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文学翻译中的字词、句子以及篇章三个层面着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探讨文学翻译中的审美,针对这三个层面的具体特点,充分考虑其美学价值,在忠实、准确地传达信息的同时,使译文更具美感和艺术感染力,以便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充分感受原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关 键 词] 文学;翻译;审美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40-01
文学翻译是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具有艺术的作用,其中包括艺术的审美作用。倘若在文学翻译中不注重审美,那么翻译出来的作品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一、文学翻译中字词的审美
首先,文学作品由字词、句子、篇章等组成,而字词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础。因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字词。而如果想要把文学翻译做好,首先需要对文学原著的字词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深刻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译者才能对字词有充分的把握。其次,需要选用合适的字词进行翻译,力争让字词具有美感。因为对于任意一个字词,它在译入语中往往有多種表达,这时,译者选用对应的字词时就需要细细斟酌,不仅需要让字词精准、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所选用的字词具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结合一个例句来看:
向日葵衬托在一片明亮的黄色阳光里。下面是三种译法:
A.Those sunflowers are in the bright yellow sunshine.
B.Those sunflowers are embraced by the bright yellow sunshine.
C.Those sunflowers are bathed in the bright golden sunbeams.
从这三种译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句A基本上是搬字过纸,“are in”对于原文字词“衬托”,“bright yellow sunshine”对应“黄色阳光”,它只给了原句一个表层的对应,而原句的含义以及美感并未体现出来,因而不是一句理想的译文。句B对原文划线的字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用“are embraced by”来表达“衬托”的意思,虽然形象很多,但研究和分析尚不充足。句C对原句划线字词的研究和分析更精确,也更完整,采用“are bathed in”传达“衬托”的意思,用“bright golden sunbeams”传达“黄色阳光”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它在精确、通达地传达原句意思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原文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因而是比较理想的译文。
二、文学翻译中句子的审美
单词构成句子,然而仅仅理解了句子中单词的意思,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并不是句子中单词意思的简单堆砌。因而在文学翻译中,除了要研究和分析字词的精准、通达和美感外,更重要的是从句子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文学原著的句子,从而使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能再现文学原著句子的精髓与美感。结合一个例句来看:
The last thing America needs in Asia is the rise of a Japanese de Gaulle.
上句中的de Gaulle即戴高乐,是法国的已故总统,曾经以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而闻名于世,尤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这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很突出。时过境迁,倘若如今的译者并不知道戴高乐的外交风格,理解这句话就会有困难,美感更无从谈起。下面有三种不同的译文:
A.美国在亚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日本崛起一位戴高乐式的人物。
B.美国在亚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日本崛起一位与美国闹独立的领导人。
C.美国在亚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日本也出现一位戴高乐,与美国分庭抗礼。
以上三种译法中,句A的翻译是正确的,但是只有知道戴高乐是何许人才能充分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倘若读者不知道戴高乐是谁,那么理解起来恐怕就会有困难,不理解自然谈不上欣赏,更无从寻美。句B和句C都表达出原句的意思,但相比较而言,句C比句B更加妥当,更具有美感,因而更可取。
三、文学翻译中篇章的审美
字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篇章。在文学翻译中,仅仅注重字词和句子的精准、通达和美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篇章这一角度进行宏观上的调整,把握译作整体上的精准、通达和美感。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发现,在翻译中有些人能把字词和句子翻译得非常到位,每一句都精准、通达并且具有美感,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似乎不太连贯,似乎少了一点什么。经过细细研究和分析,译者发现其中的原因在于,篇章翻译要涉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由于翻译是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动态过程, 其复杂性导致一个句子的翻译可以因译者、语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多种译法。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的思维往往局限于遣词造句,即局限于对字词的翻译和对句子的翻译,而对篇章宏观上的把握有所欠缺。
在文学翻译中,一部好的翻译作品在翻译结束后,往往需要多次打磨和调整。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篇章,或者说译作整体上的美感,比如,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风格美等等,从而使翻译出来的作品无限地接近原著,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切身体会和阅读原著一样的美感。反之,在文学翻译中无视篇章的美感,一味地靠字词和句子的简单堆砌,这样的译作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算不得成功的翻译作品。
因篇幅所限,本人仅就三个角度,即“字词”“句子”和“篇章”,说明个人对于文学翻译中审美的看法,但总的思想是:译者首先要对所翻译的文学作品有充分的认识, 然后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做到精准、通达的同时,须力争让译作具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并再现原文的美。可以这样说,在文学翻译中只有注重审美,译者的生命才能找到自身的出口。人生如歌,生命如诗,让我们这代年轻的翻译学习者携手共进,在文学翻译中与注重审美同行!
参考文献:
[1]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郭瑞云.主位推进在汉译英篇章翻译中的应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6(4).
