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源危机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con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起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大型央企“火线重组”。是什么导致了危机?给谁带来了机会?
  
  进入11月,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源集团或华源)重组方案的计划进入最后阶段。直属国务院国资委的一百多家中央企业近年来彼此合并重组案并不少见,但迫于深重危机而不得不在国资委主持下“火线重组”的,这是第一例。
  一位华源集团高管层人士向《财经》证实,与华源同属央企的中国诚通控股公司(下称诚通控股)即将受国务院国资委的委托重组华源集团。重组涉及资金50亿元,其中25亿元作为新增资本金注入,另25亿元以华源向诚通控股定向发行可转股债的形式注入;资金来源,则是正在安排中的诚通控股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
  2005年以来,总资产572亿元、旗下拥有七家上市公司的华源集团不断曝出资金危机。9月以后,伴随多家债权银行起诉,“华源危机”达致顶峰。期间,倒闭、托管、重组的各色传言不绝如缕,至今方有阶段性结论。
   华源集团总部设于上海,隶属国务院国资委,向来有着显赫的“央企”身份,2004年曾以494.61亿元营业收入位列中国1000家大企业集团第29位。但其为何会陷入如此险地?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13年来的发展堪称一部“并购史”。公司创办人、现年60岁的周玉成多年来以集团董事长、总裁身份掌舵华源。正是在周的引领下,以纺织业起家的华源在13年间发动各种并购近90起,总资产从创立之初的1.4亿元增至如今的572亿元,所涉产业早已跳出纺织一隅,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
  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早年赖以起家的纺织,以及自1996年以来高调打造的“中国农机航空母舰”,已经很少提及。外界看到的,这已是一个脱胎换骨、仿佛奇迹般完成蜕变的“新华源”。
  而今天华源的凄风苦雨证明,在风光之时被捧为“并购先生”的华源掌舵人周玉成,搭建的只是一座空中楼阁。今年9月以来因债权银行起诉而集中爆发的“华源危机”,堪称其13年狂飙突进般的并购扩张的必然后果。
  也正是在这场骤然而至的危机中,外界方始窥见貌似强大的华源的真实一面——
  13年来,华源集团仅以区区数亿元资本金为基础,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复制名为“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的模式。这一“大跃进”式的扩张,虽然被周自命为“自觉担当了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主导力量”,到了必然的衰竭期,这场轻取冒进的冒险该结束了。
  
  导火索
  
  2005年初,华源集团曾有“产权置换重组”意向。2月,向国务院国资委提交重组方案,即上海国资委将所持上海医药集团(下称上药集团)30%股份转予华源——此前华源已持股上药40%,股权受让后将增持至70%——占绝对控股地位;作为交换,上海市国资委及其控股企业将增持华源集团股份,达致绝对控股。由此,华源集团将由央企转为上海市国资委下辖企业。
  《财经》获悉,上述置换重组设计一度接近定案,但最终被搁置,转以国务院国资委增资控股方向。个中缘由,与华源所遇系列突发事件相关。
  2005年对华源而言,既是谋求重组破局之年,也是多事之秋;多年来以巨额举贷实现快速并购扩张的华源,此时已是不堪任何波折。接近其高层的人士向《财经》透露,“华源危机”导火索有二——
  其一,是5月、6月间财政部进行“2004年会计信息真实度检查”,检查主要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另选两家重点企业,华源集团即是其中一家。“这次检查其实是例行巡检,但外界对近年飞速扩张的华源本有资金紧张、随时断裂的担忧,此次例行检查遂被视为华源危机爆发的前兆。”
  其二,是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
  上海银行不仅是华源集团最大贷款银行之一,同时还持有其7.765%股权,为第五大股东。上海银行“逼债”,导致华源贷款银行整体催收贷款,并引发多起诉讼,华源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股权相继被冻结。
  《财经》获悉,华源集团历年的并购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2002年为收购上药集团,曾向上海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银行组成的银团专项贷款6亿元;集团的银行贷款长年维持在近60亿元的规模,2005年以来,因部分银行收贷,集团贷款余额缩减至约43亿元。而纳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11家核心企业,其整体银行负债逾250亿元。
  在华源启动并购扩张早期,因其显赫的央企身份,注定有着便于从国家银行贷款的天然优势,事实也正是如此。在长年的银企合作中,华源及其领导人周玉成与多家银行结成了非同一般的紧密关系。“直到今年9月上海银行逼债起诉前,他还以为这一关仍可以像以往一样,是可以度过去的。”一位知情人说。
  但对长年扶持华源开疆拓土的银行来说,近年急速扩张的金融及产业界巨头,如德隆、格林柯尔等的轰然倒塌,正如一场场接连上演的惊心动魄的闹剧,往日的资本奇迹、产业神话不复存在,银行开始重新关注自身的风险,对昔日的亲密伙伴投以审慎的目光。银行对华源“能量”的质疑,其实早自2002年其大举借贷收购上药集团即已开始,而当2004年华源再度大手笔购进北京医药集团(下称北药集团)后,债权银行的质疑日益加重。
  “今年9月‘华源风波’集中爆发前,据称当时上海各家银行行长专门碰头,一致认为周玉成胆子太大,贷款过多,再不收贷必有风险。”一位知情者透露,“当时,周玉成正在国外,华源集团又在公开招聘总裁,群龙无首之际,加剧了债权银行对华源的不信任感。”
  
