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图从建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做好查漏补缺、把握命题兴奋点等方面,为考生提高政治后期复习实效性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回归课本;知识树;社会热点;积极心态
高考前一个月一般学校二轮复习的专题复习基本结束,考生进入了自我备考阶段,这个阶段是考生复习的黄金期,提升成绩的空间还很大,如何选择复习策略必将影响到最终考试结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考前备考效率谈几点心得。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掌握运用,近年不同模式的高考试题的走向呈现共同趋势是突出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作为考查思维的载体或工具,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融合。大量主观性试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和变式,有的试题不论是题目还是答案都直接来源于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一条永不褪色的命题灵魂。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是最能体现学科的核心,最有用的知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前一阶段考生进行了大量的强化训练,这是必要的,但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忽视了课本,基础知识遗忘现象很严重,一问三不知,为此,考生要走出题海,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考试说明》。认真阅读课本,阅读《考试说明》,弄清考试范围,将《考试说明》的考点在书本上一一落实,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努力做到主干知识网络化,每个考点“点点清”。考生通过“回归”,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把握“核心知识”,绘制“知识树”,达成知识的完整建构
要关注高考“核心考点”。高考考点有很多,最后阶段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抓住主干知识点。经济生活要重点把握:科学发展观、汇率问题、价格、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消费、生产、劳动、就业、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治生活要重点把握:政府、公民(特别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党、外交政策,文化生活要重点把握: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修养,哲学生活要重点把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辩证法,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绘制“知识树”。打破章节界限,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线,将教材中知识点整合成知识网络,在头脑中构建有关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政府”、“国家”、“政党”等主干知识时,不仅要在政治生活模块内去掌握,还要将这些主干知识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在四个模块内将有关这方面知识整合起来,力求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四个模块知识合理自如的分析同一个问题。
三、关注“失分点”,查漏补缺
高考复习最后阶段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符合高考要求和课改趋势的典型练习去练练手,原则上不宜再做太多的模拟试题,这时要学会向试卷要分数,“找试题做,不如找错改错”,前期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疏漏都是宝贵的增分点,对这些内容要进行自我补救强化复习。将以前做过的试卷认真整理一下,分析错题的类型,弄清错在哪里,是基础知识不牢还是答题方法不对。如果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几道类似题进行强化,比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类”、“因果类”,政治生活中的“评价、认识类”、“意义类”,哲学生活中的“漫画类”、“名人名言及古诗词类”等。要学会将不同试卷中的同一个考点、同一个热点放到一起,认真分析问题设计的角度、命题规律及答案的差异,寻找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触类旁通。
四、盯紧社会热点,把握命题的兴趣点
重大时政热点和教材重点的结合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着力点,各地高考题都是以某一社会热点为依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来设置情景,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学生对相关热点问题分析认识能力。因此,关注热点问题是政治备考的不二选择,热点问题包括及时热点和长效热点,近年来高考命题对长效热点关注有所增加,比如:资源环境能源问题、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和平与发展。对长效性热点,在复习时,考生要思考其不同命题角度,从多方面加以掌握。考前复习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热点:1.理解十八大精神方面——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阐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倍增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10年翻两番);2.“中国梦”及实现途径;3.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4.调结构促转变等等。在复习时,要努力挖掘热点所体现的考点知识,将时政热点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角度去考察,建立双向细目表。
五、保持积极心态,做好考前准备
高考在即,来自学校、家庭、自身的压力使得不少考生心态发生了变化,越临近高考越感到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感到越学越糊涂,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压力,认识到压力并不可怕,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的提高,其次,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我努力了肯定行”,“ 我不会,别人也可能不会”。要通过适当途径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态平和了,冲刺阶段的复习才能有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宇云.《从高考阅卷谈备考之“四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1年,第12期