[关 键 词] 文学;翻译;审美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40-01
文学翻译是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具有艺术的作用,其中包括艺术的审美作用。倘若在文学翻译中不注重审美,那么翻译出来的作品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美感和艺术感染力。
一、文学翻译中字词的审美
首先,文学作品由字词、句子、篇章等组成,而字词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础。因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首先接触到的是字词。而如果想要把文学翻译做好,首先需要对文学原著的字词进行研究和分析。在深刻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译者才能对字词有充分的把握。其次,需要选用合适的字词进行翻译,力争让字词具有美感。因为对于任意一个字词,它在译入语中往往有多種表达,这时,译者选用对应的字词时就需要细细斟酌,不仅需要让字词精准、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所选用的字词具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结合一个例句来看:
向日葵衬托在一片明亮的黄色阳光里。下面是三种译法:
A.Those sunflowers are in the bright yellow sunshine.
B.Those sunflowers are embraced by the bright yellow sunshine.
C.Those sunflowers are bathed in the bright golden sunbeams.
从这三种译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句A基本上是搬字过纸,“are in”对于原文字词“衬托”,“bright yellow sunshine”对应“黄色阳光”,它只给了原句一个表层的对应,而原句的含义以及美感并未体现出来,因而不是一句理想的译文。句B对原文划线的字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用“are embraced by”来表达“衬托”的意思,虽然形象很多,但研究和分析尚不充足。句C对原句划线字词的研究和分析更精确,也更完整,采用“are bathed in”传达“衬托”的意思,用“bright golden sunbeams”传达“黄色阳光”的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它在精确、通达地传达原句意思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原文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因而是比较理想的译文。
二、文学翻译中句子的审美
单词构成句子,然而仅仅理解了句子中单词的意思,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句子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并不是句子中单词意思的简单堆砌。因而在文学翻译中,除了要研究和分析字词的精准、通达和美感外,更重要的是从句子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和分析文学原著的句子,从而使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能再现文学原著句子的精髓与美感。结合一个例句来看:
The last thing America needs in Asia is the rise of a Japanese de Gaulle.
上句中的de Gaulle即戴高乐,是法国的已故总统,曾经以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而闻名于世,尤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这在当时的西方国家中很突出。时过境迁,倘若如今的译者并不知道戴高乐的外交风格,理解这句话就会有困难,美感更无从谈起。下面有三种不同的译文:
A.美国在亚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日本崛起一位戴高乐式的人物。
B.美国在亚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日本崛起一位与美国闹独立的领导人。
C.美国在亚洲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是,日本也出现一位戴高乐,与美国分庭抗礼。
以上三种译法中,句A的翻译是正确的,但是只有知道戴高乐是何许人才能充分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倘若读者不知道戴高乐是谁,那么理解起来恐怕就会有困难,不理解自然谈不上欣赏,更无从寻美。句B和句C都表达出原句的意思,但相比较而言,句C比句B更加妥当,更具有美感,因而更可取。
三、文学翻译中篇章的审美
字词构成句子,句子构成篇章。在文学翻译中,仅仅注重字词和句子的精准、通达和美感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篇章这一角度进行宏观上的调整,把握译作整体上的精准、通达和美感。进行大量翻译实践的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发现,在翻译中有些人能把字词和句子翻译得非常到位,每一句都精准、通达并且具有美感,但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似乎不太连贯,似乎少了一点什么。经过细细研究和分析,译者发现其中的原因在于,篇章翻译要涉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由于翻译是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动态过程, 其复杂性导致一个句子的翻译可以因译者、语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多种译法。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的思维往往局限于遣词造句,即局限于对字词的翻译和对句子的翻译,而对篇章宏观上的把握有所欠缺。
在文学翻译中,一部好的翻译作品在翻译结束后,往往需要多次打磨和调整。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篇章,或者说译作整体上的美感,比如,意境美、语言美、形象美、风格美等等,从而使翻译出来的作品无限地接近原著,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切身体会和阅读原著一样的美感。反之,在文学翻译中无视篇章的美感,一味地靠字词和句子的简单堆砌,这样的译作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美感和艺术感染力,算不得成功的翻译作品。
因篇幅所限,本人仅就三个角度,即“字词”“句子”和“篇章”,说明个人对于文学翻译中审美的看法,但总的思想是:译者首先要对所翻译的文学作品有充分的认识, 然后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做到精准、通达的同时,须力争让译作具有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并再现原文的美。可以这样说,在文学翻译中只有注重审美,译者的生命才能找到自身的出口。人生如歌,生命如诗,让我们这代年轻的翻译学习者携手共进,在文学翻译中与注重审美同行!
参考文献:
[1]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郭瑞云.主位推进在汉译英篇章翻译中的应用[J].焦作大学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