  陈疴
  
  13年以前,周玉成以纺织工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身份,赴上海组建纺织部浦东开发办公室,华源应运而生。
  在担任纺织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之前,周玉成还担任过安徽省纺织工业厅副厅长。在许多人看来,周的这一背景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华源的发展方向和命运。“他所进入的领域,很多都是长期委顿的传统国有产业,比如纺织和农机。他希望通过并购重组,完成产业整合,为国家、社会和国企员工尽一份责任。”一位接近周玉成的人士告诉《财经》。
  华源的13年历史,几乎就是在周玉成发明的一系列口号指引下的一部收购史。
  创立伊始,华源推出的第一个口号是“打造中国华源长江工业走廊”。
  其时,国内纺织业在国内已被视做“夕阳产业”,华源并购上海及周边省份诸多纺织企业,其资产置入华源股份(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94)、华源发展(上海交易所代码:600757)两家上市公司,号称“贯通纺织产业链”。
  时不数年,华源获得了一个新的口号——“打造中国农机的航空母舰”。从1996年起的三年间,从零开始,华源一口气并购了近十家农机企业,全面进入农业机械行业。其间,华源将农机资产包装后,于1998年以凯马B股(上海交易所代码:900953)上市。
  华源整合纺织、农机两大行业之举,一度是国企并购的表率。
  也正是从染指农机板块开始,初尝胜果的周玉成及其统率的华源愈加沉迷于纵横捭阖的产业整合,在广阔新天地开疆拓土的雄心与胆色也愈发豪壮——天地间处处是资本运营高手的舞台!
  “企业家就是要赌一赌的。”周玉成说。
  2000年起,周又产生了更为宏大的构思。“当时周的脑海里构想出一个‘倒Y’型产业架构:上端是石油化工业,由此衍生出的两枝分别是纺织和制药,何不打破纺织与医药?”一位了解周玉成的人士告诉记者。
  此后,华源挥师医药业,2002年起步伐加大。当年,其以11亿元购入上药集团40%股份;2004年,再以13亿元持有北药集团40%股权。南北两大医药集团并入,令华源系资产规模由之前的150亿元,骤增至逾500亿元。
  周玉成13年间并购难以胜数,自然体会到并购杠杆的诸多妙处,但他至今不理解或者没有遵循的,却是几个相当质朴的真理,诸如“战略不等于能力”、“收购不等于整合”、“规模不等于效益”、“上市不等于成功”等等。如果不能创造利润,以“概念”先行,将相同类型的资产加加减减后拼在一起上市,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一度相当流行但早被证明为短寿的资本游戏。因为它不足以支撑一个企业。
  华源颓势很早就已呈现出来。自1999年起,因经营不善,旗下农机企业亏损严重,华源开始逐步退出农机业,至今年5月已告全线退出。农机产业旗舰凯马B股如今已转型生产轻型卡车,农机板块的突进以失败告终。
  同样自1999年起,因纺织业整合难有起色,在华源集团内部已呈边缘化。当年华源大举进军医药,志在打通医药和纺织两大产业,产生整合效应,“两条腿走路”。但至今,整合效应未显,纺织板块日颓,医药板块内部亦难有协同。2004年收购北药集团之举,当时被誉为“蛇吞象”的典范,其实更像是华源故伎重施的惊险一跃。
  一方面是举贷扩张,一方面是效益不彰,“华源危机”事实上一直潜伏。当并购发动机所燃烧的油料——银行贷款——终于被阻断之时,这家13年来从未停止过奔腾的并购战车终于熄火。
  
