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心理结构,它是运动训练所必须的最重要的心理机能的综合表现。现代排球的发展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全面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排球运动心理训练体育比赛
在排球场上比赛的双方不仅仅是在技、战术合理运用上比高低,争胜负,而且也是在比心理比意志。现代的体育竞赛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多的体能,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在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也难以研究和掌握队员比赛的心理特点,因此,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训练中的地位
运动训练包含的内容很多。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夺取优异的比赛成绩。
二、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一)心理训练的特点
心理素质的好坏在非比赛时,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比赛时,又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进行心理训练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有计划、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心理训练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程度的运动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素质不但对竞赛成绩有直接影响,还会对体力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作用,从而影响到竞赛成绩。系统的心理训练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提供重要条件,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事业的探求与进取,对专项技术的掌握与熟练,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心理训练是掌握、提高专项技术、战术的强有力的动力。心理训练对教练员来说,既是必需掌握与运用的规律与方法,同时又是必要的工作艺术。
1.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极度紧张的训练和比赛对人的心理过程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训练和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精确的运动感知觉和清晰的运动表象能力,具有高度发展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速的运动反应能力,能迅速分析对手的行动意图和有效地解决战术任务;具有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或迅速转移及分配到特定对象上的能力。还要求运
动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克服训练和比赛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并能控制运动中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在排球教学,训练、比赛的实践中,心理活动水平太低时,很难对生理和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
2.促进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动机等方面。在运动训练极度紧张的条件下,决定运动员行为特点的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运动员的动机、对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程度、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等。
3.促进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最容易变化的心理结构,它是运动训练所必需的最重要的心理机能的综合表现。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强度,心理状态的特点和水平对运动活动的进行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自我控制。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同等强度的活动中,心理能量的消耗为体力能量消耗的4-5倍。因此,教练员应该十分重视心理训练,提高、控制运动员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保持身心力量的平衡,减少失误,使身体素质、技术及战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三、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一)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首先应该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因训练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性疲劳。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吃苦与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密切关系,力求自觉、主动地加大运动量训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具备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定向,并且应该学会控制意识和注意力,检查动作质量。充分利用语言的定向、调节、评价作用,以增加身体素质训练中心理状态的适应性。力量训练时,勇敢、自信与注意力集中对于发展最大力量十分重要,尤其是极限训练时摆脱危险等不良刺激,注意保持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二)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在排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控制动作的准确性、运动强度、可靠性等取决于意识行动反应、肌肉运动感觉及知感、表象思维、注意的能力。尤其是个体感觉,在掌握、完善每个高难技术动作中起着不断调节、控制、校正的决定作用。上述心理因素先后参加与了解每个排球动作的调节,而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相应的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战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战术训练的作用,取决于战术心理活动表象的建立、战术反案的有效实施能力。同时与排球运动员的感知能力、智力能力、应变能力、意识活动范围等密切相关。在战术训练时,排球教练员应注意指导运动员充分利用语言在执行战术任务中的定向作用、调节作用和评价作用。
(四)心理训练的方法
以上心理训练的内容可以看出,身体素质、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心理控制、调节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进行心理训练呢?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几种:第一,放松训练法。它的特点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它能使肌肉放松,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植物性机能的控制。放松之后,运动员借助默念包括一定的“套语”又能对以后的行为起作用;第二,控制训练法。它是运用想象力,通过内心的图象,帮助把一种成功的机制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去实现,直到成为习惯为止。进行控制训练就是学会形成集中注意力、想象、体会以及做起来“就像那样”等习惯。进行这种训练至少需要三周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第三,模拟训练法。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训练,是运动员参加竞赛做好准备。要做好这一训练,必须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作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来安排训练,使运动员习惯于比赛的特殊情况,同时模拟式训练的内容尽可能与面临的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相似;第四,想象练习法四、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心理训练的原则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要进行这一工作应该遵循自觉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重复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二)注意事项
第一,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在理论上讲清道理,说明科学根据,让运动员树立信心;第二,心理训练的各个步骤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开始前最好由有经验的人指导,待基本掌握要领后再自进行训练;第三,不要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心理训练过程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和形成新习惯的过程,特别是通过想象的意念或体验去支持植物神经的过程;第四,要把心理训练纳入作息制度及训练计划中去;第五,在运动训练中应用放松训练和单纯的保健不同,除了放松之外,还需要振奋阶段。应注意的是:人进入抑制状态时,自我暗示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为了进入振奋状态,也即要在镇定状态的基础上转入振奋状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现代社会对排球运动员的规格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练员必须转变教学训练观念,改革训练体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才能适应排球的发展,适应性社会对排球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卫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讲义,2009年
[2]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朱来朝?体育运动心理训练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年