[2]纪立建.《2012江苏省政治试卷分析及其启示》.中学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7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关键词】回归课本;知识树;社会热点;积极心态
高考前一个月一般学校二轮复习的专题复习基本结束,考生进入了自我备考阶段,这个阶段是考生复习的黄金期,提升成绩的空间还很大,如何选择复习策略必将影响到最终考试结果,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考前备考效率谈几点心得。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方法的掌握运用,近年不同模式的高考试题的走向呈现共同趋势是突出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作为考查思维的载体或工具,能力立意,注重基础知识与能力融合。大量主观性试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和变式,有的试题不论是题目还是答案都直接来源于教材。“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一条永不褪色的命题灵魂。基础知识就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念、基本方法及其相互联系,是最能体现学科的核心,最有用的知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前一阶段考生进行了大量的强化训练,这是必要的,但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忽视了课本,基础知识遗忘现象很严重,一问三不知,为此,考生要走出题海,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考试说明》。认真阅读课本,阅读《考试说明》,弄清考试范围,将《考试说明》的考点在书本上一一落实,把每一课的基本知识点按顺序、结构进行整理,努力做到主干知识网络化,每个考点“点点清”。考生通过“回归”,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把握“核心知识”,绘制“知识树”,达成知识的完整建构
要关注高考“核心考点”。高考考点有很多,最后阶段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要抓住主干知识点。经济生活要重点把握:科学发展观、汇率问题、价格、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消费、生产、劳动、就业、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政治生活要重点把握:政府、公民(特别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党、外交政策,文化生活要重点把握:文化传承、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修养,哲学生活要重点把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辩证法,人生价值的实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绘制“知识树”。打破章节界限,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线,将教材中知识点整合成知识网络,在头脑中构建有关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文化生活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政府”、“国家”、“政党”等主干知识时,不仅要在政治生活模块内去掌握,还要将这些主干知识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在四个模块内将有关这方面知识整合起来,力求达到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四个模块知识合理自如的分析同一个问题。
三、关注“失分点”,查漏补缺
高考复习最后阶段适当的练习是必要的,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符合高考要求和课改趋势的典型练习去练练手,原则上不宜再做太多的模拟试题,这时要学会向试卷要分数,“找试题做,不如找错改错”,前期复习中的错题、疑问、疏漏都是宝贵的增分点,对这些内容要进行自我补救强化复习。将以前做过的试卷认真整理一下,分析错题的类型,弄清错在哪里,是基础知识不牢还是答题方法不对。如果属于同一类型的问题,则可以选择几道类似题进行强化,比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类”、“因果类”,政治生活中的“评价、认识类”、“意义类”,哲学生活中的“漫画类”、“名人名言及古诗词类”等。要学会将不同试卷中的同一个考点、同一个热点放到一起,认真分析问题设计的角度、命题规律及答案的差异,寻找和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触类旁通。
四、盯紧社会热点,把握命题的兴趣点
重大时政热点和教材重点的结合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着力点,各地高考题都是以某一社会热点为依托,以社会热点为背景来设置情景,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学生对相关热点问题分析认识能力。因此,关注热点问题是政治备考的不二选择,热点问题包括及时热点和长效热点,近年来高考命题对长效热点关注有所增加,比如:资源环境能源问题、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和平与发展。对长效性热点,在复习时,考生要思考其不同命题角度,从多方面加以掌握。考前复习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热点:1.理解十八大精神方面——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阐述)、“五位一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倍增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10年翻两番);2.“中国梦”及实现途径;3.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4.调结构促转变等等。在复习时,要努力挖掘热点所体现的考点知识,将时政热点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角度去考察,建立双向细目表。
五、保持积极心态,做好考前准备
高考在即,来自学校、家庭、自身的压力使得不少考生心态发生了变化,越临近高考越感到这有问题,那有问题,感到越学越糊涂,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压力,认识到压力并不可怕,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的提高,其次,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积极心理暗示:“我努力了肯定行”,“ 我不会,别人也可能不会”。要通过适当途径宣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态平和了,冲刺阶段的复习才能有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宇云.《从高考阅卷谈备考之“四重”》.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1年,第12期
[2]纪立建.《2012江苏省政治试卷分析及其启示》.中学政治课教学.2012年,第7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