  国资委接手
  
  身处危机之中的华源于今年5月公开宣布招聘总裁,是为国务院国资委主持下向全球招聘国企负责人的首例。
  不久,30位入围者在国务院国资委的组织下参加了封闭性考试,考题之一,是请考生评价华源年初上报的“产权置换重组”方案。
  原中国纺织机械(集团)董事长张杰参加了这次考试。“我的应答是:为何不能以国务院国资委主导重组华源?中央本应比上海拥有更多的资源。”张杰对《财经》说。
  几乎与此同时,原华源集团改由上海国资委控股的重组方案中止,华源重组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导。
  四个多月后,9月26日下午,这位44岁的前中国纺织机械(集团)董事长被正式任命为华源集团总裁,周玉成仍担任集团董事长。与周玉成相似,张杰同样出身于前纺织部官员,长年担任国企领导人。华源正在最后阶段的重组方案,看来正符合这位新任总裁当初的答题思路。
  在张杰上任十天以前,9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国资委签订了《支持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由诚通控股与国家开发银行达成《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副主任邵宁,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以及诚通控股董事长马正武均出席了签字仪式。诚通控股,正是此番受托重组华源集团的另一国务院国资委所属央企。
  华源一位高层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开发银行与国资委达成一揽子合作协议,向国资委选定的两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诚通控股及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国开投)——授信。这位人士所称的授信额度颇为惊人。总授信额度达到500亿元之巨,“国开投将获300亿元授信,诚通将获200亿元授信,其中50亿元专项用于华源重组。”
  公开资料显示,华源集团现有资本金9.07亿元,股东21家。其中,国资委持股9.136%。前述高层人士还透露,目前华源集团股东权益约为25亿元,诚通控股注资25亿元之后,将在增资后的华源集团持股50%。诚通所获国家开发银行另外25亿元的专项贷款,以购买华源集团可转股债的形式注入华源,以启动华源的银行债务重组。
  度过迫在眉睫的债务危机之后,华源下一步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目前有意向的境外投资方有三家,分别来自美国、新加坡和印尼。
  为重组需要,华源集团已委托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资产做审计。“待审计报告出台后,我们将与境外投资者进行正式洽谈,确定具体投资金额、参股比例,2006年底之前将最终完成引资。”
  国资委官员告诉记者,重组期间,华源的人事暂不做调整。
  
  重组者诚通
  
  重组方诚通控股,与华源集团背景颇多相近之处。
  诚通同样成立于1992年,原为物资部(后为内贸部)属企业,在政府机构调整取消内贸部之后不复部属企业身份,名义上的主业为物流,但多年间在市场上颇为进取,出手很多,曝光率很高,且争议亦如是。在国务院国资委所属169家央企中,诚通序号为61,截至2004年末总资产80.23亿元。
  今年6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下发通知,选择诚通控股、国开投两家央企进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其使命为“搭建国有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平台,探索中央企业非主业资产及不良资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处置的路子”。
  国务院国资委寻求恰当的工具以推进央企结构调整,其实已有时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在年初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表示,“最急切的是要有一个平台,帮助一些企业退出。资产经营公司的功能就是提供了一个平台。”
  彼时李荣融所称“企业退出”,指的首先是央企主辅分离。在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纲看来,试点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主要是帮助一些大型央企进行主辅分离,对分离的辅业进行整合和改造,“合并同类项”。
  重组华源之前,诚通曾于今年8月间接收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下属八家公司的划转移交,并托管中国寰岛(集团)公司。国开投则早于年初托管了中国包装总公司。
  诚通之所以被选定为两家试点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之一,据记者采访多位国务院国资委官员,得知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是,诚通姿态“比较积极”。诚通网站发表的一篇总裁洪水坤4月初的讲话,特地提及诚通“有一项新兴成长的业务,就是马正武董事长亲自主持,争取国资委资产公司试点,谋求在中央企业重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诚通于2004年成立新元资产管理公司,其使命即为“负责主辅分离改制企业”。
  第二个原因是,诚通有“资产重组经验”。据称,诚通旗下新华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多年,专责处理诚通内部的不良资产,前后处置资产金额达60亿元之巨,还曾与GE资本及美林证券合作,为后者在国内拍得的银行不良资产包做尽职调查。
  然而,新华通不良资产处置的记录,其实相当斑驳。新华通公司董事长苏自平于2004年11月9日被正式批捕,则是因为涉嫌将破产企业资产转入其实际控制的公司。
  据报道,检察机关以了解情况的名义传唤苏自平时,他带了八名随从前往。检察机关最终动用了20多名法警才控制住局面。当日,在苏自平随身所带的银行卡及家中的马桶水箱内,发现了160万元存款及现金。
  
  谁埋单?
  
