,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这样的阅读指导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
二、积累——探寻言语建构规律
对小学生为对象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写阅读心得感想”占60%以上。的确,这些年来千篇一律的读书笔记方式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其所累,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所以在我们班级,学生每人拥有的一个积累本内容可以五花八门。每个小组的一本“采蜜本”,让小组同学轮流记录。每周一次采蜜本的内容我也从不作硬性规定,可以摘抄美词美句美文,丰富积累;可以绘画,亲历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可以概括故事大意,培养概括能力;可以写写有关联的古诗、歌词、谜语……
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外读书笔记除了形式多样外,内容也与众不同。我不仅要求学生横向积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同时建议学生跨学期积累,对同类文章进行纵向比较,探究发现这些文章的言语建构规律。经过了几年的积累,现在学生常常在写作文时不自觉地就会用上曾经积累的词句。
三、表达——发展言语建构思维
如果阅读是吸收,那么口头表达就是语言内化运用最直接的形式。所以每次阅读在可能的情况下,我都会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出来,这样他的言语思维也就会跟着得到训练发展。
如在阅读完“成语故事”、“人类起源的传说”、“童话”、“故事会”、“寓言故事”等单元后,我会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或者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或者复述故事内容。每两周我们班还会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或定主题,或让学生自选文章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一学期结束,我还会让每个学生向大家推荐本学期《读本》里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并要说出好在哪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言语加工及口语表达能力。
人们把“听”比作是“水源地”,经常给孩子们读书,会将“水源地”的水分流成“说、读、写”等支流。最后,孩子们通过多听多看,自然就会多说多写了。我一直坚持利用语文早读开始前的五分钟为学生朗读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并尽量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对声情并茂的朗读产生向往,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学会张口放声朗读。
四、运用——增强言语建构体验
有些文章,适合训练学生续写故事。通过这样的续写,孩子们在构思文章、谋篇布局中慢慢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获得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言语独特体验。有些文章结构鲜明,生活气息浓郁,适合训练学生仿写。有些文章意味深长,值得孩子们读完了去深思。
倘若读到一些写人的文章,我会鼓励学生进入角色,给文中的主人公写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不仅落实各项言语实践要求,还发展了习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智水平。
纵观全程,在指导阅读训练中,我坚持努力把握好语言文字训练的“度”,既不把这一活动变味为语文补习课,也不放之任之。始终诱之以趣,导之以行,授之以法,因而一路播种,一路芬芳,也一路收获。在亲近《读本》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言语建构能力逐渐增强,“言语底色”渐趋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
一、知晓——掌握言语建构材料
现今时代,科学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一些速读的方法,以培养他们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所以对于单纯性为了拓宽知识面的一些文章,如《读本》中“周游世界”、“走遍世界”、“科学家的魅力”等单元里的文章,我都建议学生略读,对内容稍稍了解,或者收集到自己有用的信息即可。既省时间,读书的效率又高。
这样的速读训练还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本》里很多文章内容跟课文都有交集。我常会把这类文章作为课文辅助读物纳入课内,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这样的阅读指导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
二、积累——探寻言语建构规律
对小学生为对象所做的问卷调查中显示,“不喜欢阅读的原因”是因为“不想写阅读心得感想”占60%以上。的确,这些年来千篇一律的读书笔记方式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为其所累,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制约着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所以在我们班级,学生每人拥有的一个积累本内容可以五花八门。每个小组的一本“采蜜本”,让小组同学轮流记录。每周一次采蜜本的内容我也从不作硬性规定,可以摘抄美词美句美文,丰富积累;可以绘画,亲历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可以概括故事大意,培养概括能力;可以写写有关联的古诗、歌词、谜语……
苏轼曾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课外读书笔记除了形式多样外,内容也与众不同。我不仅要求学生横向积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同时建议学生跨学期积累,对同类文章进行纵向比较,探究发现这些文章的言语建构规律。经过了几年的积累,现在学生常常在写作文时不自觉地就会用上曾经积累的词句。
三、表达——发展言语建构思维
如果阅读是吸收,那么口头表达就是语言内化运用最直接的形式。所以每次阅读在可能的情况下,我都会鼓励学生通过口头表达出来,这样他的言语思维也就会跟着得到训练发展。
如在阅读完“成语故事”、“人类起源的传说”、“童话”、“故事会”、“寓言故事”等单元后,我会安排合适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或者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或者复述故事内容。每两周我们班还会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或定主题,或让学生自选文章进行读后感的交流。一学期结束,我还会让每个学生向大家推荐本学期《读本》里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并要说出好在哪里。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更锻炼了学生言语加工及口语表达能力。
人们把“听”比作是“水源地”,经常给孩子们读书,会将“水源地”的水分流成“说、读、写”等支流。最后,孩子们通过多听多看,自然就会多说多写了。我一直坚持利用语文早读开始前的五分钟为学生朗读优美的诗歌或者散文,并尽量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对声情并茂的朗读产生向往,从而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学会张口放声朗读。
四、运用——增强言语建构体验
有些文章,适合训练学生续写故事。通过这样的续写,孩子们在构思文章、谋篇布局中慢慢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获得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言语独特体验。有些文章结构鲜明,生活气息浓郁,适合训练学生仿写。有些文章意味深长,值得孩子们读完了去深思。
倘若读到一些写人的文章,我会鼓励学生进入角色,给文中的主人公写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不仅落实各项言语实践要求,还发展了习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心智水平。
纵观全程,在指导阅读训练中,我坚持努力把握好语言文字训练的“度”,既不把这一活动变味为语文补习课,也不放之任之。始终诱之以趣,导之以行,授之以法,因而一路播种,一路芬芳,也一路收获。在亲近《读本》的过程中,学生们的言语建构能力逐渐增强,“言语底色”渐趋形成。
(作者单位: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