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进下,科学教学方法和形式都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助力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大部分教师已然意识到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施教时不断践行,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探究教学的价值没有得到凸显,学生没有形成学习能力。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以探究教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探究思维为终极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形塑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79-01
  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核心课程。小学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现代教学理念的必然追求。
  一、趣味导入,引发探究热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它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非常关键。导入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学生自然被吸引,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一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导入环节的设计。
  例如,学习教科版五年级科学《阳光下的影子》时,教师由伊索寓言《狗和影子》的故事导入。教师讲述道:“从前有一只狗,它从屠户那里偷来一大块肉,想着回家享用美食,途经一条小河,它看到河水中有一条跟它长得一模一样的小狗,也叼着一块肉,它就想把另一块肉也叼到嘴里,于是汪汪大叫起来,结果嘴里的那块肉掉进了水里,再也捞不上来了。”学生哈哈大笑,笑话这只小狗的无知。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小狗在河中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呢?”小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借助趣味化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学生听得格外认真。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导入形式也必须多样,这样才能迎合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可以采用趣味化的导入手段,如故事讲述、媒体展示、示范操作等形式。考慮到单一导入形式的弊端,教师亦可以将多种导入形式相融合,最大限度挖掘课堂趣味因子,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二、有效追问,简约探究过程
  追问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连续提出问题,或者以一个问题为主线,不断对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教师的追问必须是简短的、有效的,这样才能切实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时,教师借助一个实验操作导入:学生拿着一根小铜棒,将铜棒的右端握在手里,左端放在酒精灯上烤,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谈谈手掌感受到的变化。学生热情高涨,探究兴趣被激活。接着教师抛出两个思考问题:酒精灯烤的是铜棒的左端,可是为什么铜棒的右端会发热?铜棒左右两端的温度是一样的吗?学生阅读文本,得出相应答案。借助问题呈现,学生思维得到激发,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在自主学习知识,探索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科学知识,教学活动呈现出一个高潮。
  教师在追问时,可以从追问对象、追问内容、追问方式等方面着手。当小学生思维因难度而不得不停止时,教师就要给出具体指导,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将学生认知进行升华,拓展学生视野。
  三、实践操作,升华探究体验
  操作性强是小学科学学科的一大特性,学习相关理论时,推进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往往不上心,甚至存在畏惧心理。但学生对实验操作却充满期待,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从学生兴趣认知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探究。
  例如,教学《做一顶帽子》后,教师展示任务:“帽子的类型非常多,制作时可使用的材料也是极其丰富的,请大家搜集相关材料,准备一顶你最喜欢的帽子。”帽子的类型非常多,有贝雷帽、鸭舌帽、八角帽、虎头帽等。学生首先明确自己要做的帽子是什么样的,然后根据制作需要搜集相关材料。有的学生使用的材料是各种彩色纸,有的学生使用的是各色花布。学生还准备了胶水、剪刀、针线等材料。准备活动结束后,学生按照制作步骤操作。班级内学习氛围浓郁,学生制作帽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活动是吸收的过程,实践操作是倾吐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知识得到夯实,探究体验得到升华。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一些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实验操作。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很强,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充分放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也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给出具体化的指导。尤其是当学生操作出现失误时,教师必须及时准确地指出来,矫正学生错误认知。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最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探究性学习作为开展教学的主要方式,从趣味导入、有效追问、实践操作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在亲身体验中,逐渐生成科学素质修养,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读出发现”是让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指向独立思考和富有主见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能力.“读出发现”不仅尊重儿童的天性,而且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 要]由于对人格特质词理解不到位,学生在进行人物评价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词语误用现象。因此,针对人格特质词展开教学引导,引领学生搜集、解读、运用人格特质词,对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的人物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材;人格特质词;搜集;解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63-01  小学语
[摘 要]多媒体通过精美的图片、逼真的动画、悦耳的声音,让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诱发学生的探究乐趣,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媒体;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NIH Swis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氨基胍(AG)、葛根素(Pue)对NIH/3T3中CTGF 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
目的:探讨黄芪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5 (IL-5)和炎症细胞的影响,阐明黄芪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
青少年非调节性屈光不正患者的矫正目前仍以验配眼镜为主。传统的散瞳验光以应用阿托品药物为主,其结果准确可靠,但阿托品散瞳验光耗时较长,为医患带来不便。为确定短效散瞳药托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教会学生作文知识和技巧的同时,更要以文本内容教学为抓手,以多种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汉语语言资源为依托,引导儿童写真话、达真意、抒真情,这样的作文教学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长期坚持,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童真作文;教学策略;文本内容;实践活动;语言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