【关键词】排球运动心理训练体育比赛
在排球场上比赛的双方不仅仅是在技、战术合理运用上比高低,争胜负,而且也是在比心理比意志。现代的体育竞赛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消耗很多的体能,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的心理机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在身体、技术、战术方面训练有素也难以研究和掌握队员比赛的心理特点,因此,提高他们的心理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训练在排球运动训练中的地位
运动训练包含的内容很多。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实践证明,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机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夺取优异的比赛成绩。
二、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一)心理训练的特点
心理素质的好坏在非比赛时,是无形的,抽象的,而在比赛时,又能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进行心理训练的难度大,要求高,需要有计划、有意识、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它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心理训练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对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程度的运动员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心理训练的作用
心理素质不但对竞赛成绩有直接影响,还会对体力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作用,从而影响到竞赛成绩。系统的心理训练为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提供重要条件,心理训练对运动员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事业的探求与进取,对专项技术的掌握与熟练,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心理训练是掌握、提高专项技术、战术的强有力的动力。心理训练对教练员来说,既是必需掌握与运用的规律与方法,同时又是必要的工作艺术。
1.促进运动员心理过程的完善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极度紧张的训练和比赛对人的心理过程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训练和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精确的运动感知觉和清晰的运动表象能力,具有高度发展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速的运动反应能力,能迅速分析对手的行动意图和有效地解决战术任务;具有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或迅速转移及分配到特定对象上的能力。还要求运
动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能克服训练和比赛中可能遇到的一切困难,并能控制运动中千变万化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在排球教学,训练、比赛的实践中,心理活动水平太低时,很难对生理和技术动作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
2.促进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发展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动机等方面。在运动训练极度紧张的条件下,决定运动员行为特点的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运动员的动机、对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程度、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等。
3.促进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适宜心理状态的形成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最容易变化的心理结构,它是运动训练所必需的最重要的心理机能的综合表现。其特点是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强度,心理状态的特点和水平对运动活动的进行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和运动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的自我控制。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同等强度的活动中,心理能量的消耗为体力能量消耗的4-5倍。因此,教练员应该十分重视心理训练,提高、控制运动员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保持身心力量的平衡,减少失误,使身体素质、技术及战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三、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一)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首先应该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因训练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性疲劳。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吃苦与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密切关系,力求自觉、主动地加大运动量训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具备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定向,并且应该学会控制意识和注意力,检查动作质量。充分利用语言的定向、调节、评价作用,以增加身体素质训练中心理状态的适应性。力量训练时,勇敢、自信与注意力集中对于发展最大力量十分重要,尤其是极限训练时摆脱危险等不良刺激,注意保持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二)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在排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控制动作的准确性、运动强度、可靠性等取决于意识行动反应、肌肉运动感觉及知感、表象思维、注意的能力。尤其是个体感觉,在掌握、完善每个高难技术动作中起着不断调节、控制、校正的决定作用。上述心理因素先后参加与了解每个排球动作的调节,而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相应的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战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战术训练的作用,取决于战术心理活动表象的建立、战术反案的有效实施能力。同时与排球运动员的感知能力、智力能力、应变能力、意识活动范围等密切相关。在战术训练时,排球教练员应注意指导运动员充分利用语言在执行战术任务中的定向作用、调节作用和评价作用。
(四)心理训练的方法
以上心理训练的内容可以看出,身体素质、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心理控制、调节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进行心理训练呢?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几种:第一,放松训练法。它的特点是以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它能使肌肉放松,从而进一步实现对植物性机能的控制。放松之后,运动员借助默念包括一定的“套语”又能对以后的行为起作用;第二,控制训练法。它是运用想象力,通过内心的图象,帮助把一种成功的机制编入大脑和神经系统,然后去实现,直到成为习惯为止。进行控制训练就是学会形成集中注意力、想象、体会以及做起来“就像那样”等习惯。进行这种训练至少需要三周的时间,每天15-20分钟;第三,模拟训练法。它主要用于短期的心理训练,是运动员参加竞赛做好准备。要做好这一训练,必须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方面作详细的了解与分析。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来安排训练,使运动员习惯于比赛的特殊情况,同时模拟式训练的内容尽可能与面临的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变化相似;第四,想象练习法四、训练和比赛中心理训练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心理训练的原则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要进行这一工作应该遵循自觉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重复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二)注意事项
第一,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在理论上讲清道理,说明科学根据,让运动员树立信心;第二,心理训练的各个步骤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开始前最好由有经验的人指导,待基本掌握要领后再自进行训练;第三,不要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心理训练过程是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和形成新习惯的过程,特别是通过想象的意念或体验去支持植物神经的过程;第四,要把心理训练纳入作息制度及训练计划中去;第五,在运动训练中应用放松训练和单纯的保健不同,除了放松之外,还需要振奋阶段。应注意的是:人进入抑制状态时,自我暗示才能发挥作用,同时为了进入振奋状态,也即要在镇定状态的基础上转入振奋状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现代社会对排球运动员的规格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练员必须转变教学训练观念,改革训练体系,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才能适应排球的发展,适应性社会对排球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卫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科学训练系列讲座讲义,2009年
[2]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3]朱来朝?体育运动心理训练法[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