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读一本有意思的书 访一个有故事的人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1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东,成都知名主持人,因《今晚800》等节目被观众们所熟知,曾荣获中国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并创办过《新闻背景》《平安成都》《红绿灯》等新闻法制栏目。
  2015年,周东创办了一档与读书有关的人文历史节目——东周社。因为推广读书,周东被授予成都市全民阅读推广公益大使。如今,捧一本书娓娓道来的读书人,已经成为周东的标志形象。
  回首东周社四年历程:读书节目生存不易
  这个月,东周社就满4岁了。这四年来,除了电视台日常工作,东周社每期节目的内容和各类落地活动的创意都是周东亲自来:查阅大量相关资料、修改节目的文稿……加上平时的阅读,他几乎没在凌晨一两点前睡过觉。
  创立初期,东周社经济举步维艰,没有企业赞助,也没有经费支持,坚守了快一年时间,有点熬不住了。周东自己掏钱继续做,咬牙坚持。当时,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停了,很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也关掉了。
  周东深知,文化类节目偏静态,寿命较短,尤其是在收视率考核上不占优势,企业和相关单位也不愿意赞助。生存如此艰难,为何要坚持?“因为喜欢吧”!周东的回答很干脆。
  创立一年后,东周社在获得多方资金的支持后终于逐步复苏,《书香成都》《画说天府》《领读》等多个栏目越来越丰富,在成都以及周边区域举办过多场读书会。
  依托《书香成都》系列节目,《东周社》连续两年在“CRIR中国媒介欣赏指数”评选中上榜,与《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晓说》等全国知名节目一起荣登“最具欣赏价值网络视频节目”排行榜。到目前为止,这也是成都电视台“活得最久”的一档读书类节目。未来,周东还有更大的愿景:从线上到线下,建立东周学院;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语言表达艺术。
  走进东周社的工作室,墙上悬挂多幅名家字画。周东如数家珍,一一道来:“这是流沙河先生为东周社题的《东周社》,那幅是叶瑞琨先生题的《画说天府》,还有谢季筠先生题的《书香成都》和《领读》。”
  回顾这四年光阴,周东脸上泛起满足的笑容,他说每一次节目录制的幕后,都有很多与名家们打交道的故事,“我想把这些故事讲给观众听。”
  与中外文化名人交流:想把他们读给你听
  采访流沙河:追寻汉字源头,对汉字爱到流泪
  “每次采访沙河先生,他都会给我解字,告诉我这个字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样发音,为什么会这样写。比如东周社的东,起初并不是一个方位,而是一个口袋;周,是田地的范围,社,就是一个土堆……”周东对流沙河的渊博学识印象深刻,说老先生聊到兴头上,还会哼起儿时的童谣。
  在流沙河最新一本著作《字看我一生》中,有着他对汉字深入浅出的解读,他从主角李三三一生遇到的汉字中挑选出500多个汉字和1000多个偏旁,在每页手稿中穿插两到三组汉字解读释义,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篆文、正字,解读汉字几千年来的流变,颇有趣味。
  最后一部分,是主角李三三依照他老师的指示,去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的故事。流沙河告诉周东,写到这里时,他自己都哭了,“我这一辈子活了几十岁,我最辉煌的就是那一天,我是第一个认识甲骨文的人。”似是流沙河通过故事主人公之口,在表达自己的激动。
  为什么对汉字有这般深厚的感情?周东问过流沙河,得到的回答是:汉字不是简单笔画随随便便构成的,无论哪一个民族早先都经历過象形阶段,如今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就只有我们,汉字是当今人类各个民族中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我们一旦熟悉的汉字的内涵,就会对它产生感情。
  流沙河只说四川方言,与周东聊天,他也不时聊起方言的渊源,比如“颤花儿、颤翎子”是怎么来的,其实“颤翎子”本是川剧表演中的一个绝招,后来才用来形容爱出风头、爱显摆的人。
  因为流沙河,周东也爱上了方言学习,书柜上的《四川方言词典》《四川方言词源》《四川方言与文化》就是证明。他说,留住方言就是记住乡愁,方言里面有历史、有生活、有记忆、有文化。最近他还会到成都图书馆开讲座,讲四川方言的故事。
  采访林西莉:瑞典汉学家,古琴发烧友
  谈到对汉字的痴迷和热爱,周东也忘不了一位来自瑞典的老太太:今年87岁的汉学家林西莉。她和马跃然是周东最仰慕的两位瑞典汉学家。他的节目也曾专门解读过马悦然的书《另一种乡愁》。
  上世纪五十年代,林西莉师从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学习汉语的时候,林西莉总想弄清楚一个个汉字为什么长这样。为什么人们把自来水的开关称为“龙头”?为什么人们把怀孕叫做“有身子了”?“身”和“孕”有什么关系?它们最初的形式如何?
