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电视时政新闻也不例外,。本文立足当前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现状,提出一些改进电视新闻报道的思考,希望可以提升当下电视时政新闻的采访报道质量。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传播;时政新闻
一、地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
在当前国内的传媒格局中,地方电视台能够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依靠 “新闻立台”,而“新闻立台”中,时政新闻毋庸置疑占据重要位置,时政新闻主要道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新闻,是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宣传喉舌和形象窗口。以笔者所在的《兰州新闻》栏目为例,目前该档栏目在全台所有栏目中处于中心位置,相对而言配备了本台最高素质和水平的制作团队,虽然《兰州新闻》和本地几家同类型的媒体竞争中凸显其优势,但陈旧固化的宣传报道模式、网络媒体对电视的冲击等因素导致其吸纳广告投入的能力逐年下降,除去部分在编制内的人员,其他大量聘用员工的薪水已经难以保障,类似的现状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方电视台中普遍存在,由此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探讨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并尝试寻找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首先,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人人都成为传播者,这一格局注定了电视彻底告别曾经“一家独大”的地位,在全媒体时代,人们有太多的选择,因此打开庞大的电视机,概率相对过去降低了很多,但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各地方台都有自己的APP、微信公众号等,如何将这些互联网平台运营好,从而留住自己的用户,是我们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次,电视时政新闻因为其特殊的使命和定位,当地领导的会议、活动新闻常常占据节目的“半壁江山”,留给制片人发挥的空间不足,而且这些会议类时政报道普遍存在模式化、固定化的文本,缺乏可看性,内容大多就会议本身简单进行报道,并没有相对深入的追踪和延伸,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对当地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难点事件实际上报道不多,其舆论监督的作用甚微,因此也就大量流失了本地的受众。
第三,地方时政新闻栏目受制于当地宣传部门等多个单位的领导和管辖,仍然以笔者所在的《兰州新闻》为例,一些本栏目策划的系列报道,原本应该连续播出,却常常因为各个上级部门的一个指令,原本安排好的串联单随时调整,一些系列报道常常是有前无后,不能保障其连续性。
第四,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仍然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将全流程再造,表面看来,有了公众号,开发并运营了自己的APP,但并没有真正整合资源,没有根本改变不同部门、不同栏目现有的运行方式,笔者所在的栏目虽然有自己的公众号,《兰州新闻》的公众号每天晚上八点固定时间更新,将电视版的节目拆分成单条,其符合网络的短视频内容严重缺乏,加上记者因为要兼顾大屏的报道,一个人到了新闻现场,一边要拍摄电视新闻播出的素材,完成采访,一边还要兼顾抖音号等融媒体内容,加上对融媒体产品的拍摄、制作缺乏专业的培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因此点击量高的作品生产难度大。
二、加强地方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地方电视时政新闻现状和原因的分析,除去当前整个传媒行业都在下滑的现状,我们自身正是因为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才更加凸显出短板和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改变:首先是进一步改进当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文风,进一步压缩当地领导的会议和活动等相关报道,加大栏目的策划力度,同时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给栏目制作者较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在选题上,电视时政新闻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把握社会中最真实的关注热点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媒体的报道议题。方向要宏观,但角度却要微观,要从小处着手,从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视角入手。如此,才能使宏观的议题落到实处,才能使国家的重大议题同时成为受众想看的新闻。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用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加强和当地政府各单位的沟通,解决采访困难的问题,同时建立良好的通联机制,确保新闻发生时,第一时间知晓并前往现场,加快新闻传播速度;第二,在后期编辑上,适当软化处理加入一些合适的音乐、图表、特效等,让节目的可视性进一步增强,在立意上,要避免时政新闻惯用的宣教腔,灵活运用电视新闻的各种表意符号,多采用该展现细节、反映真实、贴近受众的表达方式和表意符号,少用高高在上、生硬冷漠的报道方式。唯有细节和真实才能打动人,才能成为受众爱看的新闻;第三,对目前运营的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要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努力突破旧有的报道方式,建议可以配备专门的团队每天根据当地的新闻线索去选择几个选题,精心制作,而不是现在这样以数量取胜,深入研究新媒体的运营方式;第四,融媒体时代对记者提出更高要求,记者的政治理论素质、专业技能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都需要全面提升,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時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同时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就必须精于自己的专业,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完善自己,不断锤炼语言文字能力,加强后期编辑制作能力,做出带有泥土、冒着热气的好作品。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传播;时政新闻
