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正逐渐忽略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三点:
一是言之突兀。
师:同学们,读了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发现第1自然段写得有顺序。
(学生其实是想就本段谈写法上的发现,但却用“一个字或词”作答,便再也无话,这样的“突兀”常让听者一头雾水。)
二是言之不足。
师:读第3自然段,看看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
生:燕子飞得快。
(学生虽说出答案,却不能充分、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产生想法、获取答案的理由。“飞行快”的特点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怎么读出来的?不得而知。)
三是言之不美。
师: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花都开了。
生:草都绿了。
(学生不会用美的语言准确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本来诗意的问题因学生索然无味的回答失去了意义与价值。)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定标准、定目标,阶梯式训练
1.要明确不同学段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表达。如在一、二年级时,教师要不怕浪费时间,训练学生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说好每一句话,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明白,并教给方法;在三、四年级时,教师要常多问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到五、六年级时,教师则要问:“你的这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表达?能不能用更诗意的语言吸引大家?”
2.根据学生表达的基础提出相应的要求。有的学生有语言天赋,有的学生语言发展相对迟缓。所以,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就要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指导表达时也要确定不同的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
准确清楚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这种能力要分阶段、分层次坚持不懈地进行阶梯式训练。
二、多渠道、多形式,发散式培养
1.进行个别朗读及指导。有声有色地放声朗读是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得各自所需的语言密码的。然而课堂上齐读居多,朗读被一些敢读、会读的学生“垄断”,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成了“南郭先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开火车进行朗读,保证每周每班学生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大声朗读并得到指导的机会。
2.重视语用训练。“语用”是被忽略多年又重新回归我们视线的一个概念。教师要敏锐捕捉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常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式表達,用文本规范表达,影响表达,并且及时教给学生表达的策略:如何推敲词语、如何抓住重点、如何阐述观点、如何条理清晰、如何选取表达结构等。课文《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论水”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训练点;《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后4自然段围绕“自由”为学生铺展开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同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训练点。
3.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积累。教师日常应引导学生多积累,时时积累,事事积累,指导学生表达时让课外积累与学生表达碰撞出新的语言,教师或补充或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口语表达不仅要让听者能听清楚听明白,更要让听者听着舒服,甚至能够被感染,被打动,被说服。我认为学生能够大段进行表达,无论表达什么都可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或逻辑严谨,或思想深刻,或语言诗意,或用词贴切,准确地传情达意,这就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太谷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 艳
一是言之突兀。
师:同学们,读了第1自然段,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我发现第1自然段写得有顺序。
(学生其实是想就本段谈写法上的发现,但却用“一个字或词”作答,便再也无话,这样的“突兀”常让听者一头雾水。)
二是言之不足。
师:读第3自然段,看看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
生:燕子飞得快。
(学生虽说出答案,却不能充分、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产生想法、获取答案的理由。“飞行快”的特点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怎么读出来的?不得而知。)
三是言之不美。
师: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花都开了。
生:草都绿了。
(学生不会用美的语言准确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本来诗意的问题因学生索然无味的回答失去了意义与价值。)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定标准、定目标,阶梯式训练
1.要明确不同学段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目标要求指导学生表达。如在一、二年级时,教师要不怕浪费时间,训练学生回答好每一个问题,说好每一句话,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明白,并教给方法;在三、四年级时,教师要常多问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到五、六年级时,教师则要问:“你的这个意思还可以怎么表达?能不能用更诗意的语言吸引大家?”
2.根据学生表达的基础提出相应的要求。有的学生有语言天赋,有的学生语言发展相对迟缓。所以,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就要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指导表达时也要确定不同的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
准确清楚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及思想感情,这种能力要分阶段、分层次坚持不懈地进行阶梯式训练。
二、多渠道、多形式,发散式培养
1.进行个别朗读及指导。有声有色地放声朗读是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得各自所需的语言密码的。然而课堂上齐读居多,朗读被一些敢读、会读的学生“垄断”,导致一大部分学生成了“南郭先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开火车进行朗读,保证每周每班学生至少有一次在全班大声朗读并得到指导的机会。
2.重视语用训练。“语用”是被忽略多年又重新回归我们视线的一个概念。教师要敏锐捕捉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常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句式表達,用文本规范表达,影响表达,并且及时教给学生表达的策略:如何推敲词语、如何抓住重点、如何阐述观点、如何条理清晰、如何选取表达结构等。课文《孔子游春》第8自然段“论水”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训练点;《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的后4自然段围绕“自由”为学生铺展开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同样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训练点。
3.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积累。教师日常应引导学生多积累,时时积累,事事积累,指导学生表达时让课外积累与学生表达碰撞出新的语言,教师或补充或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口语表达不仅要让听者能听清楚听明白,更要让听者听着舒服,甚至能够被感染,被打动,被说服。我认为学生能够大段进行表达,无论表达什么都可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或逻辑严谨,或思想深刻,或语言诗意,或用词贴切,准确地传情达意,这就具备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太谷县教研室)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