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全麻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到拔管时整个过程中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BP)的变化情况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从整体而言,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的HR、MBP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T1)、手术中(T2)以及气管拔管时(T3)各时点的HR、MBP波动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整个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选择。
【关键词】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59-02
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化,且均会伴有1种或2种以上其他合并症,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增加了手术以及麻醉的风险性[1]。尤其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更为突出,麻醉处理难度较大,选择适宜的手术麻醉诱导方法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显得尤为重要[2]。为了探讨有效的麻醉处理办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单独全麻以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年龄均>60岁)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均介于I级-II级。60例患者中,胆系结石41例,胃部切除术9例,肝占位6例,脾切除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0-80岁,平均(63.5±3.5)岁;手术时间87-189min,平均(59.9±10.2)min;体重46-85kg,平均(59.3±9.8)kg 。现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重以及原发疾病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1.2.1对照组。术前提前30min,给予0.1g苯巴比妥钠以及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入室后快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给予2-3ug/kg芬太尼、0.1-0.15mg/kg维库溴铵、1-1.5mg/kg异丙酚以及0.05-0.08mg/kg咪唑安定快速麻醉诱导,密切监测患者的SPO2、血压以及心率等情况变化,控制患者呼吸。术中给予0.03mg/(kg*h)瑞芬太尼以及4mg/(kg*h)异丙酚维持麻醉,必要时可适当给予0.01-0.02mg/kg维库溴铵保持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全麻诱导基础上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进行全麻麻醉诱导前应进行硬膜外穿刺处理,穿刺点可以选取T8-9,也可以选取T9-10间隙,穿刺成功后留置导管,取患者平卧位,首先注入3-4ml浓度的2%利多卡因作试验确定节段性硬膜外阻滞平面,然后分2次追加10-12ml浓度分别为0.375%布比卡因和浓度1%利多卡因混合液,将阻滞平面控制在T4-5-T12-L1段。然后进行气管插管行全麻麻醉诱导。术中,应间断1-1.5h经硬膜外导管给予5-7ml浓度分别为0.375%布比卡因和浓度1%利多卡因混合液,同时给予1-2 mg/(kg*h)异丙酚、2-3mg/h 维库溴铵静脉泵入维持麻醉。两组患者术后若出现血压下降、出血异常症状,应立即给予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整个手术过程应密切监测患者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T1)、手术中(T2)以及气管拔管时(T3)各时点的HR、MBP波动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变化情况。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上腹部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创伤较大,牵拉以及内脏探查等操作刺激会引起手术者过度应激反应,且在气管插管、切皮以及气管拔管时也会刺激机体,改变血流动力学循环状况[3]。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年龄、身体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手术麻醉风险以及手术操作风险。因此,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选择起效快、易于控制、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轻的麻醉方案。单纯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具有一定肌肉松弛作用的不完全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应用中有一定局限,主要是由于硬膜外阻滞麻醉难以控制术中明显的牵拉反应以及迷走神经反射亢进,严重的话会造成呼吸抑制。单纯的全麻诱导虽然可以克服硬膜外阻滞的缺陷,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较小,可有效保证充足的供氧,保持呼吸道畅通,但术中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操作较复杂,对于外周伤害性刺激并不能有效抑制,在气管插管、牵拉以及气管拔管时会式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刺激儿茶酚胺分泌,使血压迅速升高,心率过快,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优势互补,可同时阻断相应的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分泌量,大大降低了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生命体征也相对平稳,也可减少麻醉用量,术后意识恢复较快。
本组研究表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小,血压、心率波动较全麻相对平稳,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整个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选择。
参考文献
[1] 郑德志,叶之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53.
[2] 吴振文.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6—107,116.
[3] 张涛,张渤,刘晓宏,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2):932—933
【关键词】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全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59-02
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的各项器官功能都在发生退行性变化,且均会伴有1种或2种以上其他合并症,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增加了手术以及麻醉的风险性[1]。尤其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更为突出,麻醉处理难度较大,选择适宜的手术麻醉诱导方法对于提高老年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显得尤为重要[2]。为了探讨有效的麻醉处理办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单独全麻以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年龄均>60岁)患者为研究对象,ASA分级均介于I级-II级。60例患者中,胆系结石41例,胃部切除术9例,肝占位6例,脾切除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所有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0-80岁,平均(63.5±3.5)岁;手术时间87-189min,平均(59.9±10.2)min;体重46-85kg,平均(59.3±9.8)kg 。现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体重以及原发疾病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1.2.1对照组。术前提前30min,给予0.1g苯巴比妥钠以及0.5mg阿托品肌肉注射,入室后快速建立外周静脉通道,给予2-3ug/kg芬太尼、0.1-0.15mg/kg维库溴铵、1-1.5mg/kg异丙酚以及0.05-0.08mg/kg咪唑安定快速麻醉诱导,密切监测患者的SPO2、血压以及心率等情况变化,控制患者呼吸。术中给予0.03mg/(kg*h)瑞芬太尼以及4mg/(kg*h)异丙酚维持麻醉,必要时可适当给予0.01-0.02mg/kg维库溴铵保持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全麻诱导基础上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进行全麻麻醉诱导前应进行硬膜外穿刺处理,穿刺点可以选取T8-9,也可以选取T9-10间隙,穿刺成功后留置导管,取患者平卧位,首先注入3-4ml浓度的2%利多卡因作试验确定节段性硬膜外阻滞平面,然后分2次追加10-12ml浓度分别为0.375%布比卡因和浓度1%利多卡因混合液,将阻滞平面控制在T4-5-T12-L1段。然后进行气管插管行全麻麻醉诱导。术中,应间断1-1.5h经硬膜外导管给予5-7ml浓度分别为0.375%布比卡因和浓度1%利多卡因混合液,同时给予1-2 mg/(kg*h)异丙酚、2-3mg/h 维库溴铵静脉泵入维持麻醉。两组患者术后若出现血压下降、出血异常症状,应立即给予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1.3 观察指标
在整个手术过程应密切监测患者在麻醉前(T0)、气管插管(T1)、手术中(T2)以及气管拔管时(T3)各时点的HR、MBP波动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变化情况。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体见表2。
3 讨论
上腹部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创伤较大,牵拉以及内脏探查等操作刺激会引起手术者过度应激反应,且在气管插管、切皮以及气管拔管时也会刺激机体,改变血流动力学循环状况[3]。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由于年龄、身体的特殊性大大增加了手术麻醉风险以及手术操作风险。因此,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选择起效快、易于控制、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轻的麻醉方案。单纯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具有一定肌肉松弛作用的不完全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应用中有一定局限,主要是由于硬膜外阻滞麻醉难以控制术中明显的牵拉反应以及迷走神经反射亢进,严重的话会造成呼吸抑制。单纯的全麻诱导虽然可以克服硬膜外阻滞的缺陷,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较小,可有效保证充足的供氧,保持呼吸道畅通,但术中麻醉诱导以及麻醉维持操作较复杂,对于外周伤害性刺激并不能有效抑制,在气管插管、牵拉以及气管拔管时会式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刺激儿茶酚胺分泌,使血压迅速升高,心率过快,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优势互补,可同时阻断相应的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分泌量,大大降低了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生命体征也相对平稳,也可减少麻醉用量,术后意识恢复较快。
本组研究表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小,血压、心率波动较全麻相对平稳,且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因此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整个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选择。
参考文献
[1] 郑德志,叶之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53.
[2] 吴振文.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106—107,116.
[3] 张涛,张渤,刘晓宏,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人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12):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