一、地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现状
在当前国内的传媒格局中,地方电视台能够与其他媒体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依靠 “新闻立台”,而“新闻立台”中,时政新闻毋庸置疑占据重要位置,时政新闻主要道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新闻,是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宣传喉舌和形象窗口。以笔者所在的《兰州新闻》栏目为例,目前该档栏目在全台所有栏目中处于中心位置,相对而言配备了本台最高素质和水平的制作团队,虽然《兰州新闻》和本地几家同类型的媒体竞争中凸显其优势,但陈旧固化的宣传报道模式、网络媒体对电视的冲击等因素导致其吸纳广告投入的能力逐年下降,除去部分在编制内的人员,其他大量聘用员工的薪水已经难以保障,类似的现状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方电视台中普遍存在,由此笔者作为其中的一员,探讨造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并尝试寻找出一些可行的办法。
首先,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人人都成为传播者,这一格局注定了电视彻底告别曾经“一家独大”的地位,在全媒体时代,人们有太多的选择,因此打开庞大的电视机,概率相对过去降低了很多,但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各地方台都有自己的APP、微信公众号等,如何将这些互联网平台运营好,从而留住自己的用户,是我们亟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其次,电视时政新闻因为其特殊的使命和定位,当地领导的会议、活动新闻常常占据节目的“半壁江山”,留给制片人发挥的空间不足,而且这些会议类时政报道普遍存在模式化、固定化的文本,缺乏可看性,内容大多就会议本身简单进行报道,并没有相对深入的追踪和延伸,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对当地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难点事件实际上报道不多,其舆论监督的作用甚微,因此也就大量流失了本地的受众。
第三,地方时政新闻栏目受制于当地宣传部门等多个单位的领导和管辖,仍然以笔者所在的《兰州新闻》为例,一些本栏目策划的系列报道,原本应该连续播出,却常常因为各个上级部门的一个指令,原本安排好的串联单随时调整,一些系列报道常常是有前无后,不能保障其连续性。
第四,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的融媒体中心仍然形式大于内容,没有真正将全流程再造,表面看来,有了公众号,开发并运营了自己的APP,但并没有真正整合资源,没有根本改变不同部门、不同栏目现有的运行方式,笔者所在的栏目虽然有自己的公众号,《兰州新闻》的公众号每天晚上八点固定时间更新,将电视版的节目拆分成单条,其符合网络的短视频内容严重缺乏,加上记者因为要兼顾大屏的报道,一个人到了新闻现场,一边要拍摄电视新闻播出的素材,完成采访,一边还要兼顾抖音号等融媒体内容,加上对融媒体产品的拍摄、制作缺乏专业的培训,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因此点击量高的作品生产难度大。
二、加强地方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地方电视时政新闻现状和原因的分析,除去当前整个传媒行业都在下滑的现状,我们自身正是因为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才更加凸显出短板和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改变:首先是进一步改进当前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文风,进一步压缩当地领导的会议和活动等相关报道,加大栏目的策划力度,同时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给栏目制作者较多的自我发挥空间,在选题上,电视时政新闻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把握社会中最真实的关注热点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宏观上把握媒体的报道议题。方向要宏观,但角度却要微观,要从小处着手,从最贴近百姓生活的视角入手。如此,才能使宏观的议题落到实处,才能使国家的重大议题同时成为受众想看的新闻。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用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加强和当地政府各单位的沟通,解决采访困难的问题,同时建立良好的通联机制,确保新闻发生时,第一时间知晓并前往现场,加快新闻传播速度;第二,在后期编辑上,适当软化处理加入一些合适的音乐、图表、特效等,让节目的可视性进一步增强,在立意上,要避免时政新闻惯用的宣教腔,灵活运用电视新闻的各种表意符号,多采用该展现细节、反映真实、贴近受众的表达方式和表意符号,少用高高在上、生硬冷漠的报道方式。唯有细节和真实才能打动人,才能成为受众爱看的新闻;第三,对目前运营的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要满足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努力突破旧有的报道方式,建议可以配备专门的团队每天根据当地的新闻线索去选择几个选题,精心制作,而不是现在这样以数量取胜,深入研究新媒体的运营方式;第四,融媒体时代对记者提出更高要求,记者的政治理论素质、专业技能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都需要全面提升,要熟悉党的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時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明确自身社会责任,同时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就必须精于自己的专业,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完善自己,不断锤炼语言文字能力,加强后期编辑制作能力,做出带有泥土、冒着热气的好作品。