  自今年中以来,特别是“华源危机”爆发以后,“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平台-国企重组”的格局设计已然清晰。其最大的挑战是——这一模式所需要的资源从何而来?
  国开行与国资委今年9月间所签协议已经揭示了答案所在。国资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国开行与国资委所签的金融合作协议是“一种探索”。国开行对大型企业的改制“比较支持,比较感兴趣”。
  不过,在谨慎地向信贷部门证实之后,国开行新闻处官员告诉《财经》,对于重组华源,国开行“支持是要支持的”,但此宗50亿元贷款尚在研究之中,“并未最后确定”。
  他还向记者解释,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国资委不可能为贷款提供担保,但“一旦50亿资金有风险的话,国资委会采取协调措施来想办法使企业还钱”。
  他不愿意透露具体措施是什么,只是说会牵涉到很多问题,“很复杂”。
  一位国资委直属央企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开行对国资委试点的两家国资经营公司授信,以及对于央企结构调整的支持,与国资委正在努力推进中的国有资本预算是有联系的。
  所谓“国有资本预算”,是指对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国有资本经营性收支活动的计划。早在国资委筹划建立时,就有学者倡言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国资委成立后,也多次表示将逐步建立国有资本预算体系,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旦国有资本预算得以推行,多年来国有企业利润留存于企业内部的传统就将被打破,将上交一定比例的利润给国资委。
  据《财经》了解,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实施需要在部际之间及国务院层面取得共识。原计划于今年实现,“现在看来要变成明年”。一位国资委官员说。
  这位官员还设想,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建立之后,除了参与企业分红,企业国有资本的减持收入也将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相应地,支出主要是三个方面,即支付改革成本、支付监管费用,以及企业重大投资支出。
  至于所采用的平台,除了诚通、国开投,将来还会有别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出现;类似宝钢集团、一汽集团这样的产业控股公司,“也可以是一种国资运作平台。”
  然而《财经》从财政部官员处获得的冷淡反应,说明上述国资委官员的估计可能过于乐观。财政部企业司一位官员直截了当地表示:第一,国有资本预算还只是学者的讨论,最多不过是一种“政府部门在行使职能前的准备预演工作”;第二,“我们财政部还没有提到这个事情。”
  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的一位专家则向《财经》证实了财政部在此议题上的谨慎态度,“他们极少参加这一主题的研讨会,就算来了,也只是听,不说。”这位专家认为,国资委作为国资所有者代表,当然有权要求国有企业上交部分利润。但是,国有资本预算应当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部分,其制定应当经由既定的法律程序,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如果国有资本预算变成独立于政府财政预算之外的“第二预算”,“这个方向就是错误的”。
  11月7日,国资委主持召开了“中央企业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会上披露,2004年中央企业清产核资清出各类资产损失3521.2亿元,估算可回收金额约为800亿元至900亿元。
  他说,国资委正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落实资产损失责任。
其他文献
冠心病心绞痛80例误诊分析大同市南郊医院(037008)仝新英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张广我们在冠心病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中,经常遇到因阵发性胸骨后疼痛而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并按冠心病进行治疗。
随着 Internet 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持续升温, 农村电子商务越来越活跃,电子商务学科的热度也越来越高,但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以
撰写开题报告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起始性环节之一,是课题申请立项得以通过的重要部分。我想结合自己多年撰写的小课题开题报告的经验,以《少数民族低段小学生依托识字教学渗透
本文以氨苄西林(AMP)为模板分子,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硅烷化试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对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教学常常忽视,常常一带而过,学生对辨析与修改病句的学习有时候也是“糊里糊涂”,效率非常低,这就要求老师要首先对
采用层层自组装法将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固定在石英棉(QW)上,以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碱性蛋白质的方法。考察了pH值、洗脱溶剂、洗脱流速和洗脱体
众所周知,锅炉是火力发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力发电厂能否正常安全工作,实现平稳供电,主要取决于锅炉能否正常运行。所以,在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中,锅炉的正确安装是必不可少的。本文
阶段性的政府主导的价格调整,能够在我大程度上解决厂网分开后电力行业面临的问题?
普遍审慎乐观,信心指数略有回落;经济热度略有回升,通胀压力犹存;宏观调控仍有必要,但应以经济性手段为主;结构性问题制约经济增长,改革待深化
从精选内容、巧设情境、互动激趣、实践探究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学生身心投入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