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体》还有他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
  利用日本技术制造的高铁列车,行驶中发生不明原因的重大事故。周原试图去探查真相,竟然发现列车为了躲避敌人的攻击而被改造成了一个人工宇宙……
  这是韩松科幻作品《高铁》的起始情节。书中,韩松还把高铁比喻成一个不断膨胀的避孕套,这并非纯粹想象力的迸发。“一部分科学家对宇宙的描述,就是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而且一定时候还要收缩。”在韩松的笔下,高铁就是一个巨大的膨胀的宇宙,它不仅在疾驰,也在自我膨胀。
  这个隐喻是典型的韩松式的。高铁就是我们的社会,它一边高速发展,一边又在自我膨胀,最后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将变成什么样的怪物。
  《高铁》被看作是之前那本石破天惊的《地铁》的续篇。这次,韩松起笔就是一次残酷迅猛的高铁事故,死亡、混乱、挣扎、淫乱,阴暗的气氛弥漫着整部小说。这很容易让人猜测,韩松是否是对那次现实中的温州动车事故的一次影射?
  但事实恰恰相反,在温州动车事故之前,《高铁》初稿已经完成。
  韩松还记得那个“7·23”的晚上,他正在家改书稿,突然手机短信的提醒音响了:温州发生中国高铁史上空前惨烈的事件,伤亡数百人。回忆起那个时刻,韩松觉得自己对这个事件的反应有点冷漠。“把高铁事故写完了,好像真的发生过了一样。这其实是一种错觉。”
  这为韩松的一句话做了注脚:科幻就是明天的新闻。
  之所以如此说,跟他的职业有关系。现实中的韩松,是新华社的一位新闻从业者。很多作家躲在屋子里写科幻,靠的是想象力,但作为新闻人,韩松接触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现实事件,这种“不可思议”,就是他科幻的灵感来源。
  美国《新闻周刊》描述说,韩松白天作为一名记者为新华社工作,晚上写作黑色而寓意深长的小说。
  这种职业身份,让他与以《三体》蜚声文坛的刘慈欣有了明显的差别:刘以技术型的硬科幻和极度恢弘的想象力征服读者,而韩松,则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为他观察到的当代中国披上了一层科幻和荒诞的外衣。
  这种科幻与现实的预言式交织,在韩松近来阅读的英国作家巴拉德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巴拉德在《沉没的世界》等几本科幻小说中,写到了生态环境的问题,他笔下的地球两极融化,海平面上升,城市沉没在水下。这几本书写于上世纪60年代,而那个时代,还几乎没人讨论过这种问题。到了今天,却成为我们生存恐慌的来源。
  “我们晚了半个世纪才来补课。”韩松说,“科幻,就是提前跟你说什么事情可能会发生。”
  做梦
  韩松最早接触科幻小说,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科幻是当时引进的西方文化思潮的一部分。“引进的都是西方最一流的科幻作家,也有很多后现代风格的作品,探讨的是当时西方最核心的问题,比如人和机器的关系,电视对人的奴役,消费文化今后怎么去控制人,人生活在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等。”
  读了这些作品,韩松觉得自己身体里有一股隐藏的热情被激发了,那种对超越性的星空与宇宙之秘密的好奇与热衷。于是,从1987年发表科幻处女作超短篇《第一句话》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宇宙墓碑》《没有答案的航程》《2066之西行漫记》《地铁》等,让他在科幻文坛独树一帜。
  几十年后,他回头看看,发现自己所在的领域依然非常“边缘”。
  在正式的文学体系中,科幻文学还是被列在儿童文学一类;北京师范大学设立了科幻专业,也是归在儿童文学专业里面。2015年举行的科幻界最高奖项银河星云奖,也在惨淡经营。“像这样规模的奖项,没能找到赞助,都是会员自己掏钱。”
  作为这一届评委会主席,让他欣慰的是参赛作品的质与量的提高。前两届入围的只有几十篇作品,2015年一下就上升到两百多篇——评委们都看不过来。
  在《三体》等重磅作品的影响下,这几年科幻文学的阅读群体在不断扩大,特别是80后群体。这个群体不再用儿童文学的眼光去看科幻小说,而是把科幻文学与城市、未来等这类比较“酷”的意味联系起来。
  “我觉得,大部分看科幻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觉得宇宙、未来是充满诱惑的极大空间,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或者颓废空虚。”韩松说。
  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崛起就会伴随着科幻的繁荣期。科幻最初发轫于英国,第一篇科幻小说就产生在工业革命期间,产生了当时最牛的科幻作家;然后就转移到美国,特别195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科幻的黄金时期;随之几个工业化的国家,比如苏联和1970年代的日本,也有一段黄金时期。到现在,西方国家的科幻热一直长盛不衰。
  如果只考虑今天怎么活下去,明天怎么活下去,是没有梦的。“科幻把人的视野打开了,要让你去做梦。”韩松说,“我觉得中国也到了这么一个坎上,刘慈欣这些作家现在能够冒出来,是有社会背景的。”