  即便是简单的“一”“三”“五”“七”,在她眼里也充满了神奇。后来,林西莉到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在她眼中,这些一笔一画与中国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无不有着密切联系。再后来回到瑞典,林西莉继续从事汉字教学,与流沙河一样,她感兴趣的是象形字、汉字早期的形态以及演变。通过多年研究,她写出了《汉字王国》,这本书很受读者欢迎,后来还出了一本《给孩子的汉字王国》。
  当年林西莉在北大学汉语期间,还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古琴,她认为那几年的经历,深刻影响了她的一生,后来她还创作出了《古琴》一书。
  周东也收藏了一本,“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通俗易懂、清晰详尽,优雅从容地讲述着古琴与中国文人、与诗歌音乐乃至与人的生活方式及命运的关系,打开了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
  与比尔·波特对谈:从《空谷幽兰》到《一念桃花源》
  比尔·波特也是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位作家了。他有一本非常出名的书:《空谷幽兰》。那是他三十年前深入终南山探访山中隐士们的心血之作,出版之后,在西方反响热烈。后来,四川的学者、电视人何世平看到了这本书,用四年时间将它拍成了一部获奖无数的纪录片:《隐士》。
  在《隐士》的首发仪式上,周东得以与比尔·波特对谈,“一个白胡子老头,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三十年后的旅行,比尔·波特试图从苏东坡写《和陶诗》时的山川形胜和古井旧居中,寻找到苏轼当时的心情与状态,于是有了这本新书《一念桃花源》。   周东说,美国行者比尔·波特在帮我们寻找和梳理中国传统文人身上的情操和精神,并用他特有的仪式,向苏轼、陶渊明表达敬意。
  周东在读了比尔·波特的《寻人不遇》之后,深受感动:为何一个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如此痴迷,甚至可以重走文化之路,把这条路渗透得如此之深?今年,他计划邀请比尔·波特再度入川。“我记得蒋方舟说过一句关于比尔·波特的话,非常贴切:作为一个美国人,他又比许多中国人更深入地抵达了传统中华文化的核心,那里不仅有远去的诗歌和田园,还有闪亮的人格和风物。”
  与美食作家邂逅:同石光华喝酒,跟扶霞吃饭
  石光华是成都著名的美食作家、诗人,去年他推出了自己的新书《我的川菜味道》。
  周东与石光华的那次录制,是他俩人生中的第一次面对镜头“醉聊”,录制当天,他们起了个大早,摆上几盘卤肉,斟上小酒,喝得酣畅淋漓之际,满面通红地读诗,把酒言欢。这真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周东说:“和好吃、好诗、好酒的他聊天,就应该这样。”
  在周东眼中,石光华是心里裝着诗和远方,但依旧热爱人间烟火味的人。在石光华笔下,食物除了色香味,还有第四个“维度”——生命力。在石光华眼里,食材、配料不分三六九等,品尝美食亦在品尝人生滋味。
  石光华告诉周东,花椒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后来从中国大部分餐桌上消失了,退缩到了四川,有可能再过一段时间便渐渐香消玉殒,结果这个时候,辣椒被带入四川,两种调味品的结合,创生了令人销魂的麻辣味。“辣椒的刺激与花椒的阴柔互相缠绕,给川菜带来无穷的感觉,所以我称之为一场艳遇,饮食中的爱情感天动地,就像注定要相爱的两个人……”
  与美食有关的阅读之旅,还有一本书让周东印象深刻。那就是之前大周末也用专版推荐过的《鱼翅与花椒》,作者是英国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她曾在成都留学多年,还去上过四川烹饪学校,对川菜的了解和热爱可见一斑。这本西方人亲历的“川菜冒险”,出版后火爆一时,深受读者喜爱。
  周东邀请到扶霞做客东周社,录完节目后一起在楼下吃川菜,扶霞一边吃一边拍,问到什么细节,立刻记在本子上。她告诉周东,这是自己多年来的习惯,不论是吃酒楼还是苍蝇馆子。让周东记忆深刻的还有扶霞的一句话:“我就是一个厨子,只有在厨房里切菜、揉面或者给汤调味的时候,我才能感受到完整的自我。”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关于东周社的取名,周东说,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那是中国知识分子最自由的时代,诸子百家的诞生也在那个时代,那是中国文化的第一个巅峰。
  钱穆先生有句话:历史知识,贵能鉴古而知今。周东也希望东周社能“温故知,做将来”——这个“做将来”出自宋徽宗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意思是指示工匠按照雨后天空的颜色烧造汝窑瓷器。他希望,这也是东周社未来的颜色。
  周
其他文献
端午节假期无休的新编川剧《落下闳》剧组,节后依然在紧张严格的排练工作中。在近两天排练的剧情里,核心人物“落下闳”的戏份不多,可落下闳的饰演者蔡少波却比排练角色时更加忙碌,因为蔡少波除了主演的身份外,还有更为重要的艺术总监、监制、编剧、导演等多重身份。  熟悉川剧的朋友一定对“蔡少波”这个名字不陌生。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部书记、副院长蔡少波可以称得上是当今川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是深受川剧戏迷们喜爱
