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巷》中孟加拉移民在伦敦的融入与逃离

来源 :文学教育(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砖巷》是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小说之一,它主要讲述了孟加拉少女纳兹奈恩跟随丈夫查努来到英国,在英国伦敦的生活经历.阿里通过纳兹奈恩这一女性形象,将英国社会和母国孟加拉国串联起来,揭示了孟加拉移民在英国的生活处境和真实心态,真实地再现了后殖民主义国家人民在第一世界的生存状态:或付出种种努力归于失败而逃离,或走向异化式报复,或寻找两种文化的一个平衡点而融入其中.在这过程之中,每个人物身上也体现着福柯关于权力与话语的冲突.而阿里通过描写孟加拉移民在英国伦敦的生活也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寄予了一种后人道主义.
其他文献
柳宗元在被贬谪期间,曾多次写到渔翁意象,可见渔翁意象是作者的悉心创构.中国文化中渔翁意象从始至终都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符号.本文以《江雪》《渔翁》两首代表作品分析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意蕴.渔翁形象的塑造,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人格理想具有深刻意义,也体现出作者在孤独抑郁中追求心灵自由的心路旅程.
巴恩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为被学者所忽略.巴恩斯的早期作品《凝视太阳》为读者呈现了多名勇于探索自我的女性人物,凸显了“隐含作者”甚至巴恩斯本人对于女性的深切关怀与共情,巴恩斯激进积极的女性观为双性和谐贡献了力量.
青少年成长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命题.从维特和霍尔顿的人物性格、成长迷惘、精神追求着手,运用对比手法来探讨两位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成因.透过两部作品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我们看到了成长过程中青少年的完整世界和丰富的内在.
霍夫曼是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童年创伤是霍夫曼作品中热衷的主题.霍夫曼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的对童年创伤的观点和态度,在当代社会也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运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探析霍夫曼《胡桃夹子》和《沙人》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揭示主人公童年创伤形成的原因及暗恐心理的发展过程,并对比分析导致主人公毁灭性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欲以阐释霍夫曼作品中暗含的克制暗恐心理的方法,剖析霍夫曼在作品中透露出的对待童年创伤的态度和观点,为儿童心理创伤的治疗给出建议.
《老人与海》是一篇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寓言小说.老人将大海和海洋生物都视为朋友和需要尊重的生命,但他无法摆脱渔业工业化带来的身份焦虑,不惜逾越自然法则,去远海捕鱼,结果两败俱伤,以此告诫我们不能无视自然规律而无节制向自然索取,否则必将遭受大自然的严惩.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对于“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教学原则存在模糊的认知和实际操作的困难.结合课标和四位名师《皇帝的新装》的优秀课例,以其教学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展现各位名师对语文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原则的理解.以为一线语文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个理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新思路和视角.
19世纪后,随着大移民浪潮的推进,帝国主义不仅在东南亚和西印度地区夺取了大量土地,并且将大多数普通的中国及亚裔劳动者成为殖民当局牟取暴利的工具,随着大量亚洲移民前往东南亚等地寻求谋生机会,中国移民作为西方他者的“华人群体”愈发被套话.在毛姆游历东方诸国之后,创作了最后一部充满异域情调及东方元素的作品——《阿金》,作品中展现了大量移民国外的中国人在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的艰难生活.毛姆作为英国文化的叙事者和体验者,注视着异国“景观”——尤其是移居他国后移民的底层生存状态,无疑为我们考察他者笔下的中国移民形象提供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匠,也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人物.191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在学期间与久米正雄、菊池宽等人先后两次复刊《新思潮》,使文学新潮流进入文坛.受到家庭的浓郁传统文化底蕴的影响,芥川龙之介从小喜读中国古典文学和唐诗宋词,仅汉籍书就收藏188类,共计1177册.基于作者亲身体验而于1919年问世的短篇小说《橘子》振奋了创作瓶颈期的芥川龙之介的精神.小说通过丰富细致的人物刻画、穿插叠映得情节铺叙、质朴感人的叙述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独特的叙事特征.
《陆判》在蒲松龄写科举主题的同类作品中算不上特别典型,较难获得文学研究者青睐,倒是民间有些以它为改编对象的戏曲和影视剧作品.如果从现实人生的角度来解读此作品,能让普通读者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有重要的人生指导意义.《陆判》是一部非常值得关注的短篇小说.
本文通过对樋口一叶作品《十三夜》《大年夜》中的父母形象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了明治时代在新旧思想的交锋中、社会制度的变迁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