  悲观者
  在小说《高铁》中,韩松给一个人物角色起名叫“吴未来”,这个名字的谐音背后弥漫着冷酷与悲观的意味。
  几乎每本书,韩松都会遭到几家出版社的拒绝,不是因为担心销量,而是被认为“小说基调有问题”。
  “技术时代的聊斋志异,电子囚笼中的卡夫卡”,这是出版方为韩松贴的一个标签。韩松的科幻被认为有强烈的“反乌托邦”的特征,这类作家往往认为社会达不到一个理想状态,人的自由都是被管制的,人要反抗它。
  韩松承认,他确实受到了卡夫卡和《1984》的一些影响。“我觉得中国至少有一个东西还没有被写到,就是现在中国那种巨大的、超越了卡夫卡式的荒谬感。”
  他喜欢看《聊斋志异》,解读那些通过隐喻描写的现实中不存在的故事。鬼在另一个世界,又来到了现实中,经历的故事也是隐喻和讽刺了现实。“它介绍了一种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想象,它认为鬼比人还好。”
  既描写了虚构的荒唐的世界,又很真实,这是人鬼世界,也是科幻最本质的特点。韩松看来,科幻不过是在人鬼故事的基础上,加了些现代的科学技术,而不仅仅是美女与狐狸。
  “大部分写科幻的人都有一种悲观的东西,但他的骨子里面又有乐观的、非常希望乌托邦的东西存在于宇宙中间,人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他认为现实跟理想有很大的距离,他希望把这个世界毁灭掉,找一种方式再造一个出来。”韩松说。
  这就是韩松笔下的世界:支离破碎,又耀眼华丽,充满了机器的怒吼和人们的尖叫。哪怕是在最黑暗的世界,比如地铁里,你也会看见花花绿绿的疯狂广告。他的语言风格,也跟这个描述的世界一脉相承:各种夸张的比喻、支离破碎的描写、极端冲突的场景。
  “如果有一辆去天堂的快车,但只要还有一个我关爱的人留在站台,我一定不会上去。并不是我有任何崇高,而是因为我和韩松在本质上都是悲观的,上车对我没有意义。”他的一位朋友张峥说。
其他文献
山西阳泉市第十二中学在推进课改中总结出了“观念——明白容易转变难”、“学生——捆绑容易解放难”、“学案——编写容易价值难”、“小组——建立容易建设难”、“评价—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表明 ,教育对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的国际化已经使这种推动作用不仅仅限于一个国家内部 ,对外开放的进行、留学工作的发展照样能起到推动作
没错,这个夏天到来之前,我已经瘦成闪电了!什么?说我跟闪电一点都不像?没见过世面的奴才们,你们不知道吗?世界上有一种闪电,叫作球——形——闪——电! That’s right, befo
北京市机械施工公司在承担北京西四羊肉口内地质部礼堂屋顶结构工程任务中,限于工程四周均是建筑物,场地窄小无法使用机械进入安装,他们因地制宜采用巧妙的施工工艺克服了困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一批在课堂教学上独树一帜的大师,带领着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大师们的博学多识,厚积薄发,整合知识的能力,独具特色的授课技巧,解读文本的准确性以及课堂上与学生顺畅地交流沟通的艺术,无不令大家敬佩仰慕。但在如何向大师们学习这个问题上,却也出现了误区。  笔者在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听了几节竞赛课。一节是《黄鹤楼送别》,这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授课
一、基本目的与方式本次调研的基本目的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使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为了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北
基于初中学生参与跳远运动项目的兴趣以及成绩平常的背景,笔者对其蹲踞式跳远动作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教学和训练方法进行了整合。试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简便实用的
毛泽东同志曾经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刘邦 ,说他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 ,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出身农民 ,文韬武略难称超群 ,可是他却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乘机举
在多伦多的冬季,城市缺少鲜艳,而时间的步履总是缓慢。我不热衷冬季户外活动,而喜欢到罗伊·汤姆森音乐厅听交响乐,至少那里温暖如春。不会错过激越的贝多芬,柔曼的莫扎特,当
每天早上晨检的时候,我经常看到有的小朋友小手上涂着红红的指甲油,一问,说是妈妈给涂的。殊不知给孩子涂指甲油是有害无益。一方面,指甲油是成年女性的化妆品,家长为了好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