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法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人化,妙不可言,搜尽赞美的词汇也难描绘其高深与绝美。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每一条纹理都是一个故事,端详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产生浑厚的共鸣。柳公权的书法端庄清秀,像河边浣纱洗衣的邻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举止、一颦一笑,遵规守矩,温婉清丽。欧阳询的书法,松风鹤骨,像一个武功高深的侠士,刚劲中透着
岩彩画,岩为岩石——矿物的集合体,彩指的是色彩。岩彩画,又称胶彩画,源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是将矿物质研磨成粉或颗粒,再粘合动物胶和水,以加厚宣纸、麻纸、绢、麻布、板和壁等为载体创作而成的画。岩彩画最大的特征,是有宝石般斑斓的色彩以及层层叠叠自然厚重的视觉效果。隋唐时期的青绿山水画和敦煌壁画是古代岩彩画的典型代表。   岩彩画最初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岩画,是人类用图像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方式,是东方绘画的
杨燕刚《宋人诗词十三首》行书 246cm×59cm 2019年  杨燕刚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专职书画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協会行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八届中青展,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第四届草书展等。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三届楹联展提名奖等。
国画 240cm×172cm 1961年  《易经》云:“乾为马”。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阳刚的一面,具有威严、奋进、远大、坚毅等品质,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众多画马名家中,马晋先生以独特的工笔画风格而独树一帜。马晋先生画马先以淡墨勾勒轮廓,再以淡墨渲染,并逐步加深,最后以色墨混合逐层渲染,直至合度。值得一提的是马晋先生的“加染法”,既淡化了马的轮廓线,又得当地处理了骏马各部分的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是高校的常规课程之一。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对待语文课程的态度和原因,提出在大学语文课中的灵活使用语言的原则,并总结了相应的技巧。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语言技巧  大学语文课作为和外语、政治课程意义相同的公共基础课程,几乎在国内的所有高校中都已开设,从这点可以说明大学语文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在恢复高考的1978年当年,在当时的
10米、100米、1000米……  螺旋桨画上圆,引擎刺破空气的宁静。当直升机脱离地平线,我身系安全带把身体探出舱外,举起手中照相机,右眼紧贴取景器,人机合一,又将经历一场视角与艺术的认知。  天地间,或阴云、或烈阳、或风雪、或尘暴,无论拍摄环境多么惊险,如天地一沙鸥,任逆风呼啸,脑中只有稍纵即逝的画面。云遮雾障又云开雾散,机翼下面是立体交融的山川、晶莹的雪峰、广袤的原野、蜿蜒的河流和粼粼的湖光,
灾难下的“灾难文艺评论”往往带有“苦难”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有团结、拼搏、奋进的主旋律基调的精神,来鼓舞人民大众战胜灾难和困难,所以其“评论”需要有正确的同向的‘情感价值观”来引领。   “灾难文艺”,是指人类面对千百年来历经“灾难现实”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如《十日谈》电影《泰坦尼克号》《云中记》等。新媒体下所出现的各类各样直面现实、抒发情感的,有生机、有活力的“灾难文艺评论”,彰显了责任与担
十几年来   我们的团年饭   桌子的那方始终空空荡荡   你总是说 病人不会休假   今年年前你终于宣布   今年的春节带上我们飞往南边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但今年的除夕夜   一桌佳肴   仍然苦苦等候着一个人   你从遥远的地方发过来一个简短的信息   有重要任务   我的心被揪起   难道你真要去那里   我不敢提那个城市的名字   你发来一组微信截图   都是你团队中姑娘们的请缨
作者简介  作词:王国平  四川江油人。著有作品十余部,策划发起中国田园诗歌节。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副主席、成都时代职工文学创作院院长等。曾获全国“阅读学习成才职工”“我们在一起”全国纪录片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  作曲: 刘党庆  音乐制作人。曾为谭维维、降央卓玛、廖昌永、陈红、德德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